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知名主持蔡康永擔任導演的電影《吃吃的愛》票房慘敗?

無奈的蒼鷹

其實蔡康永在乎的也不是票房吧,在結束了十二年的康熙來了這個節目之後,他心裡應該蠻愧疚的,尤其是對於小s,畢竟這個決定是他先但方面做出來的,然後以小s為首的一批人就失業了,而且不得不承認之後小s的事業發展的一點也不好。

所以電影這個事兒,多半就是拿來補償小s的一種方式,康熙的很多老粉都知道,小s的願望之一,就是做演員。當年大s因為出演流星花園一炮而紅之後,又演了很多電視劇,包括倩女幽魂啥的,而流星花園的杉菜和倩女幽魂的聶小倩是小s從小到大最想演的角色。所以,蔡康永讓小s在這部電影裡,幾乎過足了癮。


星光邦
關注我,關注我,關注我。重要的事說三遍。

  由蔡康永首度執導、小S領銜主演的電影《吃吃的愛》,端午連假開出3500萬票房,全臺累積票房已逾4300萬,這讓「康熙」兩人對此片後勢深具信心,不過在大陸票房僅一週就被擠出排行榜,對此小S也點出癥結點。


雖然林志玲、小S兩人不遺餘力地宣傳該部電影,但票房卻有點慘不忍睹!上映6天(5月27號上映到6月2號),票房為2400萬,趕不上《加勒比海盜》和《摔跤吧爸爸》的零頭

《吃吃的愛》在大陸票房叫好不叫座,票房未如預期開出紅盤,排片比從最初僅7%被擠壓到3%,上映才7天就被擠出榜外,慘況形同下檔電影,最後票房僅有2600萬人民幣(約臺幣1.15億)。《康熙來了》的招牌頓時黯然失色



首先看得出來,導演在敘事和鏡頭語言的運作上,比一般的跨界導演還是要成熟一些。舉個例子,林志玲下車然後一個搖鏡晃到狗仔車那一鏡,一看便是對電影有一定了解的人才設計的出的。

在其他電影裡總能找到類似橋段。原因是故事這東西,分析容易,但編的話是一定要經過大量的寫,才能寫好的。我目前沒這條件也沒這興趣,暫不提了。



如果你有機會接觸到一些劇本的話,你就會發現像我這樣“拿來主義”的人特別多,作者個個都覺得自己寫的是懸疑神作驚悚神作科幻神作,其實通通陳詞濫調,拍出來五流都稱不上。而且這些劇本都有一個特點:別看大框架有模有樣挺唬人,再往裡一看,人物乾癟,沒有更為具體的序列內容,臺詞也非常隨意。


續寫憂傷


前言:記得大學的時候,班上一位女生告訴我,晚上睡不著可以聽聽蔡康永的有聲讀物。她的本意當然是說,蔡康永的那些心靈慰藉大法和雞湯盛宴,總有那麼幾款能夠擊中我,而人在一種平靜而滿足的狀態下,似乎很容易進入高質量的睡眠。那段時間我確實睡眠有所改善,但可惜的是,並不是因為蔡康永的那些“美麗的故事”,而是他那軟綿綿的臺腔普通話,催眠術一般地讓人昏昏欲睡。至於每晚他在那個小小的MP3裡說了什麼,早上起來什麼也記不著了......



轉眼已經快十年前的事情了,而這些年間,蔡康永一直還在講著他的故事,聽眾換了一波又一波,甚至連時代與流行也更迭了好多次,但他還是那樣慢條斯理地“喋喋不休”,熬了一鍋又一鍋的人生雞湯、愛情雞湯、友情雞湯、職場雞湯......



給康熙粉30分鐘情懷時間的蔡康永


在看《吃吃的愛》前我就在想,蔡康永真的只是為了徐熙娣而拍了一部博粉絲一樂的喜劇片?好像太簡單了一點,那應該會有勵志的成分,“小演員奮力拼搏,最終贏得尊重與掌聲”,這樣顯得電影有能量感。除此之外,應該還要穿插各種“湯”,沒有這些玩意兒,蔡康永可能都不好意思在導演欄署上自己的名字。待一切準備完畢後,將期待值調到最低,帶著“我就是來還康熙來了一張電影票,電影再爛也沒事的心態”走進影院。



影片前30分鐘,符合大部分觀眾的預期。流水線一般的把《康熙來了》中的熟面孔統統消費了一遍,而且清一色的一個德行:各種看著小S不爽,各種欺負刁難,將昔日康熙來了中與 小S的身份互換了一遍,在強烈的反差中製造笑點。同時,也用這部分時間盡情釋放小S的搞怪能量,充分捍衛她在諧星圈裡的江湖地位。



很顯然,這一部分是特意為康熙粉準備的。而小S在這部分中,用辛酸與淚水拼湊小演員的明星夢的設計,更像是為那些為了上通告,而奮力打拼的三四線女星代言,就如同昔日《康熙來了》中很多這樣的客串型女嘉賓,會為上一個通告而興奮很久。



情感氾濫的蔡康永


而隨著爛俗的“得病”橋段一出,這忽然襲來的生死主題讓全片籠罩在一片“絕症”之中,觀眾才發現,蔡康永配合大家的“命題作文”部分就此結束了。情感豐富的蔡康永正式開始了自己最熟悉的熬湯模式。



影片在大部分時間裡,不斷在姐妹情和愛情這兩大核心內容之間切換,使得影片早早地便告別了喜劇片的路子,轉而走向愛情文藝片。但遺憾地是,林志玲和小S這對姐妹間的糾葛情仇似乎並不那麼動人深刻、婉轉千回。僅是一次小小地賭氣換來的姐妹幾年不相往來,讓後來的情感勃發顯得有些無力,於是蔡康永又不得不加入一個“花生醬面”的橋段,來營造更多的親情牽絆,繼而用小S的絕症,來讓姐妹重歸於好。最後緩緩端出——“親人就是最好的禮物”這碗人生雞湯。


而在小S與小金的愛情部分,至始至終波瀾不驚,中規中矩。沒有太多浪漫化的場景設計,沒有太多戀人間的摩擦與誤解,平平淡淡間全靠蔡康永小清新氣息濃郁的“美言蜜語”來增加分量,以圖讓最後戀人間的生死別離顯得刻骨銘心。



調皮的蔡康永


如果僅僅是以上內容,這部《吃吃的愛》即使不被打入爛片行列,至少也要被貼上平庸至極的標籤。好在蔡康永是個善於講故事的人,特別是那些讓人倍感慰藉和甜蜜的愛情故事。另一條麵館老闆娘許春梅故事線的插入,豐富了影片的層次。用一段關於“夢與夢”的相接這樣的奇幻設計,把之前略顯平庸的故事,稍微往上拉了一拉。



而空間站中稀奇古怪的人物設計,為影片增添了別樣的看點和未來感。也讓人想到這些年來,蔡康永自己的那些奇裝異服,他在這部分故事裡盡力展現自己的審美趣味,也將自己在對待愛情和人生中的想象力充分表達,來構建一個荒誕的虛幻世界。


影片最後,調皮的蔡康永再一次跳出之前的空間站世界,用一個小反轉讓小S的身份再次發生轉變——從麵店老闆娘到遊樂場的員工。撕破了之前營造的荒誕世界,又一次回到了現實之中,並且將先前充滿遺憾或者意猶未盡的故事進行了補充,讓影片的愛情部分得以達到圓滿。(劇情其實有點輕度燒腦,但觀眾可以忽略,畢竟有雞湯只管喝就是了,管它是怎麼端上來的。)



有意思的是,雖然字幕中顯示林志玲僅是友情出演,但其實戲份很重,蔡康永也不忘在影片中為她設計一些小橋段,比如最初小S嘲諷的那句“陪老闆吃飯就有錢拿”,隨後被志玲姐姐怒扇耳光,這不正是蔡康永借自己的片子幫志玲出氣麼。



而至於本片為何要叫《吃吃的愛》,蔡康永在某節目中提到,只有那些奇葩的名字,才能讓觀眾看完後記住......好吧,他這是對自己的影片有多麼的不自信,才能想到這樣一個理由。


早睡早起身體好wink

很簡單,林志玲和小s任何一個都扛不起票房。從導演來說,蔡康永也沒有票房號召力。一堆沒有票房號召力的人,負負還是為負,能收幾千萬不錯了,還得多謝康熙粉的情懷。


白小鷺

在中國大陸電影總是被神聖的稱做“大銀幕”“大製作”。大題材,小故事往往都會被製作的很精良,而臺灣近年來的電影拍的簡直了,比幾十年前的電影可以用退步兩字而言,很多劇本故事摸不著頭腦,整部影片框架凌亂,總之小氣巴巴的感覺。


曉曉舟泊

為什麼我感覺吃吃的愛,讓我眼前一亮,國內很少拍這種劇吧!腦洞大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