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打伊拉克為什麼沒有拿走一滴石油呢?

邢小燕

迷彩先生主筆:符義鵬/文

十五年前的今天,伊拉克陷入深淵,因為美國喬治·布什發動的一次近代歷史上最具破壞性的入侵——伊拉克戰爭!

在他宣佈伊拉克自由行動開始後,布什臭名昭著的講話中告訴伊拉克人“解放的日子已近”。但伊拉克不是成為該地區民主和人權的堡壘,而反倒成為這次軍事幹預的嚴重受害者,伊拉克遭到極大破壞,數百萬伊拉克人遭受了這個星球上幾乎沒有人經歷或想象的恐怖。

伊拉克至今受到戰爭的蹂躪,並逐漸激化的對立團體、外國勢力和政黨爭奪權力,這些都是以犧牲伊拉克人民為代價,從而形成了現在由北向南,從東向西幾乎毗連的衝突地帶,伊拉克問題顯然已經成為了一個全球性影響的重大恐怖主義問題,而罪魁禍首和原罪的製造者就是美國。

美國試圖向伊拉克輸出所謂的“美國式民主”,但最終失敗,甚至導致極端主義意識形態開始迅速蔓延。從伊拉克伊斯蘭國和黎凡特集團(ISIS),到今天在伊拉克存在著眾多嗜血組織,以及數十支忠於IS的獨立武裝。伊拉克入侵的影響導致了地區性的蔓延,這也使歐洲陷入了難民危機之中,並在西方逐漸甦醒和恢復極右派和孤立主義的傾向。

符義鵬:美國打開恐怖主義的“潘多拉盒”

毫無疑問,薩達姆時期伊拉克的復興政權是暴力和壓迫,但是滑稽的是,美國所推上來的傀儡政權甚至更糟。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盟軍入侵後的伊拉克的這十幾年的時間裡,基地組織和IS這樣的大型組織才真正興旺起來。

2003年之前,基地組織在伊拉克幾乎不存在,但美國入侵之後成為一支強大的力量,並大幅提高其全球招募率。這是入侵造成的權力真空,使得像阿布·穆薩布·扎卡維這樣的人幾乎在一夜之間成為強大的軍閥。 雖然扎卡維在2006 年遇害,但他的反什葉派思想與反對遜尼派對在伊拉克活躍的“雙重壓制”對所有人宣戰。並在中東甚至全球造成了一場持續至今的宗派漩渦,當然,所有這些都是在美國領導的佔領的背景下發生的,這種佔領導致了新的更嚴重的問題,同時讓教派爭奪蓬勃發展,這或許是美國利益所在。

符義鵬:伊拉克人民是最大的犧牲者

“柳葉刀”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直到2006年,約有655,000名伊拉克人因入侵直接導致死亡。英國國防部當時的首席科學顧問羅伊·安德森爵士對這項研究表示稱讚,認為這項研究“ 非常有力 ”,這些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了美國入侵伊拉克是一個嚴重錯誤的戰略決定。

到目前為止,死亡人數明顯高於2006年的記錄。 2014年,在入侵發生後的宗派內戰期間,恐襲事件加劇 、人權惡化,為IS在伊拉克、敘利亞、阿富汗等地區迅速蔓延和征服摩蘇爾的基礎奠定了基礎。

與此同時, 成千上萬的伊拉克人被迫離開他們的破碎的國家去尋求其他地方的安全和保障,其中一些在鄰國敘利亞,約旦和土耳其尋求庇護,而另一些伊拉克人進入歐洲,定居在像瑞典馬爾默這樣的城鎮(難民營),面臨著新的無數困難和虐待,試問:伊拉克的和平還會到來嗎?


迷彩先生

石油根本不算一回事!要真是為了石油,那直接打科威特、阿聯酋這樣的小國就好了,半天就打下來了,何必大費周章地去打伊拉克。美國在全球的戰略歸結起來就是一句話:就是千方百計遏制出現能夠挑戰美國在全球任何地點霸權的政權。

你可能會問,伊拉克會挑戰美國的全球超級大國地位?伊拉克當然不會,但是伊拉克在薩達姆領導下,想做中東霸主,這直接挑戰了美國在中東的地位,是美國絕對不會容忍的。

眾所周知,中東地處亞非歐三大洲之間,戰略地位重要,歷來是大國必爭之地。冷戰結束以後,美國在中東地區具有超強影響力,以色列、以沙特為首的海合會以及埃及都是美國的盟友。伊朗是美國的敵人,兩伊戰爭爆發後,美國支持伊拉克薩達姆攻打伊朗,八年的戰爭以兩敗俱傷收場。在兩伊戰爭結束後,薩達姆又發動了侵略科威特的戰爭並且在很短時間內佔領了科威特,這就直接挑戰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利益。科威特作為沙特領導的海合會成員,也是美國的盟友。美國出手教訓薩達姆,一是要告訴薩達姆,不要試圖當中東地區霸主,挑戰美國地位;二是要告訴沙特等盟國,美國在關鍵時刻是靠的住的;三是要維護國際政治秩序,即一國不能通過戰爭來吞併另一個國家。海灣戰爭後,美國布什政府下臺,美國當時並沒有趕盡殺絕,而是留了薩達姆一條生路。

海灣戰爭後,伊拉克國內什葉派和庫爾德人舉行反薩達姆起義,遭到薩達姆鎮壓,美國等西方國家指責薩達姆在鎮壓國內起義期間使用了化學武器,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聯合國開始對伊拉克進行制裁。

911事件後,美國在阿富汗趕走了塔利班之後,將目光投向了薩達姆。儘管海灣戰爭結束後美國留了薩達姆一條生路,但美國始終認為,薩達姆領導的伊拉克是威脅美國在中東利益的一大障礙,於是藉口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悍然發動了伊拉克戰爭,並將薩達姆趕下臺。

可以說,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既不是為了石油,也不是為了民主,而是因為薩達姆對美國在中東的利益構成了威脅,拿下薩達姆,維護自己在中東的霸權,這遠比獲取石油更具有長遠價值。


交談中東

因為美國的追求已經超越一般國家,它追求是確保世界規則不崩塌,而非區區價值幾萬,幾十萬億美元的石油。


縱觀人類的歷史,出現過很多種強國,它們一般可以分成幾類:


第一類,就是停留在簡單粗暴的國土面積=國力階段。


這種強國都存在於前工業化時代,因為前工業化時代人口=GDP,所以國土面積越大越能承載更多的人口,而更多的人口能創造更多的GDP,然後國家通過搜刮民眾就能大量獲取資源。


最直觀的例子就是中國戰國時期的秦趙長平之戰,秦國純粹仗著自己人口土地比趙國多,活生生拖垮了趙國,逼得趙國不得不出來決戰。


在這一階段,這類國家會拼命吞併其他國家壯大自己,然後壯大後又繼續吞併其他國家,一直到達自然物理的邊界(高山、大海、沙漠)。


這種強國的主要代表是俄羅斯。


第二類強國,它們已經擺脫或者部分擺脫了對“土地”和“人口”的迷戀,它們更關心國內老百姓通過主觀能動性創造的價值。


在這一階段,它們會主動把價值觀與自己不符合的人或者土地清理出自己國家;這個時代,這種強國追求的是全體國民的價值觀認同;這就是起源於工業時代的民族主義。


這種強國的典型代表是德意志第二帝國。


德意志第二帝國是由普魯士王國聯合南德意志四邦國組合而成的國家,這個國家的締造者與其說是霍亨佐倫家族不如說是俾斯麥。


普魯士王國或者說俾斯麥一直宣稱的口號是”統一德意志“,但是他們卻明智的沒有動奧地利帝國,並不是普魯士軍隊沒有實力,也不是是國際壓力有多大,最主要原因是以普魯士為核心的德意志帝國是一個新教國家,或者說是一個以新教徒為核心骨幹的國家,而南德意志四邦和奧地利都是天主教國家。


如果再吞併奧地利,那麼這個德意志帝國的天主教徒就太多了,要知道,德意志地區可是為了天主教與新教衝突打過血腥無比的三十年戰爭的。


因此,德國十分明智的沒有吞併奧地利。(說句題外話,根據2017年德國信仰調查,德國的天主教徒正式超過新教徒了)



第三類強國就更進一步,它們已經不滿足單純的國內民眾的價值觀認同,它們還想把價值觀傳遞到其他國家,這類強國本身基本上不再追求領土面積的增加了。


現在世界上主要強國,比如英國、法國、前蘇聯(現在俄羅斯不算)、民國以前的中國都處於這一階段。


當然,在實際歷史裡這類國家也不能完全擺脫民族主義、大國沙文主義的影響,在推行自己價值觀的時候往往會出現“見利忘義”的情況,這通常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比如前蘇聯在1950年代布拉格之春等行動,雖然確實鞏固了社會主義陣營邊界,但是在意識形態領域卻大敗虧輸,導致資本主義陣營裡信仰蘇聯式社會主義的民眾大量減少。


第四類強國,它們追求的甚至不是傳播價值觀,而是維護一個基於讓儘可能多的國家和民眾都有利的世界規則。


這類國家目前為止只有一個,那就是美國。美國其實並沒有維護自己的霸權,它其實維護的是世界規則;而美國有自信在這種規則下自己的霸權地位不可動搖。



美國維護的世界規則我簡單總結幾條:


第一、決不允許任何為增加本國國土面積而侵略他國的行為,19世紀割地賠款式的戰爭不允許。


第二、任何國家不允許強買強賣,任何國家不允許欺行霸市。


第三、任何商品的定價過程要儘可能的公開透明。


第四、尊重知識產權。(這是最重要一條)


第五、戰爭必須師出有名,而且嚴格遵守第一條。


這個美國維護的世界規則展開來又是一個問題,我這裡只說美國打伊拉克問題。


美國兩次海灣戰爭都不是為了伊拉克的石油,而是為了維護世界市場的正常運行和市場秩序,因為美國政府有這個自信:只要世界市場還存在,只要世界市場公平買賣的秩序還存在,美國就可以在這個市場上買到一切自己想買的東西。


所以美國根本不在乎誰去開採伊拉克石油,它要維護的只是市場秩序。


蘭臺

伊拉克油氣資源相當豐富,已探明石油儲量1150 億桶,位居世界第二。而石油是世界經濟“發動機”,關乎著經濟安全,是一個國家經濟命脈。第四次中東戰爭所引發石油危機,對歐美經濟造成沉重打擊。

美國對伊拉克的主要訴求是控制伊拉克的石油資源。雖然並沒有實現預期中的產量增加,

但控制確實已經實現。

如果將這種行為稱為掠奪,其實有些不太準確。所以,稱為控制比較合適。主要控制石油資源的產量、賣給誰、定價。

可以稱為掠奪的,其實是圍繞著石油換食品計劃等的一系列其他措施。比如,伊拉克重建的合同優先給了美國公司,與共和黨、布什政府以及監督合同分配的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有著密切聯繫的公司,獲得了合同中的最大部分。許多帶著傳統軍事性質的政府行為都被外包出去。比如,建築大樓、街道、油井的警衛。據稱,私人安保公司在伊拉克有4.8萬人,遠遠高於軍隊人數的數倍。

這種,其實就類似於當年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哈德遜灣公司,只是當時這些公司都維持了數百年之久的管理,並稱為長期存在的殖民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當殖民者離開後,遺留下來的不僅是對資源開發的繼承,也留下了一些組織機構。

而美國的掠奪卻並沒有長期的承諾,在本地的武裝行動造成了本地的無政府狀態,已經事實上一分為二,甚至一分為三,北部的庫爾德人統治區,什葉派、遜尼派統治區。撤離之後,引發的可能是另一個三十年的戰爭。其經濟體制阻礙了長期承諾的實施,短暫的掠奪之後,其消失不會留下任何痕跡。


致力於人文、社科,寫作類的乾貨分享,歡迎來關注!


李藤新一new

美國打伊拉克,主要不是為石油是為美元。

當初美國攻打伊拉克時的理由是,伊拉克藏匿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且還暗地裡面給極端組織分子提供幫助。

可是美軍攻入伊拉克之後,並沒有發現任何大規模殺器,所以大部人都認為美國其實是為了搶奪伊拉克的石油資源才發動戰爭的。

但是說實在的還是為了美元,因為美國長久以來一直是盡力維護美元的結算地位。

比如美國承認了OPEC,但是騙到了美元結算權,這樣美元在與黃金脫鉤後,其世界貨幣的地位不但沒有降低,反而提高了。

石油價格主要由期貨決定,石油期貨價格決定了石油現貨價格。美國的控制石油價格的武器就是WTI,WTI石油的現貨交割要在美國,但它卻是世界石油定價的標準。

因為石油一向是全球經濟的命脈,美國的美元也和石油的價格直接掛鉤,控制了石油的結算權,就是控制了石油價格,就是維持美元霸權,維持了美國的世界霸權。

當然促使美國做出打伊拉克的決定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薩達姆攻打科威特

沙特,科威特是美國堅實盟友之一,也是中東維護石油美元功臣,兩伊戰爭,美國支持伊拉克並勝利,伊拉克從此成為中東第一軍事強國。

可伊拉克卻準備霸佔鄰居科威特,並大舉入侵。美國自然要確保美元石油的安同時保護盟友科威特。

棄用美元石油結算,用歐元

美元結算石油,是美國剪世界羊毛工具,是美國命根子。其時歐元勢頭正猛,到處和美元爭地盤。薩達姆在法國和俄羅斯支持下,公開叫板美元,準備歐元石油結算,美國自然要出手。

打擊歐元區,保護美元

歐洲為了搶佔美元地盤,擴張歐元區,四處招兵買馬,其中石油歐元結算,是成功關鍵。石油組織歐佩克國家中東佔絕大多數,策反中東國家是核心。

薩達姆是第一個被策反的,美國為了打擊歐元區,自然只能槍打出頭鳥。同時也是為了警告中東的其他國家,不要妄圖衝擊美國美元的霸權地位,維護了自己在中東的霸權。

美國攻打伊拉克,為的是石油交易的結算方式,維護美元的霸權地位。要是當初美國真的只是因為石油,那麼直接攻打阿聯酋這樣的小國家就行了,沒有必要去攻打伊拉克,甚至耗費這麼長時間,這麼多精力,這麼多兵力。

2018年再度連任的普京能否挽救俄羅斯經濟?幾百萬印度女犯人為何與男子關在一起?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金十數據

有些人總是會認為美國對中東地區發動的戰爭都是為了石油,或者認為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是為了維護美元的地位,持這種觀點的人雖然很多,但這種觀點卻無法解釋很多事實。為什麼美國打伊拉克卻沒有拿走一滴石油呢?
(美軍轟炸伊拉克首都巴格達)


問題的答案其實非常簡單,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壓根兒就不是為了掠奪伊拉克的石油資源,也不是為了維護美元的地位。要知道美國發動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中東地區的戰爭整整花了幾萬億美元,這些錢如果用來買石油可以把伊拉克的石油買得乾乾淨淨。況且美國國內現在還在大力開發頁岩油,甚至還大量對外出口,既然這樣美國又為什麼花大把的美元去發動伊拉克戰爭,還要搭上幾千美軍士兵的生命呢?

說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是為了維護美元的國際地位也完全是無稽之談。薩達姆確實是不使用美元,但是薩達姆統治下的伊拉克才多大點經濟體量,就憑他也能威脅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那豈不是太高估伊拉克的能力嗎?目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GDP總量已經超過12萬億美元,這樣龐大的經濟體量且難以撼動美元的全球地位,難不成伊拉克的經濟影響力能超過我們?
(美元的霸主地位難以撼動)


關於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原因李姓先生在之前的回答中已經做過多次解釋。美國發動這場戰爭首先是為了反恐,因為薩達姆在美國9·11恐怖襲擊發生之後不但沒有對美國人民表示同情,他反而認為9·11是美國該有的報應。薩達姆的殘忍與無知徹底激怒了美國人民,也讓美國政府下定決心要推翻薩達姆政權。況且薩達姆確實涉嫌支持恐怖主義,甚至窩藏恐怖分子。因此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首先是為了反恐。
(薩達姆接受審判)


其次,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是為了推翻薩達姆政權,並且在伊拉克推行自己的制度和價值觀。事實上美國在二戰之後發動的絕大多數戰爭都是為了在全球範圍內推行自己的那套制度和價值觀。美國的政治家多數都具有明顯的道德高尚感和大國責任感,他們認為自己的那套制度和價值觀是全球普適的,因此美國熱衷於在全球推廣自己的價值觀,甚至不惜為此付諸武力。

我在之前曾經回答過一個問題,問美國為什麼那麼壞還有很多國家追誰他?這一類的問題本身就存在一個錯誤的前提假設,那就是其認定美國就是很壞。然而你完全可以這樣想,世界上那麼多的國家追隨美國,是不是說明他並不壞呢?


其實很多問題的答案是非常簡單的,只是有些人並不習慣於用最簡單的道理去解釋這個世界。或者說很多人不願意去接受那個正確的解釋,因為他們已經習慣於把美國理解為橫行霸道的惡棍。然而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或者接受,事實永遠就在那裡。


李姓先生

赤裸裸的殖民時代早就過去了,美國人又不是傻子。當今世界強國經濟所依賴的早就不是直接上手搶了,而是另有方法。美國沒有動手搶奪石油,在伊斯蘭世界內心裡都已經是頭號敵人。只不過因為利益需要,因為伊斯蘭世界內部矛盾眾多、情況複雜不敢公開表露而已。

前幾年確實有人以美國沒有搶奪伊拉克石油來證明美國人花巨資打伊拉克只是為了維護世界規則,甚至認為是為了推翻薩達姆統治。這種說法確實也騙了不少人,我好奇的是宣揚這些說辭的人自己是真的信了,還是隻是拿來愚民。不過無論是哪一種,其實都是一種悲哀。自己真信了,說明的是精英的真實水平。只是用來愚民,那也肯定是一種悲哀。

中國人對於自己人的花花腸子可以說了如指掌,你一撅屁股所有人都知道你想拉什麼屎。然而,中國人對世界的認識,可以說是幼稚到了極點。匪夷所思程度令人瞠目結舌,為什麼說中國人內鬥內行、外鬥外行,首先看世界的心態就是兩個字幼稚。

美國乃至整個歐美為什麼要確立在阿拉伯世界的主導地位,其實是很簡單的。第一、阿拉伯世界擁有儲量巨大的石油,控制了這一地區,首先保證的是這個戰略物資不被敵對國所控制,一旦有變,首先封鎖,為自己所用。第二、阿拉伯地區地處歐亞重要戰略位置、區域巨大、人口眾多,而且還有蘇伊士運河這個咽喉要地。美國人為什麼要控制巴拿馬運河?為什麼要控制馬六甲海峽?是一個道理。第三、歐美頭號敵對國就是俄國,這個地區自己不控制,讓給俄毛怎麼行呢?這是軍事和國力提高的戰略必爭之地。就是說控制阿拉伯地區首先是軍事戰略需要。伊拉克那點石油算什麼?況且伊拉克也不是石油儲量很大的地區。

經濟方面,控制石油定價權的意義遠遠超過去伊拉克挖幾桶石油的意義。只要阿拉伯世界屈從於他就行。歐美和阿拉伯世界同時發力,石油價格想抬高就抬高,想壓低就壓低。之前不就是石油價格罕見地走低,你想石油產能、儲備在歐美和阿拉伯一方,價格走低能不與他們有關嗎?壓低石油價格就是為了打擊同樣出產石油、靠石油吃飯的俄羅斯和伊朗。最後俄國沒太大事,委內瑞拉倒下了。獲得石油定價權還能進行微調來保證自己獲得最佳的經濟形勢,美國最大的經濟手段是金融,是高科技技術行業。世界各國爭奪很激烈的內容之一就是匯率、貿易自由度等等。還有就是賣高附加值的大飛機之類的產品,還有美國產量巨大的農產品。這些都需要通過外交渠道達成。如果你不在各個環節、各個區域都有壓倒性優勢,誰搭理你呢?除了爭鋒相對的俄國,大多都不敢主動開罪美國,這是事實。

美國擁有龐大的朋友圈,而這個朋友圈是分層次的。英聯邦是一層,歐美是一層,還有就是各個地區的盟友。你赤裸裸地搶奪那麼一點石油,再怕你,恐怕超出了心理承受能力之後也會形成反美陣營吧。美國還需要輸出價值觀,雖然他對外和對內完全是兩回事,但確實能騙到一些人。歐美對俄毛包圍圈縮小還需要那些斯拉夫國家轉向。你是個赤裸裸地國家,誰敢跟你合作。所以伊拉克那點石油利益,芝麻都算不上。

美國打伊拉克有很多原因,薩達姆不聽話是一個,入侵美國保護國是一個,還有美國內部軍火生意需求,以及美國政客在中東的私人利益等等原因。尤其第二次打伊拉克,是布什家族第二次出手。你說就沒有一點軍火生意考量。第一次是必須打,第二次就不一定是必須的了。美國人也不是什麼事都做的很成熟、縝密的,美國人歷史上多次策動他國政變,在上世紀伊朗的政變和最近的土耳其政變最終結果都是適得其反。可見美國也並非是什麼都是手到擒來,無所不能的。


國病

美國在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連續兩次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其目的怎麼可能僅僅只是為了那點石油。在這兩場戰爭的中,美國的真實意圖除了要在中東消滅親蘇反美政權以外,更重要的目標就是為了維護美國在中東的石油霸權,這可比在伊拉克拉點石油重要多了。

美國發動第一次海灣戰爭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打垮薩達姆政權,拔掉蘇聯安插在中東的“釘子”,維護西方國家在中東地區的石油利益。

今天我們看到敘利亞和俄羅斯的關係非常鐵,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上世紀90年代以前的伊拉克跟蘇聯的關係,比今天的敘利亞還要鐵。

薩達姆從執政開始,除了訪問過蘇聯,就沒有再去過其他任何一個國家,伊拉克軍隊清一色的都是蘇式裝備,當時最先進的米格-29、米格-25戰鬥機、圖-22超音速轟炸機、T-72主戰坦克,伊拉克都有。

可以說薩達姆時代的伊拉克,實際上已經成為蘇聯延伸到中東的一個重要戰略觸角,美國對其早就虎視眈眈,只不過礙於蘇聯在背後支持他,所以一直都不敢下手。

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國力大衰,於是美國就迫不及待的要對伊拉克下手了,為了找到能夠打擊伊拉克的理由,美國坐視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等到伊拉克軍隊完全佔領科威特時候,美軍便以此為藉口,在聯合國推動對伊制裁,並藉此發動了對伊拉克的戰爭。

然後結果大家都看到了,還好薩達姆見機快,當時就服軟了,接受美國方面的各種苛刻條件,總算保住了政權沒有垮臺。

所以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美國發動第一次海灣戰爭的主要戰略意圖,就是要斬斷蘇聯伸向中東的觸手,保護西方國家在中東的石油利益,這就是為什麼第一次海灣戰爭中,西方各主要國家都有參與的主要原因。

第二次海灣戰爭,美國徹底毀滅薩達姆政權,不再是為了維護西方國家的石油利益,而是為了維護石油-美元體系的穩定。

在第一次海灣戰爭結束之後,伊拉克國內陷入了饑荒,民眾衣食無著。於是美國藉此開始推動聯合國在伊拉克實施“石油換食品”計劃,用糧食在伊拉克換取廉價的石油而大發橫財。

因此利益受損的除了伊拉克以外,還有歐洲各主要國家,比如法國等國,這些國家跟隨著美軍參與對伊拉克作戰,但是卻沒有分到足夠的利益,使得他們開始對美國產生不滿的情緒。

在這種情緒的推動下,歐盟開始與伊拉克合作,在伊拉克推動石油出口使用歐元作為貨幣結算計劃,這和有嚴重反美情結的薩達姆一拍即合,隨之開始決定使用歐元作為伊拉克出口石油的結算貨幣。

薩達姆和歐盟的這種“私相授受”做法,無疑嚴重的損害了美國的利益,特別是嚴重動搖了美國的石油-美元策略,這肯定會遭到美國的激烈報復。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來,雖然表面上看美國並不是為了控制伊拉克的油田而發動戰爭,但是這兩次戰爭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捍衛美國以及西方國家在國際上的石油利益,從更高的層次上,將世界上的石油交易的話語權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裡,這可比佔住一兩口油井要划算的多了。


落下m

2003年美國打伊拉克之所以沒有拿走一滴石油,首先不是美國仁慈,其次也不是因為美國十分高尚。關鍵是因為美國國內石油天然氣豐富,不需要遠隔萬里的石油天然氣(其實,美國目前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輸出國)。今年是2018年伊拉克戰爭結束15年了,為什麼人們總念念不忘美國到底是出於什麼目的,襲擊伊拉克,搞死薩達姆,實施顏色革命的呢?本文就此問題做點探討。


“兩伊戰爭”期間,美國支持薩達姆。由於伊拉克在美國的支持下,軍力擴張很快,回過頭看的時候,發現東邊看波斯灣的科威特大油田抽走了邊境的油氣田的油氣,因而不顧美國盟友的反對,武裝佔領了科威特。

1993年美國就以伊拉克侵佔科威特為名,老布什發動了海灣戰爭,迫使伊拉克從從科威特撤軍,達到了美軍“充當世界警察的”目的。當然,美國也趁機大量駐軍沙特、科威特,進一步加強了對中東地區的實際控制。

美元與黃金脫鉤以後,由於與全世界工業血液石油聯繫起來後,美元成為世界大宗商品的結算貨幣。因而美元的霸權地位日益鞏固,每年美國不用做什麼,也可以從全世界使用美元的印製稅獲得超額利潤。美國也方便了對世界剪羊毛。

2003年,薩達姆從歐佩克中宣佈採用歐元作為結算貨幣,棄用美元作為石油結算,所以美國才決心對薩達姆進行打擊。為了增加可信度,又聯合不明就裡歐元區國家,實施了推翻薩達姆統治,改變伊拉克顏色的社會革命。

由於海灣戰爭的“樑子”,小布什總統就指示情報機構編造伊拉克化學武器的藉口,開始武裝打擊伊拉克。經過42天的空襲,打爛了伊拉克國家,扶持了新的政權,使得中東地區各個國家看到了美國侵略伊拉克問題的實質不是因為化武,也不是因為美國石油,而是確保美元霸權地位。同時通過控制石油的走向,打壓歐元與美元平分秋色,從而控制需要石油的國家。達到一石三鳥的目的。


錦繡中華一捧土

時代在進步,文化也在進步。古代,強盜的謀生之路是殺人越貨,成本低廉卻收益頗豐。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完全不顧法律和道德的面子,終究難逃一死。到了現在,強盜的文化也已經進步了很多,明火執仗的去搶,肯定影響國際形象,雖然國際法就是個擺設,但是這個擺設畢竟是自己樹立起來的,親手砸碎了會影響到外交關係。外交關係不好就會影響到全球戰略,戰略出岔子了就會影響到利益的迴流。這是不划算的。所以,不能明搶。


拉姆斯菲爾德:這就是化學武器!

那麼美國的全球戰略是什麼呢?具體說,就是美金和全球大宗商品的捆綁。比如石油。那麼如果美軍直接搶石油,會造成多麼惡劣的影響呢?恐怕第一個感到害怕的就是沙特和科威特這些石油大國。沙特是歐佩克的領導者,也是全球能源價格的壓艙石,美國一想到以壓低油價來折騰俄羅斯的時候,第一個肯定是找沙特。而美國則給予各種安全承諾,以及幫助他打擊伊朗等中東敵人的條件。這是沙特和美國之間的契約。我們都會認為,一個講道理的騙子和一個拿刀子的劫匪同時出現在你面前,你更加害怕劫匪對不對。如果美國公然搶石油,那麼他在沙特面前就變成了一個拿著刀子的劫匪了。沙特不怕嘛?連騙子都懶得做了,直接改行搶劫了,沙特能跟一個搶劫犯要安全嗎?騙子雖然也危險,但是騙子還是講套路的,只要不被套路了,就沒什麼危險。即使被套路了,至少還能保命不是。沙特在面對一個已經懶得講套路的美國面前,首先難保不會生了異心,轉而投靠其他強國,比如俄羅斯,其次整個中東伊斯蘭朋友圈,比如伊朗、埃及、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也門等,和沙特抱團共同對抗美國的情況很容易就出現了,因為毫無底線的外敵是最危險的,也是最容易促成內部團結的。於是,一個團結的阿拉伯帝國可能就此誕生了!到時候,美國如何調控油價折騰俄羅斯,美國又如何讓石油交易繼續以美元結算,美國又如何繼續享受低油價的好處,中東不亂了,武器還怎麼賣!簡直虧大發了。

所以,美國必須,也只能以人權問題、恐怖主義問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問題等套路推翻薩達姆政權。因為這些都是基於國際法的行為,既保住了自己的全球戰略不受影響,又能很好的給自己的騙子行徑披上一層合法的外衣,讓盟友們覺得美國還是講道理的,可以繼續保持友好關係。這是一舉兩得的。改搶的話,就撿芝麻丟西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