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歲左右的孩子便便特別臭?

有玩沒完之快樂生活

  人們常常用“一把屎,一把尿”來形容養孩子的不易與艱辛。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天使,但是天使,也是需要排便的,而孩子排便是否正常,會直接關係到孩子的身體健康。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體會,就是一歲左右的孩子便便特別臭,為什麼會這樣,相信很多的父母也會有這樣的疑問。

  其實原因並不是很複雜,一般一歲左右的孩子,是需要增加輔食的,這時單一的母乳已不能滿足孩子發育需要,而恰恰就是在添加輔食後,寶寶的大便出現次數減少,排便時間延長,而且又特別臭的情況。孩子大便臭,顯然是與增加了輔食有關。

  食物由口腔進入,經過口腔的物理消化,再經過胃、小腸的化學消化,然後到達大腸,在這個時間內食物的精華會被身體吸收,剩下的,只有食物的殘渣,這些食物殘渣在胃腸內微生物也就是腸道菌群的作用下,被分解並且產生氣體,主要有吲哚、糞臭素、碳化氫、胺、乙酸、丁酸等,其中臭味主要來自吲哚、糞臭素、硫化氫,這些氣體產生越多,臭味也就越濃。

  孩子添加輔食後大便次數減少,排便時間延長,也就意味著,食物殘渣在腸道內停留的時間延長,從而產生的吲哚、糞臭素等也越來越多,自然大便就更臭了。孩子便便臭除了這些生理因素外,還有一些病理性因素,比如孩子便秘以及消化功能不好,脾胃虛寒等因素,也是容易出現排便異常以及排便較臭的,做為父母一定要細心觀察孩子的大便,有明顯異常,一定要及時就醫。


家庭醫生在線

寶寶如果不好好吃媽媽會頭疼,可如果寶寶不好好拉,媽媽也會頭疼。當寶寶拉臭臭出現困難時,原因是什麼?怎麼判斷?雨媽今天分享這篇嚴謹的科研理論與豐富的臨床實踐相結合的專業文章,一定可以解決您的煩惱。

按個再走啦~讓我知道這篇文章對您是有用噠


①粘液

寶寶大便裡有粘液,看上去像鼻涕或雞蛋清、果凍那樣,對著光看有些光亮,有的還能拉出長長的絲。出生不久的寶寶拉這樣的大便非常常見,到了出牙前後,這種大便發生幾率又會高一些。有些寶寶添加輔食以後大便慢慢成型,就不怎麼能找到粘液了,不過偶爾也能找到一個比較乾的裹著大便的粘液團。有的寶寶添加了輔食後會更明顯,可能會持續到八、九個月甚至更久。

不過寶寶精神狀態一直看著挺好,不像生病,究竟怎麼回事?反正沒啥壞處,吃吃無妨,將信將疑地把這些藥餵給寶寶,反而經常鬧騰,是藥物副作用嗎?啥辦法都用了,大便裡的粘液總時不時能找到,可愁壞了媽媽們。眼看寶寶到了八九個月,爬來爬去,很是精神,媽媽們不禁很疑惑,寶寶不像是生病啊,可是沒病的話,為什麼會有粘液?

為什麼大夥兒堅持認為寶寶大便中有粘液,就是生病了呢?尤其是醫生,以防萬一,見到粘液就會開藥?

成人的大便中其實也有粘液,不過量很少,大便成型,混在裡面看不出來。跟鼻子分泌鼻涕一樣,腸粘膜上皮中也有粘液腺分泌粘液,也有杯狀細胞分泌黏蛋白(一種糖蛋白),所以人類的腸道也會分泌像鼻涕一樣的粘液。有什麼作用呢?它糊在腸粘膜表面,形成一層生理屏障,使得菌群、食物殘渣、消化性胃腸液與腸粘膜上皮不能直接接觸,保障了腸粘膜上皮細胞生存環境基本穩定。粘液中也有許多殺傷微生物的活性物質,形成第一道粘膜免疫防線,也能黏住這些微生物,隨著大便排出來。粘液還會與正常菌群很好地結合在一起,或粘附,或嵌合,形成“膜菌群”,構成腸道微生物屏障,一起保護腸道,消化食物。

正常情況下,人類的鼻子一天產生幾百毫升鼻涕,卻基本被重吸收、蒸發、乾燥成鼻痂一樣,人類腸粘膜上皮產生的粘液也不斷回收,少量隨著大便排出來。與此同時,腸黏膜上皮細胞也不斷衰老、脫落,混在粘液中一起隨大便排出來。

成人大便中什麼時候能看到粘液呢?就像感冒了流鼻涕一樣,只有腸粘膜上皮組織發炎,分泌粘液量增加,表皮壞死脫落增加,大便偏稀一些的時候才看得出來,這時候多半提示存在胃腸道疾病。而且,跟膿鼻涕提示細菌感染,清鼻涕提示病毒感染或過敏一樣,粘液的性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所患疾病的種類,醫學上還有許多名詞描述這些特殊的大便,比如“粘液膿血便”、“粘液便”等。幾乎所有的胃腸道疾病都有可能出現粘液,比如急、慢性感染、寄生蟲、炎症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慢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徵等。粘液多半在迴腸末段至結腸段產生,因此結腸疾病出現粘液便的情形更明顯些,比如潰瘍性結腸炎,粘液便是其典型表現之一。

這是因為小嬰兒生長髮育迅速,腸粘膜上皮更新換代很快,且胃腸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善,粘液重吸收不那麼理想,腸子相對較短,蠕動又較快,很容易將粘液和脫落的腸粘膜上皮拉出來。母乳寶寶大便較稀,裡面的粘液成分還會更明顯些。奶粉寶寶更容易因不同程度過敏、消化不良產生輕微的胃腸炎症,通常粘液量還會較母乳寶寶高一些,不過因為其大便量多又黏稠,含水比例少些,粘液混進去看起來不那麼明顯而已。

有些人認為寶寶剛出生時,大便粘液量增加很可能提示“飢餓性大便”,如果大便顏色發綠,貌似更佐證這個判斷。理論上來講,寶寶飢餓時粘膜上皮脫落、腸蠕動等情形會增加,大便內容物更稀薄,可能粘液便發生率真的會增加。不過據觀察,如今家長們生怕餓到孩子,這種情形極其少見了,沒過度餵養就不錯了,寶寶早期吸吮需求十分旺盛,一般也不會餓到自己,這種綠色粘液便,尤其是顏色較亮帶著泡泡的,還是前奶/後奶失衡造成的更多見。不過不排除一些家長拼命給孩子喂水,不讓孩子頻繁吸奶的,有可能出現這樣的大便,而且還可能伴隨水便分離的現象,也就是大便中的水分比較明顯,渣子較少,有時候在尿布上看到大便渣子旁一圈黃水,這不是感染表現。

到了寶寶出牙的時候,他口腔裡往往會產生大量的口水,一部分會被他吞到肚子裡,會讓大便看上去更稀一些,口水裡的黏蛋白等成分,也會讓大便中的粘液更多見一些。這都是非常正常且常見的現象。添加輔食後,由於一些輔食可能對胃腸產生輕微的刺激,粘液也會稍多一些。不過有些孩子添輔食後大便趨於成形,大便中的粘液就不那麼明顯了。

不過,如果寶寶生病了,比如受涼、消化不良、過敏、感染等等,粘液便的發生率的確會增加,也可以將其作為診斷依據之一。值得一說的是,上面提到輕微過敏的時候粘液便發生幾率可能會增加,如果伴隨有腸絞痛、腹瀉、嘔吐、肛周潰瘍、溼疹等,更加佐證這個判斷。如果過敏原不去除,這些情形較難好轉,而家長們往往很少察覺或想到這一點,只顧著給孩子吃一些對症的藥物。

所以,寶寶時不時有粘液便,只要他精神、食慾正常,睡眠好,大可不必理會它。如果大便粘液量突然增加,伴隨大便性狀較前變化較大,比如突然變稀等等,寶寶伴有一些不舒服的表現,還是找找原因,針對性處理比較妥當。寶寶胃腸著涼,輕微感染,或媽媽暫時吃油膩了些等情形,一般好起來很快,只需要餵奶,不需要額外處理。奶粉過敏、母乳過敏的情形都可能出現,如果近期添加了奶粉寶寶不舒服,或母乳媽媽吃了些鮮奶或海鮮等高蛋白食品、米酒、中藥等等,可能也會刺激寶寶腸道,去除這些因素再看看。6個月以上寶寶添加輔食要挺慎重,一樣樣添加,沒任何不舒服的表現,3天后再添加下一樣。決不能給小月齡寶寶隨意喂中藥湯、喂水、果汁等等。

②油狀物

有些寶寶大便看上去油亮油亮的,這很可能是寶寶吃的奶水中油脂過多,未能消化掉的緣故。拿顯微鏡查看,還能見到脂肪球。

很多媽媽怕奶水少,又為了補身子,坐月子期間喝了大量的雞湯、魚湯、肉湯、排骨湯……事實上,這並不能起到催奶、補身子的作用。我國自古非常推崇湯水,認為它們有營養,好消化,事實上現代大量研究證實,白白的濃湯只不過是含一些脂肪微滴的混濁液,另外還含有些營養垃圾,比如嘌呤、作料等等,維生素基本上都煮壞了,微量元素比如鈣、鐵、鋅等,藏在“料”裡溶出的極少,溶出的氨基酸等也很少見。研究也證實大量飲水的媽媽並不能讓自己的奶水比對照組媽媽更多。喝多了湯除了給媽媽貼一身膘,容易便秘(產後婦女腸蠕動往往有一段頓抑期,容易便秘),讓奶汁濃稠不好分泌(甚至會加重一些媽媽乳腺炎症狀),讓寶寶過胖或有輕微的拉肚子情形,並沒有什麼好處。

吃了媽媽“油湯奶”的小寶貝,拉油樣大便的幾率會增加。有地方還有些風俗,把稀薄、顏色清淡的前奶擠掉,給孩子喂看著濃一些的後奶,也容易出現這個情形。如果用布尿布包屁股接屎,或拿毛巾給大便了的孩子洗屁股,會發現油油的大便印記很難洗乾淨。

所以,媽媽吃清淡些,飲食均衡、吃得舒服又開心才最最靠譜。如果一定要熬湯補身子,不需要喝太多湯水,吃“料”比喝湯靠譜得多。

③微酸的氣味,不太臭

同樣,寶寶大便的氣味,也是時刻刻牽動著一家人的心。不過不管大便是啥氣味,感覺怎麼著都不對!

“怎麼都沒臭味,大便哪有不臭的?是不是沒吃多少哇,根本沒出多少渣子,也就沒味兒。”“寶寶大便怎麼那麼臭,打屁也臭,是不是消化不良?”“聞著有點酸哩,是不是餿味,沒消化好?奶好不好喲,吃了你的奶,拉餿大便。我看你體質不好,有口臭,愛出臭汗,火氣大,前兩天喝湯還起大風疙瘩,這是溼熱體質,奶裡估計有溼毒哩。他吃你的奶,也有熱氣,所以大便發餿,拉肚子,還長疹子,頭上一頭痂,還總是一頭汗,頭髮臭得不能聞哩!說不定在肚子裡就有溼毒,把晦氣帶出來了。我看尿也黃,汗也有點餿味。奶不好不要勉強餵了哦!沒多少營養,還喂壞了寶寶,不好哦!自己也需要調理身體。我親戚是中醫,哪天找他開一些去火氣的藥給孩子喝一喝,你也要多喝喝,平常多給孩子喂點水。”(有關這些現象,可以查看“奶不好”、“胎毒”章節的內容。)……

“經驗豐富”的老人家有理有據,言之鑿鑿。新媽媽們百口莫辯,也頗有些內疚。感覺不管怎樣做,都沒能把寶寶照料好。自己沒好的身體底子又無能,心疼寶寶出這麼多岔子。於是這會兒又不敢餵奶了,再次將餵奶粉事宜提上議事日程。

然而,這也是正常現象!

母乳寶寶的大便,多半都帶點兒酸味。這是為什麼呢?成人胃腸道很長,消化吸收速度較慢,也更充分,寡糖成分一般不會沒吸收完就從腸道中拉出來。小嬰兒則不然。母乳中的寡糖成分,尤其乳糖非常充分;而小嬰兒腸道較短,蠕動較快,吸收效率相對較差,未能完全吸收的寡糖成分運到大腸裡,被腸道菌部分分解,會形成一些酸性物質,由而產生這樣特殊的氣味。

另一方面,母乳中的營養配比非常神奇,幾乎以寶寶所需的養分及能量配比為基準量身訂造,所以總吸收率高,代謝廢物少,不怎麼臭。相比而言,奶粉中的蛋白質、脂質等成分幾乎為母乳的3倍,但這不算是好現象,很多都是營養垃圾,一些用不了拉出來了,一些則過度吸收,造成臟器代謝和排洩負擔!所以奶粉寶寶的大便往往比母乳寶寶的臭很多。

很多媽媽辛苦追奶,終於實現了全母乳餵養,結果寶寶吸吮頻繁,拉得少了,大便變稀,也不如以前臭了,就以為自己奶水少或營養不夠,感到格外恐慌,又開始添加奶粉,讓寶寶吸吮次數減少,拉得又多又稠又臭才罷休。事實上真沒這個必要。

不過,不是所有的母乳寶寶,大便都不臭。如果媽媽吃太多蛋白質類物質,還是可能影響奶水中的營養配比的。比如媽媽吃的“月子餐”裡含太多雞鴨魚鵝(一些地區的風俗,真的是一天一隻雞,一條魚,半個鴨或鵝!一些“月母子”還生生給喂成了胰腺炎,跪了……),還有媽媽一頓吃十幾個蛋,一天吃三十幾個……寶寶的大便真的容易變臭,還容易放很臭的屁,還容易消化不良,拉肚子或者便秘。

另外,母乳媽媽吃太多高蛋白的食物,容易出現上述那些“溼熱”的症狀,如口臭、汗臭、便秘等,一些輕微過敏體質的,或剛生孩子早期身體裡的激素快速調整的新媽媽,還會出現比較明顯的過敏表現,比如長風團等。這麼看來,媽媽是“溼熱”體質,“奶有溼毒”也不全無道理了,寶寶大便不僅“餿”,而且“臭”!真有點像腐敗的氣味。不過大夥兒別光顧著指責或惋惜新媽媽體質不好,事在人為,可能是家人不恰當的母嬰餵養理念造成的呢!去除這些因素,種種“異相”,很快就消失了。

人跟動物,本質沒有多大區別,坐月子的女人,也不需要過分區別地對待,有時遵循這些“月子迷信”的條條框框,背離自然屬性或平素的習慣,無利反害,甚至可能會造成挺糟糕的影響。

所以,一定程度上,大便和屁的臭味的確能反映出食物中營養成分的多少,尤其是蛋白質成分,消化分解後產生的硫化氫、氨氣等氣體都會非常臭,像臭雞蛋的味道,要知道硫和銨都是蛋白質許多基團常見的組成成分。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過年胡吃海喝過後,好幾天大便都臭得自己不敢久蹲,打屁也燻一屋,屎也格外粘稠,總像擦不乾淨,就是這個原因。顯然,營養並不是越多越好,那是“營養過剩”,給身體造成很多代謝、排洩負擔,也容易過度餵養,造成小胖子。如今人工餵養寶寶,很多在7~8歲就變成大腹便便的小胖子,可見一斑。

所以,營養合理配比最為重要!為寶寶量身訂造、營養不多不少的母乳仍然是寶寶最佳的食物,大便不臭,才是莫大的幸事呢!

④放屁

剛出生這麼一丁點兒孩子,即使早產了幾周,打屁也真不含糊。一天放很多次不說,動靜兒還特別大,屁聲連珠炮,震天響!聽上去像是拉了很多一般。這陣勢,這聲氣兒,比大人還綽綽有餘。很多寶寶打屁前也像要拉屎一樣,動作很誇張,臉憋得通紅,身子扭來扭去,有的還會哇地一聲哭出來。隨著一聲昂揚的“震天屁”落下帷幕,小臉兒寫滿疑惑,隨即又露出舒爽愜意的神情,即使哭泣時間也不長,很快就自顧自兒玩兒去或接著吃奶了。

這些情形往往在寶寶剛睡醒,開始吃奶時出現。很好理解,寶寶從入睡到醒來,又吃下一些奶,腸子從相對平緩到開始蠕動,打屁、拉屎等情形也會跟著增加。寶寶經常“上面吃、下面拉”,有時屎帶屁,有時屁帶屎。有時冷不丁噴點兒屎在尿不溼上面,讓媽媽們很糾結,剛換一片,這會兒要不要再換。還有的時候,小寶寶躺媽媽手臂上正迷迷糊糊吃著奶,忽然小屁股肉一緊,又一撅,屎渣和黃水隨著一個豪氣沖天的大屁噴了出來,偶爾能噴上一米遠!嗷!媽媽心裡是又有點生氣又有點好笑,有點兒噁心,還有些擔憂,望著噴在床圍和地上的屎點子唉聲嘆氣,一會兒又得好一陣打掃了。

也有些寶寶在睡眠過程中打屁的,不過不多見,多半進入淺睡眠期,腸子“咕嚕”了一下,身子扭幾下或叫喚幾聲,又迷迷糊糊睡著了或醒來玩耍。

看到這麼密集、誇張的響屁,一家人又該擔憂了。“怎麼這麼多屁?是不是消化不好?”“這麼點個小孩,老打這麼大個屁,比大人的屁還響,腸子受不受得了喲!”“光打屁,看拉出的屎沒多少東西,是不是餓得腸子咕嚕,沒吃飽?小孩都是餓的時候打屁哩!”“是不是你的乳房根本沒多少奶?(老人家上手,在新媽媽乳房上捏了一把),都軟趴趴的哩!我當年脹成個球,奶直往外飆的,這邊奶吃著那邊奶都漏出來的,哪是這樣的哩?我看他吃那麼半天也沒像吸進去多少,吃進去的都是氣!這些氣吞到腸子裡,最後變成屁打出來。孩子造業哩,沒奶吃,光吃氣,打屁還費勁。我看你也別太實心眼兒,該餵奶粉還是要喂哩,看孩子餓的,打屁把那點兒可憐勁兒都耗光了,哭都沒勁兒了。”“老放屁,孩子肚子脹得像個球,硬邦邦的,可憐兒,怎麼吃你的奶這麼脹,消化不好喲!奶好不好哇?給他點健胃消食的中藥吃吃,中藥沒副作用的。”

聽到“過來人”這些“有理有據”,“言之鑿鑿”的話,新媽媽們又該無所適從,垂頭喪氣了。

是的,你沒猜錯,梧桐媽媽又想說,這也是正常現象!

跟上面的原因差不離,母乳中含豐富的寡糖成分,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腸蠕動,幫助排便。小小的腸子很狹窄,蠕動很活躍,定向蠕動功能又不及成人,所以噴氣壓力相對較大,攢起一大團屁噴了出來,就是我們聽到的“震天屁”,看到的噴屎的“衝鋒槍屁”,還會“屁帶屎”,“屎帶屁”。尤其是對寡糖成分比較敏感,大便量多又稀的寶寶,打屁的顯著程度更“震人心魄”些,打屁帶出的屎也有更多的黃水。隨著寶寶慢慢長大,消化系統趨於成熟,寶寶打的屁會慢慢降低頻率和音調。

至於寶寶是不是吞進去的空氣太多了,才導致打屁的呢?理論上的確是可能的,不過跟我們想象的還是有些不一樣。寶寶吞進去的氣體,在胃腸蠕動的過程中,早就被機械碾碎形成小氣泡,不過這些小氣泡可能會進一步刺激胃腸蠕動,讓胃腸道在消化過程產生氣體加速排出並增加排氣壓力。所以,吞入氣體的確有可能造成打屁增加,不過放出來的屁並不是吞進去的氣體。

不過如果寶寶吃乳房,吞氣的幾率就會少很多。這種吸吮方式很特殊,寶寶用舌頭捲住乳頭,用牙齦按摩乳暈,看上去像咀嚼一般。因此,某種意義上來說,母乳不完全是負壓吸出來的,而是按摩出來的,媽媽自己的噴乳反射也會收縮乳管,幫忙將奶水擠入寶寶口中。你想到了什麼?沒錯,奶農們擠牛奶,就是用刺激牛的乳頭,按摩擠壓的方式讓奶水流出來,不是負壓抽出來的(不過今日農場可能會用到一些特殊的負壓泵吸奶)。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這樣吞氣的幾率會少很多,所以母乳寶寶的“震天屁”,真的不是吞氣造成的。

相反,如果寶寶是吃奶瓶,他會因為不熟練的負壓吸吮吞入氣體,另外奶粉在沖泡和搖晃的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的氣泡(尤其是上下搖晃,所以建議平行轉圈搖晃奶瓶,減少奶水中產生氣泡的量)。這些氣泡可能會刺激寶寶腸胃,而下游的大便量多、不好消化,難於排出,所以打嗝、吐奶、腹部脹氣、腸絞痛等上游胃腸不適的情形會相應增加。但由於大便粘稠量多,儘管也會放屁,但通常不會放母乳寶寶這種讓爹媽心肝兒顫的“震天屁”、“衝鋒槍屁”。但這不一定是好現象。

也有些說法認為,寶寶老打屁,有時可能連帶著拉屎或拉黃水出來,量少而次數頻繁,尤其是綠色稀便,可能是餓著了。這個說法不無道理,飢餓早期會刺激胃腸蠕動,肚子咕咕響,小嬰兒打屁、拉屎會相應增加。不過如今,餓到寶寶的情形極少見,不過度餵養就不錯了。寶寶有強烈的吸吮需求,早期會頻繁地刺激媽媽乳頭產生泌乳,很快就能補足奶量;如果是吃奶瓶,往往會因為奶流又多又快吃過多!所以,再次強調,不要一看到打屁、拉稀便或綠便就憂心忡忡,只要寶寶吃得舒心,玩得愜意,睡得安穩,基本上沒多大問題。

不過,寶寶胃腸過敏或消化不良,的確有可能打屁增加,大便也常相應地變稀。跟上述介紹的一樣,母乳媽媽最好注意些自己的飲食,不要吃得太油膩,不要吃很多高蛋白食物及引起脹氣的食物,比如鮮奶、海鮮、大量雞鴨鵝及雞蛋等高蛋白食品,有些食物也可能引起寶寶脹氣,常見於一些高纖維、高澱粉含量食物和略有些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蘿蔔、土豆、韭菜、大蒜等等。但也別過於擔心,只要飲食多樣化,一次別吃太多,寶寶沒什麼不舒服就不要緊。如果寶寶有些胃腸不舒服的表現,尤其是伴隨肛周潰瘍、溼疹等過敏表現,哪怕是寶寶跟以前相比有些不一樣,媽媽們稍微留意,暫時停掉可疑的食物觀察一段時間就行。


邱邱嗶生活

寶寶便便是史上最噁心的,但卻也是媽媽們最關心的,因為從寶寶的便便中可以看出,是否消化正常?是否吃飽了?有沒有受涼?.......那麼,1歲內健康嬰兒大便有什麼特點?

進食後食物進入消化道至糞便排出的時間因年齡而異,母乳餵養的嬰兒平均約13小時,人工餵養的嬰兒平均約15小時,成人平均約18~24小時;因此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次數會比較多。此外1歲內嬰兒大腦皮質尚在發育中,進食後會有明顯的胃-結腸反射促進結腸蠕動引起排便,因此嬰幼兒常常在吃奶後不久就會出現排便屬於正常生理現象,年齡越小大便次數較多,隨著年齡增長,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

純母乳餵養:大便為黃色/金黃色,多數為均勻膏狀或帶少許黃色糞便顆粒,或稍稀薄、綠色、不臭,呈酸性(pH4.7~5.1)。平均每日排便2~4次,多者可達8至10次,一般在添加輔食後大便次數減少。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如果有便秘需警惕甲狀腺功能低下、先天性巨結腸等疾病,需要找醫生進一步診治。

配方奶餵養:大便呈淡黃色/灰黃色,較乾燥,呈中性或鹼性反應(pH 6~8)。因配方奶中的蛋白以酪蛋白為主,大便可有蛋白分解產物散發的臭味,以及混有沒有完全消化的白色酪蛋白凝塊(俗稱奶瓣)。因配方奶中的酪蛋白對結腸蠕動有抑制作用,配方奶餵養的寶寶大便次數較少,大約1~2次/天,也相對容易發生便秘。

混合餵養:大便情況和配方奶餵養的相似,大便淡黃色/灰黃色,較軟。添加米粉後,稠度稍減,顏色稍暗褐色,臭味加重。添加各類蔬菜、水果時,大便外觀與成人相似,初加菜泥,大便中常可見綠色便排出。平均每日1次左右。


好媽親寶寶

你可以觀察一下孩子的舌苔、舌尖,正常孩子是淡紅舌,薄白苔。便便臭,孩子體內有熱,體現在舌苔上顏色深,舌質紅。孩子晚上睡覺也不太踏實。

如果會小兒推拿手法,可以做清天河水,清胃經,清補大腸


源源學中醫

寶寶糞便的氣味、顏色、性狀與寶寶吃的東西和腸道消化息息相關。

寶寶吃肉太多,肉中大量的蛋白質,在經腸道細菌分解的過程中,產生具有刺激性氣味的吲哚和糞臭素。

如果寶寶消化不太好,腸道蠕動變慢,大量的宿便在腸道中,沒有及時有規律的排出,會有惡臭的氣味。

注意營養均衡,適當給孩子吃一些根莖類食物,如土豆、胡蘿蔔、紅薯、穀類等,並多吃水果蔬菜,促進寶寶腸道消化吸收。


火星咿咿呀呀研究所

首先一歲多的寶寶已經開始吃輔食,一些比較軟的正常食物都可以吃了,其實寶寶開始吃輔食之後,大便就會開始臭臭的,因為正常消化的食物經過身體腸胃吸收不需要的殘渣必然是有臭的。


新手不太新7

寶寶大便特別臭 消化不好的前提,肯定是爸爸媽媽給寶寶吃的好東西太多啦!含蛋白質的食物攝入過多就會中和胃裡的胃酸,從而降低胃液的酸度。消化吸收不充分,再加上腸腔內細菌的分解代謝,大便往往是奇臭難聞。

最近幾天可以少給寶寶吃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一般過幾天就會好起來,多吃些水果蔬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