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市有可能成為合肥都市圈一員嗎?

朱可夫69050640

銅陵有可能成為合肥都市圈一員嗎?回答這個問題不管是否是與不是,銅陵都在積極加快加大與合肥都市圈的融合和交流合作。隨著樅陽納入銅陵市,合福高鐵開通,合銅工業走廊的佈局無疑看出銅陵迫切需要與省會合肥聯聯合作的魄力。


為了強化合肥對周邊城市的聯繫和輻射作用,安徽省早在2013年就已謀劃皖江城際鐵路網。根據規劃,皖江城際鐵路網由14條城際鐵路和5條客貨共線鐵路構成,即以合肥為中心、五條放射線、三條省際貫通線、六條都市區域線、五條利用線,線網總規模1485公里,規劃範圍覆蓋11個城市。規劃中提出,提升合肥在城市與區域體系中的地位,充分集聚合肥經濟圈城市,預計到2020年,合肥經濟圈城市中心城區通達運輸平均時間控制在1小時以內。

為什麼要積極融入合肥都市圈?合肥,作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它的發展已不單單是發展自身,也不止屬於安徽,更是長三角分工與協作的核心紐帶!國務院“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把安徽整體納入長三角城市群,合肥更是作為我國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之一,它提升了合肥在國家區域發展中的戰略定位。

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蕪湖市、馬鞍山市、桐城市,由於桐城市是隸屬於安慶市的,安慶市這一次已經加入了長三角,換句話說,除了六安市(舒城已納入長三角),目前整個合肥都市圈,都是納入了長三角的。縮短時空、拉近距離是一體化發展的應有之義。合肥作為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雙節點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合肥最亮的城市名片。2017年初,合肥繼上海之後第二個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從此拉開了共同肩負國家使命、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帷幕。
銅陵對接合肥的優勢和好處:銅陵無縫對接合肥經濟圈,使合肥零距離融入長江經濟帶,這既是合肥經濟圈發展的要求,也是立足於全省經濟發展大戰略來考量的。銅陵順勢而為、主動作為,加大爭取合作力度,將必然會加強加快銅陵成為皖中南的樞紐中心地位。以合肥、銅陵兩市為端點,沿合銅黃高速公路、京福高速鐵路兩側佈局,規劃建設若干個產業集聚區,逐步聯點成線,形成帶狀發展走廊,加快銅陵城市格局提升和加快銅陵跨江聯動發展。
在交通建設上,已規劃或正在建設的重點項目有:北沿江高速、北沿江鐵路、廬銅鐵路、G347、合銅一級公路及G3替代橋、開發區和橫港過江通道等。

構建合肥都市圈集裝箱樞紐港和通江達海的物流轉運基地。與此同時,可通過與合肥都市圈合作,樅陽做為與合肥向西南方向發展的機遇搶抓樅陽入列“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依託國家東部生態文明旅遊區、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建設,整合開發“五湖四山”等文化旅遊資源,推進浮山風景區創建國家5A景區,建設一批旅遊骨幹項目,促進生態、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努力使樅陽成為合肥的“後花園”

合肥有全國獨有的科技,科教


,高端製造等優勢,作為同樣開放包容的城市銅陵而言可以依託長江黃金水道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長三角城市群,形成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把銅陵建設成為長江經濟帶對外開放的重要節點城市。依託與省會合肥的合作共同打造銅陵推進大通道、大平臺建設。銅陵不能甘於小城市,而是加大與合肥都市圈的聯動發展,積極促進與池州一體化和江北跨江將城市格局提升,使之銅陵成為皖江城市帶與合肥都市圈的雙節點城市,成為合肥-黃山-池州-宣城,蕪湖-安慶,安徽通向浙江,南京,武漢等方向皖中南中心樞紐識時務者為俊傑,安徽省定位以合肥為中心的省會都市圈早已成定局。尤其抱怨,埋怨倒不如認清現實,定位優勢,搶抓機遇,融合發展,抱團取暖,強化改革創新、敢為人先意識。倘若孤風作為,守舊守成,墨守成規,一味索要,坐井觀天、自我封閉,不把地方發展融入全省、全國發展大布局,不努力做到開放、合作、共贏發展;不從小格局中解放出來必然被時代發展所拋棄!銅陵將 是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和皖中南中心城市,我們相信未來的銅陵必然是八百里皖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土土街

這個是非常有可能的。按照政府的一貫作風,劃定一個都市圈是有幾年的規劃的,要是其他地市想加入,說明這個都市圈的影響力很大,政績卓著,是一件好事。

銅陵地處長江邊,跟蕪湖、合肥都很近,地理位置很好,所以入圈是很有可能的。銅陵經濟也不算太差。

合肥都市圈旁邊有一個南京都市圈,把安徽的蕪湖、馬鞍山、滁州等市都包括進去了,發展了很多年,這幾個城市受南京的影響很大,交通比到合肥更加便捷,南京的地鐵都修到滁州、馬鞍山的家門口了,蕪湖市內小汽車南京牌照估計比合肥牌照都多,蕪湖、馬鞍山、滁州去南京購物比去合肥購物的人要多,這些都可以說明一些問題。所以安徽省就提出搞一個合肥都市圈,想把這幾個自家兄弟拉過來,自己發展,這個應該是合肥都市圈的成立初衷。

後面合肥都市圈想發展壯大,必然還要吸收更多的地市加入。所以銅陵估計很快就會加入的。


小Y先生

有,但是近段時間內不大會。銅陵早期就有不少上海下放知青分配在銅陵工作併成家,我們年少的時候就蠻羨慕這些家庭的孩子經常能吃到玩到一些平常見不到的稀罕東西,大人服飾上的潮流感就更不要說了。當時銅陵人口中除了少量是本地農民外,絕大多數都是建市以後歷年來從樅陽、無為、廬江、貴池等地的農村青年被招工才成為銅陵人,在與這些帶有大都市“生活氣息"的銅陵人交往中,移民而聚的其他銅陵人也迅速形成了仿若大城市人的生活習慣,自然的年青人們也形成了去江浙滬學習工作才是體面的感覺。這個時候也有往合肥求發展的人,我想是因為教育方面吧,雖然感覺合肥城市發展比不了大都市,但是合肥院校教育和省城的原因還是能吸引一些人的,真正加速發展都到2000年以後了。在之前皖南的人們還都是習慣性的考慮前往沿海發達地區找機會,畢竟合肥與這些地區的差矩還是明顯的,何況當時通合肥的就一條合銅公路且路況極差,相反銅陵有直達上海的火車且是始發站,記得銅陵周邊青陽、樅陽等地的人們從七、八十年代開始就有從銅陵坐火車赴外地的習慣了。

現在合肥發展起來了,又有龐大的學校資源吸引,未來都市圈的發展應該會逐漸南伸至銅陵,且銅陵現在合併樅陽後正跨江積極向北發展,未來也應該會成為合肥一小時都市圈內的成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