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北部的這座小城西漢時期就已經定名

靈丘位於晉東北邊緣,大同市東南端。東、南與河北淶源、蔚縣、阜平接壤,西、北與本省繁峙、渾源、廣靈毗鄰。

山西北部的這座小城西漢時期就已經定名

靈丘之名始於戰國,因戰國時期趙國第六位國君趙武靈王葬於此而得名,初考西漢置縣為靈丘縣,屬代郡。趙武靈王是戰國時期很有作為的一位君主。他實行的胡服騎射對於當時整個國家周邊的軍事實力提升具有重大作用,除了為適應同周邊國家的軍事競爭外,胡服騎射最重要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以代郡和邯鄲為代表的兩種文化、兩種政治勢力造成的南北分裂局面。

趙武靈王、北魏文成帝、孝文帝、遼代蕭太后、唐末李存孝等一批人文遺蹟積澱為靈丘悠久厚重的歷史。靈丘可謂是山西北部的一座典型城市。在明代屬山西大同府蔚州,清初屬山西省大同府蔚州,後屬大同府。一直以來,靈丘就是山西大同的重鎮。

山西北部的這座小城西漢時期就已經定名

近代以來,平型關戰役使得這座城市更為出名。平型關戰役遺址位於大同市靈丘縣城西橋溝一帶,因距古長城關隘平型關約5公里而得名。1937年9月,中共領導的八路軍115師主力,在師長林彪率領下趕到平型關配合友軍,平型關戰役是抗日戰爭爆發以來中國國共兩黨軍隊第一次聯手阻擊進犯日軍並取得勝利的著名戰役。1961年3月4日,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北部的這座小城西漢時期就已經定名

旅遊資源方面,靈丘主要以趙武靈王、平型關戰役的一些特色文化遊為主。其中靈丘古道是當地的特色之一。

靈丘古道位於靈丘縣東南部。始建於北魏時期,是山西高原北部通往華北平原的交通要道,在當時的歷史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

該道開鑿於公元五世紀,北魏拓拔鮮卑即由此路,沿唐河谷地出太行山,橫掃河北,問鼎中原。峰迴路轉,河水彎彎,青山疊疊,風景迷人。僧寺、雄關、佛冢交相輝映。尤其是遼代營建的覺山寺,更有傳奇色彩。遠不見寺院隱山澗,近相看白塔矗雲端。據說,寺內的白塔、古井與旁依的小山高度、深度尺碼相同,號為一迷,稱為一絕。

《皇帝巡之頌碑》仍依稀可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