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到武川的故事:壩口子當街

呼和浩特到武川的故事:壩口子當街

壩口子村背靠大青山,呼武公路穿村而過;路西有古樹和古戲臺,那該是村莊的氣質和底蘊。

呼和浩特到武川的故事:壩口子當街

翻看時光的書簡,多少年,那些樹在長,戲臺卻不長,幾乎完全被高大的古樹遮擋著,不仔細看,很容易忽略掉。

那天,我站在古戲臺和古樹之間,左看一眼,右看一眼,還不停地爬高上低,繞著古戲臺轉圈兒看,轉圈兒拍照。看來看去,拍來照去,就引起了過往村人的注意。

提著芹菜、豆芽、胡蘿蔔的老先生站住了,他一定知道我有問題要問。

呼和浩特到武川的故事:壩口子當街

我先問村子的來歷。

老先生說,那可就早了,是我們老輩山西人走後草地,先在這裡歇腳,後來扎站下,又把山西老家的親朋好友拉引來,村子就形成了。

其實,有資料顯示,早於村莊300年曆史的更早時候,即北魏王朝時期,為扼控作為大青山南北交通要道的白道,也就是今天的呼武公路,當時就在山南的白道口,即今天壩口子村所在的位置,建起一座叫白道城的軍事城堡,同時在山北白道口外,即今天的武川縣大青山鄉下南灘村建起武川鎮。

包括武川鎮在內的北魏六鎮,於大青山以北由西而東一字排開,以防範抵禦柔然騎兵,保衛國都平城(今大同)的安全,同時得以讓魏帝在白道嶺上的行宮內避暑遊獵、指點江山。

呼和浩特到武川的故事:壩口子當街

不難想象,既然是軍事城堡,便有駐軍和隨軍家屬,以及與日常生活配套的酒館、商鋪、作坊、市場、留人店等。從古到今,雖然朝代不斷更替,同一個地方,卻是舊城廢、新城起、你走他來。

作為茶葉之路上的旅蒙商,在往來的萬里駝道上,先是在此打尖兒住店,然後發現這裡是個好地方,就開始買房置產,把這兒當成老家山西與漠北草原及俄羅斯之間的長期居所;隨著人口不斷增多,一個以山西人為主的村子便落地生根。

呼和浩特到武川的故事:壩口子當街

問老先生現在山西那邊可否還有相互走動的親戚?

老先生非常遺憾地說:“祖上來此地已經200多年,現在家譜沒了,‘雲’也沒了,親戚就攀不起來了……”

我一直認為,300年前的山西人,是看對了大青山南麓白道口上的地肥水美和有城可依,但年老的壩口子人告訴我,完全不是那麼回事,有商業頭腦和商業眼光的晉商,正經是看對了古城裡的一條路,他們要靠路吃飯。

呼和浩特到武川的故事:壩口子當街

這條路不是呼武公路,是位於古戲臺西不遠處那條直南直北的路;它是壩口子村的主街,我稱其為當街。

從老人們口中得知,當年這條當街路比現在要寬的多,向南通到歸化城裡,向北過壩進河槽,然後翻山越嶺,直達大青山後面的武川等地。

老人們告訴我,那時候一到半後晌,這條路上就紅火起來了;步行的、趕車的、擔擔子的、吆毛驢的、推獨輪車的、拉駱駝的,反正來來往往全是人,你從兩頭瞭,南頭北頭都瞭不見盡頭。

呼和浩特到武川的故事:壩口子當街

那些人不是準備去歸化城糶糧、置辦貨物,就是要翻過大青山到山後的武川、達茂、四子王等地去打換東西或叼工拔麥子。駱駝隊是走草地做大買賣,去烏蘭巴托的駝隊也是從這條路下河槽,往山那頭走的。

為甚說是靠路吃路?當年新城也好,舊成也罷,就那麼大個地方,人多了吃飯貴,住店也難,所以,那些從大青山後頭來的人,黑夜就吃住在壩口子,等第二天天亮進城,辦完事趕天黑又回到壩口子,歇息好天明再趕路。

山前要去山後的人也一樣吃住在壩口子,把這兒當成中轉站;這樣,壩口子村的人就傍著這條商路,沿街開起油坊、酒坊、磨坊、館子、旅店、車馬大店等,靠做買賣掙錢過日子。至於種地,壩口子不光地少,而且沒好地,光種莊稼根本不行,只能靠路吃路。

呼和浩特到武川的故事:壩口子當街

當街最熱鬧的時候,是土默川瓜果飄香的唱戲之際。這路上除了來往住店吃飯的,還多了些馬拉轎車,裡頭坐的都是城裡的大老闆和有錢人,一為看戲,二為出城來逛達逛達,湊湊熱鬧。還有四里八鄉趕來看戲的、做小買賣的、變戲法的,這路上,擠的滿滿兒的,都是人。

一個擠字,完全可以想象出當街那時候的生意興隆和財源茂盛。

老人們還講,過去,很多外路人一來壩口子,看見當街的紅火熱鬧,就不想走啦,認為壩口子好,只要你不懶,拔把草也能賣錢,絕對餓不死人。

據一位老先生回憶,繁華的壩口子當街,大概毀於1947年左右的一場駭人大洪水。那水實在太大太嚇人了,河槽根本不管用,水直接就衝上了當街,一口氣從北刮到南,路兩邊兒的民房和店鋪都讓刮跑啦,人也颳走不少。

水退後看,當街已變成河槽,兩邊灰闆闆兒颳了個要甚沒甚,那慘景,看著特別瘮人,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天不黑人們就關門閉戶,不敢出去了。

呼和浩特到武川的故事:壩口子當街

那後來呢?

後來就接二連三在龍王廟敲鑼打鼓,震動震動,製造點兒喜氣,慢慢兒的,人們也就不怕了。

我順著如今兩邊都是人家的當街一直往南走,在一個向東去的巷子口,忽然發現一戶有些年代的高門大院,不知是不是倖免於當年那場洪水而留存至今。要真是的話,可想而知,從前的壩口子村,此等大院定是一個挨一個,生活該有多麼富裕。

然後再往南走,路東就是已經用水泥牆圍擋保護起來的古白道城東城牆;城牆再往南,原來通向城裡的那條繁忙之路,現在已是此路不通。

我也曾按照村民的指點,去西邊河槽附近尋找據說已經被推平的古白道城西牆,但那遍地垃圾和令人窒息的難聞氣味,沒走多遠,我就不得不原路返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