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出現咔咔響,到底是怎麼回事?

掰手指是很多人都有的壞習慣,閒聊無事的時候掰一掰手指,聽到了咔咔的響聲有種很放鬆的感覺。看到這種情形,身邊的很多朋友會提醒說:“你這樣對身體不好的,容易得關節炎。”

關節出現咔咔響,到底是怎麼回事?

關節為什麼會發出彈響?

對於關節彈響,科學家給出了很多種解釋,有人說是韌帶快速伸張產生的,也有人說是骨頭與骨頭之間的磨損、撞擊,但是最常見的解釋是彈響來自關節囊內氣泡破裂的聲音。

其實,關節在活動時發出響聲是正常的,稱為生理性彈響,是由於關節腔內的氣體震動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病理性的彈響,臨床上需要進行區別。

關節出現咔咔響,到底是怎麼回事?

生理性彈響與病理性彈響的區別

一般生理性彈響發生在關節受到突然的牽拉或屈折時;彈響前,關節必須有一定時間的休息期;響聲清脆、單一、不重複;伴有疼痛或不適感,彈響後常有輕鬆感;當然,有時疼痛或不適可能並不明顯。如果不符合上述4個條件中的任何一個,即為病理性彈響。

經常掰手指會不會得關節炎?

外國有個科學家專門針對掰手指會不會得關節炎這個問題做了個實驗,他持續50年掰他左手指關節,而右手沒有掰過,50年左手一共36500次關節彈響,但是兩個手都沒有的關節炎,所以經常掰手指會導致關節炎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但是有文獻提到,經常掰手指可能會導致關節軟骨變厚、握力下降有關係。

關節出現咔咔響,到底是怎麼回事?

國外最近對關節彈響的研究認為,關節處的一個囊狀物把兩根骨頭結合在一起。關節囊裡是一種被稱作滑液的潤滑劑,這種物質包含可溶解氣體。伸展關節時,實際上是在壓縮關節囊和它裡面的液體,迫使那些含氮豐富的氣體從潤滑溶液中逸出。關節囊釋放“氣體”的時候,就會聽到“嘎嘎”聲。氣體被釋放出去以後,關節的柔韌度變得更好。

一般來說,當關節發出這種聲響,是不用害怕的,也不需要進行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