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历史上的四次“北属时期”

越南历史上的四次“北属时期”

越南北属时期是指越南历史上被中国各朝代统治的时期。纵观越南历史,曾有四次被中国统治,分别是越南第一次北属时期(前207年-39年) ,越南第二次北属时期(43年-544年),越南第三次北属时期(602年-905年) ,越南第四次北属时期(1407-1427)。

第一次北属时期(秦朝,南越国,西汉)

(前207年-39年)

越南历史上的四次“北属时期”

南越王

先秦时期这里属于百越,秦建立之后,这里设象郡,管辖越南中部以北的地区,秦末,天下大乱,南海郡郡尉赵佗乘机控制南海郡并隔断与岭北的交通,随后兼并桂林郡和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建立南越国。与秦,汉时战时和,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四路大军围剿南越国,南越国灭亡。先秦初期中国朝廷对这里的统治比较宽松。在公元1世纪后,汉朝民族认同感上执行同化政策,支持越人与汉人通婚,并对该地区加强了税收,在汉朝的直接统治之下,官吏横征暴敛,越南北部人民开始反抗。

公元40年,交州爆发了由征氏姐妹征侧和征贰领导的反抗活动,她们赶走了管理当地的汉朝官吏,征氏姐妹帅军夺得了65座城池,然后自称“征王”,政权竟然维持了三年,史称征朝,第一次北属时期结束。

第二次北属时期(东汉,六朝)

(43年-544年)

越南历史上的四次“北属时期”

伏波将军马援雕像

在得知征氏姐妹起义之事后,建武十八年(42年),汉光武帝为稳固南方局势,急忙派伏波将军马援等率两万军队,在加上两千艘战船,水陆联合进攻二征。次年(43年)5月马援杀死二征,交州诸郡叛乱很快平定。马援留在当地实施改革州郡的制度,和当地人民一起兴修水利,民心得到安抚。第二北属时期开始。

在这一时期,今越南北部地区曾先后在东汉、交州士氏政权、东吴、晋朝、刘宋、南齐、南梁等王朝的统治之下。

541年,交州刺史萧咨为非作歹,为政苛刻,他的残暴失去民心,任职德州监的李贲发动起义。544年,李贲称帝(李南帝),建立万春国政权,标志着第二北属时期的结束。

第三次北属时期(隋唐时期)

(602年-905年)

越南历史上的四次“北属时期”

交趾

李贲死后,其兄长李天宝继续抗梁,555年,李天宝病死,李佛子自称南越帝,统一当时前李朝的各方势力。602年,隋文帝杨坚派遣大将平定李佛子,将今越南北部直接置于隋朝的统治之下。隋朝灭亡之后,唐朝继承隋朝的国土并继续统治越南地区。

之后政权更迭频繁,905年曲承裕建立了割据交州的曲氏政权,公元939年,交趾人吴权击败南汉军,拓土称王。968年,交趾地区的丁部领称帝,取国号为"大瞿越",安南这才正式建立了独立政权,成为国家。 第三次北属时期结束。

安南属明时期

(1407年─1427年)在越南也被称为"第四次北属时期

越南历史上的四次“北属时期”

这一时期比较短暂,先是被明朝永乐、洪熙、宣德三代皇帝统治。当时,明朝借以恢复陈朝统治为名进军越南地区,消灭胡朝,将其设为自己的领土,并设交趾布政使司,建立起和中原类似的府、州、县的中央直辖方式,采取移风易俗及推行儒学教化的同化政策。

但明朝的统治激起越南人民反感及叛变,导致蓝山豪族黎利起兵造反,进行抗明十年战争(1418年─1427年),建立了黎朝。明政府军事上无法打压黎朝,只能侧封于黎利,安南从此开始朝贡于明朝。

公元1527年,后黎朝权臣莫登庸胁迫黎恭皇禅让,改元明德,仍以升龙为都,建立莫朝。时任黎朝右卫殿前将军的阮淦,在莫登庸篡位后率族人逃入哀牢,招兵买马图谋复兴黎朝。

1532年,阮淦在哀牢寻获黎昭宗的幼子黎维宁并拥立为帝,是为黎庄宗,在南方的清化与北方的莫朝对抗,越南大乱。

1529年末,莫登庸让位给太子莫登瀛。翌年正月,登瀛正式即位,是为莫太宗,改元大正。登庸自称太上皇。1537年,黎庄宗遣使北京陈述莫氏篡位夺权,请求明朝讨伐莫氏。

次年,明世宗(嘉靖皇帝)任命仇鸾为都督,毛伯温参赞军务,屯兵镇南关,准备入越攻莫。大兵压境之下,1539年3月,莫登庸遣使至镇南关请降,将安南土地册及户籍献于大明。

1540年十一月初三,莫登庸与大臣数十人自缚跪拜,入镇南关向明朝官员纳地请降,明朝将安南国降为安南都统使司,从属国降为属地,改其十三道为十三宣抚司,各设宣抚、同知、副使、佥事,听都统黜陟。

命莫氏为安南都统使秩从二品,世袭,三年一贡。

名义上越南再入中国版图。

自此至明亡,越南始终是作为明朝版图内一个行政自治单位的地位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