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座山雕”最終結局是什麼?

蝶戀花緋

小說《林海雪原》中的座山雕,現實中的人物原型是籍貫山東濰坊的東北土匪張樂山,他被活捉後關在監獄裡,最後犯起大煙癮,引發疾病,死在獄中。

張樂山原籍山東昌濰(今山東濰坊),他家是三代慣匪,張樂山18歲就當上匪首,有50多年的土匪生涯,在當時的東北土匪群中不算勢力很大的,但老謀深算,詭計多端,山林功夫十分厲害,張作霖和日本人曾想消滅他都沒有成功,後來接受了國軍招安,繼續當土匪頭子。

解放後,我剿匪部隊對張樂山進行多次圍剿,試圖消滅這股慣匪。據一名曾親自參與剿匪的軍隊幹部回憶,我軍曾十分接近抓獲座山雕。

有一次,張樂山張帶兩個土匪下山被群眾發現,解放軍趕到後一交手,張樂山就鑽進樹林,解放軍戰士跟進去,打死一個,抓住一個,卻唯獨不見張樂山,地毯式搜索也找不到蹤跡,後來才知道張樂山是有輕功的,他趁解放軍不注意竄上了樹,然後像猴子一樣從一棵樹盪到一棵樹,直接從解放軍頭頂上跑掉了,這功夫還真不是吹的。

就是這樣警覺狡猾的一個老土匪,最後還是被我軍的偵查英雄楊子榮輕易抓獲了,靠的不是靠硬功夫,而是智取。

1947年1月,楊子榮等6名戰士扮成土匪模樣,去摸座山雕的老窩,他在深山老林裡轉了好幾天,終於和土匪接上頭,經受住土匪們“重重考驗”後,終於見到一個自稱姓劉的“座山雕”副官和一位“連長”,兩人表示同意引薦楊子榮上“威虎山”。

到了“威虎山”後,張樂山還在睡覺,那位“連長”想要繳了楊子榮的槍,卻被智勇雙全的楊子榮反手擒住。張樂山起來後,楊子榮又用槍把“座山雕”逼住。

但楊子榮一方人少,不敢暴露身份,他自稱是另一個土匪頭子“九彪”的手下,說那個“連長”壞了義氣,不該繳自己的槍。

張樂山一聽,就說:“得了兄弟,這是我們的錯,現在怎麼辦?”

楊子榮趁機說:“你和我去見我們老大,當面道個歉吧。”

饒是張樂山奸詐狡猾,也對此毫不起疑,說:“好,我去。”為表示誠意,他連槍都沒帶,還跟手下說:“是我們對不起人家,沒辦法了,去說說吧。”

張樂山就這樣被順利押下山,下山後才發現等著自己的不是“九彪”,而是我軍剿匪部隊,只得乖乖束手就擒,哀嘆自己“打了一輩子雁,讓雁鷳了眼”。

此時的張樂山已是一個70多歲的老頭子,但精力和體力都很旺盛,為了防他逃跑,剿匪部隊給他上了重鐐,後來張樂山在監獄裡犯了大煙癮,引發其他疾病,一年後病死在監獄裡。


狄飛驚

在牢裡面無聊憋死了。

東北因為地廣人稀,近代以來盛產土匪,著名的奉系軍閥張作霖也是土匪出身。民間流傳最廣的就是座山雕,不是因為他的規模有多大,而是他被抓的過程過於傳奇,被當時的宣傳部門當作典型案例,製作成電影和樣板戲廣為傳播。

當時的東北報紙還報道了這件事,標題就是“謝文東跳飛機,張樂山跳惠吉”惠吉就是那家酒樓的名字,謝文東則是當時東北勢力最強的土匪之一,投降日本人後,日本人覺得這是個大東亞共榮的典型案例,準備帶他到處宣傳,但是謝文東以為日本人要殺他,乘士兵不注意從飛機跳了下去。

雖然看著怕死了點,卻是他們活下來的最大原因。座山雕被抓時已經七十多歲了,還可以在山林裡面抓野兔,也幾次躲過了解放軍的圍剿。

有一次座山雕跟兩個手下山交易,被人舉報,一出城就被解放軍跟上,剛交火就被打死一個手下,另一個舉手投降。座山雕卻跑掉了,解放軍搜遍附近的樹林子都沒有發現任何蹤跡。

抓住他之後,當時帶隊的領導專門跑去問他,才知道座山雕看見自己被包圍後,馬上爬上樹,一棵樹盪到另一顆樹,從解放軍頭頂逃走了。不過,座山雕再狡猾,還是被解放軍抓住了。念在他抗日有功,沒有處決,只是關押,但是自由慣了的座山雕,在牢裡過了不到兩年就病死了。


桂西散人

座山雕本來是個東北地區小股土匪的頭領,他的出名完全是源於上世紀70年代樣板戲《智取威虎山》在全國的走紅;

據史料記載,土匪座山雕,原名張樂山。山東新泰市龍廷鄉苗莊村人,出生於1882年,家中兄弟七人中排行第三,所以後來拉桿子當了土匪以後被稱為三爺。年輕時隨其堂兄闖關東,流落到牡丹江穆稜河一帶,以伐木和給當地大戶看家護院為生。

傳說張樂山有“三絕”:管亮(槍法好)、眼亮、腿腳快。張樂山當上當地大戶陳二爺家的護院以後。先後有幾撥土匪來砸“響窯”(搶劫大戶人家),都被張樂山帶人打退了。陳二爺很信任張樂山,就給他配了快槍,帶領著20個人,專門守炮臺(大戶人家自己修的圍牆)。後來張樂山拿著陳二爺的家底當“局底”,入了綹子當上了二掌櫃。不久,大掌櫃的在一次“綁票”途中陣亡,18歲的張樂山就當上了大掌櫃。當時在東北做土匪頭子的,都不用真名,每次外出劫掠張樂山都報號座山雕。


1945年日本投降以後,國民黨軍隊忙於打內戰,對土匪無力加以清剿,在東北形成了治安的真空地帶。據估計,當時在東北地區的土匪武裝差不多有25萬人左右。當時的東北牡丹江地區,大的土匪武裝頭目主要有謝文東、李華堂、張雨新等人,座山雕作為一個小綹子的土匪為什麼還會被寫進小說《林海雪原》中呢,這一切都是因為楊子榮的關係。

1946年初,八路軍的偵察英雄楊子榮從山東來到牡丹江一帶參加剿匪,多次喬裝改扮深入到土匪窩子裡進行策反和剿匪工作。由於東北地廣人稀,土匪大多是佔山為王,靠劫掠附近村鎮富戶和綁票販毒為生。他們一般是把老巢建在密林深處並加以偽裝,如果有形跡可疑的外來人進山,在叩山門的時候一旦答不上來土匪的黑話詢問,便會被躲在暗處的暗哨打死。東北的土匪綹子,儘管人數不多,但是戰鬥力都非常強、槍法極準,基本上人人都有一身好本事。張樂山從18歲當上綹子裡的頭目,到64歲時被楊子榮剿匪小隊抓獲,當了幾十年的匪首,從這一點上來說,張樂山的本事還是很大的。

偵查英雄楊子榮照片

關於楊子榮抓捕張樂山的過程,可以參考1947年2月19日的《東北日報》文章《以少勝多創造範例,戰鬥模範楊子榮等活捉匪首座山雕》:牡丹江分區某團戰鬥模範楊子榮等六同志,本月二日奉命赴蛤蟆塘一帶便裝偵察匪情,不辭勞苦,以機智巧妙方法,日夜搜索偵察,當佈置周密後,遂於二月七日,勇敢深入匪巢,一舉將蔣記東北第二縱隊第二支隊司令“座山雕”張樂山以下二十五名全部活捉,創造以少勝多殲滅雕匪的戰鬥範例。戰鬥中摧毀敵匪窩棚,並繳獲步槍六支,子彈六百四十發,糧食千餘斤。

從這則報道來看,土匪張樂山的手下也只有20多人,並不是大綹子。楊子榮的小隊也只有六個人。這也基本反映了當時東北剿匪後期的基本情況。匪首“座山雕”被抓住以後,1947年2月11日合江軍分區在牡丹江召開公審大會對座山雕進行了公審,張樂山在牡丹江監獄服刑,最後病死在獄中。1947年2月23日,楊子榮在追殲丁煥章、鄭三炮等匪首時,手槍的槍栓因為天冷被凍住,導致無法擊發成功,在戰鬥中被土匪的子彈擊中,不幸犧牲。犧牲時年僅31歲。




徒步說史

被抓之後經過公審判處死刑,還沒來得及就病死。


之所以座山雕再次被提起,還是因為前段時間熱播的電影《智取威虎山》。座山雕歷史上確有其人,原名張樂山。一說是家族三代為匪,另一說是被自己堂兄拉著入夥。因為“槍法好,眼睛亮,腿腳快”後來被推為土匪頭子。



張樂山出生在清朝末年,兄弟七人排行老三。在他八歲的時候,因為父親與祖父行匪盜之事被殺,而母親因為傷心過度不久也離世。恰好他的堂兄在東北做伐木生意,於是跟著“闖關東”的風來到了東北。

他一開始在陳二爺家做幫工,因為當時東北的世道很亂,憑藉著年輕力壯做起了護院。因為趕跑了幾波土匪,陳二爺就配了他幾桿槍。但是他不甘心做一名護院,就拿著這幾桿槍落草為寇。而當時東北土匪的風氣是不用真名,所以給自己起了個綽號“座山雕”。


《智取威虎山》當中的座山雕,是根據張樂山與謝文東兩人的糅合。謝文東早年參加東北抗聯,抗戰時期打死過一名日本大佐,一時間聲名大噪。日本投降之後,開始做起了一名職業的土匪。後來被我們抓獲,經過公審後處死。

而張樂山不同於他,張樂山的立場不堅定,抗戰時期受到日本的“詔安”做了一名漢奸。在解放之後,憑藉著幾十年為匪的經驗,躲避了多次我軍的圍剿。在抗日英雄楊子榮的努力下,張樂山被我軍活捉。


在這之後張樂山被公審大會判處死刑,但是還沒來得及行刑,就因為病重死在了大牢裡面。而抓他的英雄楊子榮,在之後因為圍剿土匪的過程。因為東北的天太冷,凍住了槍的槍栓,導致無法開槍,最後中彈身亡。


史之策

真實歷史的座山雕原名張樂山,他是東北地帶的一個小土匪,手下有幾十號人,因為有著和鷹一樣明亮敏捷的眼睛,所以他在落土為寇的時候取了一個叫做“座山雕”的名號,最後他帶著座山雕這個名號走上了他人生的巔峰,他成為了一座山頭的扛把子,開始了劫富劫貧的日子。

現實中的座山雕並沒有那麼玄乎強大,他憑藉著他的三絕成為了一地的草頭王,他的三絕就是眼神好、槍法準、腳法好,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他的腳法。


在日本人佔領東北的日子裡座山雕對日本人騷擾不斷,日本人想打又打不了,所以最終只能希望通過招撫座山雕以解決事端。

當時日本人為座山雕在城裡面最大的酒樓裡安排了酒宴,好酒好菜地等待起了座山雕,為了防止日本人對自己的勢力一掃而空,所以當時座山雕獨自一人進了城裡,他深信以自己的身手即便日本人有什麼打算,也可以逃出生天。


他來到了酒樓中接受起日本人的款待,因為日本人的款待過程中,座山雕看到日本人有動手的跡象,所以座山雕趁日本人一個不注意就從酒樓的二樓中跳了下去,他有著一身靈活的腳法身法,所以這一點高度對他來說是如履平地,他在日本人沒反應過來之前慢溜溜的躥出了城外,從此又過上了山高水遠的生活。

座山雕憑藉著他的三絕使他避開了無數的危險,他的眼神能無時無刻的為他警惕著別人無法觀察的危險,在日本人展開包圍之前就從山林中消失在了日本人的眼前,他的槍法能在很多時候保住他的一條命並剷除掉他的敵人,他的腳法又能在他觀察到危險的時候,能及時的帶他逃離危險之境,所以日本人只能對座山雕的騷擾無可奈何。


正因此座山雕才能帶領著自己的山頭經歷了清末、民國、偽滿洲國、以及內戰,最終在內戰時期被我軍戰士“楊子榮”活捉,因為座山雕也曾經在日本人佔領期間對日本人造成過一定的威脅,所以座山雕沒有馬上被處決,他被關押在了監獄裡整整一年的時間,因為抽鴉片成癮毒癮上頭無法控制身體,最後年老的座山雕在牢裡面掙扎而死了。

所以說這就是座山雕的結局,在牢裡走向了死亡,他的人生就跟他的名字一樣陰狠而毒辣,最終等待他的結局卻是無奈到了極點,一個癮君子所能擁有的所有慘狀都在他的身上呈現了,他的結局是自己活活把自己憋死的,對於這樣的土匪來說卻也說不得有悲慘。


孤客生

張樂山,人稱“座山雕”,影視劇“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中角色的原型。

其生於清朝末年,祖籍原本是山東。兩歲時候便隨著自己的堂兄來到了東北牡丹江,以伐木為生。家中三慣匪,張在十五歲的時候上山做起了土匪,因為張樂山自身的“三絕”本領。(

槍法絕,神槍手,百發百中,彈無虛發;眼神絕,就是夜視能力比較好,懂得觀人面相,會看人,辨別強,而且在山林方向感好,從不迷路;腿絕,類似現代跑酷技能,翻山越嶺如履平地。

於是年紀輕輕在18歲的時候已經當成了匪首,畢竟土匪都是靠實力說話。自此開始了自己約莫五十多年的土匪生涯。

張樂山為人老謀深算,計謀頗多,做事周全,在土匪中聲望很高,所以他經歷了清末戰亂、北洋軍閥混戰、日寇侵華幾個時期都沒有陰溝翻船,屹立不倒。而此後在土匪內部都稱他為“三爺”,據悉可能是因為他是排在家中的二十三輩而得名,以此轉變為三爺。

當年,張作霖時期和日寇統治東北時期都曾經派兵圍剿想要消滅自己轄區這股來去無蹤的土匪勢力,但是由於他做事謹慎的特性,對周邊環境熟悉,屢次派兵都被他躲了過去。

此時的張樂山暫屬於流匪,四處流竄,而後來多次易主變換陣營便變成了政匪。其在日寇侵華期間,當時日寇大力收繳民間槍械和糧食,只准百姓吃粗糧,大米白麵全部收繳,於是張先是投靠東北抗聯打鬼子,可惜張學良一槍不放丟三省,東北只有馬占山違抗命令打響抗日第一槍,可惜終寡不敵眾孤立無援被逼撤退。而東北抗聯深入敵後,當時毫無援助,本來不龐大的隊伍更是被日軍圍剿殆盡。於是便接受了日本人的招安,後便出了著名的“謝文東跳飛機,張樂山跳惠吉”以此可見其的謹慎。這也是其可以存活的緣由。後日寇投降,張樂山便投降了國軍,被封為“國民黨東北先遣軍第二縱隊第二支隊司令”期待國民黨大軍到來,並又幹起來了自己的老本行。

由是,中共剿匪部隊多次對其進行圍剿,消滅了張的大部分人馬,到了最後身旁也僅有二三十號親信追隨。對付這樣小股匪徒,大部隊圍剿肯定非常困難。茫茫林海,人多也枉然,必然無法圈住他們。所以決定從內部入手打入,並派部隊尾隨隨時支援。於是就有了楊子榮智擒“座山雕”。

楊和幾名戰士打扮成土匪模樣,終於在林海深處和土匪接上了頭,自稱自己落難想要拜山頭,經過土匪幾重試探,被引薦見到了張樂山。因為張樂山部下想要繳楊的槍反被制服,於是楊子榮順勢把槍口對準了張樂山,即便如此張樂山身邊的各種亡命之徒和悍匪在旁守衛,楊子榮也不敢動手。於是按江湖規矩,楊子榮說張的部下壞了規矩,要張下山見自己的老大道歉。可惜,張樂山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這次便陰溝翻船遵循規矩,還為表誠意沒有帶槍。於是被山下的剿匪部隊抓個正著。

後被關入監獄,為了防止他逃跑還上了腳鏈。畢竟抗戰時期殺了不少鬼子,據悉他的生活伙食還不錯,天天有肉吃。

張樂山終究已經七十高齡,一代匪王病逝於監獄。


隨手關注,祝你幸福。

以上。


木劍溫不勝


被楊子榮活捉的座山雕被審判服刑,這樣惡貫滿盈的土匪頭子,但是卻沒有被槍斃?這是為什麼呢?

座山雕真名張樂山,15歲開始當土匪,他家三代都是土匪,可以說是土匪世家了。18歲就當上了土匪頭子。

座山雕無惡不作,殺人搶劫,放火燒屋。一直是東北地區各大軍事勢力的“眼中釘肉中刺”,期間張作霖軍隊和日本人的軍隊都有圍剿過他,都以失敗告終,反而使座山雕的實力越來越強大,吸納了更多的土匪加入。

智取威虎山,活捉座山雕

後期座山雕投靠國民黨,殺害愛國人士與黨員幹部、平民百姓。解放軍派出剿匪小分隊剿滅座山雕。


而後的故事就像我們看的電影電視劇中一樣。

座山雕被剿匪英雄楊子榮同志活捉,並被押送到牡丹江軍分區進行審判,服刑于牡丹江監獄,並沒有被槍斃,不久就病逝於獄中。

英雄楊子榮同志

楊子榮同志在活捉座山雕之後繼續英勇戰鬥在剿匪第一線,在不久後的一次戰鬥中被零散土匪打冷槍

英勇犧牲

但是他家鄉的人並不知道這一情況,有人報告說楊子榮當了土匪,村裡取消了他家的軍屬待遇,楊子榮的母親宋學芝不相信兒子當了土匪,一級級上訪。在老人家死的那一刻都不知道天天看的樣板戲就是講的自己兒子楊子榮。

讓我們一起緬懷英雄楊子榮同志!


扒哥歷史

座山雕,林海雪原裡,作家曲波筆下創作的人物,歷史上真實的座山雕原型,是來自東北的土匪頭子張樂山。

張樂山,祖籍山東省濰坊市,出生於清朝末年,土匪世家,祖孫三代都是土匪。


兄弟一個七人,排行老三,後人稱呼:三爺。在張樂山幾歲的時候,他的祖父和父親在打家劫舍的時候被抓。處以死刑。他母親驚嚇過度後來也去世了,就剩下孤苦伶仃的張樂山兄弟,於是就跟著親戚一起來到了東北,黑龍江額穆一代。後來堂兄帶著他們以伐木為生,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呆了沒幾年又輾轉到吉林長白山一代,日子過得窮困潦倒,錢不好掙啊,見於長白山一代,樹木茂盛山高林大,便於藏身。於是一線想幹脆重操舊業,又幹起來土匪行當。那時候座山雕剛剛十五歲。

就這樣沒過幾年,座山雕18歲那年就當上了土匪頭子。身邊也召集了不少兄弟。精常出沒山林之中,搶奪百姓錢財,無惡不作。

就這樣座山雕領著這幫兄弟們在群山峻嶺中穿梭,土匪數目逐漸闊大,慢慢的形成了規模,於是在黑龍江海林市橫道子河威虎山,建立了土匪窩。根據地。地勢險要,易守不易功。

座山雕為什麼能橫霸一方這麼多年,原因是佔據有利的地勢,東北林區確實是個適合隱藏的地方,慢慢群山看不到邊,不熟悉情況的進山都出不來。據記載東北淪陷後,日本關東軍曾經不止一次的去圍剿座山雕,都未能得逞。座山雕本身也不是善茬,英勇善戰,冠有綽號(張三絕),哪三絕呢,就是槍快,眼快,腿快。


所謂槍快,就是槍法好,百步穿楊,彈無虛發。

眼快,在深山老林裡,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他能發現,特別是晚上,月黑風高時。

腿快,精彩穿山林,已經習慣了三路彎彎,坑坑窪窪的地形,加之座山雕行動敏捷。身輕如燕。

結合這三點一般人想要抓住他很難很難。

善惡到頭終有報,就在座山雕逍遙自在的時候,我人民解放軍抗日英雄,楊子榮,接到了上級的命令,進駐海林剿匪。


楊子榮,(1917_1947),原名楊宗貴。山東省牟平縣嵎岬河村人,1945年參加八路軍,歷任戰士,班長,偵查排長等職。

1947年冬,楊子榮率部隊進攻威虎山,裡應外合,一舉將座山雕及其部下劉兆成,秘書官李義堂等25個土匪頭子全部活捉。創造了以少制勝,智取威虎山的戰鬥典範。

作惡多端橫行霸道幾十年之久的民族敗類,張樂山,受到了人民的鎮壓公審,被判入獄。最後在牡丹江監獄服刑期間病死獄中。

我們的剿匪英雄楊子榮,也在活捉座山雕之後的剿匪戰鬥中英勇獻身。當時年僅31歲。

解放後,1970年7月,為了紀念這位抗日英雄,在海林市區東山之巔的松林中,修建了楊子榮烈士陵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