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芥川龍之介說的那些“中國的壞話”

三年前,好友谷崎潤一郎已先他一步踏訪大陸,由北往南,兩個月走了很多地方,彷彿看見了一個古代的中國,充滿“中國趣味”,他在作品中大肆讚美江南人美物美,甚至後悔沒把滿洲、朝鮮的錢省下來遊歷蘇杭。

彼時的日本,正在急劇西化中,文人厭惡國內的西洋情調,與之相抵,便宣揚“中國趣味”。於是,隨著1918年海陸交通的發展,加之在軍事上控制了朝鮮、東北這一通往東亞大陸的要津,日本國內掀起一場中國旅遊熱,文人政客紛紛買船游去,尋找李杜蘇白筆下的詩意中國。

100年前,芥川龙之介说的那些“中国的坏话”

芥川龍之介

谷崎潤一郎的“中國趣味”

日本對於昔日的中國老師,即後來被其打敗的“東亞病夫”,內心一直很糾結,這糾結在谷崎潤一郎中國行後第二年(1922年)寫的一篇文章《中國趣味》裡尤可見出,現引來開篇一段:

“說起中國趣味,如果只是把它說成是趣味的話,似乎有些言輕了,其實它與我們的生活似有超乎想象的深切關係。今天我們這些日本人看起來差不多都已經完全接受了西歐的文化,而且被其同化了,但出乎一般人的想象,中國趣味依然頑強地植根於我們的血管深處,這一事實很令人驚訝。近來,我對此尤有深切的感受。有不少人在以前認為東方藝術已經落伍了,不將其放在眼裡,心裡一味地憧憬和心醉於西歐的文化文明,可到了一定的階段時,又回覆到了日本趣味,而最終又趨向於中國趣味了,這樣的情形好像很普通,我自己也是這樣的一個人……對於如此魅力的中國趣味,我感到有一種如景仰故鄉山河般的強烈的憧憬。”

來中國,谷崎是自掏腰包,芥川卻是肩負寫稿任務的公派旅行,勢必只有交出一部不落前人俗套的作品才算不辱使命。於是,帶著要和老友“抬抬槓”的打算,更有幾分躋身列強之國民的傲慢,芥川上路了。

因為存心要“說說中國的壞話”,一路所見,便均是不出所料的失望:

谷崎眼裡“戀人般”的西湖,在芥川這裡索性連湖都不是了,不過一片“大大的水田”;清末重修的寒山寺,“俗不可耐,什麼月落烏啼,何從談起”;揚州城則破敗不堪,縱然“腰纏十萬貫”到此一遊,也定會索然無味;秦淮河“乃平凡之汙水溝也……古人云:‘煙籠寒水月籠沙’,此般風景已不可見。今之秦淮,可曰乃俗臭紛紛之柳橋也。”

谷崎的中國遊記對芥川影響實在太大,以至於每到一處,他都忍不住把這位老友拉出來開涮一番,來一句:面對此景,我實在無法像谷崎潤一郎那樣沉溺於浪漫之中了。

可西湖實在太美,芥川一不小心就會“變節”——“西湖!此刻我的確滿溢了西湖情結。茫茫煙水之上,中天雲裂處,流溢出窄窄的月光。而橫亙水面的,一定不是蘇堤便是白堤。堤上呈三角形高高拱起的照例是座雙拱橋。這美妙的銀色與黑色,到底是在日本無緣一睹的。我坐在顛簸的車上,不禁挺直了身體,久久顒望著西湖。”蘇州比之杭州更美,“蘇州是個好地方啊,依我說是江南第一,尚未染上老美情趣,光這一點就十分難得了。”

100年前,芥川龙之介说的那些“中国的坏话”

芥川龍之介在西湖樓外樓用餐

芥川龍之介的傲慢與偏見

他所住酒店的門口,蹲著一位賣花的老婦,驕橫的美國水兵一腳踩翻了她的籃子,鮮花散落一地。水兵視若無睹揚長而去,老婦竟連一聲抗議都沒有。芥川同情心大起,走過去送給她一些錢。可她並沒有表示感謝,反而緊追上來,纏住芥川要求給更多的錢。芥川無法理解,對惡人,她逆來順受;而好人,在她眼中則是弱者,必須繼續加以壓榨。

在上海,朋友帶他去湖心亭看荷花風景,結果青天白日之下,一個男人正奮力往荷花池裡小便。對此,芥川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陳樹藩叛變,白話詩正在走下坡路,這類事,根本不在這個留辮子男人的話下。”他心中不由感嘆道:這還是我在書中看到的那個誕生了杜甫、岳飛和王陽明的中國嗎?

他也拜訪了章太炎、鄭孝胥一些大人物,可從他們口中,並不能聽出什麼復興中國的高明主張。

一路積攢的不滿和不屑,讓芥川看中國的眼光更加怪異誇張。來到南京,這座古都的荒涼令他感到十分意外,中國導遊告訴他,這個城市“約有五分之三的地方都是旱田和荒地”。路旁高大的柳樹、將要倒塌的土牆和成群飛舞的燕子,勾起他懷古之情的同時,他也尋思著要是把這些空地都買下來的話,或許能一夜暴富也未可知。於是便用一種房地產商的口吻開導導遊:

“要是趁現在買下來多好。浦口發展起來的話,地價肯定會暴漲。”

然而導遊拒絕了芥川的好意,因為中國人都不考慮明天的事,決不會去做買地那樣的傻事,他也不會考慮,因為看不到人生的任何希望:

“首先不可能考慮。不是被燒掉房子,就是被砍掉腦袋,明天的事沒人搞得懂。這點和日本不同。反正現在的中國人不去關心孩子的未來,而是沉湎於沒救和女人。”

如果不是寫在芥川的《中國遊記》裡,真不敢相信,1921年的南京人會如此絕望。芥川於1927年自殺,他不可能預測到後來的形勢發展,不會想到他死的那年,國民政府會在南京成立,這個城市因此進入一個從未有過的繁華期。不會想到在他死後十年,日本人的軍隊氣勢洶洶地征服了這座城池。也不會想到,經過八年艱苦卓絕的鬥爭,中國人又把他們趕回了日本。

1926年,芥川死前一年,谷崎潤一郎第二次來到中國。這次只在上海逗留了一個多月,幾乎是文學之旅,被田漢、郭沫若、歐陽予倩等中國作家盛情接待喝到吐,瞭解到中國社會苦於殖民地化的現實,回國後不再寫“中國趣味”,代之以大寫日本的東方風情。

100年前,芥川龙之介说的那些“中国的坏话”

芥川龍之介《中國遊記》

村松梢風的原鄉之旅

受到芥川龍之介的刺激,不太成功的日本作家村松梢風決定前往中國尋找靈感。芥川那誇張的、多少有些尋奇獵異的文字無疑打動了梢風的心。

梢風的第一次中國行是在1923年,一來即被上海的魅力吸引,此後十年間,幾乎每年都要造訪中國。相比谷崎、芥川式的走馬觀花,這位浪蕩子行旅途中,吃喝嫖賭無一缺位。也因為如此,筆墨所涉就相當廣泛,對中國的觀察更為全面客觀。

在《夢寐之鄉》一文中,梢風寫道:“每次溯入長江,不知何故,此時無限的親切、喜悅、感激等諸般心情一下子都湧上心頭,最後變成一種舒暢的傷感,禁不住熱淚盈眶,滄然而涕下。”這一剎那自心靈深處湧發出的“獨愴然而涕下”的感動,差不多成了梢風以後感受中國、觀察中國的一個基本支點,但並不是所有日本人都會有這種文化尋根式的感動。

1928年10月,梢風再度來到中國,這次他主要將目光轉向南京,要親眼觀察一下北伐戰爭之後國民黨新政權下的中國面貌。“在最近的世界歷史中,最令人關注的地方應是南京吧。在南京……匯聚了現代中國的所有的精神。因此,要理解新的中國,首先必須要了解南京。”

梢風徜徉於庶民氣息濃厚的茶館和書場,在六朝遺蹟中留下屐痕處處,也去訪問了曾留學日本的國民革命軍軍醫總監陳方之、南京市市長劉紀文,對國民革命後的新氣象頗有讚歎。他還拜訪了一位棲居在秦淮畫舫中的陸軍師長,政府的藝伎禁令之下,雲集河中的秦淮畫舫成了無用的廢物,而由於南京人口激增,房子滿足不了市場供應,這些帶有廚房、臥室的豪華畫舫有的便被當成房屋租了出去。

100年前,芥川龙之介说的那些“中国的坏话”

當時的茶館

他對初步建成的宏大的中山陵驚歎不已:“我以前曾屢屢聽到一種頗為極端的論點,即在現代中國無藝術,我私下甚至也曾這麼認為,但這次親眼目睹了這中山墓的宏大工程,獲悉現代中國也還是有偉大的藝術,內心感到難以言狀的欣慰。”

另一方面,首都進行的現代化改造,使得古物遺蹟加速毀滅。看著荒草悽迷中的明孝陵,梢風慨嘆:同樣是創下了恢復漢民族主權的不朽功績,明太祖和孫中山的境遇差別未免太大,他認為,“從民族主義的立場出發,也應該在今天對明陵多少加以修繕保護,這也是對祖先應盡的義務。”

總之,他感受到一種新,基本是處在一種虛飾的氣象。他一方面感到某種鼓舞,一方面卻有一種悵然若失之感。

相比較而言,梢風這一時期對中國的描述不管如何五色雜陳,卻始終帶著一種溫情,沒有芥川那樣的冷眼。但在“1.28上海事變”之後,村松梢風還是表現出在作為作家之前他首先是個“日本人”,開始鼓吹對華侵略,這也是那一時代大多數日本人難以逃脫的宿命。比如曾用日文改寫了許多中國古代小說,參與過《大魯迅全集》的翻譯,與郁達夫、田漢等曾相交頗厚並兩次來中國遊歷的佐藤春夫,在上海事變後不久,就逐漸淪為“大東亞戰爭”的吹鼓手。而像谷崎潤一郎那種,為迴避對法西斯的支持,沉浸於關西風土人情創作而被視作“反戰”作家的,並不多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