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做上海楓涇丁蹄,滷汁濃厚,肉質肥嫩

上海楓涇丁蹄

教你做上海楓涇丁蹄,滷汁濃厚,肉質肥嫩

上海楓涇丁蹄是上海地區的漢族傳統名菜。上海楓涇丁選用豬後蹄為主料,佐以紹酒,冰糖,桂皮,丁香等輔料烹製而成。選料注重活、生、寸、鮮;調味擅長鹹、甜、糟、酸。成品具有冷吃“香”,蒸熟後吃“糯”的獨特味道,色澤紅亮,滷汁濃厚,肉質肥嫩,負有盛譽。

楓涇丁蹄所屬菜系:滬菜,淞滬風味,以上海菜為代表,上海菜,習慣叫,“本邦菜”,是從農家便飯便菜發展而來,比較樸素實惠,以紅燒、生偏見長,口味較重,善濃油赤醬,頗有家常風味。上海菜原以紅燒、生偏見長。後來,吸取了無錫、蘇州、寧波等地方菜的特點,參照上述十六幫別的烹調技術,兼及西菜、西點之法,使花色品種有了很大的發展。菜餚風味的基本特點:湯滷醇厚,濃油赤醬,糖重色豔,鹹淡適口。選料注重活、生、寸、鮮;調味擅長鹹、甜、糟、酸。名菜如“紅燒蛔魚”,巧用火候,突出原味,色澤紅亮,滷汁濃厚,肉質肥嫩,負有盛譽。

教你做上海楓涇丁蹄,滷汁濃厚,肉質肥嫩

1、“楓涇”是上海金山區的一個小鎮,原名“白牛村”。相傳宋代有個姓陳的進士,曾任山陰縣令,後被罷官,隱居於此,自號“白中居士”。因他一生清風亮節,死後人們將白牛村改名為“清風徑”,繼而又稱為“楓涇”。

2、“楓徑丁蹄”與該鎮“丁義興酒店”有關。公元1852年(清咸豐二年),有姓丁的兄弟兩人在這鎮的張家橋地方開設了一家名叫“丁義興”的酒店,生意一般尚可,但不能滿足了氏兄弟做大生意、賺大錢的慾望。為了進一步打開局面,擴大營業,丁氏兄弟就把主意打在楓徑豬蹄上。楓徑豬是著名的太湖良種,它細皮白肉,肥瘦適中,骨細肉嫩,一煮就熟。丁氏兄弟就取其後蹄,烹製時用嘉善姚福順三套特曬醬油、紹興老窖花雕、蘇州桂圓齋冰糖,以及適量的丁香、桂皮和生薑等原料,經柴火三文三旺後,以溫火燜煮而成。熟後外形完整,色澤暗紅光亮,熱吃酥而不爛,冷吃噴香可口,肉質細嫩,湯質濃而不膩,十分可口,久吃不厭,故很受歡迎,人們稱為“丁蹄”。 丁蹄。即“丁義興”熟食店特製的“紅燒豬蹄”。因店主姓丁,故名曰“丁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