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歷史上的四次“北屬時期”

越南歷史上的四次“北屬時期”

越南北屬時期是指越南歷史上被中國各朝代統治的時期。縱觀越南歷史,曾有四次被中國統治,分別是越南第一次北屬時期(前207年-39年) ,越南第二次北屬時期(43年-544年),越南第三次北屬時期(602年-905年) ,越南第四次北屬時期(1407-1427)。

第一次北屬時期(秦朝,南越國,西漢)

(前207年-39年)

越南歷史上的四次“北屬時期”

南越王

先秦時期這裡屬於百越,秦建立之後,這裡設象郡,管轄越南中部以北的地區,秦末,天下大亂,南海郡郡尉趙佗乘機控制南海郡並隔斷與嶺北的交通,隨後兼併桂林郡和象郡,自立為"南越武王",建立南越國。與秦,漢時戰時和,在漢武帝元鼎六年,四路大軍圍剿南越國,南越國滅亡。先秦初期中國朝廷對這裡的統治比較寬鬆。在公元1世紀後,漢朝民族認同感上執行同化政策,支持越人與漢人通婚,並對該地區加強了稅收,在漢朝的直接統治之下,官吏橫徵暴斂,越南北部人民開始反抗。

公元40年,交州爆發了由徵氏姐妹徵側和徵貳領導的反抗活動,她們趕走了管理當地的漢朝官吏,徵氏姐妹帥軍奪得了65座城池,然後自稱“徵王”,政權竟然維持了三年,史稱徵朝,第一次北屬時期結束。

第二次北屬時期(東漢,六朝)

(43年-544年)

越南歷史上的四次“北屬時期”

伏波將軍馬援雕像

在得知徵氏姐妹起義之事後,建武十八年(42年),漢光武帝為穩固南方局勢,急忙派伏波將軍馬援等率兩萬軍隊,在加上兩千艘戰船,水陸聯合進攻二徵。次年(43年)5月馬援殺死二徵,交州諸郡叛亂很快平定。馬援留在當地實施改革州郡的制度,和當地人民一起興修水利,民心得到安撫。第二北屬時期開始。

在這一時期,今越南北部地區曾先後在東漢、交州士氏政權、東吳、晉朝、劉宋、南齊、南梁等王朝的統治之下。

541年,交州刺史蕭諮為非作歹,為政苛刻,他的殘暴失去民心,任職德州監的李賁發動起義。544年,李賁稱帝(李南帝),建立萬春國政權,標誌著第二北屬時期的結束。

第三次北屬時期(隋唐時期)

(602年-905年)

越南歷史上的四次“北屬時期”

交趾

李賁死後,其兄長李天寶繼續抗梁,555年,李天寶病死,李佛子自稱南越帝,統一當時前李朝的各方勢力。602年,隋文帝楊堅派遣大將平定李佛子,將今越南北部直接置於隋朝的統治之下。隋朝滅亡之後,唐朝繼承隋朝的國土並繼續統治越南地區。

之後政權更迭頻繁,905年曲承裕建立了割據交州的曲氏政權,公元939年,交趾人吳權擊敗南漢軍,拓土稱王。968年,交趾地區的丁部領稱帝,取國號為"大瞿越",安南這才正式建立了獨立政權,成為國家。 第三次北屬時期結束。

安南屬明時期

(1407年─1427年)在越南也被稱為"第四次北屬時期

越南歷史上的四次“北屬時期”

這一時期比較短暫,先是被明朝永樂、洪熙、宣德三代皇帝統治。當時,明朝藉以恢復陳朝統治為名進軍越南地區,消滅胡朝,將其設為自己的領土,並設交趾布政使司,建立起和中原類似的府、州、縣的中央直轄方式,採取移風易俗及推行儒學教化的同化政策。

但明朝的統治激起越南人民反感及叛變,導致藍山豪族黎利起兵造反,進行抗明十年戰爭(1418年─1427年),建立了黎朝。明政府軍事上無法打壓黎朝,只能側封於黎利,安南從此開始朝貢於明朝。

公元1527年,後黎朝權臣莫登庸脅迫黎恭皇禪讓,改元明德,仍以升龍為都,建立莫朝。時任黎朝右衛殿前將軍的阮淦,在莫登庸篡位後率族人逃入哀牢,招兵買馬圖謀復興黎朝。

1532年,阮淦在哀牢尋獲黎昭宗的幼子黎維寧並擁立為帝,是為黎莊宗,在南方的清化與北方的莫朝對抗,越南大亂。

1529年末,莫登庸讓位給太子莫登瀛。翌年正月,登瀛正式即位,是為莫太宗,改元大正。登庸自稱太上皇。1537年,黎莊宗遣使北京陳述莫氏篡位奪權,請求明朝討伐莫氏。

次年,明世宗(嘉靖皇帝)任命仇鸞為都督,毛伯溫參贊軍務,屯兵鎮南關,準備入越攻莫。大兵壓境之下,1539年3月,莫登庸遣使至鎮南關請降,將安南土地冊及戶籍獻於大明。

1540年十一月初三,莫登庸與大臣數十人自縛跪拜,入鎮南關嚮明朝官員納地請降,明朝將安南國降為安南都統使司,從屬國降為屬地,改其十三道為十三宣撫司,各設宣撫、同知、副使、僉事,聽都統黜陟。

命莫氏為安南都統使秩從二品,世襲,三年一貢。

名義上越南再入中國版圖。

自此至明亡,越南始終是作為明朝版圖內一個行政自治單位的地位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