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言:上合組織如何在合作安全中行穩致遠?

6月初,上海合作組織第十八次峰會將在中國黃海之濱的山東青島召開。屆時,8個成員國、4個觀察員國、主席國客人的元首或政府首腦,及相關國際組織負責人將聚首於此,共商發展,共襄合作。

青島峰會是繼2012年北京峰會後上合組織再次回到誕生地中國,作為組織擴員後的首次峰會,上合組織發展將被注入哪些發展新動力?新徵程中會有哪些機遇和挑戰?上合組織如何在當前複雜的國際環境下,堅守初心,行穩致遠?

帶著以上問題,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攜手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21日在京舉行研討會,為上合組織未來發展建言獻策。與會來賓一致認為,在世界經濟復甦艱難、反全球化趨勢抬頭、地區動亂頻繁的背景下,上合組織需要堅持在“上海精神”指引下發揮積極作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同上合組織成員國發展對接,優化成員國在安全、政治等領域的合作,令上合組織獲得進一步發展。會議還發布了“上海合作組織十七年進展評估”報告。

“沒有上海精神就沒有上合組織”

十七年,無論世界格局如何變幻,上海合作組織在“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指引下前行,已實現從主要著眼於安全合作的地區性合作機制,跨越到世界上涵蓋地域最廣、擁有人口最多的跨區域國際組織。

短短20個字的“上海精神”,卻是上合組織17年來發展的根基,也是上合組織成員國形成文化共存、利益共享和責任共擔的思維體系,更是在單邊主義、零和博弈思維呈抬頭趨勢的背景下為世界樹立民主、公正、合理國際新秩序的典範。

今年四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集體會見出席上合組織外長會的外方代表團團長,再次強調要不忘初心,堅定弘揚“上海精神”,為新形勢下上合組織發展指引方向。

“上海合作組織十七年進展評估”報告指出,“上海精神”是上合組織的靈魂,也是其顯著區別其他國際組織的本質所在。事實證明,“上海精神”是保障上合組織成員國克服彼此間分歧、形成認同的深層原因。只要堅持“上海精神”,成員國間的團結就能得到有效維繫,上合組織的國際影響力就能不斷得到提高。

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副所長汪金國認為,“上海精神”在上合組織從建立伊始就發揮了關鍵作用。在世界多極化和多元化帶來更多爭議、衝突,乃至戰爭的背景下,“上海精神”受到了積極的評價和充分的肯定,“特別是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兩個存在分歧的國家能共同加入上合組織,是對上海精神包容和共同發展的最好體現。”

“上合組織作為世界上涵蓋地域最廣,人口最多的地區性國際組織,其對世界和平穩定發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教授曾向紅認為,上合組織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源於“上海精神”為成員國在意識建設層面提供了一個平臺,如俄羅斯提出的大歐亞合作伙伴關係、哈薩克斯坦推動的歐亞經濟一體化等外交理念都成為了上合組織框架內的具體實踐。另外,尊重多樣文明的“上海精神”也令不同文明的成員國能在17年的發展過程中規避衝突,和諧發展成為其他國際組織的榜樣。

中國前駐吉爾吉斯斯坦、拉脫維亞、哈薩克斯坦、烏克蘭大使姚培生舉例稱,哈薩克斯坦研究人員近期發佈一項“地區內影響最大的國際組織”的調查報告顯示,上海合作組織在歐盟、聯合國、集體安全條約等組織中位列第一,說明上合組織的生命力、影響力和凝聚力是顯著的。而上合組織之所以受到歡迎,與堅持“上海精神”這一靈魂的指導思想是密不可分的,“沒有上海精神,就不會有南起印度洋,北到北冰洋,東至太平洋,西至大西洋上合組織。”

一帶一路與上合組織相得益彰

大道行思,取則行遠。

十七年,上合組織不懈餘力地總結經驗,吸收力量,開闢發展路徑。在“上海精神”的指引下,成員國克服障礙與分歧,突破跨區域國際組織的發展瓶頸。上合組織在維持強勁發展動力的同時,還實現了首次擴員,展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作為上合組織核心區域的中亞,順理成章地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區域。“一帶一路”建設與上合組織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成員國在構建命運共同體道路上邁出日益堅持的步伐。

“上海合作組織十七年進展評估”報告指出,“一帶一路”建設為上合組織注入了新的發展動力,有助於促進區域經貿合作從雙邊到多邊的轉型,強化上合組織經濟功能,從而同世界經濟形勢的變化進行有效對接。上合組織也為實施“一帶一路”倡議搭建了重要平臺,成員國可利用成熟的協調機制,積極推動具體合作項目的落實。

“第一個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的就是上合組織成員國哈薩克斯坦。”人大重陽研究員劉英指出,上合組織完善的運作機制,令“一帶一路”倡議在成員國頂層設計中得到認可。2013年至2017年曆屆上合組織峰會的宣言中都明確提出支持“一帶一路”建設,“上合組織在2014年簽署了政府間跨界運輸協定,這與一帶一路倡議中所提出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相輔相成。”

她還說,上合組織和“一帶一路”有很多相似的價值觀、利益觀,“上海精神和絲路精神都建立在開放包容、互利互信、合作共贏之上。另外,一帶一路倡議是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互聯互通,對接各國政策和發展戰略,通過深化務實合作,來促進協調聯動發展實現共同繁榮。這與上合組織的目標、原則是一致的。”

曾向紅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涵蓋了上合組織四個中亞成員國,中國與這些成員國在上合組織框架內的良性互動,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對接提供了制度支持和成熟的運行機制。

安全合作機制有效打擊三股勢力

當今世界發展仍具有不確定性,零和博弈思維對地區安全造成重大隱患。基於非傳統安全威脅的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日益凸顯,並在全球範圍內蔓延。

因應對安全問題而生的上合組織,如何在當前背景下游刃有餘,有效保障地區和平與穩定?成為其他國際組織關注的焦點,希望能從中吸取成功經驗。

“法律、機制的有效運作和成員國協作能力的提高,令上合組織得以在成員國範圍內就應對三股勢力開展有效合作,形成共同空間,有效維護了地區安全並對三股勢力構成強大威脅。”“上海合作組織十七年進展評估”報告提到,2001年6月簽署的《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是上合組織打擊“三股勢力”法律機制的核心,並不斷根據地區安全形勢變化擬定階段性合作綱要,為上合組織執法安全合作提供法律基礎。其次,位於塔什干的上合組織地區反恐怖機構執行委員會,同各成員國及相關國際組織保持工作聯繫,有效提供了打擊“三股勢力”的協調能力與合作水平。最後,成員國間舉行的反恐聯合軍演,對反恐協作能力起到關鍵作用。

曾向紅指出,上合組織為維護地區安全穩定都做出積極貢獻。“上合組織構建了多層次、寬領域和富有成效的安全合作機制。建立了一些法律體系,成立反恐機構,舉行聯合反恐軍事演習,通過安全層面的互動,加強了成員國在打擊三股勢力方面的合作力度。也對中國西北地區的安全穩定起到關鍵作用。”

汪金國稱,新成員國巴基斯坦的加入,將使上合組織在阿富汗和平與重建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姚培生認為,上合組織是最早提出打擊“三股勢力”和簽訂反恐公約的國際組織,對地區安全隱患提供預見性參考,有效抑制了“三股勢力”的蔓延。(實習生溫慶配合資料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