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廣州是如何成長為中國一線城市的

今天,作為一線城市的廣州經濟排名出現下滑,被深圳超越,社會上也出現了廣州將跌出一線城市的聲音,其實,這種挑戰廣州在100年前的近代也遇到過,且看當年廣州是如何從低谷中崛起重現輝煌,成長為中國一線城市的。

當年廣州是如何成長為中國一線城市的

廣州

廣州是領風氣之先的地方,林則徐曾在廣州查禁鴉片,國民黨人曾在廣州誓師北伐,但與眾人的印象不同,廣州的發展在近代並非是一帆風順的,它的發展軌跡更像是一條微笑曲線,起點很高,中間很長一段時間陷入低谷,但在近代的後期又重新崛起。

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廣州成為最早一批開埠通商的城市,與香港、上海同期,可以說獲得了發展的先機。自那以後,香港和上海強勢崛起,而廣州則發展緩慢,當時,廣州更像是一臺輸血機,把自己的經濟血液源源不斷地輸給了香港,自身的經濟卻每況愈下。

當年廣州是如何成長為中國一線城市的

香港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武漢、天津、煙臺等城市相繼開埠,特別是武漢和天津,它們後來居上,短短時間就將廣州超越,實際上在近代的大部分時間裡,中國的一線城市是上海、香港、天津和武漢,連北京都淪為天津的小弟,廣州也淪為了香港的小弟。

當年廣州是如何成長為中國一線城市的

張之洞

在1912年清朝滅亡之前,廣州沒有任何可圈可點的成就,只有張之洞在任兩廣總督期間創建了一些火柴廠、繅絲廠等近代企業,建設了珠江邊的天字碼頭等一些市政設施,創辦了廣雅書院,即現在廣雅中學的前身,但張之洞在兩廣總督任上只待了五、六年時間就被調去武漢了,之後張之洞督鄂近20年,興建了漢陽鐵廠、漢陽兵工廠等大型企業,為武漢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當年廣州是如何成長為中國一線城市的

孫科

歷史走向共和之後,廣州長期被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人作為革命大本營苦心經營著。1921年,孫中山的兒子孫科當選第一任廣州市長,之後歷任主政廣州的國民黨大員不斷投入重金進行市政建設,到1936年時,廣州的新式馬路已建成138公里,中山紀念堂、中山圖書館、愛群大廈等一系列標誌性建築紛紛落成,電力廠、硫磺廠、汽水啤酒廠等企業紛紛投入使用,當時廣州已有各類企業一萬多家,其中,近代企業三千多家,工業體系已經有相當大的規模,廣州著名的海珠橋也是在這一時期建成的。

當年廣州是如何成長為中國一線城市的

中山紀念堂

在這麼多基礎設施當中,對廣州影響最大、最深遠的當數粵漢鐵路,1936年粵漢鐵路全線通車,從武昌可以直抵廣州,這條鐵路極大加強了廣州與內地的聯繫,直到今天,湖南人外出打工,第一選擇都是坐京廣線來廣州。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粵漢線和平漢線連成一體,成為今天的京廣線,這條京廣線可以說是中國所有鐵路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名副其實的經濟大動脈,中國內陸省份的物資,可以經京廣線運到廣州出口到全世界,外國的商品也可以經京廣線運抵內地,廣州商貿中心的地位憑藉這條鐵路樹立起來。

當年廣州是如何成長為中國一線城市的

廣州

在近代經濟大洗牌中,無數曾經聲名顯赫的城市一蹶不振,比如揚州,比如保定,但廣州卻是從低谷中爬出,重現光輝的最成功案例,歸納來說,廣州的成功有賴於兩點,一是地理位置優越,地處中國最富庶地區之一的珠三角的中心,而且擁有天然良港;二是重金打造京廣鐵路等基礎設施,使廣州成為了交通貨運,物資集散的樞紐。

未來中國將進入八縱八橫的高鐵時代,這會進一步鞏固廣州鐵路樞紐的地位,另外,廣州還擁有中國最大的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和中國第三大機場白雲機場,依託這些有利條件,廣州只需強化自己的輻射力,完全有可能在未來重新走向輝煌,我們希望,就像以前湖南人外出打工會首選坐京廣線來廣州一樣,未來珠三角的人們出國旅遊首先想到的也是去白雲機場坐飛機或者是去南沙坐遊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