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說象棋源自印度,中國古代沒有大象,你認為這種說法怎麼樣?

書緣翰墨

說中國古代沒有大象,簡直是開玩笑,方舟子得惡補基本歷史知識。遠在商周時期,中國就有了野象生活的文字記錄,即目前被稱之為亞洲象(Asia elephant)的品種。

《呂氏春秋·古樂篇》雲:“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周公 “驅虎、豹、犀、象而遠之”。甲骨文中,多次有象字出現,一些甲骨也被認定為象骨。這些先秦的文獻與實物,直接證明了大象在中國很早就出現。

(考古出土的象)

近幾年,美國著名學者伊懋可出版了《大象的退卻》一書,討論了大象在中國的演變與遷移。實際上,大象在中國的生活軌跡有一個從南到北的過程。主要原因是北方氣候逐步喊冷,驅動大象南遷。羅振玉在研究甲骨文之時便曾指出:

象為南越大獸,此後世事。古代則黃河南北亦有之。為字從手牽象,則象為尋常服御之物。今殷墟遺物有鏤象牙禮器,又有象齒甚多,卜用之骨有絕大者,殆亦象骨。又卜辭卜田獵有獲象之語,知古者中原有象,至殷世尚盛也。

(元順帝玩象圖)

在地質時代全新世大暖期 (約8000—3000B.P.)末期,今山東地區範圍內的環境與氣候頗適合野象繁衍生息。著名歷史學家王國維在討論甲骨卜辭之時,認為象乃中國 (即中原)固有之物、並非來自南方、殷商黃河南北,秉持中國亦有大象之說;

王國維其得意弟子徐中舒在其《殷人服象及象之南遷》一文中也認為:殷代河南實為產象之區,可見在商周時期,大象廣泛生活於今河南地區。

大象一度也在古代祭祀、占卜儀式中出現,逐步成為一種瑞獸。周代的饑荒與人類開發影響了大象的南遷,《孟子》記載:周公相武王誅紂。驅虎豹犀象而遠之,天下大悅。

(石刻中的象形象)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因南征百越之君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此象郡就被認為多象生存而得名。大象這一動物也影響到了中國古典文學和詩歌。

老子《道德經》: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超以象外,得其環中;嚴羽《滄浪詩話》: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等等,這些說法或講義理,或談美學,但與象這一意象頗具詞源學意義上的關聯。

在古代的壁畫、書畫以及雕塑中,也多有大象的形象出現。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有學者通過對先秦大量文獻的梳理,得出結論:

商末野象於淮河以北的主要活動區域在今山東泰山周邊,亦即當時的“泰山田獵區”。黃河中下游的其他地區尤其是殷墟周邊因為開發較早、人口眾多,並不適合野象生存。由於開墾荒地和北部中國氣候並未回暖至適合大象生存的狀態,故而大象節節退卻,最終生活南部邊陲。

(來自於《大象的退卻》一書)

也就是說,原本黃淮海平原也是有大量大象生存的,只是後來多種原因,大象在東周之後,基本遷徙到了亞熱帶未開發地區。

經過以上論述由此可見,大象在中國的軌跡與淵源很深,基本與古代環境變遷和人類活動開發息息相關。我們今天認為北方地區過於寒冷,大象無法生存,其實忽略地質時代氣候的變遷。

在殷商與西周早期,黃河流域年均氣溫較之現在要高2-3攝氏度,冬季平均氣溫亦較現今高5攝氏度左右,大象以野草、樹葉、竹葉、野果等為食,這種溫熱的環境很有利於亞熱帶生物的繁衍滋生。

由於氣候變遷,大象不斷南遷,也逐步進化成“皮糙肉厚”的外部形象,以防止蚊蟲叮咬。三國時期,南部中國一些少數民族有象兵,曹衝能夠稱象,一則大象在黃河流域尚未完全退卻至南方,二來少數民族也會進貢給當時的東漢王朝。至於到底何種原因,我們期待更多文獻的發掘。

我們不做文化保守主義,但屬於中國原有的,也當仁不讓。方舟子認為中國沒有,是缺乏古代歷史知識的表現,象棋的來源需要繼續考證,至少中國古代不僅有象,而且很多很普遍。

參考文獻:

1、陳絜:《商周東土開發與象之南遷不復》,《歷史研究》,2016年第5期,第5-20頁;

2、伊懋可: 《大象的退卻:一部中國環境史》,梅雪芹等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

3、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歷史傳訊社

有兩種可能性——

  • 題主根本沒有看過方舟子的文章,只是在網上看了隻言片語就人云亦云
  • 題主看過方舟子的文章,卻故意隱瞞曲解他的意思

個人也不太喜歡方舟子,但不喜歡不等於可以斷章取義胡說八道。


方舟子的觀點並非他的首創,曾有不少學者持有類似的觀點——象棋起源於印度。其理由當然不可能僅僅是因為“中國古代沒有大象”這麼兒戲,其中是有一個完整的推論邏輯。畢竟不是村口大爺們坐一塊淡逼,隨便舉個孤證就能定論。

象棋並非中國獨有,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類似象棋的遊戲,比如國際象棋、日本將棋等等。歷史學界比較公認的說法是,大部分的象棋(或者類似於象棋)遊戲的源頭都是印度象棋,也叫“四隊棋”。



根據可查的歷史文獻和出土文物顯示,印度象棋大約在公元6世紀傳入波斯,並逐步演化成為波斯象棋。大約公元8-9世紀,波斯象棋經阿拉伯傳入歐洲,再經過不斷演化,大約在公元15世紀定型為今天的國際象棋。這個脈絡是比較清晰的,且有文獻和文物支持。

很多學者認為,中國象棋跟印度象棋也很可能存在某種演化關係。因為兩者有很多規則和習慣非常相似,如果說這些相似都是巧合,那概率實在太低。舉幾個相似之處:

  • 勝負判定規則相似。中國象棋和印度象棋都以殺死對方的將(王)來判定勝負
  • 中國象棋裡面,要吃掉對方老將的這一步被稱為「將」或者「將軍」。而在波斯象棋裡面,這一步被稱為「王」(讀音shah)
  • 中國象棋裡面,吃掉對方老將的這一步通常被稱為「將死」。而在波斯象棋裡面,這一步被稱為「王死」(讀音shah mat)
  • 車都走直線
  • 馬都走日(目)
  • 象都走斜線。中國象棋裡象走「田字」,實際上就是斜線只能走兩格。而國際象棋中則是不限制斜線可以走的格數
  • 中國象棋中的士,印度象棋對應大臣,都只能斜走一格
  • ……

那麼問題來了,中國象棋和印度象棋究竟哪一個出現的更早呢?如果這兩者之間確實存在某種演化關係,那顯然誰更早出現,另一個很可能就是由更早出現的那個演化而來的。

波斯文獻中首次提到象棋是在薩珊王朝庫思老一世在位期間,就是531年-579年期間。這個時候是我國的南北朝時期。

有人認為象棋是韓信發明的,理由是中國象棋盤寫著“楚河漢界”,即演繹楚漢相爭。但根據著名學者劉國斌(以收藏中國象棋的古棋譜而聞名於世)考證,“楚河漢界”是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以後才出現在中國象棋棋盤的。

唐以前,我國可考文獻中提及「象棋」的主要有三處(如有遺漏,歡迎補充)。

首先是《楚辭·招魂》

菎蔽象棋,有六博些。分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

有人據此認為戰國時期就已經有象棋了。但這裡所說的其實是一種叫「六博」的遊戲,文中的「象棋」是指用象牙做的六博棋子,而不是通常所說的中國象棋。

東漢王逸在其所作的《楚辭章句》中註解:

以菎蔽作箸,象牙為棋。

另一個提及「象棋」的文獻是西漢劉向的《說苑》:

燕則鬥象棋而舞鄭女,激楚之切風,練色以淫目,流聲以虞耳。

春秋至秦漢,文人群體流行的棋是指圍棋(稱為“弈”)和六博(稱為“博”或者“鬥”)。圍棋受到推崇,而六博是一種賭博類遊戲,屬於君子不屑的範疇。《孔子家語》有云:

哀公問孔子曰:吾聞君子不博,有之?孔子曰:有之,為其兼行惡道也。

劉向在《說苑》將「象棋」作為負面典型提出來的,而且用了「鬥」字,此處很可能指的也是象牙做的六博棋子。

後漢蔡邕《彈棋賦》中提到:

榮華灼爍,蕚不韡韡,於是列象棋,雕華麗……

從篇名可以推知,這裡說的應該是另一種彈棋類遊戲,蔡邕說的「象棋」是象牙做的彈棋棋子,畢竟中國象棋也沒有“彈”著玩的。

綜合來看,唐之前文獻說的「象棋」一般都是指象牙做的棋子。現有的出土文物跟這個結論也相匹配。

長沙馬王堆三號西漢墓出土過一套完整的六博棋具,在墓中同時也發現了記錄隨葬物品的清單,稱為「遣策」。其中對應六博棋具的文字記錄如下:

博一具,博局一,象棋十二,象直食其廿,象笄三十;象割刀一;象削一……

對應的出土文物除了一副棋盤,還有12顆大象牙棋子,20顆小象牙棋子,與文字記錄能夠一一匹配。

相傳南北朝周武帝曾發明「象戲」,有不少人據此說象棋是周武帝發明的,這個推論其實不太立得住。「象戲」已經失傳,但現存的三篇文獻中有所提及,分別是王褒《象經序》、庾信《象戲賦》和《進象經賦表》。

從文獻看,周武帝的「象戲」是一種包羅萬象且無比複雜的萬金油,除了有個“象”字,跟後世的象棋完全不搭邊。據說是可以用來推演天文、地理、陰陽、時令、算數、律呂等。因為太過複雜,所以到唐代就已經失傳。唐代呂才在《因明註解立破義圖》中寫道:

又聞生平未見太玄,詔問須臾即解。由來不窺象戲,試造旬日覆成。

唐初編撰的類書《藝文類聚》中囊括了唐朝之前的文學作品,其中關於圍棋有20則,彈棋有9則,六博有8則,樗蒲有4則,投壺有7則,塞戲有6則,藏鉤有3則,周武帝象戲有3則,但是卻沒有一則是關於象棋的。

如果象棋在唐以前就已經發明的話,一千多年竟然沒有史書、文學作品中提到它,實在是很弔詭的一件事。合理的解釋是,在唐朝之前很大可能是不存在象棋這種遊戲的。

最早在文獻中出現與現在象棋類似的棋類遊戲是在白居易的《和春深二十首》:

何處春深好,春深博弈家。一先爭破眼,六聚鬥成花。鼓應投壺馬,兵衝象戲車。彈棋局上事,最妙是長斜。

白居易在詩中提到多個棋類遊戲,其中“兵衝象戲車”應該指的是象棋。而且這個時候的象棋規則推測可能更接近於波斯象棋或者後來的國際象棋。

中國象棋起手通常先動車、馬、炮,而很少一上來就拱卒,這是由規則決定的。因為中國象棋的兵不能走斜線,所以不能如國際象棋那樣兵與兵之間形成保護。而國際象棋開局一般都要先衝兵,再動其他棋子,才有可能出現跟詩句中“兵衝車”的局面。

唐代文獻還有一處提到與現代象棋類似的棋類遊戲,且有詳細的描述。牛僧孺編撰的《玄怪錄》中有一篇名《岑順》的文章,說有一個叫岑順的人在山中獨居時參與了一場戰鬥:

其東壁下是天那軍,西壁下金象軍,部後各定。軍師進曰:天馬斜飛度三止,上將橫行系四方。輜車直入無迴翔,六甲次第不乖行。王曰:善。於是鼓之,兩軍俱有一馬,斜去三尺止。又鼓之,各有一步卒,橫行一尺。又鼓之,車進。如是鼓漸急而各出,物包矢石亂交。須臾之間,天那軍大敗奔潰,殺傷塗地。

之後岑順中了邪,親戚得知秘密以後,就挖掘其住宅,挖出一個古墓,

墓有磚堂,其盟器悉多,甲冑數百,前有金床戲局,列馬滿枰,皆金銅成形,其干戈之事備矣。乃悟軍師之詞,乃象戲行馬之勢也。

原來岑順是在夢裡下了一盤棋。這盤棋棋子有王、軍師、天馬、上將、輜車、六甲,類似印度象棋中的王、大臣、馬、象、車、兵。

棋子“皆金銅成形”,也就是用金銅製作象形的棋子,比如「車」做成戰車的樣子。這一點與同時代的波斯象棋類似,而不同於後來我們中國象棋一概是圓形的,寫字表示棋子。

這種棋的下法也更接近印度象棋。比如馬的下法“天馬斜飛度三止”、“斜去三尺止”。以一個象棋格子為一尺,中國象棋的馬走的“日”字對角跨兩格,而印度象棋中的馬走的是對角跨三格,正好對應是“天馬斜飛度三止”、“斜去三尺止”。印度象棋類似於後來的國際象棋,兵之間可以互相保護,即“六甲次第不乖行”,而中國象棋的兵是相對分離的。

綜合推測,牛僧孺和白居易描述的更類似於印度象棋,而不是後來的中國象棋。而且唐代文獻只有兩三處提到了象棋,而提到其他棋類遊戲的則非常多,其原因很可能是因為象棋剛從波斯傳入不久,還沒有本土化,因此沒能被廣為接受。

象棋一直到宋代才基本完成本土化。比如:

  • 因為受到圍棋的影響,象棋棋子由走格子變成走交點;
  • 象形立體棋子變成了醜相的圓棋子;
  • 王變成了將(帥),因為我國帝王一般是不親自作戰的;
  • 增加了砲。但不是直射火炮,而是利用槓桿原理的擲石機,所以要有炮架子。

象棋完成本土化後,很快成了一種流行的博弈遊戲。因此宋代提到象棋的文學作品、歷史文獻非常多,出土的宋代象棋子也非常多。

總結一下,完整的推導邏輯是這樣的:

  • 中國象棋與印度象棋有很多類似之處,如果說是兩者完全獨立發展,純屬巧合產生了這麼多相似的地方,其概率是很低的。因此有理由推測,兩者之間存在演化關係。
  • 已有文獻和出土文物可以明確,至少在我國南北朝時期,就已經有印度象棋,而且已經由印度傳入波斯。
  • 現有的文獻和出土文物很難證明,我國在唐代以前存在象棋。而象棋成為社會廣泛接受的棋類遊戲,應該是從宋代開始。
  • 綜合上述三點分析,很大可能中國象棋是唐代印度象棋或者波斯象棋傳入我國。然後在此基礎之上演化為今天的中國象棋。

不難看出,這個邏輯推導中並沒有把“中國古代有沒有大象”作為依據。當然也就不可能出現僅僅依據“沒有大象”這一條就論斷“象棋源自印度”。

很多人沒有任何依據就篤定認為象棋是我們古人獨立發明的,很大原因是以為非如此說就是不愛國。客觀的講,象棋是誰發明的,這跟愛不愛國沒有半毛錢關係。

我們的文明很偉大,這一點不假。比如,圍棋堪稱博弈的最高形式,全世界都公認是我們祖先發明的,沒有任何爭議,我們為之自豪為之驕傲。但我們畢竟不是韓國人,不是沒見過世面的小國寡民,沒必要整得好像全世界都是我們發明的才能體現愛國心,否則就是賣國賊慕洋犬。

大國國民就得有大國心態!


月下沒有花

方舟子:憤青!早年創辦新語絲網站,但為了出名,近年來逐漸淪落成為一個偏執狂,心理陰暗的用科學作為幌子的偽科普作家。他寫過《大象為什麼不長毛》,我前幾周去野生動物園,看到亞洲象其實長毛的!現在又說象棋源於印度,理由是中國古代沒有大象!荒謬!


說實話,對於這樣有偏執狂的人,本不想辯的,但是此人經常惡意詆譭我們中華民族,對中國傳統文化惡語中傷,是可忍孰不可忍!中國古代有沒有大象?我估計他壓根沒有讀過書,我們小時候課文裡有一篇《黃河象》的文章,200萬年前,在我們文化的發祥地,黃河流域是一片森林,黃河象就在這裡生存,也留下了璀璨的文化,河南謂之豫,就是黃河象存在的標誌!你方舟子一人說沒有就沒有!!!

好,你沒讀過書,那麼三國時期,曹衝稱象的故事聽過吧!沒聽過,那我給你複述一遍。曹操的兒子曹衝到五六歲的時候,知識和判斷能力意識所達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孫權曾經送來過一頭巨象,曹操想要知道這象的重量,詢問他的下屬,都沒法想出稱象的辦法。曹衝說:“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號,再讓船裝載其它東西,(稱一下這些東西),那麼比較就能知道結果了。”曹操聽了很高興,馬上照這個辦法做了。


方舟子的很多科普知識來自於網絡搜索及盜譯國外著作,他的許多言行嚴重違背科學精神,自己錯了卻從不認錯。他的一系列事件的表現中來看,他就是一個偏執型人格的精神病患者。不出幾年,此人必從自己築起的所謂科學神壇上重重摔下來,其餘生必定悽苦慘淡,如果此人尚有一絲良知,必定在懺悔中度過殘生!


白南風

六甲番人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琴棋書畫詩酒茶,均有涉獵,希望大家關注。

“中國不是產象國,印度是產象國,所以象棋起源於印度”的說法其實不是方舟子的獨家觀點,最早在十八世紀英國人威廉·瓊斯就認為國際象棋起源於印度,而在二十世紀初期又有學者認為中國不是產象國所以應該是印度傳入中國的。

但問題是,前人無知,這位所謂的當代著名學者也一樣無知?中國古代沒有大象嗎?這其實是簡單的常識,曹衝稱象這個典故是當代小學生都知道的,難道曹衝所稱的大象是通過和貴霜時期的印度貿易交流才獲得的?這位偏執狂經常胡說八道,詆譭我們的民族文化,六甲番人不願多提,就此略過,回到大象和象棋本身。

在5000年前,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有茂盛的植被,很多地方遍佈湖沼,是適宜大象生存的,大象也被我們的祖先利用於耕作等活動,比如《二十四孝》就提到“象耕鳥耘”的故事,“舜耕於歷山。有象為之耕。有鳥為之耘。”

至於象棋的起源,目前有很多說法,尚存爭議,但以其中的棋子“象”來推斷起源是最可笑的說法,為什麼只用“象”而不用“炮”在推斷?

在眾多的來源說法中,六甲番人認為象棋應該是來自周武王伐紂時的象戲,其中的“象”,是“象徵”的意思,而與動物象無關,隨著象戲的發展,在春秋戰國時形成對弈活動古棋“六博”,這種古棋以棋局象徵陰陽五行或兵法玄奧,而此時各子正是象徵不同兵種,春秋時期的兵制有將、帥、車、馬、士、兵、卒等。

象戲在北周時期發展成熟,並開始有《象經》、《象戲·序 》、《象戲經賦》等著作出現,這個時期象戲的發展出現了分化,在國外經過阿拉伯人傳入歐洲形成了國際象棋(二十世紀國外學者陸續有專著斷定國際象棋是由公元569年的中國象戲發展而來的),在國內則經過隋唐宋繼續發展,又補充了士、象、炮等棋子,終於在南宋時形成了我們今日使用的中國象棋。

對於中國象棋起源,不知您是否認同,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六甲番人

我就是想問問方二傻子 象棋中的象一定就是大象了 就不能是丞相了 誰他媽的打仗帶個大象在主帥旁邊 在說了出土古代幾萬年的大象遺骸難道是你方舟子的祖先 外國有個博士扮演了一輩子的傻子(憨豆)中國有個傻子卻冒充一輩子博士


尋找機遇L

這個方舟子為了出名也是蠻拼的,先是挺轉基因,然後是打假中醫,現在又出這么蛾子,居然越來越離譜,把中國的象棋賣給了印度。中國有些人為了出名啥都敢說,一個方舟子,一個高曉松,為了博眼球,都是拿中國歷史瞎說一氣,實在是可恨。


方舟子說象棋出自印度,他的依據是中國中原地區沒有大象。中國在文化期和商周時期亞熱帶是偏北的,那個時候中原地區是溫暖溼潤的,是大型野生動物的樂園,不但有大象,還有孔雀(鳳凰的原型)。在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上就有大量的鳳紋和象紋,足以說明商周時期還是有大象的存在的。
&商代象紋

象棋的雛形出現在戰國時期,那時候象棋的名稱已經出現。到了漢代,人們根據楚漢爭霸的歷史,製作成有楚河漢界的象棋,象棋的基本格式確定下來。經過歷代的完善,宋代以後又加上了炮,直到明代才發展成為我們現在下的象棋。



我不知道方舟子從哪來的底氣大言不慚的說我們的象棋來自印度,難道他聞出象棋上面有咖喱味?無知者無畏呀,作為一個名人你炒作自己沒啥,但是非要把中國的東西說成是別人的,這是腦袋缺了幾根筋吧。就印度那種民族,怎麼可能想得出這種充滿智慧和策略的遊戲?


方舟子,你該消停消停了,在這個知識大爆炸的年代,你的這種沒文化的言論是忽悠不了吃瓜群眾的,高手在民間,你作為一個“名人”,發表這種不負責任的,不但會暴露自己的無知,還會讓人貽笑大方。


風雲說收藏

中國象棋源自印度!方舟子先生又語出驚人:“中國象棋產生並定型於宋朝,出土的宋朝象棋子的“象”正面是“象”字,背面畫的就是大象。中國古代從來就沒有象兵,這是中國象棋源於印度象棋的一個證據。‬”

中國古代沒有象兵,而印度有象兵,中國象棋因此產生於印度。這一推理看似順理成章,其實也不盡然,畢竟在很多史書古籍中有著完全不同的記載。

1、中國有沒有象兵?

中國有沒有象兵?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有!《後漢書》、《資治通鑑》記載,王莽建立新朝後,劉秀率軍攻打王莽。“徵諸明兵法六十三家以備軍吏,以長人巨母霸為壘尉,又驅諸猛獸虎、豹、犀、象之屬以助威武。”

這裡說的是,王莽為了抗拒劉秀,徵召通曉六十三家兵法的人為帥,任命巨人巨母霸為壘尉,又趕來虎、豹、犀、象等猛獸以助軍威,可知漢朝時王莽就讓大象走上了戰場。

史籍中關於象兵的最早記載來自《漢書》,張騫出使西域後,向漢武帝講述海外見聞時說:“身毒國在大夏東南可數千裡。其俗土著,與大夏同,而卑溼暑熱。其民乘象以戰。其國臨大水焉。”

張騫說,身毒國在大夏國的東南部,兩國相距約數千裡。那裡的人有定居風俗,這跟大夏國相同,但土地低窪潮溼、炎熱。那裡的人騎大象打仗,國家靠近一條大河。身(yuan)毒國就是現在的印度。

《晉書》記載“武帝太康中平吳後,南越獻馴象,詔作大車駕之,以載黃門鼓吹數十人,使越人騎之。元正大會,駕象入庭。”南越獻馴化大象,晉武帝下詔讓大象駕車,車上載鼓樂手數十人,讓南越人駕馭。元正大會時,大象還被駕馭著走進了宮庭。

史書在記載隋攻打林邑之戰時,也有南越象兵。“林邑兵乘巨象,四面而至。方戰不利,乃多掘小坑,草覆其上,以兵挑之,既戰,偽北;林邑逐之,象多陷地顛躓,轉相驚駭,軍遂亂。方以弩射象,象卻走。”

這裡說的是:林邑(今越南占城)士兵駕巨象,四面圍攻。隋軍最初交戰不利,就挖小坑,用草蓋上,再向林邑軍挑戰,交戰後隋軍假裝戰敗;林邑兵追擊,很多大象陷入小坑絆倒,林邑兵驚恐慌亂,隋軍用弩射大象,大象逃走。

3、象棋之“象”是何含義?

中國、古印度作為四大文明古國,歷史上完全有可能有過人文交流。但象棋之“象”是大象之外還有其他解釋嗎?按照方舟子觀點,因為出土的宋朝象棋子“背面畫的就是大象”,而推導出象棋之“象”是大象。

但是,中國曆來的史書多認為,象棋之“象”是“象徵”的意思,比如以舞蹈象徵作戰,而命名為“象舞”,以棋象徵戰鬥,則命名為“象棋”。還有史料記載“象戲,兵戲也,黃帝之戰,驅猛獸以為陣,象,獸之雄也。故戲兵以象戲名之。”

這裡所說的是,人們用象棋模擬戰爭,實為一種遊戲,源自上古黃帝戰蚩尤時,雙方都擺出猛獸陣,大象在眾多猛獸中的戰力居首,因此人們用“象之棋”模擬遊戲……

中國象棋被認為不產自中國、而是產自印度,並不是方舟子的首創。是二十世紀初,隨著社會新文化對傳統文化的反思與揚棄而發生的,流傳上千年的文化傳統和說法、故事被質疑也許並非壞事,很多事情都是在否定、肯定的循環中成長起來的。


指動濟南


為了刷存在感,這次方舟子將矛頭指向了中國象棋。他提出,“象棋中的象是大象,而中國沒有象兵”,因此就認定中國的象棋來源印度。實際上,這一論證關係漏洞百出,稍微查詢一下史料,就會覺得方舟的言論幾乎讓人笑掉大牙。

方舟子的原話是:象棋的“象”並不是指“象徵”,而是指“大象”。中國古代沒有象兵,這是中國象棋源於印度象棋的一個證據。

幸好中國的歷史文化傳承有序,關於中國象棋的起源有文字記載的就有不少。據史料記載,中國象棋又稱為“象戲”、“桔中戲”,是由先秦時代的博戲演變而來。戰國時,象棋每方為六子。唐朝時進行了變革,設置了“將、馬、車、卒”四個兵種,棋盤和現在國際象棋一樣,由黑白相間的六十四個方格組成。宋代火藥發明後,又增加了炮,還加入了士和象,至此中國象棋基本定型。


在宋代《士林廣記》中,就記載有中國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象棋譜,它比西方最早的國際象棋譜早200多年。

上述記載,就足以推翻中國象棋起源印度說。

而方舟子挖空心思想到的,中國沒有象兵說更是搞笑。

此後的《晉書·輿服志》也有關於大象馴化的記載:“象車,漢鹵簿最在前。武帝太康中平吳後,南越獻馴象,詔作大車駕之,以載黃門鼓吹數十人,使越人騎之。元正大會,駕象入庭。”大象作車,都能民用了,在戰鬥中作為武器使用也很正常。


那麼,我們按照方舟子的邏輯,“象”指的是“大象”,那另一方的“相”又作何解?實際上,按照棋子擺放的位置,和“象”走動的範圍,“象”或“相”作丞相理解更為妥當,因為他一直拱衛著“將,帥”,而在象棋中的“將帥”實則指的是開疆拓土的王。

由此可見,方舟子最大的目的就是利用一個漏洞的百出的東西來黑一下中國象棋,對與錯都不要緊,關鍵是讓更多的人知道他的存在,他就夠了。至於你罵還是不罵,也不要緊,反正他已經習慣了。

那麼,你會罵他嗎?


布穀視界

方舟子文章原話是:

“中國中原地區史前有大象,有史以來就沒有大象(所謂河南簡稱“豫”是因為那裡有大象乃是牽強附會。河南簡稱豫是因為河南古稱豫州,豫取安逸之意),

更不用大象打仗,象兵是印度和南方少數民族的特色。”


不討論象棋起源,只談中國歷史上的大象:

河南簡稱豫,有些人認為這是一個人牽著大象,當然這個解釋有些牽強,但是拿這個證明中國有史以來就沒有大象,未免太無知了。

商代象尊青銅酒器:

西漢鎏金銅象:

然後就是三國時期


大象退卻歷史:

圖中可見,漢代時期,河南南部還是有大象分佈的。只能說,方舟子缺乏歷史常識。


不用大象作戰?

商朝人就用大象作戰,諸葛亮七擒孟獲與大象作戰,北宋與南漢大象作戰,李定國用大象和清軍作戰。不用大象作戰,只不過是因為中原地區氣候不穩定,不適合養殖大象而已。


首席國士

就這智慧?也妄自菲薄!解釋:象棋————模擬形象、形狀、情形之棋!(三個字:象形棋;兩個字:象棋。)象者,象形、形狀、樣子也!中國象棋之“象”根本和動物“大象”不搭邊!所謂大道至簡,大象無形!大音希聲!中國古人的智慧豈是幾句嬉語?好好的去琢磨一下吧!

象棋上的界限,楚河漢界!這明顯的中國風!那個決定中華民族族祚的歷史時期,中國古人認為那段形成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歷史時期非常重要!值得永遠銘記!逐發明娛樂象棋!深入普通布衣之心!如今,沒有一箇中國人不知道劉邦、項羽爭霸天下的歷史事件!這個目的其實有意無意的或多或少的通過象棋傳達的!無論你是有“文化”的秀才,還是村野文盲,基本盡人皆知!

馬走“日”字,象飛“田”。馬是一步一步踏著馬蹄形“日”字走步!雙方的“象”卻在空曠的“田”野中飛翔?(《周易·乾》:潛龍在淵、見龍在田、飛龍在天、亢龍有悔。象飛“田”只是其中一種境界而已。)認為是動物大象在飛,真真的大錯特錯了!

“象”是象徵雙方的陣勢、以及主將的謀略!“象”在象棋中不起主要作用!是雙方將、帥籌謀的最後一招!把無形的謀略思維有形化!緊緊跟隨將、帥設一棋子“象”!俗語: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將、帥之能力決定全局勝負!這個“象”,把無形有形化!所以象棋中的棋子“象”並非動物大象!戰場的風雲千變萬化,皆在一個象棋子“象”之中!中國古人真是用心良苦啊!下了一輩子的象棋,有幾個人明白呢?

中國象棋——————是模擬戰場形象之棋!“象”字這一棋子是專門為將、帥而設置的!全盤棋局也是圍繞一“象”且明爭暗鬥、叱吒風雲!表現了戰場的機巧謀略性!並非因為動物大象決定勝負而設置的棋局!中國人崇拜龍、鳳!如果有這種思維!應該更形象的叫龍棋、鳳棋!當然了!中國古人的智慧並非是我們這樣簡單明瞭化的!

老外說象棋是印度的?因為印度有動物大象!這思維、這智慧!火星都是火?土星都是土?水星都是水?木星都是木頭?金字塔是用金子建的?中國象棋是中國大象🐘之棋?世界象棋是世界人民都玩的大象🐘之棋?太搞笑了!…………………………這種邏輯的確不敢恭維啊!有些中國人跟著說象棋是印度的!丟掉人云亦云的毛病吧!動動自己的腦袋,多多研究下中國古代人文,你會明白很多事理!

中國象棋的確是中國古人滿滿的智慧!圍繞一“象”娛樂的!象棋,是把有形有聲殘酷的戰場化為幾個棋子默默在棋盤上娛樂對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