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明知和珅是巨贪仍不处理他,他默认这种腐败文化的原因在这!

乾隆明知和珅是巨贪仍不处理他,他默认这种腐败文化的原因在这!

电视剧中的纪晓岚与和珅

正如大家所知,和珅是贪官,而且乾隆也都知道。但是为什么皇帝老儿就是不处理他?我发现了两个很有趣的地方。

一、和珅只是喝肉汤的,乾隆才是吃肉的。

一开始,我对乾隆这人各方面的感觉挺好的,后来在看史实的过程中,读这人的历史越多,越发现他有太多不可思议的举动!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他一个皇帝,整个国家都是他自己的,然而他还在自己的国家里带头搞腐败。说穿了,就是自己偷自己的东西。说到这个,懂点历史的人可能明白了。没错,就是《议罪银》制度。

乾隆明知和珅是巨贪仍不处理他,他默认这种腐败文化的原因在这!

《议罪银》——官方犯罪情节的轻重以多少不一的银子来免除一定的刑罚

一个国家的政治机器跟一个孩子差不多,学好三年,学坏三天,而且很难改回来。有的人说,《议罪银》制度是和珅的主意,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很多文化流传到今天,依然没变。和珅只是一个臣子,最终拍板还得靠主子。浅显得说,《甄嬛传》里雍正会经常由自己来说去碎玉轩吗?见天儿往那儿跑,自己不好意思,但又确实想去,不去的话心里不舒服。这个时候苏培盛自然明白,直接喊一句“移驾碎玉轩"。皇帝心里自然满意,因为苏培盛替他办了想干,又不适合亲自来主持的事情。这个简单的传统文化传承至今,仍然非常受用。古人的大智慧就在于此,要不说中国人比较含蓄,外国人做事说话简单明了呢?例如,在单位,局长一个多月没出去玩了,整天皱着眉头。办公室主任这时肯定会组织一次整个单位的外出“外出学习”,福建革命根据地、革命老区之类的。写好报告给局长报上去,局长一看,就想:“嗯,明白人,会办事儿。”批了!然后整个单位的人,去外地快快乐乐玩儿一趟。局长好开心的!这办公室主任的精明劲儿也让他在局长这里加到分。当然,这种文化在中央八项规定颁发前确实盛行,现在有点收敛了。

乾隆明知和珅是巨贪仍不处理他,他默认这种腐败文化的原因在这!

《甄嬛传》“碎玉轩”

和珅就是上面说的这种人。我们都知道,乾隆的开销非常大。不够花了就愁眉苦脸,然后找和珅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其实就一个主题:有什么合乎规矩的办法可以弄到钱?

和珅就说:“没有啊。因为康熙早就说了‘永不加赋’,所以农业税这方面没法做文章,这方面不能碰。商业税要硬扩大征收范围的话,容易收到统治阶级头上,他们一不高兴的话不利于你坐江山。要不然咱把盐税弄高点,这方面油水很大。”说干就干,把盐课提高了那么一丁点!自古上行下效文化盛行,上面提高一丁点不要紧,下面就敢狠狠提高一大截儿。这一下可弄出大事儿了!老百姓吃不起官盐,就开始买私盐,盐贩子倒突然富有起来,盐帮也突然兵强马壮,变成不可小觑的一方势力。但是,这样做的收入仍然满足不了乾隆。于是他动起了歪脑筋:“要不然让下面的奴才给我孝敬点儿?”这就有了议罪银的诞生背景。

乾隆明知和珅是巨贪仍不处理他,他默认这种腐败文化的原因在这!

《议罪银》制度产生的塌方式腐败

既然乾隆有那样的想法,和珅这么精明的人就会提出来。此端一开,全国上下的官员都开始放心捞钱了,反正拿出一小部分给乾隆就行,别的不用怕。这政策,与其说是议罪银,倒不如称其为腐败税,要想腐败,必须交这腐败税。嘉庆把这些都看在眼里,生气归生气,乾隆在世一天,他也只能接受现实一天。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乾隆吃肉,而和珅就在旁边喝点肉汤。一个

帮乾隆贪污的人,乾隆自然不会去处理他。他不仅从没想过处理和珅,而且根本不会觉得和珅有什么错误可言。

乾隆明知和珅是巨贪仍不处理他,他默认这种腐败文化的原因在这!

乾隆与和珅

二、和珅是罕见的满族能臣,民族情结在里面

满族和汉族官员在皇帝那里的自称有区别。满族是“奴才”,汉族是“臣”。我小时候看《铁齿铜牙纪晓岚》时,觉得和珅总是“奴才奴才”的叫自己,一番谄媚还一副很满足的样子,让人觉得他为了名利权位真的是什么事都能干出来。反观纪晓岚,从来都是自称臣。后来我才知道,满族官员必须自称奴才,汉族官员必须自称臣。其实,在古代“臣”就是奴隶的意思,和“奴才”这个自称一样。

乾隆明知和珅是巨贪仍不处理他,他默认这种腐败文化的原因在这!

《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和珅与纪晓岚

入关以后,皇室将满族官员作为家臣,汉族官员只是外臣。说到底,他们最信任的还是自己民族的官员。虽然,到了乾隆时期满汉官员在生活各方面都差不多。

康熙和之前几朝,满族官员里还是有点儿能人的。比如“希福、索尼、索额图”这祖孙三人、“纳兰明珠明珠”、“额仪都、遏必隆父子二人”、“费英东”、“鳌拜”叔侄二人,还有倒霉蛋“苏克萨哈”。到了雍正朝,因为打仗基本少了,皇帝不敢把军权交给有可能引起内部权力纷争的满族官员,考验满族官员“文治”能力的时候,就到了。但是,到了雍正朝,各八旗子弟都是重武轻文的主,根本没怎么想过读书锻炼政治才能,终雍正一朝,满足官员仅出了个“鄂尔泰”勉强能拿得出手,汉族大臣倒不少,有才的更是一抓一大把,不过话说回来,用得不放心,毕竟是异族。

乾隆明知和珅是巨贪仍不处理他,他默认这种腐败文化的原因在这!

鄂尔泰

这样的用人困惑到了乾隆朝初期算是达到顶峰。又有本事、又是满族人的和珅出现了,这让皇帝非常开心!每个皇帝都有一个非常非常倚重的秘书式人物。张廷玉伺候雍正伺候的好好的。但是到了乾隆那,他死活用不惯,可能性格不对路。而和珅对乾隆的脾气,又是满族人,又有才,又有能力,性格温和,乾隆换做任何人,这么个人放手上,都不舍得处理!

总结

文化与历史的传承的路子还很长!数字化时代,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从媒体看历史、了解历史,这时候更需要不误导、不歪曲历史人物的电视剧出现。传承历史与文化的导演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