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女博士石嫣回農村種地?

qwewzw

之前也在網上看過一些石嫣的報道,她目前從事的應該是叫CSA社區支持農業,是讓消費者也參與到農產品的一系列種植過程中來。這樣有很多好處。第一,對消費者而言,他們經歷了農產品從種到收的幾乎全過程,就對農產品的質量很放心,這樣購買起來也很容易。第二,那些會員可以帶上自己的小孩和家庭一起參與到農產品的種植過程中來,體驗很多的樂趣,也能讓更多的小孩知道他們吃的每一樣食物來之不易。第三,因為這種模式,讓種植者和消費者之間產生了很強的聯繫,更多的可能是一種朋友關係,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圈子,而且可以通過口碑傳播,規模也會不斷變大。

當然,我們在看到石嫣成功的同時,她背後也是付出了比常人多百倍的辛苦,從零開始一步一步艱難的走過來。真的對她肅然起敬,也為我們農業從業者中多了這樣一個榜樣,而感到驕傲。石嫣也打破了常規人的思維,證明了博士從事農業,回農村種地也一樣可以獲得成功。


特菜答人

我看了這條新聞。首先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她。

石嫣,女,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博士,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博士後。研究方向:可持續農業與公平貿易國內第一位公費去美國務農的學生,原小毛驢市民農園名譽園長。

從她的的專業上可以看出和農業息息相關,同時,她自己在採訪中也提到,是在美國農場學習的時候受到了一些啟示。所以在回國之後踐行了自己腦海中的想法,所以在北京的郊區創辦了農園。

那麼,她種地和普通種地有什麼區別?

她的種地是推行的無農藥無化肥的全有機農業,這一點不算什麼新鮮。但是她的理念相比普通的有機農場看起來更為“時髦”。

CSA:社區支持農業。簡單來說就是消費者直接預付定金訂購農民的蔬菜,農民負責耕作出符合品質要求的農產品。雙方共擔風險,在收穫時由項目組織者負責將當季的蔬菜按時送到消費者家中。

有人說“我是農村人,家裡不用化肥農藥根本不長莊稼,所以你的所謂有機農業有點假!”還有人說,做有機的都是小資在自娛自樂。

確實,從目前我國的大環境狀況來看,有機農業和這樣的社區支持農業暫時並不能成為主流。但是,我認為她代表了中國農業未來發展的另一種可能。

作為農民,擁有高學歷和海外學習經歷。

作為農業,綠色環保結合休閒娛樂,成為和現在不同的另一種面貌。

讓“農民”、“農業”和“種地”在人們心中的形象有所改觀,這條路看起來也許還很長,但是“新農人”已經走在了路上。相信或快或慢,它總是會到來的。


雲種養

農村是一個廣闊天地,在哪裡是可以有大的作為,這句話永遠不過時,有文化的人從事農業生產,前途是無量的,包產到戶已經把中國的農業弄到將要滅亡的地步,現在需要大批高學歷懂技術的人才到農業戰線上來。奇怪的是這麼多農業學校畢業的學生極少有從事農業工作的,這到底是為什麼?



痴騎朽翁


隨我去聽風1

眾所皆知以往農村稍有點出息、有點文化的人,都削尖腦袋往城鎮鑽,經常宣傳農村飛出來的金鳳凰或魚躍龍(農)門。農村人才進城為榮是很久以來宣傳的主題,那時主要從歷志方面樹標杆。

當下,似乎局勢大反轉,城鎮老闆、公務員辭職回農村的大有人在,石嫣博士的壯舉更證明了一個事實:廣袤農村大有作為。不久的將來農村將開啟一票難求,回農村難的模式。


五哥調解室

這才叫理論聯繫實際,學以致用,中國廣袤的大地需要有抱負,有理想的人去耕耘,土地是資源,充分利用好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是人類不斷進步的結果,中國農業的進步,需要更多的有文化的新式農業工作者。


答題達人

我覺得挺好的,有什麼不好,女博士種田和普通的農民種田肯定不一樣,不然的話她書白讀了。就像北大的那個賣豬肉的和普通賣豬肉的肯定不同。北大屠夫陸步軒賣肉越做越大,普通的屠夫可能就守著一個攤位到老。這就是區別。

我覺得這個標題中潛意識挑逗,或者說他有一個話題,讀書無用論。如果你不看內容,光看這個標題,你可能很快會得出結論,讀到博士又如何,還不是得回家種田,還不如不用讀書。讀書有什麼用?



但是如果你看完內容之後你就知道女博士種田跟你理解中的種田不一樣,他在做農業的工業化問題,農業一直在人們印象中是低端的產業,但是農業工業化是最後一塊正在開墾的土地,很多資本大佬都已經進去了。


所以這次之所以成為新聞,一個是博士回家種田的,暗示著讀書的無用論,另一個就是我們傳統觀念認為種田是一個低收入的,落後的生產方式。這兩個點才是它成為一個熱點,女博士回家種田,這是一個好事情,希望有更多的女博士能回家種田。從而帶動整個農村全面轉型。


知常容

沒人規定,大學畢業或者博士畢業一定要留在城市。尤其像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人口已經飽和,想在這些城市立足,特別不容易。


其實有很多農業專業科班出身的大學生,畢業後選擇回到家鄉,開始種地。當然,他們種地跟普通的農民種地不一樣,他們有技術有思想,農民種一塊地的收入可能只有一千塊錢,但他們種一塊地的收入可能會達到三千五千甚至更多。


現在大學生畢業以後,在城市找工作並不容易,而且很多工作都是朝九晚五,擠公交地鐵,每個月拿一點薪水。有句俗語說,廣闊天地,大有可為,其實廣大的農村,有很多土地可以利用起來,如果你手裡面有技術,又懂農業,那麼這個時候回回家種地,開飼養場,開面粉廠,種菜等等都可以做。並不比城裡掙得少,甚至比城裡掙的要多得多。


只是很多年輕人畢業以後更喜歡留在城市,因為在城市他們能過上更好的生活。其實這些也只是表面上看起來不錯,真正在農村紮根下去,生活不會比城裡差。


現在需要轉變的不是不僅僅是大學生的就業思路,還有現代人的眼光,很多人都會選擇大學生畢業回鄉種地,是一種沒有出息的表現,甚至他們會覺得像大學書白讀了,結果還是個農民。只要你能頂住來自相鄰的壓力,回家種地,認真去做,紮實去幹,埋頭苦幹,用成績想向鄉親們證明,種地也可以更體面的生活,甚至比在城市工作的同學生活的更好。現在大學生無論是種地還是賣豬肉,或者是去掏廁所,其實這只是一份工作,沒有什麼可以議論的。


空白95429

石嫣是學者做實踐,溫鐵軍老師也給予了很多的支持,小毛驢項目做的十分清苦,起碼我和他們接觸的時候處於困損狀態。

學者轉身做農業,甚至是第一產業的農業,本身就有很多挑戰性,具體是否是帶著資金的課題項目,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這是學者的實踐。

中國地少人多,長期撕扯在農民是否能靠土地吃飯和致富的問題上,隨著社會階層的產生,農民在土地上的植根精神更少了,畢竟農業是不能快速致富的。

中國是各種地理小氣候的樣板間,從西到東,從南到北,高山、隔壁、沙漠、灘塗、喀斯特地貌、草原、森林、耕地、湖泊江海......我們的農業是被敲碎在960萬平方公里上的各類特色農業種養殖上,我們各地的食材也培養了東辣西酸南甜北鹹的國人嘴巴,CSA也好、守護大地協會也好,這都是減少中間環節讓農民便捷銷售農產品的方式,同時很好的保護了農民的利益,但是在中國農產品生產實際分佈在好幾個層次上,政府最關注的一直是糧食的種植和收成,每年的扶持和品種更新都圍繞著這個中心展開,而中國大部分的農業第一產業其實是圍繞著經濟作物展開的,很多個體農戶都是在果園、豬場、山坳、林下哎、湖泊沿海......這些產品由於是跟隨市場經濟走勢而風險突出,去年瞭解到在農業部申請通過的地理標誌農產品就有兩千多件,換句話說這些產品國家是不管收購的,所以,每當一種農作物被鋪的到處都在種植和養殖的時候,就是價低傷農的時候,很多農產品的數量早就過剩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品種都需要更新換代,但是農業是弱勢產業,各地政府就算好心扶持但扶不到市場上去,看看現在蓮藕、小芋頭的滯銷就明白了。

我們國家需要的是農產品品種和數量的調控,這件事我已經吶喊了好幾年了,農業是立國生計,不能也不應該完全進入市場環節,在推行標準化、規範化的種養過程中,還應該引導農人多儲備知識,做好品種好口味安全好吃的食材,我們不能再讓農民做量產的農業了,要做品質農業,品質農業並不是退化到山裡放養幾隻雞(汙染環境更嚴重),而是要從客戶的舌尖需求提升食材的品質,從食材的新鮮度優化物流產業鏈,把農人幾代的經驗化成標準化生產,要做少做精,而不是用什麼東西替代客戶的口味和口感需求,更不是介入什麼手法讓食材永葆青春,工業現代化應該更多的保持健康產業的基礎上服務於其它行業,而不是簡單替代。


帶言

她的這種做法非常值得尊敬的,大家不要覺得回農村種地都很低賤的行為,其實種地是很艱難的,需要靠很大的毅力和智力全方面去做,有些人回去種地,他不一定能種的了。比如我,你讓我回家種地我都可能不會,我們現在說吃的糧食那些都是從農村種地來的都是天然無害的,支持這種想法,或許可以帶動農民一起種,然後擴大發展也是很有前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