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是否刷新了你的秦國觀?

鴞尊尊

《大秦帝國》可以說是一部很火的“歷史劇”,但是火不等於水平高。康師傅銷量肯定比全聚德大,但你能因此斷言康師傅就比全聚德好吃?

超喜歡公子虔的人設,面具超人,帥炸了!!!

作者孫皓暉動筆寫《大秦帝國》時就說過:“我說秦是中華文明的正源,沒用。得老百姓都這麼說了,才算做到了。那最好的形式,就是電視劇。”所以一開始,孫皓暉寫的,就是一個電視劇本。既然是劇本那就屬於文藝概念而不是歷史學概念,所以孫皓暉筆下的秦國在真實性、可靠性上也就和鄭曉龍想象出的清宮差不多。



特別喜歡秦宣太后(就是那個羋月),一個很汙的女段子手,只可惜孫皓暉在《大秦帝國》愣說人家自殺謝罪了,老鐵,你以為那是網紅老祖沉珂麼?

真正的秦國或秦朝是什麼樣?很難用幾百字的篇幅做出概括。因為秦從秦孝公到秦二世的歷史跨度不算短,統治區域也不斷的變化,所以要搞個“綱舉目張”的概括顯然不科學。

比如秦朝的“法治”一直為一部分人津津樂道,認為超越了之前(三代)和之後(從漢朝到清朝)的“人治”。但事實上我們根據睡虎秦簡的記錄可以發現很多律都只是說觸犯之後要處罰,但如何處罰卻沒有給予必要的說明。這種可以造成無限徇私枉法機會的典型“人治”在《唐律》中是不可想象的。而秦律中體現的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統治者對被統治者在責任上的強烈要求。比如《秦律雜抄●牛馬課》中關於國有牲畜的律條寫到:

牛大牝十,其六毋子,貲嗇夫、佐各一盾。

(成年母牛生育低於百分之六十,飼養員及助手就要各自罰一面盾牌)

注意,這是很高的罰金。在秦律中最高罰款為“二甲”,也就是兩套鎧甲,次之一甲,次之二盾、一盾,之後才是罰繳錢。至於鎧甲有多貴,大家有空去網上搜一搜。

而在秦律之中充斥著各種罰款,這一點也和後世王朝完全不一樣,唐朝小杜於《阿房宮賦》中說大秦帝國對黔首進行的是“取之盡錙銖”的掠奪,可以說是毫不誇張。

從現在出土的秦簡等文物文獻中可以發現在大秦帝國生活的平民每天一睜開眼就要面對法律,而所有的法律都是對付你的 。除非你是個官員或者官員的近親,能夠做到“今之縣令,一日身死,子孫累世絜駕,故人重之。”(《呂覽》)的程度或者是你家富的流油能夠給你出錢買到二十等爵位中大夫以上的爵位,不然你將很難擺脫被送到漁陽當戍卒或直接押驪山去當刑徒的命運。

最後說一下,在孫皓暉筆下的大秦帝國有一批完全是作者虛構“老秦人”——雖然都是些黔首草民,但每天都高喊著口號(糾糾老秦,共赴國難)去為國家幹大事。這些人的形象來源與其說是來自於臨潼的兵馬俑,不如說是來自於三原的生產隊。

其實商鞅搞對象那幾段是書中最正常的章節。

附:其實《大秦帝國》這部書確實刷新了我對秦國的認識,我實在是想不到秦作為一個自稱玄鳥之後、將母系家譜追溯到上古聖帝顓頊氏、國君(秦哀公)在外交時能夠熟練準確的使用《無衣》來酬對的古老邦國,竟然在本書淪為了一群高呼口號、毫無氣質烏合之眾。


散騎舍人

孫皓暉筆下的《大秦帝國》確實歷史性的刷新人們對那個遠去了兩千多年的秦帝國的認識,在某種程度上,作者以最務實的態度去還原了歷史,至少是非常符合人性地還原了歷史。

過去,人們對秦的歷史多數停留在一些非常侷限性的資料上面,如司馬遷的《史記》呂不韋的《呂氏春秋》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等等少數儒家作者作品中去了解秦帝國,然而裡面除了不夠詳細以外,多少都帶有一定學派偏差在裡面,很容易跟隨作者的情緒走,瞭解得並不客觀。如漢代的《過秦論》就是出於對當時時代的需要而撰寫,有著非常濃厚的學派色彩,在此不作論述,那麼它刷新了人們對秦國的那些認識呢?我個人認為,它是一部艱辛卓著的奮鬥史和人性的光輝史。

從戰國中期秦魏少梁之戰說起,它深刻講述了當時的秦國在歷經了四代國君亂政之後國力的衰敗和當時秦國民眾生活的悲慘,秦國為什麼要變?這個問題說得很客觀,是因為當時列國因變法而富強,因富強而不斷吞併一些弱小的國家。而秦國還處於窮弱國家之列,天下富強的諸候國把秦人視作野蠻人,不與之交往,千方百計想法子吞併秦國,讓其成為自己國家治下的一個郡縣。

自秦孝公繼位開始,就深深地認識到,只有變法圖強才是唯一的出路,於是發佈了史上著名的《求賢令》向列國招聘人才,以求富國強兵之道,從此時起,秦國上下拉開了艱苦奮鬥的大戲。

秦孝公用商鞅開啟商鞅變法運動,作者筆下的商鞅可謂一個至情至性、深謀遠濾且大公無私的人。歷來商鞅是歷史上最有爭議性的人物,有的認為商鞅是個薄情寡義的人,制定了非常嚴苛的法律,對受刑者很非常殘忍,最後不得好死等等。但是《大秦帝國》筆中的商鞅並非如此,作者可謂深切體會當時商鞅的心裡,把商鞅當時的之所以如此為之的原因寫得很非常透切,完全符合人之常情,而並不是象一些人描述得那樣一副“酷吏”形象。

秦惠文王用張儀合縱橫強東山與各國大博弈,作者筆下的張儀表面是勢利小人,實則是大智大勇,忠君不惜命的大忠臣。從張儀的出身到位居相國、到詐楚王、到破合縱,這些種種所為都是為了一個目的--秦國東出。它扭轉正在處於發展階段的秦國被圍困、被削弱的不利局面,作者幫我們站在了一個前所未有角度去看張儀,這樣的張儀不再是我們平時所瞭解的那種所謂的“勢利之徒”了,他比那些所謂君子不知高尚了多少倍了。

秦昭王用範睢除“四貴”遠交近攻弱六國,在秦昭王任用範睢驅“四貴”的小人行徑中找到了最君子道理。秦昭王任範睢為相原因很明瞭,他說出了秦昭王多年以來想說卻不能說的話,也能幫他做他多以來想做卻又不能做的事,那就是“太后擅行不顧,穰候出使不報,涇陽、華陽擊斷無諱。”太后在內政上專權,穰候在外交上不用與秦王商議,涇陽君和華陽君想出兵打誰就打誰。也就說,秦昭王在四貴的專權下只有一個王的名號而已,大權與王無關,而範睢能幫秦昭王重整朝綱恢復秦昭王作為君主應有的權力和地位,改變“只知有穰候‘四貴’,不知秦王”的囧境。

秦昭王任用範睢為丞相至少可以從四個方面來說是有重大利益的:解決外戚“四貴”長期專權結黨對王權構成的潛在威肋;解決外戚擅自使用外交權和兵權打亂秦國戰略佈置的危害;解決外戚公器積用利用兵權私下掠財掠地損公肥私的危害;維護秦國戰時法治應有的正常秩序。

範睢不但可以幫秦昭王擺脫近憂,更能幫秦昭王解決遠慮。那就是範睢向昭王提到的“遠交近攻”的戰略規劃,它的提出是在秦東出一統的戰略構想框架內具有實操可操性的,明確了秦帝國一段時期工作方向。

以上這些,都是我們對秦國前所未有觀感,秦帝國之所以能傲立群雄並非不是一件偶然的事,它的種種必然因素雖然人們無法一一探究,但是,一個國家的興起,必然有那個時代其它國家所未有的優越之處,作者的筆下都體現出了這種優越,如制度的優越性、觀念優越性、人性上的優越性。各位看官您說呢?


海馬叔叔說史事兒

首先說一下自己的答案,確實是刷新了自己的秦國觀。曾幾何時,我們開始接觸歷史多半是從歷史課本上來學習的,儘管也有商鞅變法也有秦始皇統一六國,但是都太過籠統不夠詳細。而後想要了解秦國,則需要借鑑史書。這裡就要說明,整個中國歷史的史書記載都充斥著儒家思想的身影,因此對於一個以法家立國的秦朝多半憋不出什麼好詞語來形容,導致猥員長一直覺得秦國就是一個蠻夷未開化的國家。


說實話,猥員長剛開始是從《大秦帝國》的小說開始看起的,不得不說的是小說除了描述各國紛爭的同時更多的帶有些俠義的味道,因此並不能說《大秦帝國》就是正史,但是起碼它對於秦朝這個朝代是有客觀認識存在的。比如說我們認為的秦法真的是酷律苦民之法?當真國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如果一個朝代的全部儘儘於此,那麼又怎能建立一個偉大的帝國呢。


我們以往所瞭解的秦朝,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秦朝。當然啦,就算是從《大秦帝國》中看到的秦朝也是秦朝的一角,不過這足以多給我們一個參考的角度。要想了解一個朝代,必須回到當時的時代去看,無論是戰國時期的秦國還是後來一統天下的秦朝,都曾經有其輝煌的一面的,而商鞅變法之後的秦國更非眾人眼中那個動不動就要動用酷刑的戰爭機器型國家。


不管《大秦帝國》中的秦國到底是不是太過美化秦國,但是秦國未嘗就不是這樣的啊。歷史誰有說得清楚呢,但是唯一能說清的就是秦國絕不是一個用隻言片語就能說清楚的朝代。


史有餘故

因為在看《大秦帝國》之前就對秦國的歷史有了一定了解。所以,這部小說並沒有刷新我的秦國觀,應該說他讓我產生了共鳴!這部小說中一句話給我的印象極其深刻: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血不流乾死不休戰!

當時看到這句話時讓我深有認同,秦國在我看來是人類歷史上最尚武的一個國家,今天所謂的戰鬥民族俄羅斯人和秦人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周朝時期的諸侯國幾乎都是分封產生的,而秦國卻是一個另類,犬戎攻破鎬京後,周平王東遷,秦人因為護駕有功,被周平王賜予了西岐之地,這裡是周朝的龍興之地,但是在周平王時期已經被犬戎為首的戎狄佔據。所以,秦人所得到的國土只是一紙空文,他們只有憑藉手中的長劍將滅掉了西周的強大敵人打退,才能得到自己的國家。於是,在此後數十年裡,幾代秦人都在與西方蠻族作戰,終於打敗他們得到了這片土地,秦國誕生了。秦國創立的同時,也是為周朝洗刷恥辱之時。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血不流乾死不休戰!用在秦國的創立上再合適不過了!從此,這片周朝的龍興之地上又建立起了一個偉大的國家。所以我認為,得國之正沒有任何一個朝代能和秦朝相比!

《大秦帝國》寫的是戰國之後的秦國,書中對秦人的描寫卻讓我想到了這段秦國創業的歷史,因為這段歷史比戰國爭霸更艱難。有時候我在想,要是孫皓暉能把整個秦國的歷史全寫一遍就好了,到時候一定拜讀!


歷史風暴

赳赳老秦 共赴國難

這是看了大秦帝國 給我留下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



大秦帝國帶我們走進了那個戰火紛飛的戰國 從秦國的角度看到不一樣的戰國

從小我在課本上學到的知識 就是秦滅六國 統一度量衡 車同軌 書同文 皇帝暴政 修阿房宮 長城 建兵馬俑 秦朝二世而亡



在課本中看不到任何的感情 荊軻刺秦王 完璧歸趙 等等一個個的故事 都把秦國描述的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國家 彷彿秦國滅亡是罪有應得的 但真的是我們想的那樣嘛?



從大秦帝國中 我們知道 秦孝公的時候秦國還是很弱小的 又挨著當時非常厲害的魏國 基本上只有捱打的份 後來秦孝公聽取衛鞅(就是後來的商鞅 衛鞅因有功被封商地 後稱為商鞅)的建議 開始變法 實行了影響中國兩千年的商鞅變法 從此秦國才走向了國富民強的道路

秦國從一開始的弱國 到強國 再到統一六國都是用血實現的 至於說那些 白起坑殺40萬降卒 我沒法用現在的道德標準 來評價古人的對錯



奮六世之餘烈

換來的成功太不容易了 大秦帝國從崛起到滅亡 當看到二世而亡 是太多太多的不甘

畢竟從赳赳老秦 共赴國難 奮六世之餘烈 用了百年多的時間


小平暢談

大秦帝國確實刷新了我的秦國觀。

第一次接觸大秦帝國是上大學的時候,大秦帝國第一部——《大秦帝國之裂變》。

由於一直以來歷史教科書的的影響,對秦國沒有啥好感,暴秦的影響根深蒂固。

然而自從看了《大秦帝國》第一部,就被這部劇深深的吸引了,秦孝公的厚重大氣重信重義,衛鞅的變法強秦不避生死,君臣二人相互扶持,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負。錚錚誓言,一聲銘記。

這部劇我看了不少於五遍,深深喜歡上了衛鞅這個人,原本躺在歷史書裡冷冰冰的變法權臣,在電視劇裡是揮灑自如的白衣書生,是侃侃而談的法家名士,也是兢兢業業的變法強臣。不再冷冰冰,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

看完這部劇,我又讀完了小說版的《大秦帝國》,整整500萬字,寫的蕩氣迴腸。

對於秦國的認識,不再是歷史教科書裡的簡單的暴秦,而是一個經過自身努力,一步步變強變大,逐步統一六國的勵志故事。

秦國以及戰國的大部分史料都已不存在,留存在世的也大多是漢朝編寫的,對於秦朝肯定有很多貶低的地方。

作者孫皓暉以史料為基礎,加入了合理的想象,以及小說的筆法,將風雲變幻蕩氣迴腸的戰國時代和戰國精神呈現在我們面前,彌補了很多歷史的缺失。

試想一下,一個國家,人人爭先立功,聞戰則喜,六國士子接連入秦,為之效命,最終能統一六國,一定有其他六國不能及的優勢。

在秦國,君主賢明,制度完善,有才能的人能夠重用,立功之人能得到封賞,國家朝野充滿了浩浩正氣,雖然制度是嚴苛了一些,但是戰時變法,就需要從嚴,從快,從效。時代使然,不能用現代的眼光看。


火花似箭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這是我對大秦帝國最深的印象。第一部,秦國積貧積弱,唯有戰鬥力可以上得了檯面,但為了戰爭,國內經濟已經很不穩定。秦獻公死了以後,六國就開始商討怎麼瓜分秦國,這個時候秦國很弱,會時刻滅國!而這時候,秦孝公很有作為,與國民共赴國難!老秦人戰鬥力很強,連衛鞅看了戰場都感嘆秦人的勇猛!這是變法前的秦國!

變法後,秦帝國面目煥然一新,國力,軍力都是頂級的。而這時候,六國還渾然不知秦帝國的崛起!整個軍隊身穿黑色衣服,這也是秦喜歡的顏色。給人感覺就是肅穆,威武。而戰爭沒開始之前,整個軍隊整齊劃一,氣氛極其沉靜,給人強大的殺氣。戰爭開打後,每個秦士兵,都很勇猛,用嗜血更恰當。變法後和魏國的第一戰,秦士卒以少勝多打敗了魏國騎兵。這很震撼六國,因為士兵要想打敗騎兵,必須多於六倍的兵力才行。這個時候,六國已經開始重視秦的存在,甚至畏懼這個龐然大物!

張儀連橫的社交時代,已經不是秦孝公的時代,是秦惠文王嬴駟的時代。秦國內有灣裡疾也就是電視劇裡面的贏疾,贏華等猛將,外有張儀。秦給人的感覺更多是瀟灑,膽寒。好像戲弄別人一樣,但六國畏秦的兵力,只能敢怒不敢言!而這個時候的秦,不尚武,開始邦交,慢慢蠶食六國!這個時候的秦國,給人感覺是可怕!

到了宣太后和秦昭襄王,不僅有白起魏冉等武將,更有范雎這類文臣。而最出名的長平之戰,六國開始任秦國擺佈,這個時候,六國為魚肉,而秦為刀俎。可以說六國已經有點奴隸的特徵了!秦帝國給人的感覺就是畏懼。

跳過國家,秦國可謂是賞罰分明,法度有序,英雄更能大顯身手。是個很好的國度。雖然秦朝才是封建社會的開始,奴隸社會的結束,但我覺得,變法後的秦國已經不是奴隸社會了。歡迎各位發表不同的看法!


竟然又輸了

《大秦帝國》的橫空出世,的確刷新了我對秦國一直以來的看法!

實不相瞞,本人從小學到現在一共對戰國七雄中的齊國,楚國和秦國產生過崇拜。

首先說小學時代,當時對齊國痴迷到了一定地步,因為齊國名人多,齊桓公、管仲的君臣之交,管仲、鮑叔牙的君子之交,到後來赫赫有名的齊威王,以及孫臏的圍魏救趙,桂陵之戰和後來的馬陵之戰,處處出彩,當時的信仰肯定比較天真,各位見笑了。

再說中學時代對楚國的熱愛,為什麼?因為楚國地大物博呀!中學時代的地理一直在強調一個國家的遼闊疆域以及擁有的豐富資源對國家的影響,所以當時認為楚國那麼大,物產豐饒,實在令人嚮往。

最後說秦國,坦言,從小學到中學一直對秦國持有偏見,因為教科書上對“虎狼秦國”的描述,與當時天真爛漫地赤子之心嚴重衝突,所以很討厭秦國。後來《大秦帝國》問世,“凡有血氣,皆有爭心”的必勝意念以及“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的頑強抗爭態度,確實顛覆了我以往對秦國的認知,秦國為了富國強兵採取的種種舉措,現在看來可以說是一個“屌絲”逆襲成為“高富帥”的過程,其中的艱辛程度可想而知,實打實的強國政策以及執行力,造就了一個可以吞吐宇宙的秦國。

所以,與其說是對秦國認知的改變,不如說是自己心智的逐漸成熟,畢竟做事情還是以結果為導向比較好,尤其是正能量的傳播,希望都能得到理想中的效果!最後祝願奮鬥中的大家都能像後期的秦國一樣如日中天!


唯愛古妝

不請自來的本學弱~~

看到這樣的問題,讓我想到《秦時明月》火起來的時候群裡突然有人問,“有沒有刷新你的諸子百家世界觀?”

因為當時群裡很多人都是考研狗,也有部分已經是碩士狗和博士狗,水平算參差不齊吧。這句話剛說出來的時候大佬們還沒出籠,故而扯淡黨我等也都能扯淡幾百句。當然,有些傢伙就是自帶逗比屬性,喜歡一本正經的拿小說動畫來當歷史去開玩笑。後來有大佬出來了,大家就正經起來了,所以後面的討論基本上都比較嚴謹細緻。其實大家都很清楚,動畫就是動畫,小說就是小說,別看都是教授,當年的學位和後來的專業方向那是很容易看出水準的,所以,前人隔行如隔山的說辭絕不可能是廢話和假話。

此外,我絕不會去批評《大秦帝國》的作者專業知識如何如何,這就像當年的《秦時明月》,有些研黨和博黨非要跟動畫黨較真,最後只不過是把對方說跑了而已,完全沒個卵用。YY強國,它至少是《大秦帝國》的一個重要特徵加賣點,強秦漢武唐太宗,不樹立個YY對象來讓這些人喊喊裝比的口號,怎麼能“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呢?可以說,這基本上就是《秦時明月》的翻版——動畫播出的時候墨子和墨家被推崇得無以復加。《莊子》裡有句“波風之民”,有點莊子的聖人與猴的意境——作者聖人讀者猴,能把小說寫到這種地步,豈不是能跟《哈利波特》一較高下了?不過估計影響力不太可能超得過後者。

所以,我覺得《大秦帝國》的作家很厲害,因為這是一個狙公和眾狙的故事。而且,最重要的是這本小說很暢銷,很有當年《秦時明月》的影子。

另外,有些人一直講史實問題,我以為大可不必,因為這完全是一部架空歷史的小說。古代西方和古代中國以文化、思想保持長盛不衰,今天我們講硬實力和軟實力二者都不可或缺——但《大秦帝國》更厲害,頗有些以《三國演義》強國的敢為天下之先的勇氣。為我們當代有這麼好的作家和如此聰明的國人而感到精神振奮,恐怕拍死宇宙第一大韓王朝的時間已經指日可待了——但我知道,那些走狗和漢X們,肯定會對我說的話進行批評,因為他們不想通過喊口號來與韓國爭霸。


肥嘟嘟的小不理

不知道題主問的是小說《大秦帝國》,還是影視劇《大秦帝國》。

相比較而言,影視劇的《大秦帝國》比小說版本的更加貼近史實。不過影視劇《大秦帝國之裂變》是完全尊重原著拍攝的。影視劇後面幾部也是基本根據史實拍的。

不管是影視劇還是小說,都免不了藝術加工,但是對於大的歷史事件不糊塗,在人物塑造上卻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工。例如書中,將張儀和蘇秦放在同一時代,但兩人之間其實相差幾十年。書中將贏華變成了女的,還和張儀來了段愛情!(哈哈)

但這部書確實非常值得去讀,我覺得並沒有太大的必要去考究是否符合歷史,因為真實的歷史誰能說的清楚,因為真實的實際發生的事情,對於我們這些看歷史的人來說,是沒有太大的現實意義的。

大家對秦的看法一直以來都是“暴秦”,這本書突破傳統觀念,提出“秦是中華文明之本源”的說法,而且是第一部全面敘述秦的書籍,是值得推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