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諸多大佬唾棄的比特幣到底有沒有價值?

要了解比特幣等到底有沒有價值,就要了解比特幣是如何誕生的?比特幣解決的是什麼問題?比特幣與區塊鏈的關係是什麼?

我們先來看一下現代的貨幣系統。

貨幣是由一國的央行發行,通過銀行等金融系統來流通,新版的貨幣每隔幾年甚至十幾年更換一次,然後回收老版的貨幣。各國央行都已經意識到這其中的成本其實是巨大的,因此又開始推行電子貨幣,貨幣的流通只需通過電子賬本即可實現,並不發生物理現金的交換。

無論是物理現金還是電子現金,都有一系列的特點:

1,中心化,都是由央行發行管理,信用由國家背書;

2,貨幣貶值,由於經濟的發展,貨幣發行量不定,一般都是超發的;

3,流通受到國與國之間的限制;本國發行的貨幣只能在本國流通(或者絕大部分在本國流通);

4,假幣(電子現金可以通過黑客更改)。

這些都是中心化貨幣的特點,那麼有沒有一種貨幣能解決上述的這些問題那?

通過區塊鏈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區塊鏈很巧妙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區塊鏈的實現方式是去中心化的記賬方式。

如果每一筆交易都在全球的監督下進行,比如A借了B一筆10萬元的欠款,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賬本上記錄:A在哪一天哪個地方借了B10萬元錢,但是B把A開的欠條弄丟了,那麼A還需要還這筆錢嗎?當然需要,因為A是在全球的監督下進行的。但是如果在每個人記賬內容不同,比如C記錄的是在10號借的,D記錄的是11號,E記錄的借了10萬,F記錄借了100萬,這樣問題就出現了,到底哪個可信?

於是,一個叫“中本聰”的人出現了,解決了這個問題:那就是爭奪記賬權。這個過程每個人都可以參與,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並沒有哪個人有特權(這是與中心化記賬的本質區別,中心化記賬的權力在央行),於是通過一些列的複雜運算,某一個人取得了一段時間的記賬權(10鍾,每10分鐘爭奪一次),為了鼓勵大家來爭奪記賬權,獲得記賬權的人將獲得一定數量的比特幣和交易佣金作為獎勵。

獲得的比特幣有什麼作用那?如果將比特幣作為貨幣,那麼人與人之間的交易就不會有信用成本了,因為沒一筆交易都在全球監督下進行的,是可信的,所以就不存在不信任的問題了。這是區別於中心化記賬另一個關鍵點。而且,你獲得比特幣的過程也是人盡皆知的,不會出現哪一天你賬上突然多了幾萬個比特幣而你又說不清來源的情況。

比特幣的交易並不需要實名,而是點對點交易,你收到了錢或其他東西,付給一個地址比特幣,就這麼簡單。

這個記賬的過程可以被稱為區塊鏈(當然,這只是眾多區塊鏈的一種),而記賬的貨幣就是比特幣。區塊鏈與比特幣就是記賬內容與貨幣的關係。

比特幣解決了交易的信任問題,貨幣的全球自由流動問題,因為比特幣總量固定,所以沒有通貨膨脹問題,誕生、交易都受到監督,也就沒有了假幣問題。

但是比特幣也有其本身的侷限性:

總量固定且太少,流通受限;

價值波動巨大,不適合作為價值存儲手段;

更多的被利用向境外轉移資金;

等等。

總的來說,比特幣作為解決貨幣問題的一種手段,我個人認為還是具有一定的價值的。但是這個價值到底能被量化成多少(值多少錢)並不好說,比起比特幣,更為有價值的是區塊鏈、是區塊鏈、是區塊鏈。

作為投資者,如果你想投資比特幣的話,我建議你投資的金額一定不要超過自己資金總額的5%,要做好比特幣一文不值了,你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以上內容只是對比特幣的一個簡單概述,如果你想詳細瞭解比特幣和區塊鏈的話,建議你買一些專業書籍,比如張健的《區塊鏈:定義未來金融與經濟新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