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州長、市長沒有上下級關係,政府事務如何管理?

冬爸爸愛你們

剛建國時,美國各州之間的聯合是非常鬆散的。“邦聯沒有固定的首都,沒有統一的軍隊,沒有統一的法律,也沒有統一的稅收和貨幣。”因此當時傑斐遜所說的“我的國家”,是指他所在的弗吉尼亞州而不是整個美國。因此美國的政治體制是一種“以州為中心的聯邦體制”,而非“以國家為中心的聯邦體制”。

因此美國的政治結構在中國人看來是非常奇怪的。比如美國各級政府之間並沒有中國人所理解的上下級關係。“地方政府之間不管大小,法律上一律平等,並不存在上下級的隸屬關係。”美國的縣、市、鎮等,都是獨立於州政府之外的,與州政府沒有從屬關係。中國人說“官大一級壓死人”,而在美國,總統管不了州長,州長管不了縣長,縣長也管不了鎮長。一個鎮的鎮長,只有一個上級,那就是本鎮的選民。

大部分國家只有一部憲法,而美國各州都有自己的憲法。美國各州都享有自已的立法權,可以制定或修改法律。因此美國各州之間法律大為不同。同一種行為,在這個州是合法的,在那個州就變得非法了。如果有人在首都特區以醫療為由取得大麻是合法的,但到鄰州馬里蘭或弗吉尼亞就是非法的。因此一個州的執法人員,是不許跨州去行使權力的,所以才出現了專門處理跨州案件的聯邦調查局(FBI)。

中國有句古話,“蛇無頭不行,人無主自亂。”還有一句話,叫“統一指揮,一心一德”。而美國的政治結構,在中國看起來簡直是一團亂麻,豈不是天天要在動盪和糾紛中度過。其實也不然,美國各政府之間雖然沒有上下級關係,但是遵守著一個共同的遊戲規則,那就是法律。各州政府的法律不得與聯邦法律相悖,也就是說,當各州法律與聯邦法律與相牴觸時,州法律必須服從聯邦法律。同樣,地方政府也受到州憲法和法律的制約,所以,地方政府不能“無法無天”;但在遵守州法以及聯邦法的前提下,各個地方政府要想怎麼做,不必得到聯邦政府以及州政府的同意,只要經過本地居民的贊同,就可以“為所欲為”。就這樣,美國在地方自治和整體國家間找到了平衡。


張宏傑

美國行政區劃特色及美國縣市關係漫談


導致的結果一是“交錯”,並不像中國、法國等單一制國家一樣,所有權力從國家一層層分下來,而不是不同權力有不同的源頭,落實在地理區域上有重疊也有偏差;結果二是“例外”,沒有一套全國統一的體系,不同州情況差很遠,州內情況也不太一樣,具體到一個小市鎮居民們決定出來的行政或區劃形式可能非常特殊。這裡只能總結這些結果的大致情況。

具體來說美國行政區劃,在州以下主要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套體系並行交錯。前一套自上而下的體系是:州(State)——縣(County,另有些等同於縣的單位如全國41個獨立市或“州轄市”,及路易斯安娜的堂區Parish,阿拉斯加的自治市鎮Borough)——個別州的“鄉”(Township;不過另一些州Township不是這個意思而等同於Town)。這一體系基本覆蓋所有土地沒有遺漏(阿拉斯加另論)。後兩級區劃的權力都來自於州的讓渡或分割。

兩套行政區劃體系無論地理區域還是權力上都是並行交錯關係,並非上下級關係;它們同為州權的不同劃分和轉移方案。也就是說,市大於縣或者縣大於市的說法都不太對(雖然縣佔據的地理面積大一些的情況更多)。

如果問美國行政區劃是幾級的,答案是真沒法說;再問美國的縣相當於我國的哪一級行政單位,答案還是沒法說,可能相當於縣級吧……

上面提到了部分權力的體系交錯性,下面結合討論下地理區域的體系交錯性:不少建制市太大了,部分邊角蔓延到原本的縣外,但依然是多方分享權力或者合作:市政都歸市政府管,人口登記什麼的住在哪個縣就歸哪個縣政府管。有時候大市佔據了縣的全部面積,依然同時存在市政府和縣政府,各管各的事;不過此時通常會有市縣融合(Consolidated city–county)的情況,例如舊金山、費城,同一政府肩負雙重責任。還有更詭異的情形:某佔據全縣95%面積和人口的大市和縣政府融合了,但剩下幾個完全是嵌在大市裡的小市拒絕融合,那麼那個融合政府負責95%地方的市權力和100%地方的縣權力,但剩下5%地方的市權力是小市保留的(但很可能會向縣-大市融合政府付費租用市政服務)。(新英格蘭地區的縣權力弱化,部分縣甚至只是地理概念沒有政府,而鎮政府權力增強取代了很多縣權並幾乎覆蓋了全部土地。鎮之下鎮中心等人口聚集處往往還可能會設置村,所以也可以視為州劃分為鎮,大鎮重組為市、小鎮可能內部再設村。——如果你被搞暈了,那麼請無視這些細節,記住本文反覆強調的美國區劃中出現的兩字就對了:“例外”。)

市鎮官方正式地或者民間習慣地劃分為區(“市轄區”,還是Borough這個單詞)或是社區(Neighborhood)那是各建制市鎮自己的事了,不算在州以下成體系的區劃裡。

州縣(鄉)體系和市鎮(村區)體系之外的其它各種區劃體系(不能叫行政區劃體系)中,最重要的之一是12年義務教育相關的學區區劃體系,因為它切實和居住點相關(同時也和房價極其相關)、教育差不多也可以算成行政的一種、而且通常是由居民直接選出來的學區委員會負責管理的(當然資金還是得找議會政府體系要)——這是很多基層政客從政之路的起點。大致上,學區區劃和縣的區劃會有很強的關聯,大縣通常不重疊不遺漏地劃分為多個學區,小縣可能組成聯合學區;但同樣的,充滿著各種例外。

除此之外,還有聯邦選區、州選區、司法區等等區劃體系。另外美國郵政設置的郵編區也很重要,因為美國判斷某人是不是某地居民(從而決定有沒有投票權、買車險要不要上浮等)的重要依據是住址,辦銀行卡開通手機等很多事情都需要提供郵政地址;但是要注意美國標準郵政地址“City”一欄往往是最近郵局所在居民點,而未必是當地行政真正所屬。這幾套區劃體系源頭上都是彼此獨立的,不過會相互借鑑、常常重合;其中縣和居民點這兩類行政區劃往往會對其它區劃起到引導性作用。——中國也有些類似情況,例如海關關區、審計署審計區就和行政區劃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但顯著受到行政區劃的引導性影響;另外中國正在初步嘗試司法區劃和行政區劃獨立,不過未來會如何發展暫時還看不太出。

再說說城市的發展。縣是州的分割產物,只會有重新劃分調整,不會有擴張的概念。但建制市鎮則不一樣,源自於人口聚集,有擴張或衰落的變化。

美國大城市多半都經歷過一個人口聚集——建制——人口繼續聚集超過市域——擴張合併周邊非建制區或者小建制市鎮——後兩步反覆進行的過程。擴張過程通常充滿了各種遊說扯皮衝突妥協。上面所說的擔負95%市政府和100%縣政府職能的融合體就是妥協產物之一。一般來說,合併的主要好處是能統一規劃,享受更便利的市政條件(道路規劃、垃圾處理等等);這也是大城市吸引鼓動周邊地區合併的主要動力和手段。但不好或者難以合併之處也有,最要命的往往是稅收問題無法令所有人滿意;此外還有某些政客煽風點火攪和流產的可能(例如某大市和小鎮合併本來會是共贏,一幫黑哥們上街抗議這稀釋了小鎮的非裔人口比例……);以及還有更多可能:據說天堂“市”不肯合併到拉斯維加斯市除了首要的交稅問題之外的另一個原因是雖然內華達州允許但拉斯維加斯市禁止OOXX有償交易……(8.31修正:這一條是錯的,拉斯維加斯市和天堂“市”所在的整個克拉克縣都禁止)。這樣的城市發展過程最後的結果往往是市界犬牙交錯,可以看看帖子最後補充的一些地圖。

非建制地區一旦合併到建制城市之後之後重新分離很罕見,小城市合併到大城市之後再度分離偶有發生。易合難分的原因一是市政管理是非常細緻的,一入都市深似海,融合之後再要切割開真的不太容易通過;二是有時有州級法律問題。——這一點上,我覺得權力集中是一種大趨勢,畢竟已是現代城市文明階段,不是上古鄉老自治社會了;就像美國聯邦政府權力也顯著壓過傳統州權好多年。

相對的,市、鎮政府也可能破產,此時或其它一些原因存在可能(但不是一定)撤銷建制,迴歸只有州縣管的狀態;縣政府也有破產的先例,州政府可能會接手債務或者提供援助;但這些情況下很多政府服務都會大幅度削減,伴隨各種額外要求。州政府沒有破產過目前法律也不允許破產,要真發生美國就大事不妙了;聯邦政府更加不會,不然大事不妙的是整個世界……

基本就這個樣子,略掉了很多和美國本土沒那麼直接相關的細節;那些聯邦政府操心層級的美屬外島(關島天寧塞班中途島之類)和美國託管的太平洋島國暫時不管了,阿拉斯加、夏威夷和“準州”波多黎各的各種特殊之處也沒提,印第安部落保留地亦略過。總之要留意一件事:美國的區劃最大特點就是“存在例外”。

附1 美國按人口的前三大城市無論何種標準都是一樣的:

紐約、洛杉磯、芝加哥,但第四大城市按不同標準有不同結果:按建制市嚴格界限是休斯頓、按連綿建成區是邁阿密(大邁阿密)、按大都會統計區是達拉斯(達拉斯-沃斯堡大都會統計區)、按首級統計區是華盛頓(華盛頓-巴爾的摩-北弗吉尼亞聯合都會統計區)。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看出美國行政區劃的複雜性。——話說我個人真的很佩服美國人口調查局,以及非常理解手工年代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要花八年完成最後間接逼出了IBM成立這事。

附2 一點數據:

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在縣的體系中,美國50個州共有3235個縣或縣級相當區劃單位(參照對比:截止2015年8月中國有2853個縣級區劃單位);而在居民點體系中,有10159個市、9721個人口普查指定居民點、7949個鎮、4843個“鄉”(僅密歇根明尼蘇達新罕布什爾新澤西賓夕法尼亞5個州設立;人口調查局認為“鄉”也是居民點)、3776個村、1226個“區公所”(僅康涅狄格新澤西紐約賓夕法尼亞4個州設立,阿拉斯加的同一個單詞通常翻譯為“自治市鎮”,另建制市鎮下設的“市轄區”也用同一個單詞但與前兩者均不同)、以及各種計數不超過40甚至為1的其它名目的居民點(參照對比:中國鄉級區劃單位數量大約40000)。

附3 關於美國首都的行政區劃定位:

哥倫比亞特區是和州平級的單位,但不是州(叫聯邦地區);哥倫比亞特區下目前有且僅有一(“州級直轄”)市,即華盛頓市,且此市佔滿了特區的所有地域(但歷史上特區最多下轄過2縣3市)。弄清楚這點的最大實際用途是:在美國旅遊租了帶GPS的車後,要設定目標為首都,請在第一級菜單尋找District of Columbia,再在第二級菜單選擇唯一的Washington;如果在第一級菜單選擇Washington,會被引導到華盛頓州去。

附4 紐約市是個大奇葩:

本文刻意沒有涉及,考察美國市鎮行政區劃體系請儘量不要拿它作為參考。

附5 弗吉尼亞也是個奇葩:

全美41個獨立市/“州轄市”此州佔了38個;先“切塊設市”再“合併母縣”搞出三個比全國很多縣還大、下轄很多鄉村甚至無常住居民地帶的獨立市;另外全國面積最小的縣阿靈頓縣也在此,100%城市化且比很多鎮都小,考察美國州縣行政區劃體系也最好不要將它當典型。

附6 從全世界角度看,美國行政區劃依然相當奇葩:

大國中除了加拿大、澳大利亞兩個同為驅逐掉原住民從殖民地空白起家的之外沒有太多相似者。不要隨便說什麼“國外都是縣高於市”、“外國的市都不管鄉村”。因為:1、外國不等於美國;2、美國不等於最廣為人知的那幾個美國城市。

8.31 補充幾張維基百科上拖過來的地圖。

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縣地圖

紅色區域是洛杉磯市,灰色小塊是其它建制市或建制鎮,白色部分是非建制地區(但城市化程度可能一點也不差,特別是嵌在洛杉磯市和一群小城市裡那幾塊)。一般如果有人說住在洛杉磯,通常是指住在大洛杉磯地區,未必是洛杉磯市。但注意有的非建制地區在寫(美國郵政)地址時“City”一欄仍然可能寫成Los Angeles,這是因為負責它們的郵局在洛杉磯市。

內華達州克拉克縣地圖

紅色區域為拉斯維加斯市;灰色為其它建制市鎮;白色帶邊界小塊為按照州法律規定的非建制市鎮(沒有自己的政府,但州政府、州議會在負責收稅、制定法律時可能和其它非建制地區區別對待)。拉斯維加斯東南方那塊比較大的有點像“T”字形狀的白色區域是天堂“市”,遊客一般所造訪的“拉斯維加斯”其實是這裡。美國郵政將天堂“市”劃歸拉斯維加斯市的郵局管理,所以填寫地址時即便行政上不屬於後者但“City”一欄也同樣寫Las Vegas,這可能進一步導致了兩者的混淆。其它白色區域,包括包含在紅色或灰色建制市鎮裡的少量白色區域,為非建制地區。

佛羅里達州杜瓦爾縣地圖

紅色區域是傑克遜維爾市(本州最大城市);傑克遜維爾市政府和杜瓦爾縣政府融合。而幾個灰色小塊是不肯融合的其它建制市鎮,其市政服務歸自己管理或向融合政府租用,縣政服務歸融合政府管理。杜瓦爾縣全縣無非建制地區。

德克薩斯州達拉斯縣地圖

黑色粗線為縣界。紅色區域為達拉斯市,市域不連續,且延伸出了達拉斯縣的範圍,部分位於北邊的登頓縣、科林縣和東邊的羅克沃爾縣、考夫曼縣。灰色為其它建制市鎮;白色為非建制地區。

德克薩斯州休斯頓縣地圖

紅色區域為休士頓市,同樣也有延伸出縣界的部分。另外帶有這麼多“天線”是因為市區主體以外有多條道路也屬於休斯頓市——這是德州不少建制市鎮的風格之一(類似北京機場高速屬於朝陽區,將嵌在通州隸屬朝陽的首都機場和朝陽區主體部分連起來了一樣)。其它註釋同上。

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縣地圖

紅色區域為帕羅奧圖市。不過本圖說明文字的重點是帕羅奧圖市上面那塊的西邊的白色區域,也是整個縣最靠西北角的白色區域,為非建制地區斯坦福,其大部分區域屬於斯坦福大學,但也有部分區域在大學之外,同時斯坦福大學校園也有部分位於帕羅奧圖市。斯坦福有自己的郵局,所以(美國郵政)地址“City”一欄就填Stanford(不過寄東西填成Palo Alto通常問題也不太大,兩邊道路命名和門牌編號是統一規劃的不會衝突)。此外,這一大片的多個城市和非建制地區合起來就是硅谷。

伊利諾伊州庫克縣地圖 紅色區域為芝加哥市。

密歇根州韋恩縣地圖

紅色區域為底特律市。灰色區域為其它建制市鎮村,白色區域為“鄉”(Township),同時也是也是非建制地區(但人口調查局視為等同於居民點)。密歇根州將縣劃分為多個“鄉”(大致上為6英里/9.66公里邊長的正方形),不過市/鎮/村建制後,不再屬於“鄉”的一部分。

馬塞諸塞州薩福克縣地圖

紅色區域為波士頓市。薩福克縣目前沒有縣政府,只是傳統地理概念。其下最初無遺漏的劃分為多個鎮——鎮比縣重要是新英格蘭地區的特點之一——不過經過發展和一系列合併之外,目前薩福克縣所有的鎮均已改建為4個市。

賓夕法尼亞州費城縣地圖 紅色區域為費城市

地圖看世界

在美國流行一句話,叫“各家自掃門前雪”。

1776年美國剛建國的時候,是沒有聯邦政府的,在此期間,一邊是打仗,另一邊是應付國內的複雜問題,可總體上看,從1776-1786年這10年間,北美大陸是非常混亂的,不利於發展經濟,也不利於國內的團結,各個州政府都面臨破產的局面。

1787年美國製憲,最終確立了“聯邦制”和“三權分立”的原則。所謂三權分立,這個大家都不陌生了,就是將行政權、立法權和司法權進行分割。所謂聯邦制原則,這個是比較陌生的,主要在於美國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聯邦共和國”,而是一個“聯邦合眾國”。

那麼就得需要明確兩個概念,什麼是“聯邦共和國”,什麼是“聯邦合眾國”?其實對比下就清楚了,德國的全稱叫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那麼德國境內的各邦,是沒有主權的,只是德國的省,最終各個邦將主權給予了德國這一整體;但是美國是另一個情況,美國叫美利堅合眾國,合眾國有50個州,都是享有主權的,因此美國的50個州,相當於50個“國家”,然後50個國家,組成了合眾國,也就是美國,這就是“合眾國”的含義。

因此美國的聯邦制,聯邦政府就不是“中yang政府”,而是法律意義上的“全國政府”。聯邦政府和各個州政府,是平行的關係,不是上下級的關係。同樣的,由於美國是個高度地方自治的國家,所以在同一個州內,市政府、縣政府,與州政府也是平行關係,不是上下級關係。

這也就是說,假如美國總統去加州訪問,加州州長是沒有義務出來接待總統的,雖然現實中不會這麼做,但是美國總統不能任免加州州長,也不能決定加州州長的工資,更不能任免加州政府的辦事人員,如果加州州長有事在忙,完全可以對總統不理會。

好了,按照這個邏輯推演,如果總統又去洛杉磯市,假如此時洛杉磯市的市長正在看球賽,也完全可以不搭理總統。那麼我們再推演一個極端的情況,2018年,美國“星城”的市長是綠箭俠奧列佛.奎恩,假如此時50個州的州長,加上美國總統,加上美國參議院103個議員,都去星城訪問,來看看這個多災多難的城市,那麼如此高規格的隊伍,綠箭俠是不是就得去迎接呢?其實也是不用的,沒準此時綠箭俠正在忙著打擊罪犯呢,電話恐怕都不接。然後總統這一行人看了一圈後走了,總統回到白宮,公開把綠箭俠罵了一頓,然後呢?就沒然後了,這對綠箭俠一點影響也沒有,因為總統管不到他。

至於說到政府事務如何管理,這其實就是那句話“各家自掃門前雪”。美國人是不愛多管閒事的,基本上都有邊界,大概率不會遭到逼婚或者逼著生孩子這樣的事,基本上也不會遇到喜歡好為人師的人,因此從這個角度看美國,美國社會其實是個不依賴外力的社會,普通人基本都很獨立自主。即便是美國政府關門了,對美國老百姓基本上也是沒什麼影響,該幹嘛還是幹嘛,因為美國人比較獨立,不喜歡事事求人,當靠自己成為一種主流價值觀,也就不需要找個依靠了。

這其實就是所謂的“自發秩序”,“無為而治”,“不治而治”。這也是聯邦政府希望的局面,因為不用花錢,否則的話就要花太多錢,這就很麻煩,所以美國聯邦政府的大量精力都放在更重要的事務上,一般不會把很小的事當成天大的事,因為什麼該管,什麼不該管,聯邦政府心裡有數,其實主要還是錢的問題,如果社會治理不需要花錢,那麼美國聯邦政府還是很希望擴權的。

這樣一來的後果,一方面是地方的積極性非常大,但還有個問題,那就是窮地方,很難得到上層的扶持,所以發達的地區,會越來越發達,不發達的地區,在美國社會就被淘汰了,因為沒人有義務幫助落後地區發展,所以落後的地區也就沒啥希望,除非發展出逆天的產業。

其實話又說回來:無論在哪個國家,越是發達的地方,人們就越有邊界,人們就越依賴於市場價值的互換,越喜歡自立自強,越有包容心,越不喜歡給別人添麻煩。


圖維坦

美國的聯邦、州、縣、市都沒有上下級關係,行政長官不是由上級任命,都是各自對選民負責。但是在一些公共事務與稅收方面,又是緊密合作的關係。 美國的行政區劃可分為州、縣、市。但是行政事務則各負其責。州長並不能夠任命市長與縣長。這些行政長官,各在自己的行政範圍內,對選民負責。比如城市通常是由5個市議員一同管理。個議員由選民選舉產生,是民意代表。城市的具體事務管理則由市府經理來管理。而市府經理則由議員們任命。通常5位議員輪流做市長,任期一年,主持會議。當然,雖然是輪值市長期間,也沒有比其他議員更大的權力,也僅佔一票的決策權。市政大事,由5位議員投票決定。多數票勝出。 除了州政府是由州長與副州長兩位行政長官之外,縣與市都由5位成員組成。縣的主管稱為縣政委員或者縣督察。由不同的選區選舉產生。 也是投票決定縣內大事。 此外,縣裡的警長也是由選舉產生,他雖然工作上配合縣督察的工作,但是行政上則對選民負責。 與中國不同的是,教育系統、水立系統的也是由選舉產生。教育系統民選官員稱作教委。一個學區由數名選舉出的教委組成委員會,投票決定學區內大事,並任命總學監,來進行具體的行政管理。水區也是一樣。水區委員決定是否高漲水費等關係到民生的事,由他們任命經理來進行日事務常管理。

選舉產生的洛杉磯縣警長


美國生活速遞

很簡單,就是一句話:依法行政!每一級政府機構都由規定範圍之內的選民選舉產生,並在各自適用的法律範疇內運行,他們只對法律負責而不是對權利負責。有法律上的合作關係而沒有行政級別上的隸屬關係。以美國警察制度為例,各州有各自獨立的警察體系,掌控州層面的警察事務。聯邦政府也有自己的警察體系,就是聯邦調查局(FBI),掌控國家層面的警察事務。他們之間不存在行政級別上的隸屬關係,各自依相關的聯邦法和州法履行職責和開展合作事宜。


zoro51689304

很簡單,他們都遵從美利堅的憲法和各洲的法律法律,依法執政!看似一盤散沙的美國,其實他們都有一個核心,沒有主義,沒有思想,沒有理論,這個核心叫憲法!他們尊重人權,以民為本,因為他們知道一切權利都是人民賦予的!同時,三權分立的制度有效防止了政府的濫用權利,做到相互監督,相互制衡,政府的一切都在監督下運作。因此政府的職能更多的是為人民服務,而不是包攬一切!


用戶51368831351

美國全名為美利堅合眾國,顧名思義就是是由各州聯邦而成。總統是全體公民(通過選舉人團制度)選出來的。而各州的州長和州政府主要官員是本州公民選出來的。各市政府是由市民選出來的。所以,總統,州長,市長之間沒有上下級關係,只對自己的選民負責。。每一級政府,是通過法律治理自己職權範圍內的事情。而它們的法律是同級的議會(聯邦的眾議院,參議院,州議會,市政委員會),制定的,而且有兩黨或者多個利益集團的代表參與,反覆辯論才通過的。法律體系完整而健全,而且可以不斷修改立法。那麼,如果聯邦和州,市的法律有衝突怎麼辦?就通過法官來裁定此案適用於哪裡的法律。但是,外交,軍事權都歸聯邦政府,稅收的大頭也是聯邦稅。

另外一個管理渠道就是通過財政撥款來行使各自的權利。聯邦政府可以因為這個州政府不配合聯邦政府的法令(如驅逐非法移民)而削減撥撥給你的公路建設補貼,或者其他聯邦撥款來加壓迫使州或者市政府執行聯邦法。但總統不能罷免州長,州長也不能罷免市長。


逍遙退休人

洲長、市長並不是上下級垂直領導關係,上級對下級沒有任命權和領導權,他們的職務任命都是由選民決定,並分別對各自選區的選民負責。政府事務決策通常由多名議員民主投票決定,洲長、市長不具備個人獨立裁決事務的權利。


沁著微風

各管各的。上一級領導只是設一個大框,不會去管其管轄下的各個政府的具體措施。換句話說,美國總統管的,就是他們管的。因為,他們沒有上下級關係,他們不會提出一個大戰略。一個長期戰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