渚zhǔ,就是伸入水中的陸地,按照《開化鄉志》的記載和無錫老人的說法,在無錫濱湖區段環太湖岸線中,從西部的黿頭渚到東邊的銀春渚共分佈了十五個渚,除了名氣最大的黿頭渚,還有笠渚、蒼鷹渚、西渚、大浮渚、小浮渚、稍風渚、養岐渚、竹山渚、小丁渚、亮河渚、康山渚、白旄渚、白龍渚、銀春渚等,這十五個形狀各異、特色鮮明的“渚”,綿延20多公里,渚和渚之間雖相距不遠,卻彼此聯繫,形成無錫太湖段最美的水中陸地。


渚zhǔ,就是伸入水中的陸地,按照《開化鄉志》的記載和無錫老人的說法,在無錫濱湖區段環太湖岸線中,從西部的黿頭渚到東邊的銀春渚共分佈了十五個渚,除了名氣最大的黿頭渚,還有笠渚、蒼鷹渚、西渚、大浮渚、小浮渚、稍風渚、養岐渚、竹山渚、小丁渚、亮河渚、康山渚、白旄渚、白龍渚、銀春渚等,這十五個形狀各異、特色鮮明的“渚”,綿延20多公里,渚和渚之間雖相距不遠,卻彼此聯繫,形成無錫太湖段最美的水中陸地。

有“渚”必有灣,兩個相鄰的“渚”之間,就是一個灣,比如:亮河渚和笠渚之間就是無錫著名的紅沙灣,康山渚與亮河渚之間就是亮河灣,而太湖大堤最西端的沙渚和銀春渚之間古時候就被稱為“結籽灣”,渚和灣作為地理上的點和線,串起了太湖灣最誘人的水中陸地景色,也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和動人傳說的地方。

這幾年,按照《開化鄉志》的介紹,我無數次造訪了太湖十五渚,拍攝不同季節的圖片,也收集到了很多流傳民間的關於太湖十五渚的故事,今天就先從小丁渚說起吧。


知道小丁渚是因為一個叫“湖邊飯店”的湖鮮館,這家不大的親水餐館就建在太湖岸邊,幾根水泥樁子支起了一排平房,有點古運河上矮腳樓的味道。很多人喜歡“湖邊飯店”這樣接地氣的地方,在這裡用餐的食客都是從無錫城裡開車過來的,週末這裡不大的小院裡擠滿了汽車,不過前些日子到小丁渚,我看到了湖邊飯店新修了停車場,水泥地面,可以停放不少車輛。

小丁渚在地圖上的名字叫“小丁墾”,住著幾十戶人家,絕對屬於地大人稀的那種,湖岸上除了極少的幾家手工小廠以外,沒有什麼像樣的企業,大多數農戶還是以種植果樹和捕魚為主要的生活來源,老鄉們在太湖邊種植了枇杷、楊梅、醉李和橘子等果樹,小丁墾的蜜桔甜度高,口感好,在無錫小有名氣。小丁渚漁港有蘇北過來的漁民,不到10條漁船,平時他們就生活在小漁村裡,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的捕魚生活。

這是小丁渚距離太湖最近的一條東西向的小馬路,馬路的南邊就是小丁墾的幾戶人家,馬路的北面有一條一車寬的小路,可以到太湖邊。楊梅、醉李和太湖蜜桔成熟的時候,這條小路兩邊都是果農擺的水果攤,到這裡遊玩的城裡人可以買到最新鮮的水果。


沿著蜿蜒的小路,穿過一片橘林就到了湖邊,湖邊水中的那棵枯樹是小丁渚的主要標誌,很多年了,任憑風吹浪打,湖邊這棵枯樹屹立不倒。

一年一度的太湖捕魚季,是小丁渚最忙碌的時候,今年9月份我再次來到小丁渚,發現小漁港裡的漁船比以前多了,岸邊以前漁民住的破舊簡易房不見了,清早去太湖捕魚的漁民已經回到岸邊,大部分漁民已經下船休息去了,有幾個漁民還在漁船裡,整理和修補漁網。

站在小丁渚,可以看到太湖裡正在捕魚作業的船隻,白鷺在船邊翱翔,船頭的小紅旗十分醒目。

我很喜歡小丁渚的湖灣,雖然只有足球場的大小,但怪石林立,樹木蔥鬱,沙灘柔軟,草木豐盈,加之很少有遊人造訪,經常會有成群結隊的白鷺在這個湖灣裡嬉戲覓食,週末上午我剛走進小丁渚的湖灣,就看到了上千只白鷺在這裡低空盤旋,場面十分壯觀。

小丁渚的漁民捕魚收工後,婦女們把捕獲的太湖蝦在陽光下晾曬,製成蝦乾,便於收藏,在其他季節食用,太湖白蝦製成的蝦乾除了烹製炒菜以外,還是很不錯的茶點,一邊喝著太湖翠竹或宜興紅茶,一邊吃幾顆蝦乾,味道好極了。


小丁渚湖灣有漁民飼養的雞鴨鴨,雞都是散養的,而成群結隊的鴨子就在太湖裡覓食和嬉戲,感覺這裡就是一個原生態的田園。

每年的10月-11月是太湖蜜桔成熟的季節,小丁渚是無錫太湖蜜桔的主要產地之一,果農們進入了最忙碌的時候,也許是因為太湖水的滋潤,抑或是小丁渚的特殊地質結構,這裡的蜜桔水分足,糖度高,口感好,深受人們的喜愛,每到週末都會看到無錫城裡人自駕車到小丁渚採摘蜜桔。

小丁渚湖邊的山不大也不高,與其他“渚”的山不同,這裡沒有上山的路,林密樹高,山頂也沒有觀景臺和住家,一般人很少上到小丁渚的山上來,但當你登到小丁渚的山頂,發現這裡植被茂密,草地柔軟,還可以遠眺太湖風光,感覺很不錯。


無錫太湖十五渚,有不少“渚”可以觀賞全景的太湖落日,最著名的是黿頭渚的鹿頂山和笠渚的太湖好望角,小丁渚漁村也是欣賞太湖落日最美的地方之一,每當夕陽西下,坐在岸邊的石頭,看著美麗的落日下收工的漁船緩緩的駛入港灣,如詩如畫,令人陶醉。

黃昏時分的小丁渚,又迎來了一天美妙的太湖夕陽。

小丁渚湖邊那棵佇立在水中的枯樹,頗有張力的枝杈造型,夕陽下的小漁船,還有靜靜的湖面,原生態的太湖小丁渚讓人流連忘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