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多舛止贡梯(上)——仁钦贝的谋攻

命运多舛止贡梯(上)——仁钦贝的谋攻

止贡梯寺

如果让我在西藏选择一个命运最波折寺院,恐怕我会首选止贡梯寺。这座止贡噶举派的祖寺在历史上三起三落,既曾享受过教众云集、雄踞前藏的荣光,也曾沦落到兵祸洗劫、残垣断壁的窘境。

公元1179年,36岁的仁钦贝来到止贡时,没有人会想到雪绒藏布岸边的山谷中将会发生一段传奇。

虽然,当时仁钦贝的头上依旧带着丹萨替寺寺主的帽子,但显然他并没有能够获得真正的尊重。因为就在不久之前,丹萨替寺的僧人便给了他脸色,这导致仁钦贝愤而出走,回到了家乡。

这桩号称“一包茶叶引发的出走事件”[1],据说是因为有些僧人不遵守戒律,公然在法会上饮酒作乐。

当仁钦贝责备他们时,这些僧人居然反唇相讥

“你干你心地善良的僧人吧,不要加害别人哟!”

没过几天,一位施主送来一包茶叶,作为从茶马古道上流入西藏的货物,茶叶是种珍贵的礼物。僧人看到茶叶数量不多,便开始有别有用心的鼓噪,“寺主什么时候给我们分茶呀!”

言下之意,你当寺主混的这么惨,我们想喝口茶都喝不上,赶紧哪儿凉快去哪儿吧!

仁钦贝一看这种情况,便离开了这座师傅创建的寺院。临走时,仁钦贝暗暗下决心,“早晚有一天,我还要回到这里,你们等着吧!”

命运多舛止贡梯(上)——仁钦贝的谋攻

止贡巴仁钦贝

要说仁钦贝这个人,可真不是一个只会诵经的法师,他的心机和手腕绝对算得上个中翘楚。甚至可以这么评价,如果没有仁钦贝的谋划,止贡派能不能存活下来都是一个疑问。

不知道是不是从这个时期开始,仁钦贝所在的居热氏的家族史被发掘了出来,其祖源一直上朔到藏族六大氏族之一的柱氏

传说中,柱氏家族有个儿子见到天女沐浴,边将天女的衣服藏起。天女因为丢失了衣服无法飞走,便于柱氏男儿交合,九个月后男婴从天而降,因为缺少一节尾指,被称为“居热”。[2]

这个几乎与牛郎织女故事一模一样的传说,便是居热氏家族的起源。不过,居热家族长期生活在康区,和卫藏并没有多少联系,于是不知多少代后,止贡地区降生了一位金刚空行母化身的女孩,名叫

曲吉卓玛

这位身具神通的女儿,指定要将自己嫁予居热氏的后代楚成嘉措。为了准备婚礼,曲吉卓玛还从空中降下如滂沱大雨般饮食物品。[3]

这位金刚空行母化身的曲吉卓玛便是仁钦贝的祖母,正是因为有这位祖母存在,出生于康区的仁钦贝从丹萨替寺愤而出走,才会选择止贡地区建寺传法。而曲吉卓玛则成为了止贡派最具特色护法神,被尊为“祖母护法”

命运多舛止贡梯(上)——仁钦贝的谋攻

虽然,仁钦贝有如此显赫的家族背景,但却是一个苦孩子出身。他父亲去世很早,由于家里生活拮据,幼小的仁钦贝不得不面对赚钱养家的重担。

艰难的童年生活,早早就培养出仁钦贝善于忍耐、精于谋划的性格,这也为他日后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1168年,已经25岁仁钦贝来到丹萨替寺,拜在帕竹噶举派创始人帕木竹巴门下。

相比于寺内自幼出家的师兄们,经过俗世磨砺的仁钦贝,更善于领会师傅的心意,很快他就得到了帕木竹巴的青睐。

《直贡法嗣》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天上师对他和师兄达隆塘巴说:“雅恰藏布江的水,今天好像在往上流,你们去看个究竟”。

达隆塘巴

看过后,老老实实的汇报说:“雅恰藏布江水正在往下流。”

仁钦贝则便走边琢磨,江水当然不能向上逆流,那师傅说江水往上流什么意思呢?

当他回去向上师汇报说道:“江水正在往上流,把卫藏多康三地都淹了”。

帕木竹巴非常赞许,因为这句话与他心中,帕竹噶举教派日益昌盛,传遍卫藏多康三地的愿望暗合。

正是凭借揣摩师傅心意的能力,帕木竹巴对这个最小的弟子极为喜爱,多次说到:“我的丹萨替寺将由一位十地居士来住持”。(当时,仁钦贝尚未受比丘戒,还是一位佛门居士。)[4]

命运多舛止贡梯(上)——仁钦贝的谋攻

帕竹噶举派创始人帕木竹巴

两年后,帕木竹巴圆寂,仁钦贝开始闭关苦修,7年后功法大成,顺利接任了丹萨替寺寺主的法台。但从师不到十年便得此大位,必然难以服众,因此才会出现“茶包出走”事件。

仁钦贝来到止贡时,师兄米聂贡仁已经在此地创建了一座小寺。仁钦贝接手后,不断积蓄力量,大力扩建殿宇。据说工程施工时,地方神灵都来参与建设,“拔拉”(止贡附近一座雪山的名字)供来白土,“德仲”(止贡附近一处温泉)地母供来泥墙灰土。

西藏的历史记载通常都含有神话的成分,但从其中多少能窥见当时的情况。神灵相助传说,可以看做仁钦贝在止贡地区获得了比较高的人望,可能当地的贵族们对他多有支持。

止贡地区作为藏北牧区与拉萨农耕区域的交通要道,自古以来便很富庶繁华,仁钦贝选择在此立足弘法,也算慧眼识珠。

止贡梯寺建成后,仁钦贝开坛讲法,一时信众云集、贤名远播。据说,止贡梯寺举行法会时,“西藏的所有封建领主,以及印度、汉地、木雅、果洛、霍尔等地国土都敬奉至尊,并常来献供。此时,僧徒数量达到空前,当聂钦布杰瓦拉囊作大供、为其儿发放布施时,聚集徒众五万五千五白二一一五个”。[5]

聚集徒众55525人,成了一个神奇的数字。以后止贡派说到人数众多一定会用这个数字,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命运多舛止贡梯(上)——仁钦贝的谋攻

虽然在止贡地区风生水起,但丹萨替寺一直都是仁钦贝心中的一个节。除了那个不愉快的茶叶事件外,丹萨替寺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上师帕木竹巴门下弟子众多,从帕竹噶举分出的支系教派便有八个之多。这些小教派的领袖谁能坐上主丹萨替寺的法座,就意味着掌控了庞大的帕竹噶举派。

正是因为帕竹法座的崇高地位,日后当仁钦贝安排弟子札巴迥乃,接任丹萨替寺寺主时,才会对他说:“昨日我是你的上师,今后你是我的上师”,并规规矩矩的向他顶礼。

但之前闹得太不愉快,仁钦贝考虑,如果自己单独出面,可能会引起丹萨替寺僧人的反弹。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使出了一条“暗度陈仓”之计。

他联系了师兄达隆塘巴,对他说:

“上师对我们恩重如山,现在我俩已经有了财力,但师傅当年修行的小院(日楚)还是茅蓬。我心中实在不忍,不如我们一起给上师建座大殿吧!”

命运多舛止贡梯(上)——仁钦贝的谋攻

丹萨替寺老照片

我们之前说过,达隆塘巴是位德高望重又十分实在的高僧。听到提议后,心中非常感动,马上就开始筹措人员和资金。


就这样,大量的财物源源不断的运入丹萨替寺。丹萨替寺窘迫的财务状况得到了缓解,这也让仁钦贝和达隆塘巴获得了崇高的声誉。

但很快,二人之间的合作便出现了裂痕。当大殿建成后,仁钦贝以需要修缮桑耶寺为名,将达隆塘巴供奉的经书和财物运回了止贡梯寺。

这种做法,当然引起了达隆塘巴的强烈反感。几年后,当仁钦贝的弟子札巴迥乃出面调解此事时,止贡派获得了诉讼的胜利,又气又急的达隆塘巴没过两年便撒手圆寂。[6]不论《直贡法嗣》如何为仁钦贝粉饰,这件事都导致两个教派数百年间的长期敌对,甚至还曾酿成过流血冲突。

但不管怎样,仁钦贝如愿以偿的掌控了丹萨替寺法座的位置,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帕竹噶举和止贡噶举同声连气,几乎成了一个宗教势力。

命运多舛止贡梯(上)——仁钦贝的谋攻

达隆塘巴唐卡

谋夺帕竹噶举领导权期间,仁钦贝还在思考另一个问题,如何为止贡派开辟一片新的沃土。

以当时前藏的宗教版图来说,留给止贡派拓展的空白区域已经不多了,但阿里地区却还是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尤其老师

帕木竹巴曾亲口对他交代,围绕着冈仁波齐的神山圣湖区域是祖师米拉日巴与本教徒斗法之地。对于噶举派来说,这是祖师授记过的圣地,如果在此地建寺修行一定能得到祖师的护佑。

为了完成师傅的心愿,也为了止贡派未来的拓展,仁钦贝在稳定了局面之后,亲自带着24名弟子远赴阿里。

《青史》记述,当他到达冈仁波齐脚下,神山为之轰鸣。守护神虽然降下神谕,但毕竟不是带着现金来的,没法支持他建寺的愿望,仁钦贝还是不得不从神山脚下退了回来。。

估计当时,他也和当地领主取得了联系,但人家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止贡派是哪棵葱,没把仁钦贝当回事儿。

为了展示教派的实力,仁钦贝回到止贡梯寺后,连续发动了三次神山朝觐之旅,规模越来越大。公元1215年(南宋,嘉定八年),生命已经几乎走到尽头的仁钦贝,发起了最后一次神山朝觐之旅。

这次止贡派几乎倾尽全力,55525名信徒奔向神山。

命运多舛止贡梯(上)——仁钦贝的谋攻

冈仁波齐

每次这个神秘数字出现时,都代表着无往不利。这只堪比军队的庞大朝圣队伍不但惊动了山神(据说这次不但降下神谕,还送来了黄金),也震动了阿里地区的几个王国,普兰、拉达克、古格都将止贡法师奉为上师。


《阿里王统记》曾记载,普兰王国在大量布施后,法主仁钦贝(济登衷波)的法相显示在空中“传语教诫”。见此神识,普兰国王皈依了止贡派,止贡派也投桃报李,赠与国王大喇嘛“喇钦达查”的尊号,标定其为月幢菩萨的化身,尊称为其为“噶举生命树”[7]

到此之时,止贡派已经发展成横跨卫藏两地的庞然大物。据说仁钦贝晚年时,门下已经聚集了十三万信众,如果按照那个神秘数字来说,门徒总数达到十三万似乎也不算过分。

五十多年后,八思巴将卫藏两地划分为十三万户,止贡派因为实力强大,也获得了一个万户长的职位。

可当时止贡万户只有户口3630户,按每户6人计算,只有21780人,即便算上占据六成的寺属民户(拉德),止贡万户总人口也不过五万四千多人。

可能有人会说,止贡派的信众也不见得都是止贡万户的属民,这确实也算一个理由。但按照当时人口普查的数据推算[8],整个西藏地区(不含阿里),总共人口数量也不过六七十万。止贡派一个教派就囊括了将近20%,还让不让别的教派活了?

命运多舛止贡梯(上)——仁钦贝的谋攻

虽然《直贡法嗣》的记载,实在是溢美的有点过分了,但仁钦贝穷尽一生之力创建的止贡派,确实已经成为一个足以傲视群伦的宗教势力。

止贡梯寺作为止贡派的主寺,每年都接待大量属寺送来进修的僧人,这传统一直保持到今天。

甚至,国家的边境都不能阻挡,僧人们奔向心中圣地的脚步。据2004年的调查统计,在拉达克(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寺院里,依旧有来止贡梯寺学习过的僧人。[9]

在这些信仰坚贞僧人口中,仁钦贝有了“止贡巴”的尊号。在藏地,以一个地域作为一个人的尊号,是种极为尊崇的称呼,而止贡巴·仁钦贝当得起这种殊荣。

命运多舛止贡梯(上)——仁钦贝的谋攻

止贡峡谷

1217年,75岁的止贡巴·仁钦贝安然圆寂。生前他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将止贡噶举派推向荣耀之巅。但随后,打击接踵而至,几乎让止贡派寺毁教熄。

究竟止贡派犯了那些错误,让他们失去了独霸西藏的机会呢?我们下节再说。

[1][2]、《拉萨胜迹探幽》__崔士鑫 ;[3] [5]、《自贡法嗣》__自贡·丹增自玛坚参著,克珠群佩译 ;[4]、《宋元时期西藏止贡噶举派历史研究》__杨兰兰;[6]、《止贡噶举派在西藏的兴起及发展》_房建昌;[7]、《试论古格时期藏传佛教诸教派在阿里地区的弘传与纷争》_黄博;[8]、《汉藏史集》_达仓宗巴·班觉桑布_陈庆英译;[9]、《生命之树_西藏阿里王朝与止贡噶举派早期政教关系研究》_黄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