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对中国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海外能源合作国家

沙特对中国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海外能源合作国家

王晋 以色列海法大学博士候选人 西北大学叙利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能源供应问题变得日益重要,但当前中国国内的石油生产却并不乐观。传统的产油基地大庆、胜利和辽河油田已经具有了近50年的开发历史,随着生产成本的上升、石油储量的下降、含水率较高等诸多问题,油田产量已经持续下降,而新疆、东海和南海的石油储量勘探并未达到预期目标,中国国内的石油产量增速有限。

作为中国重要的海外能源合作国家,中东国家尤其是沙特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石油需求进口合作伙伴中,俄罗斯与中亚从地缘区位上占据优势,但是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石油开采成本和运输成本较高,且俄罗斯与中国在运输石油管线的设计和规划中一直心存摇摆,这些都使得中国更加看重中东国家在海外能源进口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海湾阿拉伯国家中的大国,沙特与中国直到1990年才建立外交关系。尽管建交时间不长,但是两国的能源合作却迅速发展。对于沙特来说,寻求稳定的石油价格,发展强有力且具有竞争力的石油工业,保证财政收入,一直是其重要的发展政策。

沙特王国所推崇的独特的瓦哈比教义,以及沙特王国独特的政治体制,决定了沙特需要小心翼翼的规避可能来自于现代化和世俗化的冲击,而伴随着沙特人口急速增长以及周边地缘政治环境在2011年之后的恶化,沙特需要通过稳定石油价格,最大限度的获得石油资源红利,来补贴国内政治各个派别,平衡政治和社会力量。

对于中国来说,沙特一直是一个相对稳定且可靠的能源合作伙伴。沙特虽然是一个君主制国家,但是国内政治环境相对稳定,沙特王室对于政治掌控能力相对较强,过去的数十年间较少发生剧烈的政治动荡。此外,相比较海峡对面的伊朗,沙特与美国和西方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中国能源企业在于沙特的合作中无需有太大的政治风险。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石油需求节节攀升,中国需要依托沙特等海湾国家的能源资源,来营造良好的能源进口环境,保证充足的能源供应。

因此在当前的中国和沙特关系中,一方面对于沙特来说,中国是众多“出口对象”中的一个,甚至在很多阿拉伯人看来,中国、印度、韩国和日本都属于“亚洲市场”,以区别于传统的西方市场;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对于沙特能源有着一定的依赖性,尽管中国企业在过去十多年间试图在中东和拉美多地布局能源进口格局,希望能够摆脱对于单一国家的依赖,但是中国当前的能源战略仍然是优先保证能源供应,其次才是尽可能的获得物美价廉的进口能源。

作为一个“后来者”,中国能源企业和其他企业在中东地区尤其是海湾阿拉伯地区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的挑战。这种挑战一方面来自于阿拉伯世界“西方中心”的现实视角,绝大多数的阿拉伯世界精英都与西方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我们要正视的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