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難離之田野趣事

禹豔芬 | 故土難離之田野趣事

點擊上方藍色“第五季微刊”關注。☝ 我空起一格,等你。

禹豔芬 | 故土難離之田野趣事

故土周子雷 - 周子雷陶笛作品輯

禹豔芬 | 故土難離之田野趣事

禹豔芬 | 故土難離之田野趣事

禹豔芬 | 故土難離之田野趣事

故土難離之田野趣事

作者|禹豔芬 設計|花黎

我的家鄉在滇西,家鄉多水田,這些水田散落在村子間,我們的家就在水田的旁邊,現在細細想來,還有點“一水護田將綠繞”的韻味呢,只是那個時候的我,根本沒有心思去想那些詩和遠方,那時候,我想得最多的事情,是如何去田間尋摸可以吃的東西,來祭五臟廟。

我的家可是位於壩子的邊上呢,可是我卻感覺與鄉下沒有什麼兩樣,一樣的泥巴路,一樣的爬大山,一樣的放豬放牛,壓根就沒有壩邊人的優越感。小學、初中,一直到高中畢業,我的週末幾乎都是在家裡那一畝三分田上度過的,搞得自己都有些困惑了:咋那麼多活路?是啊,莊戶人家,不做農活還要幹什麼,又要吃什麼呢?所以在困惑之餘,我還是在每一個週末和家人行走在田間地頭,勞作在烈日和暴雨裡。即使如此,我卻未曾後悔,因為正是這些特殊的經歷,歷練了我自己,讓我在後來的每一天,知道該如何去面對生活,同時,也豐富了我的童年。

在那些或陰或晴的日子裡,我會在小憩的時候,拿一柄小鐮刀,到田埂上去挖野菜。田埂上的野菜可多了,什麼馬蹄香、魚腥草、癩蛤蟆葉、香香菜......我最喜歡去挖的是魚腥草,這個東西的功效是長大以後才知曉的,當時挖魚腥草只是單純的想著給年邁的奶奶吃,聽說魚腥草明目,敗火。

記得那個時候,奶奶由於做的農活太多,加上營養不足,導致眼睛有些昏花,我也不知道從哪裡聽來的消息,說什麼多吃魚腥草可以使眼睛明亮些,於是,年幼的我就在做農活的空隙裡,挖一些魚腥草回家給奶奶吃。

魚腥草是怎樣長出來的我不知道,只曉得在田埂上四處張望,看到葉子橢圓橢圓的,且散發著魚腥味的就是魚腥草了。其實我是最怕聞魚腥草味兒的了。因為那個時候的我是不吃魚的,用夫君的話說就是那個時候由於家裡窮,買不起魚吃,再加上母親的言傳身教,所以童年時候的我從來沒有沾過魚。由於這個特殊的癖好,使我找起魚腥草來得心應手,只要是聞到魚腥味兒的野菜,準是魚腥草沒錯。

魚腥草可是長得結實著呢。挖一株魚腥草要耗費很多時間,因為魚腥草最有效的是白色的根部,而這白色的根部卻深深地紮根在泥土裡,如果在挖魚腥草的時候,只是單純的用手去拔的話,很容易把魚腥草拔斷,那白白的根部就會殘留在土壤裡。所以在挖魚腥草的時候,一定要用小鐮刀把黏在它根部的泥巴摳開,然後再小心翼翼地用手去拔,這樣才會把一株完完整整的魚腥草拔出來。

這些拔出來的魚腥草被我拿到田邊的小水溝裡洗一遍再拿回家,拿回家以後,再用清水洗一遍,這樣才可以吃。吃魚腥草的時候當然不是像現在這樣涼拌吃,由於要入藥,所以那給奶奶吃的魚香草是放在一個小鍋裡煮了,再舀給奶奶吃的。奶奶吃煮魚腥草的時候,是不需要人喂的,因為奶奶的眼睛只是有些模糊,並沒有失明,她完全可以自己端著吃。

如果魚腥草挖得多的話,除了給奶奶吃的以外,剩餘的部分母親會拿到集市上去賣,給我們姐弟倆換回幾個零花錢。

在田埂上,除了有魚腥草等野菜以外,還棲居著一些小動物,比如蛐蛐兒和屎殼郎等。這其中的蛐蛐兒可是弟弟的最愛,雖然我是女孩子,但是受弟弟的影響,我似乎也愛上了它,說是愛,其實是虐待。記得那時,弟弟經常拿一個小玻璃瓶去浸蛐蛐兒,作為姐姐的我,常常打著照顧弟弟的幌子,出現在弟弟的旁邊。當然,我們這麼做,與蛐蛐兒的習性是分不開的,你別看它們整天在水面上蹦躂,但它們居住的地方卻是在遠離水和地面的深洞裡。

浸蛐蛐兒的時候,我們只要在田埂上扒開那些鐵線草,就會看到隱藏在下面的蛐蛐兒洞,這個時候只要對著洞口把水倒進去,不一會兒,蛐蛐兒就隨著上升的水面跑到洞外的田埂上,這一出來吧,就落入了我和弟弟的魔掌。不過也有狡猾的蛐蛐兒逃過一時,惹得我和弟弟遍田埂追,更有甚者,直接逃過一劫。不過沒關係哦,因為蛐蛐兒有點憨,也有點懶,明知道自己的窩被人發現了,但是卻不另尋它處,驚魂定下之後,依然會回到原處居住,於是第二天,我們姐弟倆只要到老地方一堵 ,準不會落空。

這些浸到的蛐蛐兒等我和弟弟玩膩了,就會成為我們的腹中之物。如果你沒有到過雲南,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蛐蛐兒竟然可以吃。對,沒錯,蛐蛐兒可以吃,且味道好極了!

捉回家的蛐蛐兒要養在瓶子裡兩三天,等到它們排空了體內的廢物以後,再拿出來,用開水燙死,之後的事情,就交給油和鍋了。死了以後的蛐蛐兒要放到水裡淘洗幾次,然後放入熱油鍋裡煎至金黃,出鍋就可以吃了,要提醒一點,不要忘了加鹽巴噢,沒有鹽味兒的煎蛐蛐兒是不好吃的。

田野間的趣事幾天幾夜都寫不完,說實在的,我很感謝這些在田野間嬉鬧勞作的日子,經過歲月的沉澱,它們已然成了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使我的心靈不曾荒蕪。

禹豔芬 | 故土難離之田野趣事

禹豔芬 | 故土難離之田野趣事

禹豔芬,雲南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執教於昌寧縣第一示範小學。保山市作家協會會員,昌寧縣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聯盟成員,新媒體“行參菩提”“第五季微刊”簽約作者,自媒體“茶鄉漫話”創辦人及總編。曾在《語文週報》《髙黎貢》《保山日報》和《千年茶鄉》等報紙雜誌上發表文章多篇,在多家網媒發表作品200餘篇,其中散文《刺竹山情緣》被選編進《放歌昌寧》一書,《火塘·煙鍋·小罐茶》和《茶市走筆》被選編進《五彩昌寧》叢書,多次參加徵文比賽並獲獎。最喜歡做的事情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禹豔芬 | 故土難離之田野趣事

我空起一格,在第五季微刊等你

禹豔芬 | 故土難離之田野趣事

禹豔芬 | 故土難離之田野趣事

禹豔芬 | 故土難離之田野趣事

禹豔芬 | 故土難離之田野趣事

小夥伴們

總編:深海

主編:微涼

執行主編:涓涓

顧問:裴獻忠 楚歌 狼山 李清雲 程程

策劃:張雲峰

圖文設計:雲顏 孟二 微涼 花黎

播音:涓涓 蝶夢 宋曼

終審:涓涓 半生素衣

禹豔芬 | 故土難離之田野趣事

◎關於稿費:平臺提取讚賞的百分之三十作為平臺運營,其餘的歸作者所有。讚賞低於十元不發放稿費。(平臺自作者推文後十天發放稿費。讚賞透明。超過十天後的讚賞不再發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