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前德國國家隊、拜仁慕尼黑和切爾西的核心巴拉克?

醬油王大王

巴拉克作為德國足球在低谷期為數不多的亮點,他的優勢和劣勢都相當明顯。我的意思是他本來有可能成為德國足球殿堂級巨星的,但他的短板也讓他始終距離超一流,還差那麼一步。以下幾個原因,更是限制了他。



第一,從戰績上看,“千年老二”:這個大家都懂的,巴拉克的亞軍實在太多了。不過這也本身說明他有點背——正好碰到德國足球的低谷期,這個不是他的責任。但他在那個時候出現,必然會被各方寄予更高的期望,這些期望值甚至超過了他的實力。



第二,他的足球風格,限制了他的核心作用:巴拉克更像全能戰士,他在中場的活動範圍很大,體能充沛,既能插上,又能搶斷。遠射和頭球更是拿手絕活。但話說回來,作為德國隊和拜仁慕尼黑的核心人物,他的組織能力卻很一般。這也導致他雖然數據漂亮(進球率很好),但更多是個人英雄主義發揮,無法組織帶動球隊的整體攻勢。



這樣說吧,在勒沃庫森“三亞王”期間,因為中場有巴斯圖爾克這樣的組織大師,巴拉克就能發揮出好的狀態。而在拜仁期間,球隊要求他“像埃芬博格那樣去踢球”,進球方面肯定是巴拉克更多(107場44球),但他技術不夠細膩,出球太慢,組織方面遠不如前輩埃芬博格——所以拜仁那幾年一直想引進德科來取代他。就算他靠個人能力去進球,又碰到那幾年拜仁連續在歐冠小組賽出局,自然弄得雙方都不愉快。如果他是處在現在,身邊有厄齊爾這些中場大師,可能會有更好的發揮吧。



第三,職業規劃難稱成功:這也是運氣不好的表現,去拜仁之前,拜仁4年2進歐冠決賽,其他幾次也是四強保底。去了拜仁馬上就小組賽出局,其實他是希望留隊的,但續約方面的狗血劇,讓他最終遠走切爾西。



第四,作為德國足球核心人物,短板也很明顯:巴拉克攻防全面,遠射頭球俱佳。他技術短板是控球出球組織一般,他的地位是德國足球領袖,但他的技術和性格又弱化了這個作用——直到08歐洲盃,巴拉克才有轉型為中場核心的趨勢,但之後世界盃就因傷缺陣。性格上,他雖然鬥志頑強,但與德國足球的傳統團隊領袖還是不太一樣。這也是他與拜仁續約計劃,交流不暢快的重要原因。



綜合來看,巴拉克在場上覆蓋面大,鬥志頑強,能搶斷,能插上,能頭球,能遠射。他是當年德國足球走出低谷期的希望。但他並非中場指揮官類型的球員,但那個年代德國足球青黃不接,被迫把他放在中場核心的位置。他進球率很高,但技術方面終究還是適合打副手(他不像馬特烏斯埃芬博格,更像是加強版的哈曼這些)——也就是說,他的技術和定位相互矛盾,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了他的短板。也影響他邁向更高的臺階。對此,你怎麼看?


綠茵守望者

說到巴拉克,很多人的印象是那個多次與冠軍失之交臂的德國隊長。但是首先要說的是巴拉克還是獲得了不少榮譽的,包括著名的“凱澤斯勞滕奇蹟”。

巴拉克的個人能力也非常強悍,在職業生涯前期,他的遠射是球隊攻城拔寨的利器。而到了生涯後期,巴拉克的防守又是極其強勢的,覆蓋面積大,防空能力也很強。只要他在球場上,就是每球必爭,精神飽滿。即使巴拉克帶來的冠軍並不多,但只要是他效力過的球隊的球迷就沒有不喜歡他的。

更重要的是,巴拉克身上有著最明顯的德意志標籤“鐵血”,他把球場上的紀律性和團隊性放在第一位,“日耳曼戰車精神”影響了一代人。02年世界盃,正是憑藉著卡恩和巴拉克這樣的球員對鐵血精神的極致要求,紙面實力並不是最強的德國拼到了最後的決賽。無論是面對美國的頭球制還是半決賽面對韓國的一錘定音,在德國世紀之初經歷新老交替的陣痛時,巴拉克就是那個站出來的人。在德國隊青黃不接之際,是巴拉克承上啟下,撐起了這支球隊的半邊天。

在德國本土世界盃上,30歲的巴拉克坐鎮後腰,又率領著一幫年輕人戰鬥到四強。只可惜,06的意大利和08的西班牙都是太強大的對手。日耳曼戰車輸了,但是他們沒有倒下,隨著赫迪拉、厄齊爾等人終於崛起,老將巴拉克算是完成了傳幫帶的任務,然而南非世界盃前的重傷成為了他永遠的遺憾。

令人惋惜的是,巴拉克的巔峰沒能趕上德國隊最輝煌的時期,現在德國隊能有這樣的成績,也不能忘記巴拉克這樣的老將在低谷時兢兢業業的付出。


搜達足球

個人覺得大致從兩方面來說吧,一個是球隊層面,一個是個人技術層面。

球隊方面無論是國家隊還是拜仁又或者切爾西,球隊的整體都有著非常鐵血的戰鬥精神,結合德國人天生的嚴謹,巴拉克在球隊中無疑是那種教練很喜歡切實用的主力常客。

個人技術上,華麗的腳法犀利的突破可能不是他所擅長,不過良好的體能和強悍的身體素質在中場的攻防兩端對於多數對手來說還是非常有優勢的。放到現在應該會是比較符合穆里尼奧口味的B2B中場。

另外,02世界盃決賽停賽無法出場可能是巴拉克本人整個職業生涯非常大的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