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视野丨流利阅读≠快速阅读,其中的原理你了解多少?

阅视野丨流利阅读≠快速阅读,其中的原理你了解多少?

成为一名英语阅读老师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但同时,这也是一个需要严肃对待的职业,因为关于“阅读教学”有大量的知识,“我们的学生如何学习阅读、如何最好地教授技能、如何让自己的学生成为一名爱读书的人”等等均需要老师的正确指引。

随着相关研究的持续进步,作为老师总有新的东西需要学习,只有在自身强化理解之后,才有可能改进教学。譬如,我们今天要谈的“流利阅读”,只有老师对阅读流利程度的理解越深入,教学才越有可能找到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自己成为更强大的教师,学生成为更加积极的读者。

阅视野丨流利阅读≠快速阅读,其中的原理你了解多少?

对于喜欢阅读的人来说,阅读是一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获得快乐的体验,也是一种可以改变人生的礼物;然而,对于更多的人来说,阅读实在算不上一种享受型体验。专家从数十年的研究中发现,阅读实际上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涉及到许多相互链接且相互依赖的语言过程,而这些过程也需要读者运用各种独立技能去完成。

因此,当阅读过程中所有的“机制”都被建立好时,阅读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而且读者不会因为阅读而倍感头疼。在这其中,实现高效阅读的关键之一在于“流利性”,然而,很多学生仍在“流利性”上苦苦挣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流利性”的概念和在阅读中所发挥的作用,包括教师在内的许多人都有误解,本期播种阅读(K12reading)就整合编译国际读写协会(ILA)近日发布的相关研究,跟各位老师好好聊聊什么是“流利阅读”。

阅视野丨流利阅读≠快速阅读,其中的原理你了解多少?

如何定义“Fluency”

什么是流利阅读呢?许多问题都是围绕着“流畅性”作为一个概念的定义而产生的,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流畅性”本身的构成机制彼此相互依赖、难以分离,这些机制之间相互配合可以帮助读者实现流利阅读。但目前,业界大多数关于“流利阅读”的定义中均囊括了三个可观察且可测量的要素:准确性(accuracy),速率(rate)和表达(expression),但有的时候该要素也被称为“prosody 韵律”)。

流畅性可以被定义为“以适当的速度进行合理准确的阅读,并带有适当的表达,从而能够准确而深刻的理解阅读文本,也产生了阅读的动力”(Hasbrouck&Glaser,2012)。在这个定义中,三个要素是关键的:准确性,速率和表达。 因此,这些要素中的每一个都必须依次理解。

阅视野丨流利阅读≠快速阅读,其中的原理你了解多少?

准确性(Accuracy)

准确性是流利阅读的重要基础,也就是说如果要成为流利阅读者,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准确性,因为阅读的最终目的终归是理解所读内容。

对于需要理解文本内容的读者来说,他们首先要用一定的准确度去读取文本,这虽然听上去可能很简单,然而,为了准确地阅读文本,读者必须能够准确地识别单个单词,而这就需要对字母原理有所了解:字母与因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们需要被准确地识别并带有技巧性地进行处理(也就是“解码”)。识别常见的字母模式以及正确的单词拼写在准确的单词读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后,一旦这个词被识别出来,读者就可以明白其正确的含义。实际上,对于一个真正的流利阅读者来说,准确的单词识别和意义是同时发生并且瞬间发生的,阅读实际上是一个自动的过程。

速率(Rate)

“速率”经常被人们错误地用作“流畅度”的代名词。 然而,从技术上来说,速率只是指学生阅读文章的速度,相比之下,“流畅度”就要复杂得多了。

此外,关于速率的另一个常见错误是“越快越好”,尽管很多老师可能从经验中知道这并非事实,有些学生虽然阅读速度很快,但其并没有很好地理解阅读内容,“速率”本身并不会促使“理解”,也就是说,快速的读者不一定是流利的读者。

事实上,快速的读者更有可能读得不准确,因为读得太快会导致他们无法思考正在阅读的内容。 当然,在可以被解码和识别的文本中,阅读速率是衡量读者流利阅读的重要标准,并与读者整体阅读能力相关,但“快速阅读”本身与“流利阅读”绝对为两种概念。

表达(Expression)

“表达”是朗读(oral reading)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口头,口气,音量,强调和语言或口头阅读的节奏等。表达的另一方面体现于熟练的读者将单词组合成适当短语的能力。

在一些关于流利阅读的研究中,只有极少的证据表明“表达”会对阅读理解产生影响,事实上,“良好的表达”是“良好的理解”的输出结果,而非致使“良好的理解”形成的原因。

阅视野丨流利阅读≠快速阅读,其中的原理你了解多少?

如何在实际情况中正确认识“流利阅读”呢?

如果“流利阅读”被定义为一种“在合适的速率下,拥有恰当表达的准确阅读”,我们则会产生新的问题:什么是“合适的”?又该如何衡量“恰当”呢?“准确”的意义又是如何?因此,这也意味着这些概念本身并无明确的定义,其会随着时间和情形的变化而改变。

例如,在阅读处方药标签上的指示时,我们需要尽可能做到100%的准确阅读。为此我们可能会放慢速度,甚至不止一次地进行重读。并且,当我们对其中某一词汇不明确时,也会寻求指导和澄清。在这种情况下,“高度准确+较慢速度”则成为了合理的存在。同样地,当我们为了准备考试,在学习中发生阅读行为时,我们同样需要做到高度准确,阅读速度也被其他时候更低一些。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浏览喜欢的杂志或报纸时,阅读准确性可能会显着降低,并且阅读速度也会较平均水平更高,但这种情况也是合理存在的。

综上,在不同的情况下,流利阅读的三个构成要素具有不同的侧重点。

阅视野丨流利阅读≠快速阅读,其中的原理你了解多少?

合理化的“准确”

我们应该期望我们的学生有多准确? 什么是“合理”? 尽管精确定义的阅读准确性标准尚未被科学建立,但当阅读单词的准确率低于95%时,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当学生的准确率降至95%以下时,老师们需要额外的诊断评估帮助揭示潜在的原因,如语言能力薄弱,缺乏词汇知识,或解码和拼写能力较差等。

研究表明,对于年轻的新兴读者来说,阅读准确性水平应该更高,可能达到97%至98%。 事实上,在早期的年级,解码的准确性与理解程度密切相关。

合适的速度

在过去25年的研究当中,朗读流利度(ORF)已经可以被wcpm(words correct per minute)衡量,而最新的研究也已于2017年发布。研究人员普遍认为,在这些研究中第50百分位 编制的ORF规范可以作为确定合适阅读率的合理基准。然而,许多学校管理人员也错误地认为ORF分数越高越好,美国的一些州和地区已经使用这些标准来将他们的阅读流畅度标准设置在第75百分位甚至更高。

虽说,为学生成绩设定高标准不是一件坏事,例如,拥有较高的智商,或在运动领域跑得更快、跳得更高等。但是,在阅读流利度的框架下,这个概念是不正确的。有充分的实验数据表明,学生wcpm率维持在第50至第75百分位是非常重要,很少有学生能够达到最高的标准。更重要的是,即便学生达到更高的水平,学生不会因此受益,也不会因此就享受阅读。换句话说,学生不需要通过快速阅读而成为一名优秀的读者。

对ORF分数的认识,就如同我们考虑血压值、体温或胆固醇水平一样,这三项措施都制定了“规范”,并且医学研究有重要发现,表明健康人将他们的血压,体温和胆固醇保持在“平均”或预期的规范水平是重要的。显然与智商或运动能力不同,在这三个领域获得显着更高(或更低)的分数没有任何好处。

阅视野丨流利阅读≠快速阅读,其中的原理你了解多少?

流利阅读的重要意义

阅读流畅性对于阅读理解和增添阅读动力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也被认为是早期阅读阶段和后期阅读阶段之间连接的桥梁。在学习阅读的早期阶段,学生产生音素意识,学会将字母原理应用于越来越复杂的单词,后期阅读阶段的特点是增加阅读技能和深化理解。因此,如果读者没有达到足够的流利程度,他们可能会停留在桥梁的中间,他们虽然能够解码单词,但并不能形成对文本的很好理解,也无法享受阅读过程。而这些通常会致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反感,进而对他们自己、未来的家庭以及整个社会产生可怕的后果。

与此同时,阅读流畅性对词汇和理解的影响也遵循着“马太效应”的规律,优秀的读者会变得更加“富有”,因为他们阅读的文字明显多于其能力较差的同伴,从而增强了他们解码和文字识别技能,随之增加的还有词汇量和阅读自发性。

学生是否能成为流利的读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可以通过视觉准确地识别大量的单词。然而,学生在多次阅读正确的单词之前,单词并不会成为视觉上的单词,因此,不准确的阅读和较少的阅读练习会降低初读者的流利程度,往往会引发破坏性的失败循环。所以,老师们首先应当鼓励学生多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