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還是科技?Fintech企業已到分岔路口

2018年3月23日,京東金融聚集了北京銀行、江蘇銀行、南京銀行、包商銀行、大連銀行等近30家中小銀行,發佈零售信貸業務全流程的產品“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是京東金融的零售信貸產品,包含“信貸平臺、量化營銷、智能身份識別、智能信貸系統、大數據風控、ABS資產雲工廠、風險運營”七個模塊。通過京東金融的大數據、技術和資源,幫助銀行提升零售信貸效率,連接新的場景和客群。

一直以來,大眾對京東金融的印象停留在京東白條、京小貸這些業務上面。而這次京東金融是以科技公司身份與銀行的合作的。

用京東金融自己的話說,這是B2B2C,與傳統互聯網金融公司是截然不同,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

京東金融為何要做B2B2C的商業模式?京東金融這種商業模式發展前景如何呢?

金融還是科技?Fintech企業已到分岔路口

一、京東金融為何要做商業模式轉型?

互聯網金融也是金融,其源頭可以追溯到中國以前的錢莊票號,現代銀行業則起源於中世紀的意大利。

金融服務萌芽是從交易開始的。在中國,攜帶大量銀兩長途販運風險巨大,在西歐,保存大量黃金同樣不安全,貨幣的交換、儲存需要有一個專門的機構,而交易並非實時發生,這種機構會有沉澱資金,這是銀行的起源。

有沉澱資金,就可以發行銀行券,提供信用,還可以提供貸款,提供擔保服務,進而衍生出各種各樣的金融服務。於是就有了金融行業。

互聯網金融的產生與傳統的金融業產生非常類似,互聯網金融最初產生於交易平臺。阿里巴巴和淘寶的交易需求催生了支付寶。支付寶派生出餘額寶,進而是螞蟻金服。同樣,京東電商平臺的交易催生出京東金融。

傳統的互聯網金融,只是把金融業務拿到互聯上來做。線下有什麼業務,互聯網金融也可以發展什麼業務。由於管制等原因,目前互聯網金融大部分是B2C的。

對於B2C業務,資金規模很重要,因為註冊資本直接影響信貸規模. 目前各地金融監管部門對互聯網小貸公司放貸槓桿倍數基本要求在1—3倍.這也是為什麼去年12月,螞蟻豪擲82億增加小貸平臺註冊資本。但是對於此前動則上千億的規模而言,依然杯水車薪。應該說,以“金融”或者“金控”方式做金融業務,天花板已經很低了。。

金融還是科技?Fintech企業已到分岔路口

而且,隨著電商的天花板越來越近,互聯網巨頭已經開始做線上線下結合,阿里的新零售,京東的第四次零售革命都不再是純線上的交易,所以,單純B2C的互聯網金融未來也不再有廣闊的空間。

京東金融作為新興的獨角獸企業,單純依靠傳統B2C的道路發展空間不足,所以商業模式轉型B2B2C就成為選項。

二、京東金融B2B2C的實質是什麼?

這次,京東金融與多家商業銀行合作的“北斗七星”是京東金融B2B2C模式的一個落地案例。

對傳統銀行來說,風控模式與客戶的徵信報告、資產、工資流水以及抵押物等因素密切相關,審核貸款,做風控成本非常高。同時,傳統銀行能覆蓋客群又比較有限,營銷成本也非常高。

而京東金融背後是數億用戶、百萬商家、上千品牌京東集團,擁有海量、多維、動態的大數據。京東金融業務在大數據的基礎上形成了近百萬的特徵變量,100多個風控模型。

京東金融大數據和風控模型,再加上銀行徵信數據,多方數據聯合建模,銀行的貸前、貸中、貸後風險審核可以瞬間完成。合作之後,銀行的信貸審核效率提高10倍以上,客單成本降低70%以上,授信白名單擴充接近一倍。

同時,京東金融又用“京東場景開放”和“外部場景共建”兩種方式,為銀行連接新的場景和客群。

京東自己的電商、倉儲物流、供應鏈、城市生活、校園、眾創等業務都會產生金融服務的需求,京東與第三方合作的汽車、裝修、租房、教育、醫美等消費場景也會產生金融服務的需求,京東金融把這些場景與合作銀行的業務對接,銀行瞬間獲得海量客戶,業務量大漲,而營銷成本大大降低。

從“北斗七星”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發現京東金融B2B2C業務模式的實質。

如京東金融CEO陳生強所說,京東金融當前的商業模式——B2B2C的模式,是一個全新時代下的全新的商業模式,是用科技解決金融的問題,再把金融的業務還給金融機構,實現”金融迴歸金融,科技迴歸科技”。

相比傳統金融行業,京東金融在人工智能、生物識別、雲計算、區塊鏈等新興科技方面具有絕對優勢。銀行還在用人工來識別客戶筆跡簽名,而京東金融的生物探針技術已經用了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算法。

京東金融通過B2C的金融業務,發展出能夠結合互聯網的金融業務模式,然後把這種模式和發展出來的技術提供給傳統金融行業,做B2B2C,大幅提升傳統金融行業的效率,降低傳統金融行業的成本。

所以,京東金融把自己定位成一家服務金融機構的科技公司,而不是互聯網金融公司,京東金融做C端生意,但其目的是在驗證了服務C端的能力之後,將這些技術和能力開放出來,幫助金融機構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賺B端金融機構的錢。

三、京東金融的降維打擊

從B2C到B2B2C,京東金融的業務模式轉型非常像美國的亞馬遜。

亞馬遜最初是一家賣書的電商,而如今的亞馬遜是全球市值第二的公司,僅次於蘋果,超越谷歌。

有意思的是,今天的亞馬遜雖然規模龐大的,但是最賺錢的業務並不是電商,而是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雲計算業務。

現在亞馬遜一個季度有10億美元利潤,其中89%來自於雲計算業務。

亞馬遜當年進軍雲計算是因為亞馬遜的電商業務有龐大的計算需求,讓亞馬遜不得不發展出雲計算業務,結果新興的雲計算業務幫助亞馬遜傲視群雄,對同時代的同類企業做了降維打擊。

京東金融的轉型與亞馬遜的雲計算非常類似。京東金融的傳統的互聯網金融業務相當於亞馬遜的電商業務。而京東金融如今大力發展的B2B2C業務,相當於亞馬遜的雲計算業務。

對京東金融來說,傳統的C端業務是驗證能力,規模大但是利潤未必豐厚,而面對金融機構做高科技輸出,會有比傳統金融業務更高的附加值和沒有上限的發展空間。

當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在金融業務上的價值被京東金融挖掘出來,用戶改造傳統金融業,就會造就千億甚至萬億美元級別的公司。

金融還是科技?Fintech企業已到分岔路口

同時,通過與金融機構的廣泛合作,京東金融的B2C的金融業務也會獲得更好的發展環境。京東金融與銀聯合作二維碼支付,與銀行推出互聯網+信用卡都是例證。

亞馬遜雲計算發展起來,但是電商業務並未萎縮,它依然是世界頂尖的電商企業。

所以,通過業務轉型,新興的B2B2C業務與傳統的B2C金融業務互相促進,共同發展,才是京東金融期望的降維打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