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四步法”:讀書 消化 精通 運用

“遇到問題,我就翻閱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有時只閱讀一兩段,有時全篇都讀,每閱讀一次,我都有新的啟發。”

“打完仗後,就讀他一遍或者看他一兩句,沒有味道就放起來,有味道就多看幾句,七看八看就看出味道來了。”

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不是為著好看,也不是因為它有什麼神秘,只是因為它是領導無產階級革命事業走向勝利的科學”,能夠為我們正確地研究、分析和解決所面臨的實際問題提供行動指南。

毛澤東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四步法”:讀書 消化 精通 運用

毛澤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對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他對怎樣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認為學習馬克思主義可以分為四步走,即讀書、消化、精通、運用四個依次漸進的步驟,給世人提供了寶貴經驗。

“馬克思主義的書要讀”

學習馬克思主義首先要認真研讀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瞭解並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原理,這是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礎環節。

毛澤東提倡要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他指出,“指導一個偉大的革命運動的政黨,如果沒有革命理論,沒有歷史知識,沒有對於實際運動的深刻的瞭解,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因此,普遍而深入地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對於我們,是一個亟待解決並須著重地致力才能解決的大問題”。他多次向黨員幹部倡議,馬克思主義“是每一個革命者應該學習的科學”,“馬克思主義的書要讀”,“要經常讀、重點讀”。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不同時期,他在全黨範圍內倡導和組織了三次大規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活動,號召全黨學習《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反杜林論》《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國家與革命》等馬克思主義相關著作。

有些黨員幹部不讀書、不學理論,總是有這樣那樣的所謂理由。在毛澤東看來,這些理由都是站不住腳的。比如,有的人把剩餘的精力放到打撲克、看戲、跳舞上面去。毛澤東認為,這是“把時間浪費掉”了。又如,有的人把不讀書歸因為“沒有工夫”。毛澤東認為,這不能成為不學習理論、躲懶的根據,共產黨員不學習理論是不對的,有問題就要想法子解決,這才是共產黨員的真精神。為此,毛澤東提出了“擠”時間讀書的辦法。他指出,在忙的中間,要“擠”時間讀書,用“擠”來對付忙。工作忙,那就用“擠”的法子,在每天工作、吃飯、休息中間,擠出兩小時來學習,把工作向兩方面擠一擠,一個往上一個往下,一定可以擠出時間。而“擠”出時間讀書學習,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還可以使一些同志“不要像熱鍋上的螞蟻,整年整月陷入事務主義,搞得很忙亂,要使他們有時間想想問題”。

毛澤東不僅倡導廣大黨員幹部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自己更是帶頭垂範。僅以《共產黨宣言》為例,早在1939年底,毛澤東就已經讀了“不下一百遍”。他說:“遇到問題,我就翻閱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有時只閱讀一兩段,有時全篇都讀,每閱讀一次,我都有新的啟發。”在此後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毛澤東一直不斷學習研讀《共產黨宣言》,直到去世,在他臥室的床邊還擺放著包括英文版在內的至少三個版本的《共產黨宣言》。

“讀了要消化”

學習馬克思主義,不能滿足於通過閱讀來了解一些基本知識,還需要在此基礎上進行消化和吸收。所以,毛澤東提出:“馬克思主義的書要讀,讀了要消化。”如果讀了不消化、囫圇吞棗,只是記住了其中個別語句,並把它“看作現成的靈丹聖藥,似乎只要得了它,就可以不費氣力地包醫百病”,那不能算是學會了馬克思主義,甚至還會貽害工作。正如毛澤東所說:“讀多了,又不能消化,也可能走向反面,成為書呆子,成為教條主義者、修正主義者”。

怎樣才能“消化”呢?1945年5月,在中共七大上,毛澤東在向全黨推薦《共產黨宣言》等5本必讀的馬克思主義著作時曾說道:“我們可以把這5本書裝在乾糧袋裡,打完仗後,就讀他一遍或者看他一兩句,沒有味道就放起來,有味道就多看幾句,七看八看就看出味道來了。”這裡毛澤東實際上是把讀書比作吃飯,放在乾糧袋裡的書,就是精神食糧。要把讀書視同吃飯一樣,成為日常之必需,而且每次讀書要細嚼慢嚥,助推消化,如果咂摸出味道來了,也就是開始消化的徵兆。簡而言之,要消化所讀之書,沒什麼捷徑可言,唯有勤于思考、不斷咀嚼一途。

為了避免讀了書而“消化不良”,同時也考慮到廣大黨員幹部忙於各類工作的實際情況,毛澤東還指出,“我們沒有那麼多工夫,讀少一點也可以,重要的是要注意研究方法”;“要求大家讀全部馬列選集,也不現實,可以挑選一些,不然書那麼多,讀起來也是困難”。當然,挑選什麼書讀,要“研究一下,看挑些什麼書好”,“但是不要太多,多則不靈”。也就是說,讀書不只看讀了多少,更要看消化吸收了多少,讀的書再多,不去消化或者消化不了,也是無益。

“要能夠精通它”

毛澤東說,學習馬克思主義就是“要能夠精通它”。所謂精通,就是透徹理解和熟練掌握。

在毛澤東看來,精通馬克思主義的突出表現,是把馬克思主義當成“革命的科學”來學習,不僅要透徹理解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們“研究廣泛的真實生活和革命經驗所得出的關於一般規律的結論”,也要學習並掌握他們觀察、分析、解決各種問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還要領會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為此,毛澤東特別重視兩點:

一是不自滿,堅持學習到底的精神。毛澤東認為,要把馬克思主義學好,必須從不自滿開始;自己懂了一點,就以為滿足了,不需要再學習了,這樣的自滿情緒是我們學習的最大頑敵。因此,學習一定要學到底,這裡的“底”是徹底的底,就是要透徹理解,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既知其一又知其二。

二是不畏難,看不懂就要“鑽”。馬克思主義是系統的龐大的科學理論體系,任何人不可能一開始一下子就都看得懂、弄得通。即使是“馬克思主義的創造者馬克思本人,也不是一下子就全部貫通的”。看不懂怎麼辦呢?就是“鑽”!看不懂的東西我們不要怕,就用“鑽”來對付。毛澤東借用古人把讀書比作“攻書”的例子具體闡釋說:在中國,本來讀書就叫攻書。這個“攻”字有大道理,就是一句一句地攻讀。馬克思主義理論固然很難,如果我們不遺餘力地去攻它,一定是攻無不克的。這樣堅持下去,一定可以把馬克思主義看得懂、弄得通。

“精通的目的全在於應用”

研讀、消化、精通,最終是為了什麼呢?毛澤東指出:“精通的目的全在於應用。”所謂應用,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當作工具看待”,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客觀實際和具體實踐相結合,分析和解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面臨的實際問題。

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原則。理論的生命力在於應用,真理的力量只有在人們掌握並運用它來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具體實踐中才能得到充分體現。實踐永無止境,理論創新也永無止境。這其中的道理,毛澤東曾概括說:“馬克思活著的時候,不能將後來出現的所有問題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時把所有的這些問題都加以解決。俄國的問題只能由列寧解決,中國的問題只能由中國人解決。”因此,面對不同的實際情況和新的實踐探索,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保持與時俱進這一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理論品格。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實踐中,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自己,是馬克思主義始終保持生命力和活力的關鍵所在。1957年3月毛澤東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強調:“馬克思主義一定要向前發展,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不能停止不前。停止了,老是那麼一套,它就沒有生命了。”

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堅持結合實際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解決當時當地的具體問題,就必然要求反對本本主義、教條主義。列寧在《論策略書》中曾說:“馬克思和恩格斯總是說,‘我們的學說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毛澤東認為,這句話是人們在學習馬克思主義時不能忘記的“最重要最重要的話”。馬克思他們“講的不是教條,我們讀後變成了教條,這是因為我們沒有讀通,不會讀”。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不是為著好看,也不是因為它有什麼神秘,只是因為它是領導無產階級革命事業走向勝利的科學”,能夠為我們正確地研究、分析和解決所面臨的實際問題提供行動指南。要真正發揮馬克思主義作為行動指南的作用,有一個基本前提,就是要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把它當作不斷豐富發展的科學理論而不是固化神秘、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當作指導我們實踐的行動指南而不是束縛我們實踐探索的教條框框。而實踐也已經充分證明了這個道理:當我們能夠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結合好時,我們的事業就會進展順利;反之,當我們犯教條主義、本本主義錯誤時,事業就會遭受挫折。

需要注意的是,從馬克思主義實踐論和認識論來看,到了應用於實踐這一步並不是學習馬克思主義過程的終結,而恰恰是下一步學習馬克思主義過程的開始。因為在把馬克思主義應用到具體實踐過程中,還會產生基於實踐的新的認識,而經過總結和昇華,這些新的認識又會上升為理論,豐富和發展已有的馬克思主義;而學習這些得到豐富和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又需要開啟一個新的讀書、消化、精通、應用的過程。

總之,上述四個步驟,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缺了其中哪一步,學習馬克思主義的過程都是不完整的,學習的意義和效果也就大打折扣甚至產生不利影響。毛澤東闡述的學習馬克思主義的這四個步驟,為我們正確學習並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提供了寶貴借鑑和重要參考。(高長武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