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渡,飞云飞过飞云渡

千年古渡,飞云飞过飞云渡

清《瑞安县志》截图▲

飞云渡,自古为平瑞两邑和浙闽两省商贾行人必经的交通要津。

千年古渡,飞云飞过飞云渡

分民渡与车渡,位于浙江省八打水系之一的飞云江下游,北岸码头在瑞安城关南门,南岸码头在瑞安飞云街道马道村,渡程3千米。

千年古渡,飞云飞过飞云渡

飞云江渔船▲

民渡指行人渡船,自古就有,自北宋时过渡商贾行人日益增多。正式渡口始设于南宋间,初为私人舢舨摆渡,元、明、清由官绅多次迭改官渡、义渡,均以舢舨渡客。民国四年(1915年)瑞安通济轮船公司将永瑞河轮引用于飞云

,从而结束了千年人力摆渡的历史,开创了动力渡轮的新纪元。

千年古渡,飞云飞过飞云渡

飞云江民渡老码头遗址▲

渡轮初为机轮拖驳船,1978年冬,首艘400客位150马力钢质渡轮投入营运;1979年起增开夜渡客轮。1982年至1985年间,再增4艘钢质渡轮,其中3艘客轮对开,每隔5分钟一渡,日渡3至4万人次,比20世纪五十年代渡量增30倍;有2艘46吨位,180马力的板车渡轮,日渡板车400多辆。 1989年1月6日飞云江大桥通车后,渡量逐渐减少,1993年后日渡2.8万人次。现在有2艘客轮对开,日渡量只有1500人左右。

千年古渡,飞云飞过飞云渡

飞云江民渡八十年代码头遗址▲

飞云江汽车渡遗址▲

飞云渡南北码头,初为舢舨、小船停靠的简易埠头,正式码头建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码头在明、清、民国时期经多次重建、扩建和异地迁建。清嘉庆元年(1796年)前,北岸码头在今同利埠码道,南岸码头在今马道街北端码道。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后北岸码头东迁南门大码道。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再次扩建,并建待渡亭,亭内有联云:“

少住为佳,看南浦飞云,西山雨巷;请君快渡,趁一帆风正,两岸潮平。”

千年古渡,飞云飞过飞云渡

千年古渡,飞云飞过飞云渡

飞云江民渡码头 ▲

1941年至1945年间,南北码道码头及待渡亭多次被日本侵略军飞机炸毁,满目疮痍,渡运时断时续,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建了南北两岸码道码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瑞安县人民政府成立飞云渡的通济轮船公司。1950年10月1日,招商局轮船公司温州分公司与瑞安通济轮船公司共同经营飞云渡。1958年10月,瑞安轮船公司成立。此后又经多次改建、扩建南北码头、引桥、候船室,添置渡轮。南岸锯齿码道改为舌式码道。1965年北岸码头始用木质趸船和引桥作人行道。1981年南岸码头修建180平方米候船室。 1984年南码道建混凝土双引桥式趸船码头。1986年建北码头侯船室、售票处及仓库。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后,由于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及飞云江防浪堤建设,南北两岸码头再次向西迁建至现在的位置。

千年古渡,飞云飞过飞云渡

飞云渡北码道老街 ▲

飞云渡,江宽流急,当时覆船事故频发,元延佑六年(1319年)暴风覆舟,弱死多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三月初,渡船倾覆,滔滔江水吞噬了50多个鲜活生命。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六月的一天,一艘渡船由于严重超载在江中覆舟,40余人无一生还。

千年古渡,飞云飞过飞云渡

飞云渡南码头售票处▲

据清乾隆四年(1739年)八月立的《飞云渡详拨官田岁修官船碑记》和清《瑞安县志》记载,飞云一渡,实为浙闽通津,商民孔道。地方奸民网利,停搁官渡,以行私船,每至中流,勒索船钱,名为吊马悬蹄,致使南北阻滞,且揽载多人,屡有覆舟之患。乾隆四年五月间,咨明户部,将在官涂田二百四十亩,拨给义渡收租,助充岁修,饬行立石渡口,以垂永久。可见当时过往飞云渡的行人历尽辛酸,备受勒索之苦,生命并无保障,后经历代官府整治,加以规范。现在的轮渡全为钢质船,抗风浪力强,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安全措施有保障。

千年古渡,飞云飞过飞云渡

飞云渡轮▲

飞云车渡是指汽车轮渡,南北两岸码头均为民渡东侧,在104国道线上。1955年建斜波锯齿码头,置58马力拖轮和木质2车趸船各1艘,日均渡汽车20辆。1957年增置60马力拖轮和木质4车趸船各1艘,日均渡汽车50多辆。1964年改木质趸船为钢质趸船;1982年再增6辆钢质趸船和240马力拖轮各1艘,日均渡汽车625辆、行人 1.8至2万人次、手拉车400辆、自行车1500辆。1983年汽车和手拉车分渡,禁止行人过渡。1988年最高日渡量达2543辆;1989年1月6日飞云江大桥通车,车渡完成历史使命,两岸车渡码头废弃停用。

千年古渡,飞云飞过飞云渡

作者 薛茂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