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出好詩?

幸運的四維空間007


好詩是一步一步慢慢寫成的,就是說第一步先得會寫詩,知道怎麼寫詩,等到自己寫的詩越來越多、越有感覺時自然就能寫避免好詩了。那麼怎麼開始寫一首詩呢?

那麼如何寫出你的第一首詩呢?這裡以自己的經歷對初學寫詩總結了一些思考、方法及流程

寫在前面的話:既然題目標明瞭“第一”、“初學”,那麼這就是針對初學者的一篇文章,加上本人也算是一個初學者,只是可能多走了幾步路,所以本文的有些內容在專業人士眼裡看來也許是好笑或錯誤的,在此請大家多多包涵!畢竟只是探討對於從來沒有系統學習過甚至寫過詩的人如何來寫一首詩而已。

關於寫詩的書籍很多,文章也很多,不過竊以為大多都說得過於專業高深,讓人如墜雲霧,也難以在短時間內掌握,反而讓人對詩詞的寫作望而卻步。因此在這裡,我以自己的一些經驗儘量簡單而有可操作性的將寫詩的方法和相關問題寫出來。

寫詩之前先想一想,寫首什麼樣的詩呢?或者說想表達什麼。古代的人生活悠閒,可以成天遊山玩水,所以他們的詩詞中,寫風景的佔了很大一部分。而現在的我們,寫一首詩可能更多的是附庸風雅,為了在某個人面前表現一番,或者發個朋友圈來收穫點贊,這種情況下,詩詞更多的便是表現感情,特別適合表達愛情,所以我們就以給自己喜歡的人寫一首表示感情的詩來展開吧(默認為寫給一個女孩)

第一步:醞釀情緒

萬事開頭難,先在心裡醞釀下怎麼開始表達,找到寫詩的感覺(也可以先讀幾首相關的詩,將那種情緒引導到自己身上)是表現對方花容月貌,所以一見鍾情?還是長久的相處,明白了對方的溫柔而想牽手一生?亦或是回憶第一次約會那浪漫的感覺。對於女孩來說,可能更喜歡回憶,第一次的對視、第一次的臉紅、第一次手指相觸的顫抖……這裡,我們就先從回憶寫起吧,她那一個讓你感染的瞬間,讓你忘不了的笑容。

第二步:提取關鍵字

把她第一次打動你的瞬間用幾句話寫下來,比如:那一天她正笑著,然後不經意的抬起頭看了我一眼,她的笑臉好美,眼睛明亮的像閃著光

關鍵字:記起、那一天(回憶)、笑容、眼睛(看見了什麼)、光(像什麼)

第三步:組合關鍵字,寫下第一句

關鍵字有了,我們先來組成一句簡單的話:那一天看見你,你的笑臉好美,眼睛好明亮。

詩一般都是5個字或7個字一句,所以先把這一句話簡化成7個字:“記起笑臉眼明亮。”

是不是覺得哪裡不對勁但又說不出來?首先我們得明白,詩是什麼?它是語言的高度凝結,是充滿藝術的語言,所以不是簡單的將關鍵字進行組合就能拼成一句詩,要去掉其中口語話的表達,給它增加藝術感。

怎麼藝術的表達呢?這首先要靠平時的積累,在看見好詞好句時就揣摩一下,但這不是短時間就能積累得到的,那麼這裡我們就來對關鍵字進行修改調整,儘量去掉口語化的表達,對每一個關鍵字多想幾個可以改進的詞來進行挑選:

“記起”——“記”就是記憶,簡單來說就是“憶”,藝術感強了一些吧?有:回憶、憶起……

“那一天”——曾經、那時、當初……

“笑臉”——“臉”也是口語化,如果暫時想不到,可以百度一下,發現能用“顏”字,這樣變成了“笑顏”

“眼睛”——眼眸、眸子……

將它們組合:憶起曾見到笑顏眼眸亮

繼續減到7個字:憶見笑顏眼眸亮。對比之前的“記起笑臉眼明亮”好多了,但還不行,感覺缺少了回憶的情緒。看看少了哪個關鍵字——曾經——這兩個字會給人一種感懷以前的心思,很有氣氛,不能少。那麼“回憶起曾經”怎麼精簡,這就要說到語言的另一種表達方式:前後移位。

舉例:有一個成語“壯志凌雲”,有時為了需要會寫成:凌雲壯志,意思基本沒變,但因為不常用,所以給人新穎的感覺。這裡“回憶起曾經”便可以用這種方式改寫為:曾經那回憶。字太多了,再減為:曾憶。組合:曾憶笑顏眼明亮。

發現後面3個字太突兀。還可以怎麼表達呢?經常說一個人美得像畫一樣,組合“畫”這一個字,“眼明亮”也過於直白。再改為:曾憶笑顏明如畫。去掉了直接表現眼睛的字,以明字暗示,同時可以與笑顏結合,表示明亮的笑顏,讓人心動。

如此第一句:

曾憶笑顏明如畫。

完成,有一點詩的感覺了吧?

第四步:繼續提取關鍵字,組合成第二句並且“押韻”

當初看見了你的笑容,明亮的眼睛,接下來呢?就是表達自己的心情,比如:我一下子看呆了,心裡像突然開滿了鮮花一樣美好,

關鍵字:看呆了、心裡、開滿鮮花。

這裡必須說一下“押韻”了,押韻就是在某些句子的最後一個字,都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這樣讀起來的時候就很順口、很好聽。可是你說我不知道什麼是韻母怎麼辦,以這首詩第一句結尾的“畫”字舉例,它的拼音是hua,那麼後面的ua就是韻母,需要找到其它拼音結尾是ua的字,比如:gua、kua等。

這裡有三種方法找出所有的字,一是百度上面查字典,一個一個的查出來,但這樣比較慢。

第二個方法就是用韻書,韻書是人們總結出來用韻時查找文字的書,最專業和正統的是《平水韻》,但正因為專業,所以不好掌握,同時很多發音是古代的,與我們現在說的普通話有區別,反而不利於新手使用,當然到最後如果想寫出專業的詩來,還是得學習它。更適合入門使用的是《中華新韻》,它是採用普通話進行編寫的,容易理解掌握。

第三個方法就是用更簡單的韻表,這個可以網上搜索“常用韻腳大全”,裡面列出了所有相同韻母結尾的字,如我們要使用的ua:

ua篇

Gua:掛,刮,瓜,寡,卦,褂

Hua:話,花,化,畫,劃,華,滑,猾,譁

Kua:跨,誇,垮

Shua:刷,耍

Zhua:抓,爪

只能從這些字中選出要用的來,用這些字就叫做押上了韻,當然也不是隨便選,還得根據聲音的高低(即平仄)來選,使其讀起來更好,不過這樣說下去話就長了,也還不是入門需要掌握的,所以我們暫時略去平仄的問題,只選合適的字。

看一下這些字,發現“花”字很好,而且正與這句要表達的鮮花相符,我們便選擇它。(有時寫詩找不到靈感,也可以先來看看韻表,也許某一個字就會給你啟發,從而引申出一句詩來。)

於是定下來第二句詩的最後一個字是“花”,根據前面的步驟,組合為7個字:看呆心裡開滿花。

“看呆”兩字不好,詩的字數有限,應該體現最主要的東西,所以那兩個字去掉。剩下:心裡開滿花。

字少了兩個,那麼寫成:心裡開滿了鮮花,這樣行不行呢?同前面分析的一樣,太口語話了,來增加藝術感:

開——可以用這些字來替代:起、盛、放,與心組合一下:心起、心盛、心放,發現“心起”不錯。

開滿——怎麼表達開滿了?經常聽到春色滿園這個詞,拿來借用一下:滿園。這就是平時的積累了,如果暫時想不到,同樣可以百度,選擇一個自己覺得合適的字。(選什麼字就是靠感覺了,所以寫詩時感覺很重要,這個也可以慢慢培養起來。)

直接寫鮮花當然不行,不夠藝術,對花進行修飾,同樣百度,可以表示為:美麗的花、璀璨的花、斑斕的花、七彩的花等等,感覺“璀璨”兩個字不錯,於是第二句出來了:心起滿園璀璨花。

將它與第一句放在一起看看:

曾憶笑顏明如畫,

心起滿園璀璨花。

要反覆的讀,一是繼續融入這種感覺和氛圍裡,另一個是看意思夠不夠、語句通不通順。

第五步:繼續提取關鍵字,組合成第三句

根據詩的規則,第三句可不押韻。

前面表現了回憶以及當時自己的心情,接下來就可以轉到現在了,現在會發生什麼事呢?當然是每時每刻都想著她,希望能牽著她的手不放開,有時還會夢見她,我們就來表達這個意思吧。

同前面一樣,提取關鍵字:想著,牽手,夢見。

組合成7個字:想牽你手夢見你

藝術感:牽手——執手,夢見你——入夢

這裡去掉“想”字,與前面的道理一樣,要表達最主要的,這裡的主要意思就是牽著你的手和進入夢中,於是再調整:執手入夢。

首先,以夢字結尾感覺話沒有說完,試著加一個字,比如:入夢來、入夢去、入夢鄉、入夢裡。

“入夢來”比較好,選擇它,於是成了:執手入夢來。

差兩個字,分析:執手,當然是希望與對方一起執手,相依相偎,於是再根據手聯想到“攜手”二字,組合成“相攜”,表達出兩個人的動作。加上去便成了第三句:執手相攜入夢來。

與前面兩句放在一起:

曾憶笑顏明如畫,

心起滿園璀璨花。

執手相攜入夢來,

第六步:繼續提取關鍵字,組合成第三句並且押韻

同前面的方法,先寫出句子,再提關鍵字。這是一首詩最後一句,一般會是總結性的或是對感情的承諾。

句子:這一生我們有緣在一起,我會永遠陪著你。

關鍵字:這一生、有緣、永遠、陪著

根據詩的寫作規則,第四句也要押韻,於是我們總結出,一首四句詩的第一、二、四句都必須押韻。

看韻表選字:

ua篇

Gua:掛,刮,瓜,寡,卦,褂

Hua:話,花,化,畫,劃,華,滑,猾,譁

Kua:跨,誇,垮

Shua:刷,耍

Zhua:抓,爪

哪一個字適合放在最後,並且有我們要表達的意思呢?前面說了,我們一時想不出怎麼寫時,可以看一下韻表,也許某一個字就會帶給你靈感,看的時候要一邊看一邊在心裡組詞,想想那個字可以組成什麼詞。然後我們發現,“掛”字可以組成“牽掛”,這個詞不錯,心中的牽掛,適合這首表達感情的詩。

於是多了一個關鍵詞:這一生、有緣、永遠、陪著、牽掛

“陪著”和“牽掛”都是相似的表達感情的動作,去掉一個,留下“牽掛”,

關鍵詞變成了:這一生、有緣、永遠、牽掛

精簡及藝術化:這一生——今生,有緣——緣,永遠——永

組合成7個字:今生有緣永牽掛。

還行,但是有點單方面的感覺,怎麼表現出雙方同一個心思呢?從“緣”字入手,組詞:緣起、緣聚、緣生等,發現“緣聚”不錯,有緣聚在了一起。

於是再調整,成了第四句:今生緣聚永牽掛。

至此,這一首詩算是完成了:

曾憶笑顏明如畫,

心起滿園璀璨花。

執手相攜入夢來,

今生緣聚永牽掛。

到了這裡,你會發現,對於關鍵字的把握、組合和藝術化處理,越到最後越得心應手了,彷彿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會自動的就跳進腦海裡,拿來就能用,組合就成詩。的確是這樣,多寫多想,當然就熟能生巧了。

好了,我們通過寫一首詩大致瞭解了作詩的思考方法和步驟,接下來就是通過大量的寫和讀來進一步增強我們寫詩時的感覺,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當我們腦海裡有了更多的美字美詞,寫作時就能信手拈來,為我所用。


夜語如歌


這個問題問的好!

怎麼樣才能寫出好詩呢?我的詩寫出來為什麼自己都看不懂呢?是我的詩出了問題,還是周圍的人都不理解詩?

相信,這是很多寫古詩詞的人都經過的階段。如何才能寫出好的古詩詞呢?

首先,你要一定的文學功底。詩詞講究一字一義,你可以用一些家常俚語摻入到詩詞中,也可以用一些白話文寫入詩詞中,但是不能通篇土話、重複。詩詞之格,在其雅,雅即是不俗。意境不俗、字詞不俗,哪怕通篇家常話也沒有關係。比如古詩十九首,首首都是秀才說家常話,不見囉嗦反覆條理不清,也不見生詞拗字勞人心神。

其次,你也有深厚的積澱。很多人的文化知識積澱的越紮實,生活經驗越豐富,寫起來也越是得心應手。不要向執拗裡尋章摘句,只到天光放處看日出。只要你的人生閱歷積澱夠了,人情練達皆是文章。詩詞有以景為勝,比如王維的空之境;有的以情取勝,比如杜甫;有的以志取勝,比如李白;有的以道取勝。道,就是人生中的那些已知的、未知的客觀事實或主觀認知,明明知道卻無法用語言精煉、準確表達出來的富有哲理的詩句,需要人生的閱歷和積澱慢慢去醞釀。

再次,你要有超脫的才情。這一點要求較高,少年時能夠寫得出大作、佳作的,哪一個不要有高超傲絕的才情呢?比如柳永、王勃、納蘭容若、晏幾道、秦少游...哪一個不是少年成名?哪一個不是才情高絕、領一時風騷?這一點,是可遇不可求的,因此,對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來說,還是忽略掉才情天賦吧。

最後,你要有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和熱忱。詩詞的格律都是很好學的,有現成的公式和例子;詩詞的煉字煉句也不是特別難,只要你有‘十年磨一劍’的堅持和恆心,煉字煉句排章佈局也‘不過手熟爾’之小技;詩詞的格才是我們要學的,既然我們沒有那種超脫的才情創造無以比擬的意境,但不應妨礙我們形成自己的詩詞之格,這個格就是格調,綜合了一個人的價值觀而體現於外的詩詞格調。

如果具備了上述四個條件,恭喜你,你的詩詞即便目前不能超越古人,也是指日可待了。

有很多人覺得自己辛辛苦苦寫出來的詩詞,為什麼自己看不懂呢?為什麼沒有人能看懂呢?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要麼是你自己掌握的文學功底不紮實,按照記憶的習慣性直接創作;要麼,是你的表達出現了問題,導致詩詞的意境不純而讓人產生了誤解。具體原因,以後可關注本人獲知。



西山詩詞客


本人寫的也不好,但確實愛好,如能寫出好詩,有幾個

一、有這方面的愛好。不愛不好,怎會去讀去品去吟,更不談寫。

二、有一定的文學功底。沒有功底就認真的學,當然,不是一日之功。

三、有人生感悟,經歷。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

四、學會讀,學會品,學會悟。先人的詩詞就擺在那,學會去領悟他們的思想,境界。

五、做一個好人,擺脫低級趣味的人。如果人不正寫出好詩也是妄談。

六、培養興趣愛好,沒有愛好寫東西就費勁,無從著筆。

七、多與他人交流。同一樣課題,別人大約會有更好的表現。

八、多看頭條,這裡的信息不少。


幸福詩歌



分享一篇【詩意江湖】之前分享的乾貨:

詩歌寫作技巧

第一講 詩歌概論

意義:詩歌自由表現了個體生命心靈深處的超越性追求。年輕人處在理想追求的歲月,寫詩正是百年一遇。詩歌具有永久的審美生命,是文學的最高形式

定義:有言志說、緣情說、想像說、感覺說,法度說、押韻說、語言結構說、綜合說等,這些定義都是片面的。詩歌是一種直接表現創作主體心理活動並有一定語言形式的文學體裁。可稱“表現說”。從根本上來說是要表現人即創作主體的能動本質,而不是為著反映創作主體之外的事物的。為了真實表現詩人的心理活動這一目的,常常不顧心理活動所反映的客觀事物是如何的變形。

第二講 詩歌語言

最本色的文學語言,特殊功能:  

A、抒情,接近於描繪功能小的音樂。

B、有機信息系統,一個字,能產生神奇效用。如“朱門酒肉臭”中的“朱門”,成了統治階級的代名詞,有很多含義,還有作者和讀者的感受。    

C、獨立審美價值,可以把玩。小說可以拋開語言,複述故事,而詩歌不能離開語言。

D、總的要求是表現個性的心理感受,

具體要求有四:

一是多義性,既有表層義,又有深層義。主要用象徵手法。如松梅雪竹、長城、百合花等。傳統象徵過於理性,形成僵化的套路。還有暗示、雙關、婉轉等。

二是跳躍性,超過任何文體語言。因為表現心理快速活動。不要任何介詞、連詞等中介質--關聯詞。如“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還可以邏輯混亂,任意交錯。如時間和空間交錯。如《背時的愛情》中詩人與古代的美人談戀愛。

三是可感性,要有色彩感、立體感和具體感(化抽象為具象)。詩中有畫。

四是音樂性,既有內在音樂性即情緒的律動,又有外在音樂性即聲音的迴環(押韻、節奏和聲調)。對原始感情起一種節制作用。 節奏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事物的節奏和人的生理節奏--呼吸的調節及運動感覺的反映,是音組和停頓的有規律的安排。一字一音節,有獨立意義的單音節、雙音節或多音節構成一個音組,每組後面有或長或短的停頓。古詩:五言“二、二、一”。新詩自由開放,獨特創造,變化中有規律。  

最早的詩都可以唱,詩歌不分。原始民族的抒情詩,主要的性質是音樂。我國自六朝沈約寫出《四聲譜》以後,詩從詩歌中開始分化。但是,詩與音樂還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唐詩有不少已被譜曲演唱。 詩歌的音樂性的作用是對原始、粗硬、強烈的感情起一種節制作用,使之轉化為一種有規律的運動,加深詩味,喚起讀者的審美注意,把一些實用的非詩的想法排開去。 內在音樂性是內心情緒的律動,即高低起伏、長短快慢等。外在音樂性主要表現在聲音的迴環上,可以說是一種數的比例關係。

主要有:押韻是使相關詩句末尾一個音節韻母相同或相似。對待押韻應持開放的態度,尊重詩人的藝術追求;只要完美地傳達出內在的情感,可有可無。無韻崐詩可以其它手段顯示音樂性,如詩行排列。

首先要選韻。同類的韻形成韻部。現在通行的是十三轍,即十三類:中東、人辰、江陽、言前、發花、懷來、灰堆、遙條、油求、梭波、一七、姑蘇、乜斜等。每個韻部發音部位、開口程度不同,音調音域也不一樣。有的響度高,昂揚、亢奮,如江陽、發花等。有的響度低,苦悶、沉重,如灰堆、一七等。要因情選韻,因情變韻。

其次是轉韻。較長的詩,情緒流動變化,這就要在語音形式上體現出來。如果一韻到底,易於給人單調、疲勞之感。轉韻可以使文氣一振。如《春江花月夜》,四句一韻,流麗婉轉,委婉纏綿。

再次是押韻方式。主要有連句韻--每行都押、隔句韻--古代就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要求、隨韻--兩句一換如信天游、交韻--第一行和第三行押韻、第二行和第三行押韻等。其它還有抱韻,第一行與第四行押韻,第二行和第三行押韻。這是西方十四行詩的正宗韻格。

聲調 發音過程中音高和音長的變化。沈約《四聲譜》最早研究這個問題。新詩只能注意而已。特別是在朗誦詩歌需要時。

節奏 本是音樂術語,是詩歌外在音樂性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在大自然和生活中,任何事物都有節奏。詩歌的節奏是事物的節奏和人的生理節奏--呼吸的調節及運動感覺的反映。 詩歌節奏是音組和停頓的有規律的安排。在漢語中,一個字一般是一個音節,有獨立意義的單音節、雙音節或多音節構成一個音組,每組後面有或長或短的停頓。

古詩的節奏:五言“二、二、一”;七言“二、二、二、一”。  新詩的節奏:自由開放,獨特創造;每行大致相當,變化中有規律。

第三講 詩歌分行

新詩沒有古詩詞的固定音樂規定,引進西方分行,加強節奏感和旋律感以達到音樂性的效果。 A、分行適應詩情而長短、疏密、參差。詩行遵從詩歌內在律--情緒節奏,其外形是將內心情緒視覺化展示出來的結構形式。惠特曼表現開國時開拓豪放、自由浪漫的情感,詩行很長,猶如新大陸疆界的廣闊蒼茫。馬雅可夫斯基表現了十月革命的劇變,詩行呈現樓梯形,起伏大,參差不齊。

B、詩行運用省略、跳躍,隨意性較大,產生新的結構意義。如上下詩行並置產生新意:“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C、分行把視覺間隔化為聽覺間隔,顯示節奏。這是在閱讀中產生的效果。連在一起讀就無法顯示節奏。  

D、分行引起審美注意,讓人用詩的心理來欣賞。

要求:

A、注意行與行有機組合。關鍵是跨行--一句話佔兩行以上。這是為了讓人停頓,集中注意力去欣賞下一行--強調最有價值、最光彩的語言。

B、分行是發展變化的,應有獨創性。如傳統的情緒圖案,變為象形圖案和會意圖案。

C、分行更重視詩的視覺效果,從“聽覺藝術”變為“視覺藝術”。這是因為新詩內在的複雜性和多層性,難以直接通過朗誦來表達,只能用文字排列來保持詩意。卡勒(美)認為,一段文字是否是詩,未必取決於語言本身,而是取決於文字排列即視覺形式。

一條新聞可以排列成詩: 昨天在七號公路上一輛汽車時速為一百公里時  猛撞在一棵法國梧桐上 車上四人 全部 死亡

視覺上強調了關鍵詞語。如“猛撞”,包含較多心理容量。“死亡”,突兀而至,觸目驚心。

第四講 辯證技巧

詩歌更為重視辯證技巧。詩歌是藝術生命,只有辯證技巧才能寫好它。

舉例:從主客體關係上有主觀與客觀、有我與無我等; 從藝術構思上有形與神、虛與實、大與小、藏與露、全與不全、抽象與具象、有限與無限、似與不似、單純與複雜、誇張與寫實等;從藝術表達上有疏與密、曲與直、斷與續、出與入、正與反、抑與揚、巧與拙、生與熟等;從藝術風格上有華麗與樸素、自然與雕飾、強烈與衝談、陽剛與陰柔、沉著與飄逸等。

重點:

1.有我與無我:我,是自我意識。無我,是對自我的超越,而非取消個性。無我,一是指忘我,即心靈自由馳騁,和外物交融在一起,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二是指大我,指國家、民族和時代。有我才能真誠,有個性。無我才能不受限制並有普遍感和歷史感。

2.有限與無限:有限指具體的詩句;無限指詩句中的內涵。關鍵是寫好有限。

3.虛與實:實是通過對客觀形象的描繪而直接傳達給讀者的信息。虛是讀者通過聯想和想象而間接獲得的信息。虛實結合一是化實為虛,如“化景物為情思”,二是化虛為實,把抽象感情與哲理賦予具體而生動的形象,運用比喻。

4.小與大:小與大指的是描寫對象。一味寫小會限於瑣屑;一味闊大則流於張狂。浪漫主義比較闊大。愛情詩易於瑣屑。毛詩過“大”。一是應當小大相形,如“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二是以小見大,“紅杏枝頭春意鬧”,“窗含西嶺千秋雪”。

第五講 詩歌模式

模式對教學作用很大。有人不贊成,認為束縛作者。這是片面的,甚至可以說沒有掌握創作和教學的要領。文體就是模式。不過初學者不必照搬,創作一段時間後要有意識地拋開模式,發揮創造力,任意起草。詩歌模式大致有九種。

象徵模式

  這一模式可以說是詩歌的傳家寶,又稱多層式:在文字符號的視覺層面上給人以形像, 同時在聯想的深層給人以意義(某一實體事物或精神內容) 儘可能無限的概括和包涵。象徵體是表層的、明晰的,甚至可能是被傳統理性所規定的,如梅蘭松竹、長城等。而被象徵的本體卻是隱蔽的、模糊的。 兩者關係要有任意性,便於發揮創造性。天才詩人把表面上風馬牛不相及的內外意象通過類似聯想起來,形成令人稱奇的構思。關鍵是抓住兩者之間共同點,而其它屬性相距越遠越好。

  中心方法是選擇形象,形成象徵意象。意象, 又稱藝術形象,可以說是構成文學藝術大系統的細胞。意——人的意識(包括情感。從根本上來說是人的審美需要和認識需要),最終在文學藝術上表現為作者個體生命的投射和表現。象——客觀事物, 外在於作者,但最終為作者生命本質所對象化。兩者結合為意象,而兩者成分的多少及關係的隱顯疏密等造成了兩種基本上的文藝創作方法,即重意的浪漫主義和重象的現實主義, 也成為表現論和反映論的淵源。象徵意象比一般意象來說, 有特定的要求:成為全詩的中心形象。最佳象徵意象,其涵義是無限的,儘可能表現作者內心世界,成為一個藝術個性的宇宙。

一般來說,這類詩歌標題就寫出了象徵體(甚至是人物)。但是,內層的本體即作者個體生命的感受才是詩歌真正要寫的。

空 氣

好一會屏息靜氣,

我多想聽到你!

可你安然靜謐,

你有怎樣的話語?

    伸出顫慄的手指,

    我多想撫摸你!

    可你無影無蹤,

    你有怎樣的形體?

    睜大渴望的雙眸,

    我多想看到你!

    可你透明無色,

    你有怎樣的美麗?

    可是我清清楚楚,

    我一刻也離不開你!

    我的生命裡有你,

    你隨著我的一呼一吸……

在這首小詩中,空氣成為結構中心的象徵意象。安然靜謐、 透明無光、無影無蹤的空氣, 卻蘊含了作者的無盡心意——既是純真高尚的愛情又是無限的人生追求, 那樣真切地支配著作者的生命,又那樣緲遠,可望而不可及。大多數人何嘗不是如此!

第六講 詩歌模式

【橫斷模式】

這類詩歌截取一個生活片斷或者意識片斷,描寫一系列形像,或者使用一系列比喻,以抒發作者感情,表現作者的意識。許多寫景詩正是這樣。要儘可能創造意境。如杜甫的《春望》。

【縱貫模式】

這類詩歌以作者觀察點的推進為線索,隨著時間的推移或者空間的展開,把所見所聞所感觸融成一體。如賀敬之的《回延安》。這類詩歌一般較長,多是敘事詩。

【昇華模式】

這類詩歌一般分為兩部分,前邊是較平緩的鋪墊,後邊翻出新意,造成引人注目的突進,使情思與意境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 “言志”的舊體詩詞大都採用這種模式,前邊寫景,情景交融, 後邊寫“志”,志中有情。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雪》。

【串珠模式】

這類詩歌由幾個並列的相同結構並有部分相同詩句的部分組成。反覆詠歎。《詩經》較多這類詩歌。

第七講 詩歌講座

【自白模式】

直接抒發感情,使用論斷式的議論,又稱議論模式。淵源流長,浪漫主義大都採用抒情化議論,即自白。政治詩、哲理詩許多屬於這種“傳統自白”。這種自白不容易寫好,首先作者必須達到一個時代最高層次的認識及體驗的水平。在西方現代派中,惠特曼的《草葉集》承前啟後,大量使用自白,以至於美國詩歌自50年代後以艾倫·金斯堡的《嚎叫》為代表,形成了自白派,佔據主流地位。我國80年代“第三代”詩歌大部分都屬於“自白”詩。與前期浪漫主義自白不一樣,當代詩歌中的自白可以稱為“反傳統的自白”:有意擺出反傳統——反對文化、審美、個性、理性乃至詩歌自身的架式,其實不過將題材限定在個人生活體驗主要是本我感受的圈子裡。多用第一人稱,不拘格律,以日常口語袒陳自己對生活的感受甚至隱私,有時觸及社會,進行某種程度的批判。“自白”詩歌對語言、形式和意味更加強調,甚至寫娛樂性的記錄性的詩歌,自稱為“玩”詩歌。作為詩歌整體的一種探索,“自白詩”可以說有從社會批判意義轉為個體生命肯定意義的歷史作用。

【象形模式】

詩行排列成中心形象的形狀,成為象形圖案。如法國詩人阿波利奈爾的《被刺殺的和平鴿》。 又如臺灣詩人白荻的詩歌,猶如一幅山水畫(詩行從右到左,字詞從上到下), 比喻流浪者如遠離山林湖水的一株絲杉。

第八講 詩歌模式

【現代模式】

從西方現代派詩歌移植而來的。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傳統詩歌明顯不同,而且認為內容即形式、形式即內容,因此更加重視形式創新。寫的是個人與社會、自然、 他人甚至自我的分裂和荒誕,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高度發展所帶來的精神危機、變態心理、悲觀絕望和虛無主義。強調錶現內心——實際上只是變幻多端,高深莫測的本能(慾望,尤其是性慾) 和下意識。採用的方法主要有:①思想知覺化, 即抽象的肉感。把抽象觀念和具體形象直接結合, “象你聞到玫瑰香味那樣地感知思想(艾略特)”。如詩中的“力之舞”、“意志昏眩”、 “潮溼的靈魂在發芽”。②自由聯想。 這種聯想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為大家所公認的,而是憑個人的直覺和幻覺寫出來的聯想。 如“陽光是從太陽裡踢出的足球”。③語言形式隨心所欲地變化, 用於暗示某一瞬間的感覺、想象和精神狀態。

如前面所引述的E·Cummings《太陽下山》。

【會意模式】

這類詩歌的一些詩行排列成抽象的圖形, 顯示某種意義趨向。如《太陽下山》後半首的詩行排列, 暗示鐘聲在大風中高低起伏。

又如:

中秋月

    桑恆昌

    自從母親別我永去,

    我便不再看它一眼,

    深怕那一滴淚水

    落下來

    溼了人間。

附:詩歌現狀

一是傳統現實主義詩歌--理性化的內容。如郭小川的《青紗帳--甘蔗林》。如《粉筆吟》。

二是朦朧詩--不朦朧的本質。如顧城的《睜開眼》。

三是第三代--先鋒派,超前派等。

四是“熱潮詩”。如汪國真的詩

現代詩歌

與眾多朋友一樣,我們在青年時期少年時期,我們就是生命的詩人,因為詩歌總是與青春在一起的 ,為一切煩惱的覺醒的歌詠

情感不滅,詩歌就不滅。法國詩人。保羅 梵樂西說過:“抒情詩歌是歡呼,感嘆、嗚咽……的節律和旋律發展。”

我們時下論壇最常見和大家最愛採用的是抒情詩,從某種意義來講我們在詩歌的起步和抒發自己的情感就是從我們最初的情感元素入手,喜、怒、哀、樂、驚、恐等等吧。在少年和青年時期我們青春的覺醒,我們在人生的感嘆中需要用文字書法內心的情感,這是詩歌與青春與愛情結伴的原因,想想我們千年的文化史裡詠歎的就是愛情與愛的廣義延伸。

好了不廢話文化史了,我們歸正題,先談談感覺。打個比方我們看見花朵的愉悅,看見一些景色和事物帶來美感,夜半看見一些模糊的影子產生恐懼感,路見不平想出手,當一些愉悅和情感上的情緒激盪你想用文字表達一些,為自己心靈找到寄託,去抒發這樣對事物的感覺,這就是創作衝動的第一步。

然而,什麼是詩歌呢,這是一個不好回答的問題,因為現代詩歌進入多元化,詩歌的概念也多元了,我個人理解就是詩者用自己的潛意識和智慧對現實的幻想性的闡釋,詩歌更多的體現人類思維上靈性的拓展,它忠於現實又超越現實,從某種意義上詩歌帶有我們後童話的意識和後神話的意思,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成年後還有那些靈動的幻想和寄託要有存放和抒發的地方,詩歌無意識就是這樣的一個載體,如果鋪開這樣一個命題就是一篇論文了,當然這不可能涵蓋詩歌的一切,也許只是一個參考點。

對於上述命題可能不同的讀者和作者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下面我們結合下一個命題詩歌從那裡尋繼續結合闡述這個問題。

當然尋找方式上每個詩人都有自己的方式,下面我引用兩個詩人的詩歌大家看看:

從鳥翼到樹

從風到樹 從影到形

-------一棵種子從泥土出生的路徑變化

…………………………

若我是翼我就飛翔 是漣漪就是湖水

是波瀾就是海洋

是連續的蹄痕就是路徑

從一點引發作永不終止的跋涉

涉千山萬水 向你展示

無邊的視域與諸多的光影

這是臺灣蓉子的詩歌,詩人告訴我們詩歌的一種思維方式,從一點的思考去發散多處的連續思維,以及自我融入境界的闡釋。希望大家寫詩歌時注意自己的發散思維:“一棵種子從泥土出生的路徑變化、連續的蹄痕就是路徑、從一點引發作永不終止的跋涉”

下面引用宗老先生的〈流雲小詩〉

啊,詩從那裡尋?

在細雨下 點碎的落花聲,

在微風裡,飄來的流水聲,

在藍空天末,搖搖欲墜的孤星

這是作者告訴我們詩歌從大自然中來,從自然的美中、通過心靈去體驗感應,去發現去幻化藝術的美。當然我們也可以在如常的生活中留意一些生活的片段,發現我們忽略的一些生活細節也同樣可以發現詩歌靈感的來源,而這一切就是我們探討與追尋的,希望朋友們培養自己一雙發現自然和生活美的眼睛,說是眼睛,其實還是心,就是審美意識的覺醒和提高,這些其實你都能在好的音樂電影裡找到的,審美的提高需要過程的,這個命題牽扯美學的問題,以後有機會再羅嗦了。

當然我們天天與詩歌打交道,讓我具體解釋詩歌我們也解釋不清楚。現在結合具體談談問題,論壇常見幾種毛病:

1、將華麗的語言湊在一起,壓韻。

有部分作者善於此道,當然過去我也是,實際上這樣還不算合格的詩歌,因為這裡頭缺情緒與語言的結合,沒有新鮮的想象,句子在視覺與打動讀者內心的感覺上缺功夫,詩歌語言走向有兩個方向大家可以借鑑一下(1)簡單透明給人回味。(2)語言想象上的邏輯感覺。

2、語言比較生硬的,

抒情的直接呼喊與比喻。不過可以理解誰開始寫詩歌時都是這樣的。當然詩歌的直接觸覺在詩者高境界的領悟中,他才能拿捏這樣的效果,這是需要工夫的,如果看一些文字是不是詩歌,要看這些文字是不是蘊涵詩歌的基本要素,即形象、暗示、啟發、等內在的結構。比如:“你像,你如何。”這樣的比喻要少用的。

舉個例子:“你像那秋天的紅色蘋果”、如果改成“那些秋天紅色的蘋果燃燒在你的眼睛”,大家對比一下,這樣切入的效果。

3、言之成理的毛病,

詩歌不是說理的是承載道理的,道理可以在詩歌裡頭潛藏但釋放的形式是通過暗示與啟發而釋放。

舉個例子:“那些煤孕育了文明”如果改成“那些煤還燃燒著我們的眼睛”,對比一下,同樣的道理,前者直白缺少詩性的釋放,後者就要成熟一些。

4 口號式的詩歌和無病呻吟的毛病

別不高興啊,最初我也是這樣的,詩歌的寫作是一個模仿的過程,誰都避免不了這樣的毛病。

舉個例子:“蘇格蘭啊 /不能詮釋你船頭裡的歌聲以及風笛裡的歷史

急驟的鼓音中/我們的心已穿越了蘇格蘭的海峽詩的”

這樣的詠歎,這樣是對事物外在的概括,在實際的觸摸效果沒有抵達,即聽覺,視覺,對事物的刻畫只停留在表面的理解上面。這些只表達了作者個人主觀的情感,也許作者情感是真摯的,但效果就差了一些。詩歌是情感藉助事物的外延,有些作者忽略這個意境延伸的提取,容易將事物限定在事物上面,所以詩歌是經驗也是智慧的釋放啊。

詩歌是講究含蓄的藝術,其主要特徵是“通過啟發、暗示、向讀者展示一個有深刻和遐想意義的境界”。而詩歌的結構正是為這種效果服務的。

詩歌的內在結構,深層的結構,並非文字句法的結構,它的技巧講究意念、意想的安排。講究形象與思維的結合,形成作者自己獨到的感覺,所以詩歌很少直接的外在的直白的描述一些事物,當然也有外在的直白,但這樣的手法是另一種非潛在的含蓄反映,它的核心也是深刻的走向,一般詩者是達不到這樣的境界的,希望大家在寫作中循序漸進,領悟到道理後再學習這樣的手法,先學會走路,再學奔跑。

在尋找詩歌的過程中,我們會體會到詩歌是人心靈的外在世界與自己內在世界的結合,所思所想,都可以成為詩歌,但語言的技巧和自己獨到的視覺才是詩者需要不斷練習和掌握的。

對詩歌的精闢見解前人已經說了許多,引用清朝袁枚的話---“其言動心,其色奪目,其味適口,其音悅耳,便是佳詩也。

請大家注意詩歌的凝練與概括含蓄的因素、詩歌講究情感的融入,也講究情感的昇華,一個人的詩歌是反映自己內在品質的寫照,希望大家別拿詩歌作為攻擊別人的武器和過分發洩與宣洩的工具,這樣有揹我們寫作的初衷,詩歌是美好的也是憂傷的,它是一種尋找自我的精神寄託,詩歌也有啟迪反映現實的作用,同樣詩歌也是憂傷快樂的

詩歌是人類心靈的音樂,是真誠、善良、審美的結晶體,是人類內心精神因素的反映,只要我們有感情詩歌是不會死亡的。

最後抄襲名人對詩歌的認識大家共勉:

詩歌是一種比歷史更富有哲學意義、更高的事物。

因為詩歌是表達帶普遍性的事物,而歷史則表達特殊性的事物。



另外還有幾篇乾貨也一併分享了:

  • 詩歌的起源

  • 詩歌的歷史發展

  • 寫詩的七要素

  • 詩歌的美學語言

  • 詩與歌與舞與樂之間的關係

  • 唐詩(平仄)的基本格式

  • 詩歌寫作技巧

  • 詩歌包含了哪幾類?

關注【詩意江湖】即可全部獲得噢!





詩意江湖


寫詩要抓住主題,比如:看圖寫詩,一定符合事實,要看各個景點:寫詩一定要押韻,押韻就是韻母相同,它的韻母相同了,它就會順嘴,(比如hong紅)(tong同)(qin勤),(lin林)韻母相同了聽著就順了……



旭日東昇226214315


寫詩作文並不難,多學多寫出精華。熟讀唐詩三百首,平仄意境不能忘。




關注社會情感文化


詩詞的創作法門很多,但我只講一點,是關於造境的。

我們都知道,一首詩詞,境界有大有小,意境的大小取決於意象的主體。

拿兩首詩來作對比就知道,比如胡皓的《出峽》和杜甫的《登岳陽樓》。


巴東三峽盡,曠望九江開。

楚塞雲中出,荊門水上來。

魚龍潛嘯雨,鳧雁動成雷。

南國秋風晚,客思幾悠哉。

——胡皓·《出峽》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杜甫·《登岳陽樓》


胡皓的“楚塞雲中出,荊門水上來”和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誰的氣象和境界更闊大?當然是杜甫。

為什麼?因為就意象的大小和廣闊而言,“楚塞”比不上“吳楚”,“荊門”也比上“乾坤”。

當然,這不是分優劣。而是看個人所描寫的事物主體是什,就像王國維所說的“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

但是,雖然不分優劣,但境界的高低大小,是有區分的。

想要創造出闊達的意象或者境界,就用本身就包涵廣大的詞。

比如杜甫的《登岳陽樓》:
“吳楚”、“乾坤”是他造境的主體

“東南”、“日夜”進一步強化

“坼”、“浮”是字眼,也可以說是點晴。

這三個造境結構,缺一不可。


楚雲卿


中國是詩的國度,詩三百已有兩千五百來年;據說是中國第一部詩集,是否是第一部詩集待考。

中國上至帝王將相,下至才子佳人販夫走卒,都是好吟幾口;至不濟如我者也會:啊,豐年好大雪,好似雪花銀,下它三年何妨,來年沒吃的。


言歸正題,如何寫出好詩:

想寫詩時一般都是有所感,這所感就是情,情到濃時就要發洩;唱出於口是為歌,書之於紙則為詩。

書之於紙總得講究些吧,這就需要優美的詞句;即便發牢騷的諷刺詩,也要詩中的形象透著文雅吧。對了,詩的語言要形象方可顯出詩的意境。無意境只是語言的分行排列。什麼是意境呢?就是詩中所抒之情所言之事如一幅幅畫面浮現在詩篇之上苑若在眼前。


現代詩有的如夢囈不合邏輯使人不知所云,其實,為文為詩藝術的表現手法多種多樣;詩句竟境卻不可放飛八千里,收不回來就拐彎或結局吧。

要寫出好的詩,還是煉好詞組好句,有情言情,有志詠志;有懷抒懷,有物詠物。

把這幾者有機巧妙的融入詩中方為好詩。言之有物為妙,高深的表現手法還須從勤讀多寫中來。

怎麼多寫,給自己一雙發現詩的眼睛,在社會生活中去發現新時代人們的新風貌,謳歌新時代真善美的光輝。

一草一葉總關情,假以時日,自會寫出好詩,在詩中自會體現高深的藝術表現手法。

寫出好詩,關健還在於作者要有優良高尚的品格,這叫:功夫在詩外。


中華王爺


寫出好的詩歌需要長期閱讀積累,心中也要有美好,這是基本素質的培養。但就方法而言,我認為和寫出好文章是一樣的,古人也有過相應總結,就是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聲。

言之有物就是詩歌一定要有所對事物或情緒的具體表達,要有感而發,而不能無病呻吟,那樣的詩空洞無物,即使句子美好,讀起來也是相當乏味。

言之有序就是對錶達的內容組織排序,先寫什麼,後寫什麼,或層層遞進,或百轉千回,一般是先述後論,也可只述不論,千百意思讓讀者自己品味。

言之有聲就是寫詩要有押韻,這是漢字發音而產生的美妙感覺,無韻不成詩,當然如果再講究一些平仄格律,讀起來就會朗朗上口,抑揚頓挫。

當然個人覺得還是言之有物是最重要的,好詩的價值就是通過對物或情緒的表達來真正去闡述人性,去感受自然偉大,去擁有家國情懷。那樣序和韻即使隨意一些,一樣是好作品。


醉眼看書


如何寫出好詩?這個問題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要寫出一首膾炙人口的好詩,腹中就必須藏有百二八十首唐詩宋詞乃至閱讀大量的古典好文章。這樣才能會寫出好詩,但不是說寫出的都是好詩,應該有一定的詩意所表達。因為詩歌是一種古老的文學載體,《尚書》堯典中說:詩言志,歌永言,依聲永,律和聲。說明詩不但是抒發心情,而且言從心生,並且韻律明快,給人一種美的享受,這是其一。其二,要寫好詩,還要具備一個良好的心態,就是創作詩的意境。王國維說:能寫真景物、真情感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寫詩時以真情感與真景物融為一體。做到以景寓情,才能寫出好詩。我在田野之玉友友的落霞中寫的一首詩,是落霞的美景打動了我的心:霞染鎔金映兼葭,秋水燦然落日圓。飛鴻歸來入佳境,心由意生便是仙!看到落霞倒映在蘆蕩中,遠處飛來幾隻仙鶴,或覓食、或嘻戲、或引頸高歌,霞光與蘆花映照,落日同仙鶴起落,使人慾生仙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