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說的「bà wán」這種食物是什麼?

lintianliang

「bà wán」應該是指的一種臺灣特色小吃——肉圓,它的正確發音是Bah-oân。

什麼是肉圓呢?

臺灣的肉圓是一種以地瓜粉、太白粉、或在來米粉、樹薯粉等材料作成的食品,半透明的肉圓皮包裹著豬肉、香菇、筍絲等配料的食品。吃起來Q彈有嚼勁,內陷口感層次豐富。

臺灣的肉圓只有一種做法嗎?

雖說肉圓是一種臺灣特色小吃,但是在臺灣不同的地方,其實肉圓的做法也有著差異。比如說北部九份的紅槽肉圓,以豆粉製作素肉,浸泡紅槽,再加入中藥炒香,以筍絲、香菇為內餡,以糯米漿、地瓜粉製作外皮,整顆肉圓看起來紅通通的,非常喜慶。中部的彰化肉圓,外皮多以甘薯粉製作,並且先將肉圓連同容器放入蒸籠蒸熟,固定外型,待食用時再油炸而成。若是到了夏天,蒸好的肉圓放冷後,會放到冰涼的湯水內冷卻,吃起來冰涼可口,又稱為“彰化涼圓”。南部的肉圓多以蒸籠裡蒸熟,蝦以臺南的蝦仁肉圓最為有名。

肉圓是如何發展成特色小吃的?

相傳肉圓是一位在北斗地區的寺廟擔任文筆生的範萬居先生所創,當時臺灣發生了大水災,糧食短缺,範萬居將地瓜曬乾,磨成粉後揉成團狀,加上高麗菜,做成粿仔的形狀煮熟給災民食用。後來傳承到第三代,改用地瓜粉跟在來米漿做皮,把高麗菜改成竹筍,還包上赤肉做餡,最終形成了北斗肉圓,也為臺灣肉圓奠定了基礎。隨著肉圓逐漸流傳到臺灣各地,大家發現它不僅美味,還十分具有飽腹感,因此各地紛紛製作肉圓,並且伴隨著各地所產原材料與飲食特色,改良肉圓的製作,蒸的、炸的、鐵板煎的都有,充滿著濃郁臺灣風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