为什么美国人不存钱?他们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时雨的唯美盛宴

我就不拿统计数字来说啦,咱举个具体例子,其中大部分数据应该是没错的,小部分只能靠回忆,也应该大差不差。

首先美国人不是不想存钱,谁不愿意自己银行里有个十万八万的,实在是存不了钱,可以拿我的一个朋友做例子,他在美国一所大学做博士后,月收入税前4000美元(这个可能刚好搭上平均水平的边)妻子带小孩不工作,好处是年底报税的时候可以要回一部分税款。

一家三口,租住了一套两室一厅一厨一卫的小房子,地点位于一个小镇上。

首先是扣税,能扣掉700的税,然后小孩和他的保险费再扣300,发到手上的只有3000。

房租750,水费70,电费70,网费50,住房花掉了940,剩余钱1960美元。

吃饭吃菜每月能花个500吧,这还是不去下馆子自己做菜做饭的善果,还剩1460。

然后要买衣服买鞋子吧,花个200不过分,剩1260。

最后要聊到车子了,买一辆5000美元二手车,这个不需要贷款,但是油费可观,一个月100美元吧,有1160美元。

然后来到了另一个花钱的大头,小孩教育!

都说美国的教育好,但基础教育真的很差,比如小学,真的学不到什么知识,你要说素质教育我也无话可说,所以校外特长班多的是!

每月750房租的房子所在的学区真不怎么样,小学也是差的很。一般美国注意教育的家庭都会被小孩报名兴趣班和特长班的,暑期更是不会把孩子闲在家里,报个两三个特长班很正常。

学钢琴一节课100美元,舞蹈、绘画和乐器没有一样是便宜的,如果想跟上教育的话,这1160真的不够!

就这样他们能存钱吗?如果他们是自己买房的话,每月1400百左右的房贷少不了!

以上是一对节俭的旅美中国人的存钱历险,然后把视线转移到生活比较爱冒险的美国人,他们还有更多额外的消费呢!

呼朋唤友要花钱,人寿保险和养老保险要花钱,车子两三辆是常态,附加的车险,修车和油钱也是相当厉害。

他们买房子分期付款,买车子分期付款,买稍微大点的电器家具也要分期,手机电脑更会分期,每月的工资全拿来填信用卡。

说不定每两月旅行一次,花销更是吓人。

所以说固定收入和支出已经限制了存钱,加上他们传统文化上的潇洒,没有存钱意识,储蓄成为了梦。

也不是说美国人不存钱,有小孩的家庭从小孩出生就开始为他们上大学存学费了!

非公立大学的学费能吓退好多学生家长,虽然成绩好最后也只上了普通的公立大学,因为那些排上名的大学学费一年两万以上很正常。

我是大梦莫觉,关注我吧。


行星超人

先讲一个让米叔非常震惊的,发生在米叔身上的真实例子。
2013年,米叔还在美国。一次开车,急躁了下,车撞到一个美国小伙的车。因为当时记不清,感觉保险到期了,所以我很害怕警察过来,被发现保险到期还开车,那是犯罪啊。于是我说了很多好话,最后说你看这修理需要花多钱,我给你。

小伙说这得几百美金,说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他觉得这钱很多,因为表情是那样的,我无法形容。于是我说给你500美金,他停了一下下说可以。于是,他愣在那了,估计在思考,开两个车去取钱,还是一个车的时候,我直接拿了五张100美金出来,小伙吓了的上身向后倾了一下说,你怎么有这么多现金?



就是这一下,把小伙吓到了,最后他没敢要。这样我们终于等来了警车,好在警察查了驾照和车保险,发现还剩下几天才到期,登记了之后,我们就走了。

虽然我省了几百美金,但是我切身体会到美国人的拮据,其实大多数美国人都没什么存款。

这首先跟美国文化有关,美国崇尚个人,在乎经历体验,所以他们会透支金钱或用现在的金钱干很多未来才能干的事。。


这才是美国

相当一部分 美国人非但不存钱,不储蓄,还举债生活,靠信用卡过活,花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所以每月一旦发薪水,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还上个月的信用卡开支。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一旦就职的公司业务不景气,面临失业或一旦失业,他们的反应会相当激烈的主要原因,不像相当一部分中国人有储蓄,即便失业,也至少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缓冲期。

那么,美国人到底把钱花哪儿去了呢?无非也是衣食住用行。【小哥哥】曾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以亲身体会作答,跟中国人差不多,住房、购房或租房仍是大头,尤其是在大城市生活,如纽约、芝加哥等,房子的费用还是蛮高的,相当一部分美国人也是买不起房。

其次,相对住房而言,美国人吃得比较简单,一个汉堡和一份沙拉就能打发一顿工作午餐,花费并不高。但在出行和旅游方面,美国人的花费是较多的。 美国人平时生活中非常注重旅行,与小哥哥一起共事过的一个朋友,每周五早晨上班时便会把行李箱带到办公室,一下班便过周末去了,通常提前约好朋友,预定一个湖边别墅,边喝酒边聊天。

再次,美国人用于教育、医疗和养老的费用比例也较大。这三部分的花费也比较高,在美国生活期间,经常看到美国人一下班就沿着步行道疯跑,一是美国人重视健身,二是美国人确实看不起病,医疗费超贵。当然,如果实在看不起病,政府也有相应的公共医疗救助制度(Medicaid)提供救助。


小哥哥打算盘

这主要取决于文化和生活方式,因为外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我们不太一样,外国人更习惯地使用信用卡去消费。并且信用卡由下个月的工资来偿还,所以他们更多的情况下是使用禁限用卡,只将少部分的现金装在身上。真是美国人不存钱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还没有存上这笔钱,这笔钱就已经全部都花出去了,那么接下来还工资之后呢就要还这笔贷款。外国人非常喜欢提前消费,提前预知未来的收益,所以在外国很多时候大家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贷款,必须养成了贷款的习惯,每个月的固定支出都是从银行卡或者信用卡里取出来再去用作消费的,那对于大家来说这样也是非常的省心,每个月将工资的一部分用来还卡就可以了。

建设完全,他们看并不像我们需要这么多的钱和精力投入,他们只需要按照保险的支付就可以,并且大部分的药都可以免费使用,对于这样的社会稳定工国家来说大家可以不用存钱,将钱都用于消费就可以了,这样能够刺激生产,创造更多的利润。

并且美国的经济比较发达,所以美国人不用存钱,每个月也会有不少的政府福利政策,有了政府福利政策,就算钱花完了也不用太着急,所以他们的消费习惯就是比较提前的,也就是说提前就透支了未来的收益,提前用工资买了汽车,买了房子,未来几十年都要还车贷还房贷。

这样的消费习惯能够促使美国的消费经济一直都非常好,也是美国现在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原因之一,所以对于美国人来说,他们不太顾虑自己把钱花完了,下个月要怎么办的问题,更多的是想怎么样获得更好的商品。


变革家

这个问题太大了。储蓄率和消费习惯以及经济安全性、社会保障有关。美国社会目前已经比较稳定,经济危机基本不出现,出现了往往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度过。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也接近覆盖全民。所以储蓄没有太大的必要。美国人通常月光。

从表中可见,除了1997、1999和2000年外美国的储蓄率均低于20%。而在这之前的40年间(1951-1990年),美国的储蓄率只有5年低于20%。

不过本文并不详细谈这些,只说其中一个小问题,

中美储蓄的核算口径是不一样的。

在国民收人分配账户核算中,中国基本遵循的核算原则是SNA,而美国的核算原则是NIPAs。

中国国民经济账户主要分为生产账户、收入分配与支出账户、资本账户、金融账户和资产负债账户。

NIPAs把账户分为七类,对应SNA体系中的“生产账户”、“收入分配与支出账户”和“资本账户”。(注意,这里没有对应SNA下的金融账户和资产负债账户。)

美国体系在考察收人、支出和储蓄时,将机构部门划分为私人部门、政府和企业三个部门。私人包括住户、为住户服务的非赢利机构和住户所有的非法人企业,政府部门包括一般政府和政府所有企业,企业部门只包括有法人地位的企业实体。私人部门比SNA的住户部门和为住户服务的非赢利机构部门的范围更广,政府部门也是如此,相应的,企业部门比SNA小。


(表格来自《中美储蓄率比较》,作者王毅)

实际的操作中,中国和美国的具体核算口径还有异:美国使用的储蓄率是净储蓄率的概念,剔除了固定资本消耗。中国的储蓄率包含固定资本消耗,比美国核算面更大些。

从上面表中可以看出,美国个人“净可支配收入”中包含利息支出,还包含个人对外经常转移支付,而中国住户部门的可支配收入中不含利息支出,也扣除了经常转移支出,因此美国个人可支配收人口径大于中国,相应计算美国个人储蓄率也会偏小。


因为美国个人储蓄核算的口径明显小于中国,储蓄数字偏小。所以从美国人的实际储蓄会比光看数据得来的印象更高一些。


破破的桥

美国人真的不存钱吗?

这个答案恐怕是——是的,美国人不爱存钱。下图是世界银行的数据:

一直以来美国的储蓄率就低于20%,到了2010年仅仅只有10%。当然对于美国人来说,他们可能也好奇,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喜欢存钱?在2010年的时候,中国的储蓄率已经高达了53%!

而同样是发达国家,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新加坡、瑞典、英国的储蓄率也在16-46%之间不等,远高于美国水平。

美国人为什么不存钱?

这个问题的答案要从两方面分析,一个是历史层面上,一个是现实层面上。

历史层面上,美国进入资本主义阶段的时间非常早,从一开始政府就鼓励民众消费,通过消费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美国政府在历史上也曾经数次尝试鼓励民众存款,但效果都十分不佳。

现实层面上,首先美国的贷款机制十分完善,当需要资金时,往往可以快速筹款,小到买车看病、大到买房投资,贷款均可满足,只要信用分数足够好即可。同时,美国的银行利率非常低,年利率不到0.2%。存银行的利息甚至跑不过通货膨胀。第三,很多人存款防老,但是在美国不需要通过存款来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准备。人们往往是把钱投到了401K(一种基金,稍后会解释)。

美国人的钱都花哪了?

除了日常生活开销外,美国人的理财方式有以下几种:

1. 房地产投资:对的,美国人也买房。虽然美国家庭的储蓄率平均下来不到4%,但68%的家庭拥有自己的房屋。在美国买房贷款利率低,房贷利息免税,升值盈利部分无税的额度较高,所以受到众多风险规避型投资者的青睐。同时,美国的房价基本处于稳定,不会有楼市泡沫的危险,不过相对而言增值空间也较少。

2. 退休基金:除了上文提到的401K(公司为员工提供的退休理财计划)外,还有401A(政府机构为雇员提供)、IRA(银行为社会大众提供的退休理财计划)等选择。像401K、IRA都是属于基金类投资,由于是带有福利性质,所以风险低、回报率交高、税少等特点。不过,此类基金退休前不能取出(如要强行提早取出需缴纳罚款),往往是作为长期投资。一个年收入10万美元的家庭,在退休时能拿到百万的回报是很正常的。所以为什么要存银行?

3. 金融理财:常见的股票、基金、债券,与国内的概念基本相同,不再赘述。

4. 保险理财:美国的保险理财可谓十分成熟、完善,除了意外险、人寿险外,很多带有对赌性质的保险虽然风险较高但回报率也是十分可观。

5. 外汇交易:美国允许百姓进行外汇交易,所以外汇投资也是常见理财方式。


我在美国

主要原因就是,美国金融发达,比较深度地覆盖了个人消费领域。

简单来说,美国人更常变成月光族,不是不想存钱,而是诱惑太多,金融服务很“贴心地”让你提前消费,分期付款太容易让人落入消费陷阱。

比如,美国车行卖车一般都会在总价之外再标上分期付款的价格,2万多的车告诉你每月“只要”$250,一般人都会觉得完全能承担。买车时遇到的推销员最常见的一招就是告诉你这辆本田Civic每月只要$220那辆CRV车只要$240,对一般消费者来说区别不大,当然会挑更好的车买。想想你下个馆子一顿饭可能就要$50,这也就是为何美国人买车太容易了,都买大车豪车。

就说上千的苹果X,一般一个月只要$35,就是穷人都付得起。

最“丧心病狂”的是卖家具的,一套家具免费拿回家使用(只付个百分之几的税),一年多时间完全免费免息,然后才开始以很低的利息分期支付,很少人考虑一年多以后的收支情况。

万一你失业了没收入了,也不用太担心。几个月失业救济拿完了还没找到工作,可以申请个人破产。听着可怕?NO。其实这是一个优惠,就是可以合法赖帐,许多债都可以一笔勾销,而且你的车你的房你的家具电器都不会被拿走,也不会有人把你裸照公开,只是几年过过苦日子不能再靠信贷活,几年之后有收入了又可以再借贷了。

一方面这些金融模式就注定了许多人很难存钱,但也保证了,即使不存钱也能有很好的生活享受。是好是坏就见仁见智了吧。

(以后有空再写写美国的金融为何能够给消费者提供低息的个人贷款及他们如何处理这些消费贷款的违约风险)


听我说完好吧

在我个人看来:这首先是由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决定的。西方经济学的立论基础就是交换创造价值,现代社会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是投资、出口和消费,而美国正是一个超前消费借贷消费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典型国家。

当然消费固然有拉动经济的功效,但超前消费只适用于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而不适合发展相对滞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因为发达国家已经建立健全了完善的社保制度,人们对自己的未来并不十分担心,这样他们才能安心把钱拿出来消费和投资,甚至敢于冒一定的风险。而发展相对滞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因为社保制度还不够健全完善,老百姓普遍缺乏安全感——今天过了不知道明天咋样,自己这一生度过了还要忧虑后人的事。

除了完善的社保制度外,美国高度发达的金融网络系统也使借贷超前消费成为一件便捷的事。而在第三世界国家即使老百姓有借贷需求,也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所以这些国家的人民都喜欢无债一身轻的感觉。

另外美国作为一个年轻的移民国家,其文化也是鼓励人们探险的。人们更喜欢用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趁年轻去追逐梦想,而不是想着为未来攒钱。

个人以为:美国的超前消费模式无所谓对,无所谓错,其它国家当以自身国情选择是否学习。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这个问题真的很有中国特色。

我们可以反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存钱?

明白了这个问题,就可以理解美国人为什么不存钱了。

我们存钱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了,甚至已经深入骨髓成为一种本能了,所以很多人并没有考虑为什么存钱的问题。



细想一下,存钱的根源在于我们没有安全感。生活要花钱,孩子教育要花钱、生病了要花钱,除了呼吸以外什么都需要花钱,没钱寸步难行。

所以我们养成了存钱的习惯,在自己还有能力挣钱的时候拼命挣钱、存钱,万一以后没有收入来源了,存的钱还够维持自己生活,还够支付医药费。存的越多未来生活越有保障,存的钱自己花不完还可以留给孩子。

你想想是不是这个原因。

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完全不用担心养老和医疗问题,所有花费我都承包了,也不用担心孩子教育投入问题,我也包了。前提是你确实信任他,而他也确实在旅行自己的承诺,你还有存钱的必要么?



或者你因为之前的生活习惯改不掉存钱的习惯。如果一个孩子从生下来就接受这样的观点呢?如果孩子的父母、祖父母从小也是这个观点培养大的呢?还有多少人会存钱?

以防万一,可当你有万一的时候,有人无条件给你钱,你存钱还有意义么?

美国就是这样啊。你想不通为什么美国人不存钱,就像美国人想不通我们为什么要存钱一样。


逸然决然

其实美国人储蓄不行是最近三十年的事情,而且原因细思恐极,那就是收入停止增长、买房压力很大、鼓励消费导致不爱储蓄。

收入最低的的90%的家庭,好吧,也就是大多数美国家庭在里根第一个任期中节省了10%的收入。然而到2006年,他们的储蓄率几乎是负的-10%。也就是说,美国人不会存钱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情。

有人认为美国的低储蓄率纯粹是美国独一份的问题。但是,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加拿大,德国和日本的个人储蓄率也下降了。

美国有将近一半的美国人在紧急情况下不能拿出哪怕400美元的储蓄。美国的穷人和中产阶级在工作年限中在金融安全的边缘生活,对退休生活准备不周。 美国连续三年在全球退休安全分析中排名第19位,比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加拿大和13个欧洲国家要差劲。

那么,美国人为什么不存钱? 完整的答案应该考虑三件事情:

(1)由于现象是新的,其原因必须是新的。

(2)由于富裕国家的储蓄下降是全球性的,其原因必须是全球性的。

(3)由于美国的贫困和中产阶级对退休的准备尤其不足,美国必须有一些“特殊”的东西。

理论1:当收入停止增长时,美国人停止了储蓄。

美国储蓄的鼎盛时期也是美国收入增长的鼎盛时期。这很有道理:当有更多的钱可以省钱的时候更省钱。

从1960年到1973年,人均收入以每年3.2%的速度增长。但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其增长率每年下降一半,仅为1.5%。其他几个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也出现类似的减速。经济学家巴里·博斯沃思(Barry Bosworth),加里·伯特莱斯(Gary Burtless)和约翰·萨贝尔豪斯(John Sabelhaus)在1991年布鲁金斯(Brookings)的一篇论文中写道,在几乎所有主要工业国家中,“储蓄和收入增长率同时在下降”中产阶级的储蓄下降是因为家庭花费更多的收入来跟上住房和医疗保健等开支上涨的步伐,以及他们自己的预期,即收入最终会开始增长。

但是这个理论并不完整。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实际收入也在增长。那么,为什么储蓄在那之后继续下跌呢?

理论2:穷人和中产阶级债务买房子。

20世纪90年代是美国收入增长的十年。 但个人储蓄率下降了五个多百分点,这是过去半个世纪的十年中最多的一次。

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什么? 抵押债务越来越多。

美国的住房拥有率在1985年到1995年之间几乎没有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突然兴起,在2000年代中期创下历史新高。

一个似是而非的故事是,许多美国人在七十年代的滞涨时期放弃了储蓄习惯,到九十年代实际收入增长时期,许多美国人利用信贷热潮购买郊区房屋,汽车和家具。 底部90的储蓄率在1998年变为负值,部分归功于抵押贷款债务的大幅上涨。次贷危机对于数百万在遇到次贷危机后遭受止赎的人而言是痛苦的,对于那些把大部分储蓄用于购买房屋的人而言,尤其痛苦。

然而房价在次贷危机后迅速恢复,继续点燃美国人的购房热情,下图的美国房价指数说明了一些问题

理论3:美国的政策使得储蓄不容易。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的私营部门已经从“明确的福利”退休计划中转移到“明确的供款”计划中,在这种计划中,工人们清楚地知道他们退休后将得到多少钱,在那里工人只知道他们每年都拿走很多钱。 401(k)是后者的一个例子。

但是401(k)是有缺陷的。对于这些计划中的每一美元,都有40美分以过早提款的形式流出。这被委婉地称为“灵活性”,但从长远来看,更像是资金不足的退休。像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这样的国家,除了极端情况外,不允许提前流出,在退休指数等措施方面表现都较好。

综合起来看,理论2和理论3提出,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人不省钱,因为美国已经很容易花钱,容易借钱,而且容易消耗储蓄,借钱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