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商隱的一首諷古詩說起

  唐朝著名詩人李商隱有一首很有名的“諷古詩”,名字叫《賈生》。其詩為:“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這首古詩中裡面有個小典故,據《史記·屈賈列傳》記載:“.....賈生徵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居傾之,拜賈生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文帝之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賈生傅之。”

從李商隱的一首諷古詩說起

  此處司馬遷說的賈生就是賈誼,他在漢文帝時期是一位很有學問的年輕人。漢文帝聽說的才名,便徵召了他,讓他擔任“博士”之職。因為他提出很多改革措施,尤其涉及到“該官制”,觸動了“特殊利益集團”,同時,漢文帝很聽從賈誼的意見,使得朝中的重臣,譬如周勃、灌嬰、馮敬等人頗為嫉妒,便紛紛在文帝面前詆譭他。漢文帝隨後疏遠了賈誼,將他任命為長沙王的“太傅”。

  一年後,賈誼被召回京城拜見皇帝,當時的漢文帝剛舉行國家祭祀,接受了神的福佑,坐在未央宮的前殿正室。漢文帝因為有感於鬼神的事情,就向賈誼詢問鬼神的本源。賈誼也就乘機周詳地講述了所以會有鬼神之事的種種情形。到了半夜時分,漢文帝已經聽得很入神,不知不覺地就在座席上往賈誼的身邊湊。聽完之後,漢文帝感嘆:“我好長時間沒有見賈誼了,自認為學識上能夠超過他,現在看來還是不如他。”過了不久,漢文帝任命賈誼為梁懷王的“太傅”。梁懷王是漢文帝的小兒子,非常受到漢文帝的寵愛,又喜歡讀書,因此才讓賈誼當他的老師。

從李商隱的一首諷古詩說起

  由此可見,漢文帝和賈誼只是對“形而上學”“純學術性質”的祭祀理論感興趣,而賈誼所談也絕非徐福之流的“方士”裝神弄鬼的“玄幻”言論,所以,李商隱抨擊漢文帝只打聽鬼神之事,卻不問蒼生百姓,並不公允。但是這首詩自從出現,影響很大,但凡說起不務正業的帝王,無不用它來批評諷刺,使得真實的歷史卻受到忽視。其實,漢文帝對於“方士”迷信蠱惑是很有鑑別力的,遠比“文韜武略”、“威儀天下”的漢武帝表現的理性。文帝時,趙人新垣平以望到“五彩神氣”,勸文帝立謂陽五帝廟等,文帝識破欺詐,立即誅殺了新垣平。

  不過,說到“方士”,在秦漢時期,確實頗為流行。它的來源應該是戰國末期以來陰陽五行家。“陰陽”是中國古代表示對立相反的兩個概念。而“五行”則是古人認為水、火、金、木、土是構成世間各種事物的起源。後來二者合流,便成為“陰陽五行”。自從殷周出現,一直在中國哲學中有著非常廣泛的影響。到了戰國末期,陰陽家鄒衍提出了“五德轉移”說,認為歷史朝代是按照水、火、金、木、土五種東西的德,也就是屬性,相生相剋的原理週而復始地循環變化著,每一個朝代都受一個“德”的支配,認為從黃帝開始便是以土德勝,夏朝則是木德勝等等。他認為“五德轉移”是命運所定,故而王朝的興衰交替和社會歷史的發展都逃不離這個窠臼。這種穿鑿附會的說法為封建王朝的建立和統一提供了一種理論的根據。但是這套理論到了“方士”手中,比鄒衍更進一步,徹底變成神秘的概念,朝著迷信玄幻的方向奔去,最後發展出長生不老神仙之說。

  “方士”的名稱來自於這些人懂得神奇的方術或者收藏著許多藥方。秦漢的燕趙之地,曾經是“方士”的主要產生地。不過,秦朝是有名的“方士”徐福,卻並不是“燕趙之地”人氏,他是琅琊人,也就是今天的山東膠南地區。他為了迎合秦始皇求長生不老之藥的想法,上書聲稱:“海中有三神仙,名曰蓬萊、方丈、瀛洲,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秦始皇一聽能夠長生不老,非常高興,當即撥了鉅款,讓徐福徵調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神仙。徐福入海幾年,一直沒有找到長生不死的“仙藥”,他擔心受到秦始皇的譴責,就欺騙說,蓬萊神藥雖然可以得到,但是常常被大鮫魚興風作浪所阻礙,因而始終到達不了。要求皇帝派遣能夠射箭的武士跟他一起出海,見到大鮫魚便用弓箭除掉。秦始皇信以為真,還真的命令人幫助徐福制服大鮫魚。即使如此,“不死神藥”還是沒能找到,而徐福,則更是不知所蹤。

從李商隱的一首諷古詩說起

  到了漢武帝時期,“方士“李少君極能吹牛。他經常自稱有長生不老的方術。漢武帝聽了他的引誘,開始喜歡祭神求仙。他封禪泰山,多次更改年號,大多與“方士”迷信有關。《後漢書》記載:漢自武帝頗好方術,天下懷協道藝之士,莫不負策抵掌,順風而屆焉。”燕趙之地的“方士”看到當今皇帝如此“好道”,紛紛跑到了長安,向漢武帝談天說地,裝神弄鬼。

  齊人少翁,人們不知道他的姓名,據說能夠玩弄幻術,讓漢武帝在樵中看見了死去的王夫人,大為驚歎。他趁機勸漢武帝在宮中畫天、地、太一等等神仙,擺弄祭具以致天神。後來,少翁偽造帛書,將其放入牛的肚子裡,然後聲稱牛腹“有奇”,被人揭發,漢武帝覺得受了騙,一氣之下誅殺了少翁。少翁被殺,少翁同學欒大,又一個騙子,繼續哄騙漢武帝,他說自己經常往來海中,見到過仙人安期和羨門。漢武帝信任有加,在極短的時間內連升了幾次官,佩帶五個官印,漢武帝甚至還把女兒嫁給了他。當後來欒大出海求仙詐騙計劃敗露後,漢武帝才明白自己寵信的又是一個大話連連的騙子。

  漢武帝一生求仙五十多年,用了很多“方士”,又殺了很多“方士”,結果一直沒有見到神仙,也從來沒有得到什麼不死之藥。反倒因為他的迷信,晚年還釀成了父子相殘的“巫蠱之禍”。漢文帝死前曾有遺詔其中有:“蓋天下萬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當今之時,世鹹嘉生而惡死,厚葬以破業,重服以傷生,吾甚不取。”漢武帝荒唐的所作所為相較於他的祖父漢文帝如此豁達的生死觀,其眼界和胸懷簡直天差地別。中國人評價漢武帝時,經常用“雄才大略”四個字讚美他治國方略,可是如此“雄才大略”的帝王,怎麼會相信如此荒謬的長生不老之術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