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天下第一大孝子?乾隆笑而不语:我是第二,谁敢第一?

清朝一向宣称以“仁孝治天下”,大体而言,还是落到实处的。以乾隆皇帝为例,其事母极孝,为天下臣民作出了表率。

从目前留下的画像看,乾隆的生母、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长得并不美。不过,其一生却十分有福气,这倒是应了康熙特意给她算过的卦象。

据记载,乾隆对母亲有言必遵,除平时定省问安外,每次出巡游幸,往往都要带着皇太后同行。原因无他,乾隆母子都是旅游发烧友也。

《清史稿》中即对此作了统计:“上每出巡幸,辄奉太后以行。南巡者三,东巡者三,幸五台山者三,幸中州者一。谒孝陵,狝木兰,岁必至焉。”

每逢皇太后万寿节(六十、七十、八十庆典),乾隆必率各王公大臣行礼庆贺,而且庆典仪式一次比一次隆重,寿礼如冠服、簪饰、如意、佛像、金玉、玛瑙等等,乃至各种外国珍品,无不具备。

谁是天下第一大孝子?乾隆笑而不语:我是第二,谁敢第一?

如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冬是皇太后的六十大寿,乾隆改建原成安宫为寿安宫,作为敬献母亲的生日礼物。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皇太后七十大寿,乾隆令仿江南式样建造苏州街。无他,只因为皇太后南巡时,喜欢江南风光也。

当年十一月十五日是皇太后寿日,年逾五十的乾隆着彩衣,并亲率领皇子、皇孙联舞,上万年觞,以博母后一笑。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又到了皇太后的八旬大寿。这一年乾隆也年逾花甲,如其诗中所说:“六旬帝子八旬母,史策谁曾见此情?”

为了给母后热热闹闹的过寿,乾隆大肆铺张,其命修建点景戏台八座、牌楼十二座、游廊三百八十间等。此外,为增加寿宴的喜庆气氛,事先还预备了各种戏班杂耍。

如此兴师动众、规模宏大的庆典,这在清朝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谁是天下第一大孝子?乾隆笑而不语:我是第二,谁敢第一?

说来也是老太后有福气,其一辈子康身健体,无灾无病,身体相当好。就在其去世的前一年,钮祜禄氏还随乾隆兴致勃勃地登泰山。后者特作诗云:

“八旬五母仍康步,六十六儿微白头”;“三千余里往还路,八十五龄康健躬”。

回京半个月后,钮祜禄氏又随同前往避暑山庄并登上九层楼高的舍利塔。为此,乾隆还特赋诗说,“曼寿已登八十五,堵波犹陟九层尖”,其中得意之色,溢于言表。

事实上,乾隆还想为老太后举办九十大寿,可惜天不假年,就在次年(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钮祜禄氏病逝,年八十六岁。

在历朝皇太后中,钮钴禄氏堪称罕有的高寿。后来,乾隆也活到了八十九岁,恐怕也是遗传了老太后的长寿基因。

谁是天下第一大孝子?乾隆笑而不语:我是第二,谁敢第一?

老太后辞世后,乾隆常凝望皇太后的遗像发呆。一个月后,其下令做一座金塔来供奉皇太后的“圣”发。

为了做这座塔,内务府的预算一加再加,最终花掉金子三千多两,这才建造成功。事后,弘历只淡淡地批示:“知道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诗人”乾隆所写的四万多首诗中,其中写生母的有两百多首。而这些诗虽然数量不算多,但因为发自真情实感,应该说是乾隆诗中质量上乘的。

从这个角度上说,乾隆对生母的孝敬,不仅在清宫史上绝无仅有,也令天下多少为母亲者何等羡慕不已?老太后真是天下有福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