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方式看歷史之強項董宣與明章之治

第二十章 強項董宣與明章之治

  雲臺將與馬援的軍事才能,其實都蓋不過劉秀的光輝。光武帝也是中國古代難得的軍事家之一。而治國與治軍不同。西漢平帝時,中國人口達到5959萬,光武末年僅有2100萬,亂戰造成了人口的驟減。長安由六十八萬減少至二十八萬,最慘的是沛郡,人口由二百萬減少到二十萬。

  光武帝建立東漢王朝以後,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減輕捐稅,釋放奴婢,減少官差,還不止一次地大赦天下。他還頒佈了一些法令。然而法令只能對付百姓,光武帝的大姐湖陽公主依仗兄弟做皇帝,驕橫非凡,連她的奴僕也不把朝廷的法令放在眼裡。

  陳留人董宣,在洛陽當縣令。湖陽公主劉黃的家奴,仗著權勢,光天化日之下殺人,躲藏回劉黃家,董宣無法去抓捕他。劉黃出門的時候,用那個家奴陪坐乘車,董宣在洛陽城北西頭門外的萬壽亭等候,攔住公主車隊,要求逮捕那個家奴。劉黃不許,董宣用佩刀劃地,大聲數落劉黃所犯的錯誤,在劉黃面前喝令家奴下車,當場把那個家奴誅殺。

  劉黃又羞又氣,跑到皇宮向劉秀哭訴,說被一個地方小官欺負,劉秀大怒,傳進董宣,準備亂棍打死。董宣叩頭說:陛下聖德,中興漢室,如果縱奴殺人,將何以治天下?我不需要被亂棍打死,我自已死。說完以頭撞柱,血流滿面。劉秀怒氣稍稍平息,令小黃門(禁宮裡的初級侍從)上前抓住董宣,要他向湖陽公主叩頭認錯,董宣不從,劉秀命人強按他的脖子,董宣兩手撐住地面,就是不肯叩頭。湖陽公主對劉秀說:你過去是布衣,藏匿逃亡者,官吏連大門都不敢到,如今貴為天子,難道連一個縣長都管不住?劉秀笑著說:天子不能與布衣相提並論。於是下令:強項令出去!並賞賜董宣錢三十萬。董宣把賞錢分賜下屬。由於董宣能搏擊豪門貴族。京師內,無人不為之震動。以後,董宣繼續打擊不法的豪門貴族。洛陽的土豪聽到他的名聲都嚇得發抖。人們都稱他是“臥虎”。

用自己的方式看歷史之強項董宣與明章之治

圖片故事:強項令

  這就是強項令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每步都面臨殺機。董宣以他的道德勇氣,震懾豪門,而劉秀最後醒悟,也算是英明君主。很多講文治的失敗,原因在於董宣這樣的官員不多,劉秀這樣的君主更少,然而劉黃這種不識大體的老太婆及狗仗人勢的家奴卻數不勝數。

  光武在位33年,除去統一戰爭12年,剩下21年都在為漢朝統治的延續而努力。西漢時霍光和王莽的專權,給光武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東漢建國後,雖然延續了西漢的官職制度。但將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改為司馬、司徒、司空,並削弱三公的實際權力。設置尚書檯,擴大其組織和職權。尚書檯設主官一人,曰尚書令;副主官一人,曰尚書僕射;左承一人,右承一人。下設六曹,每曹各設尚書一人,侍郎六人,令史三人,共計六十四位官員,這六曹後來成為六部,六曹尚書就是後來的六部尚書。與三公相比,尚書檯雖然地位比較卑下,但權勢卻極重,原屬三公的權力,都被尚書檯所有。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雖置三公,權在臺閣。

  簡單介紹三公:秦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組成中樞機構。丞相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史大夫管監察和秘書工作。漢朝大體上沿襲秦制稱為三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務。漢武帝時,他重用內廷近臣,對丞相不甚信任,武帝末年,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從此,大司馬權勢在丞相之上,而大司馬多由外戚充任。漢成帝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哀帝時改丞相為大司徒。其中大司馬即太尉掌管軍政,大司空為最高監察長,東漢時司空管水土及營建工程,司徒掌管教化。到東漢末年魏武帝曹操又廢三公而恢復丞相、御史大夫,並自任丞相。

  三公下的九卿中有大司農,秦時稱治粟內史,景帝改稱太農令,漢武帝時更名為大司農。兩漢時掌管租稅、錢穀、鹽鐵和國家財政收支。大鴻臚管外交接待,衛尉即衛戍區司令,太常管宗廟禮儀,太僕掌管牧畜,少府與大司農一同掌管財貨並管皇室事務,屬官中有太醫等,光祿勳掌管宿衛宮殿門戶,宗正管皇室與諸侯王外戚等事務,廷尉即後來的大理寺正卿。也有不同的說法,認為應該是十二卿。民間常說“九卿四相八大朝臣”,四相即是四靈,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清皇太極在位時,曾有滿族八旗的首領輔政。上朝時文東武西,各有四位分廂站立。這即是民間常聽到說起滿朝文武的代表。

用自己的方式看歷史之強項董宣與明章之治

  明帝即位後就一改光武為政時的柔術,而大刀闊斧地代之以剛猛。明帝根據光武生前的意思,畫二十八將於雲臺,但對自己的岳父馬援卻不予收入,這就給大臣們一個信號,就是自己要限制和約束外戚。不善於約束家人和子弟的竇融的很多親族被明帝處置。太后的親人犯法,明帝也不徇私情。使明帝朝在東漢一代,是外戚最不敢妄為的時期。

  明帝與其後的章帝、和帝繼續光武的減輕刑法,輕徭薄賦。明帝在永平八——九年(公元65——66年)兩次把犯死罪和在押囚犯遷移到到度遼營(今東勝)等河南地(黃河以南),以屯戍朔方和五原等邊縣。凡遷居到邊縣的,都發給弓弩和衣糧,同時制定許多優待政策,鼓勵罪犯到河南地屯戍。章帝時還多次將國家的田地,租種給無地的農民。解決了一部分無地農民的生存問題,儘量把農民固定在土地上。

  東漢前期,還積極興修水利,如王景治黃河,使黃河800年沒改道。張堪拜漁陽太守,乃於狐奴開稻田八千餘頃。杜詩遷南陽太守,修治陂地,廣拓土田。其它興修水利開墾良田。有馬援、鮑昱、張禹、馬稜等,和帝時蔡倫在總結前人制造絲織晶的經驗的基礎上,發明了用樹皮、破漁網、破布、麻頭等作原料,製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才使紙成為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這就是蔡侯紙,也是中國四大發明的造紙術。

用自己的方式看歷史之強項董宣與明章之治

  任用賢能是盛世的一個前提,光明章時期出現了很多賢吏,明帝時的鐘離意便是其一。鍾離意做尚書(宮廷秘書)時。交趾太守張恢因貪贓千金,被追究押回京師伏法。貪賄的錢物沒收交予大司農。朝廷下詔將這些財物分賜給群臣。鍾離意得到珠寶,將(珠寶)全部放到地上而不接受賞賜。明帝很奇怪,便問他這樣做的原因,鍾離意回答說:臣聞孔子忍渴於盜泉之水,曾參回車於勝母之閭,惡其名也。此臧穢之寶,誠不敢拜。按現在的意思就是:我聽說孔子忍耐著乾渴,也不飲盜泉的水。曾子到勝母這個巷子就回車,都是因為名字不好,這些貪贓受賄得到的寶物,確實不敢接受。顯宗感嘆道:尚書的話真清正啊!於是改變作法,賜給鍾離意庫錢三十萬。又將他提升為尚書卜射(宮廷秘書主任)。

  在一次明帝建造北宮時,鍾離意脫掉帽子說:昔成湯遭旱,以六事自責曰:‘政不節邪?使民疾邪?宮室榮邪?女謁盛邪?苞苴行邪?讒夫昌邪?’竊見北宮大作,民失農時;自古非苦宮室小狹,但患民不安寧,宜且罷止,以應天心。以成湯(商朝第一帝,名叫子天乙,甲骨文中稱為大乙。也就是後世說的滅夏朝的商湯)遭到大旱後,用六事自責勸說明帝取消了北宮的建設。

  光武明章這一段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段比較穩定時期,經過幾十年的休養生息,東漢經濟得到恢復發展,社會穩定,人口急劇增加,東漢的統治到和帝時達到極盛,和帝末年,人口達到五千三百二十五萬,接近了西漢平帝時的水平。這段東漢歷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時期被稱為明章之治。

  本章點評:董宣強項除奸,幸得光武明理,臥虎才能震京都;鍾離清正進諫,借用成湯責已,尚書肝膽出盛世。

未完待續......

上一章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