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是否存在梁山伯與祝英臺?

梁山伯和祝英臺,是《梁山伯與祝英臺》傳說中的男女主角。但有人說,據歷史上考證,確為真人。據史書記載,梁山伯東晉時任寧波地方官。位於市區西郊5公里處的梁山伯廟、梁祝臺穴冢及夫妻橋、寢宮等文化遺址,被中國樑祝文化研究會專家確認為梁祝故事的正宗發源地。

梁山伯廟是國內唯一的紀念梁祝“愛情神”的廟宇。梁山伯廟位於寧波城西5公里處的高橋鄉邵家渡,內塑有梁山伯坐像,祝英臺鳳冠霞帔坐右側,後殿為梁祝寢宮,內置朱木床。寢宮後為梁祝墳墓。

歷史上是否存在梁山伯與祝英臺?

祝英臺,生於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年,即公元377年。祝家也是由於北方出現“五胡亂華”的局面而南遷的士族,定居在山明水秀的上虞,即今天浙江北部,在一處荒僻的梅溪源頭聚族而居,人們都把這裡稱之為祝家莊,傳到祝英臺已是南遷之後的第四代了。

這個傳說故事是這樣的:祝英臺說服了父母,女扮男裝,到杭州求學,這年她十四歲。正值陽春三月,祝英臺邂逅了由貿城而來的梁山伯,雙方一見如故,於是結為異性兄弟。不久便到了杭州城外的“崇綺書院”,拜師入學,朝夕勤苦攻讀詩書。三年時間,彈指一揮,長祝英臺一歲的梁山伯,竟然沒有發覺祝英臺是個女孩。

歷史上是否存在梁山伯與祝英臺?

三年時間不算短,祝英臺多次顯示爰戀之意,又恐稍有不慎便會弄得不可收拾;而梁山伯只有兄弟之情,並沒有特別的感受。恰好祝英臺的母親生病,祝英臺倉促回鄉,梁山伯依依不捨地送了一程又一程。不久,粱山伯風聞祝英臺居然是個紅粉佳人,而且回鄉後便許配給了貿城姓馬的人家。梁山伯迫不及待地趕到祝家,沒想到木已成舟。

怪只怪梁山伯太不解風情,怪只怪祝英臺沒有把自己對梁山伯的情意適時地告訴父母,在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情況下,答應了門當戶對的馬家求婚。既然有了婚約,便不能隨意更改。祝、馬兩家都是由北方遷來的體面人家,祝家是不可能因照顧小女兒的情意,而丟掉臉面的。

祝英臺明白自己是深深愛著梁山伯的,她以為梁山伯並不愛她才答應馬家求婚,現在梁山伯向她一吐衷腸,她早已肝腸寸斷。梁山伯實在想不出什麼充分的理由來橫刀奪愛。因愛故生憂,憂心如焚,悶悶不樂的梁山伯終於一病不起,溘然而逝。

歷史上是否存在梁山伯與祝英臺?

就像是晴天霹靂,祝英臺先是目瞪口呆,繼而放聲大哭,既哭梁郎的可憐,也哭自己的可悲,更哭梁郎的無能。這邊是愁雲慘霧,了無生趣;那邊是催婚使者不斷。祝英臺的父母用盡了方法,一面好言相勸,一面苦苦哀求,祝英臺萬念俱灰,而且也再沒有理由加以搪塞,於是心思一橫,答應了擇吉日出嫁馬家。

梁山伯死後,他的親友遵照他的遺願,將他葬在貿城西郊邵家渡山麓,意思是要一睹祝英臺出嫁時喜船路過的風采。祝英臺自然是為了情郎,非要在出嫁時經過邵家渡不可了。更提出要到昔日的同窗好友梁山伯的墓上去祭拜一番的要求。

其實,祝英臺在答應出嫁的時候,便抱定了以身殉情的決心,她想過投江自縊,總覺得不及親自到梁山伯的墳前撞碑為佳,本來是打算祭拜以後,一頭向墓碑上撞去以結束自己的生命,不料卻天從人意,省去了許多周折。當時的人都認為是天意,如果仔細探究起來,那天大概是龍捲風加地震與祝英臺拜墓的事巧湊在一起,這就叫“無巧不成書”。這事確是很感人。

歷史上是否存在梁山伯與祝英臺?

但是,關於梁山伯與祝英臺這兩個人,還有其他版本的傳言:梁山伯是明代人,祝英臺是南北朝人,兩者相隔千年。祝英臺本是俠女,劫富濟貧,曾三去馬太守家盜銀,最後中了馬太守之子馬文才埋伏死於亂刀之下。百姓將其厚葬並在墳前立碑,年久,該碑下沉於地下。梁山伯為浙江寧波府鄞縣縣官,清正廉潔,中年喪妻,無子,死後入葬時刨出祝英臺之墓碑,眾人惋惜之餘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為梁山伯擇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為梁山伯,紅者為祝英臺。從此衍生出動人的傳說,據查證,此記載最初版本為浙東民間百姓口頭故事,並非歷史資料記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