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我國首位留美女生,回鄉辦醫院,終身未嫁人,梁啟超寫文宣傳

康愛德,江西九江人,她幼年喪父,孤苦無依,為美國女子昊格矩收養。1880年她回國,這時康愛德9歲,被攜之同往,然後在美國讀書。1896年,她畢業於墨爾斯根大學,學成回國,時年25歲。

她,我國首位留美女生,回鄉辦醫院,終身未嫁人,梁啟超寫文宣傳

自從鴉片戰爭以來,外國帝國主義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國門,腐敗無能的清朝政府無法收拾殘局,中國便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這個時候,一大批有志青年走出國門,到外國留學,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從而,促進了中國近代化的發展。

從1847年第一個留學生容閎到美國留學開始,我國已有近200年的留學史,但是中國女留學生的名字又有多少人記得?而我國第一個留美女學生,就是江西九江人士——康愛德。

她,我國首位留美女生,回鄉辦醫院,終身未嫁人,梁啟超寫文宣傳

1873年,康愛德出生於江西九江一戶並不富裕的人家,小時候被美國傳教士昊格矩女士收養當時僅兩個月大的女嬰,併為她取了個英文名字IdaKahn。從此,康愛德在昊格矩女士的身邊一天天長大,走上了一條迥異於中國平民女子的人生道路。

1882年,9歲的康愛德跟隨昊格矩女士赴舊金山,在那裡學會了英語,後來,一直在美國就讀,康愛德順利通過了入學考試,進入密歇根大學醫學院。在學校,她各項成績均名列前茅。在畢業儀式上,這個女孩穿著中國旗袍登臺領取畢業證書,當時的美國人為她起立長時間地鼓掌,校長當眾稱讚她們:“有些人說中國人不值一提,但在我看來,中國人的本領不是我們能夠超越的。就比如這位女士,我們美國的女子和其相比,真的難以企及。”

她,我國首位留美女生,回鄉辦醫院,終身未嫁人,梁啟超寫文宣傳

她,我國首位留美女生,回鄉辦醫院,終身未嫁人,梁啟超寫文宣傳

這位在美國的女留學生康愛德的事蹟,當時,深深打動了我們著名的啟蒙思想家梁啟超,他撰寫《記江西康女士》一文,發表在主張維新變法的《時務報》上。

她,我國首位留美女生,回鄉辦醫院,終身未嫁人,梁啟超寫文宣傳

梁啟超在文中濃墨重彩地記述了發生在密西根大學,康愛德領畢業證書的一幕。密西根大學在校學生數以千計,留學生來自十幾個國家。數以百計的畢業生在儀式上依次登臺。輪到康愛德了,她身著旗袍,穩步登臺,儀表優雅,落落大方,與眾不同。而她們領取的又是頭等文憑,出席典禮的本校和校外教員,美國官員和外國官員,目睹此情此景,都肅然起立,向她們鞠躬鼓掌,表達敬意。會場內外,來自十餘國的學生數以千計,圍觀者都拍手讚歎。這場面也感染了密西根大學的校長,校長由衷而言:不要輕視中國人。

她,我國首位留美女生,回鄉辦醫院,終身未嫁人,梁啟超寫文宣傳

《記江西康女士》發表於1897年。當時,維新變法聲勢日壯。梁啟超撰寫《變法通議》,主張興辦女學,他推崇盛讚留學歸來的康愛德,是為中國婦女樹立學以自強的範例,更是在為女子教育大聲疾呼。

她,我國首位留美女生,回鄉辦醫院,終身未嫁人,梁啟超寫文宣傳

梁啟超的文章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時隔不久,上海《申報》於4月5日刊載“江西採友訪人”的報道《記奇女子》,4月7日又有《論本報所紀奇女子事》見報,使得康愛德事蹟傳播更廣。生平堪稱一個“奇”字的《老殘遊記》作者劉鶚,心嚮往之。得知康女士“尚閨中待字”,劉鶚動了續絃之心,請羅振玉寫信給梁啟超和《時務報》創辦人汪康年,希望他們為其做媒。但沒有成功。

她,我國首位留美女生,回鄉辦醫院,終身未嫁人,梁啟超寫文宣傳

1899年,作為當時知名度很高的女知識分子,康愛德代表中國出席了世界婦女協會會議。

1907年後,34歲的康愛德再次負笈海外,先後在美國的西北大學和芝加哥大學攻讀文學,在英國的熱帶病院深造醫學。四年後回國繼續從事醫務工作。

1928年,山東爆發大災荒,大量難民湧進上海。一天,康愛德接到電話,得知有300名孤兒即將到達上海。她在一番禱告之後,到車站接回100名孤兒,決意收養他們。她克服種種困難,建立了孤兒院,附設小學和中學。這些孤兒長大後,她又將他們送入大學深造,其中不少人循著她的足跡,留學歸來報效祖國。

她,我國首位留美女生,回鄉辦醫院,終身未嫁人,梁啟超寫文宣傳

康愛德是一個終身未婚的美麗女子,她把最美的年華奉獻給了她摯愛的醫學事業和她的病人們。1931年,由於積勞成疾,康愛德於南昌去世,享年58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