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有權那段時間,孫中山在幹什麼?

那綠如藍丶

1912年4月,孫中山卸任臨時大總統。

他先到上海,會見鐵桿支持者上海都督陳其美。陳其美是一個很有大局觀的人,能獨當一面而忠心耿耿。

孫中山隨後去了武漢。他見了副總統兼湖北都督黎元洪。黎元洪比孫中山大兩歲。

從武漢回到上海,拜訪老朋友宋嘉樹,遇見19的宋慶齡。

由上海到廣州。力推心腹胡漢民回任廣東都督。

由廣州回香山縣老家,現在的中山市。

袁世凱當總統也是很煩心的。

宋教仁聯合唐紹儀以及同盟會諸人,要架空袁世凱。又搞了個集體辭職。

黎元洪想殺張振武,自己不殺而發電報給袁世凱,袁世凱照辦後,受到多方指責。

在這個時候,孫中山決定力挺袁世凱。

二人一見如故,相見甚晚,交談甚歡。每天從下午四點談到晚上十一二點,最晚到凌晨兩點。會談有13次之多。

兩人都是精力旺盛不知疲倦之人,談到高興處,孫中山說國家強盛在於軍事與經濟,袁大總統可在10年內練兵100萬。要想富先修路,他要修鐵路20萬里。

2017年底,我國鐵路總里程25.4萬里。還沒有包括外蒙和唐努烏梁海。

袁世凱很高興,委任孫中山督辦全國鐵路事宜。

孫中山在北京期間。宋教仁擴大同盟會規模,改名國民黨。

孫中山參加了國民黨成立大會。並絕對高票當選理事長。

但是孫中山不願意以政黨來制約袁世凱。他說如果對選舉的領導人不信任,那麼選他幹什麼?對領導人過度制約,如何開展工作。

孫中山把理事長一職交給宋教仁代理。然後開始全國考察、勘探。這為他這《建國方略》打下了基礎。

他一路還會見了山西都督閻錫山等青年才俊。



1913年初,孫中山到日本,聯絡親中人士。




突然傳來噩耗,宋教仁被刺殺了。

孫中山立即回國,召集黃興等人,欲興兵討伐袁世凱。他表示有兩師人馬足夠。但是黃興等人不同意。於是此時擱置了,等待法律解決。

袁世凱殺機已露,一不做二不休,他調兵進長江一線,然後國民黨四都督全部撤職。即廣東胡漢民、安徽柏文蔚、江西李烈鈞、湖南譚延闓。

孫中山主張暫時忍耐,然而國民黨受不了了。黃興、李烈鈞打響二次革命。很快被鎮壓。

孫中山被通緝,逃亡日本。

他批評黨員不執行他的指令。若早起兵,不至於失敗。若晚忍耐,也不至於逃亡。

孫中山另組中華革命黨,要求黨員宣誓服從領袖。黃興、李烈鈞自覺被批評得很沒有面子,去了歐洲。

陳其美、胡漢民、汪精衛、許崇智、張靜江、鄧鏗、居正、朱執信、于右任、蔣介石、胡景翼等人加入中華革命黨。以此為基礎,在國內成立了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個革命軍。

孫中山流亡在外,其夫人盧慕貞乃傳統女性,不願意過顛沛流離的生活,於是二人協議離婚。

宋慶齡則為愛情離家出走日本。1915 年初,孫中山、宋慶齡結婚。



1916年,袁世凱死了。對孫中山及國民黨的通緝令也解除了。孫中山回到上海,他解散了中華革命黨和中華革命軍。專心著書立說,寫《建國方略》。


草墨之家

孫中山和袁世凱從來都是兩個陣營,互相敵對的存在。

袁世凱一直處於正統在維持一箇舊的世界秩序,孫中山一直想要打破這個舊的世界秩序。


在辛亥革命之前,孫中山組建興中會,同盟會等活動,想要革命推翻清政府統治,孫中山1895年在香港想要組織廣州起義,事情敗露,出逃外國。

而1895年從朝鮮回到清政府的袁世凱,受到袁世凱和榮祿等人的推薦在天津小站練兵,打造了中國第一隻新式陸軍。

在1912年之前,二人應該沒有什麼交集,但是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孫中山鹹魚翻身,搖身一變成為民國臨時大總統;更大的鹹魚袁世凱已經在家“鹹”了三年,臨危受命掌握了清政府的最高權力,成為內閣總理大臣。



袁世凱和孫中山的第一個照面,袁世凱帶著北洋新軍幹翻了南方革命軍,在這樣的情況下,南方革命黨拉攏袁世凱,只要袁世凱逼迫清帝退位,則讓袁世凱擔任民國大總統,孫中山也表示“虛位以待”。

中華民國期間,袁世凱是大總統,孫中山投身實業,這一段時間應該二人有所交集,孫中山對袁世凱評價極高,在多次場合都稱讚袁世凱:“查世界歷史,選舉大總統,滿場一致者只有華盛頓一人,公為再現。同人深幸公為世界之第二華盛頓,我中華民國第一華盛頓。”“民國確立,維持北方各部統一,此實惟公一人是賴。語云:英雄造時勢。蓋謂是也。……新舊交替,萬機待舉,遺大投堅,非公莫辦。”

但是袁世凱對孫中山的評價則不高:“孫氏志氣高尚,見解亦超卓,但非實行家,徒居發起人之列而已。”後來的孫大炮就是這麼來的。



孫中山說要修二十萬公里鐵路,並且說修路以強國,袁世凱就讓他專修鐵路,結果孫中山啥也沒幹。我國現在鐵路總長也沒有達到20萬公里。

後來宋教仁被刺殺,孫中山相繼開展了護法,護國運動,都是討伐袁世凱,袁世凱死後討伐北洋政府。都以失敗告終,歷史的玩笑是1925年孫中山死後,蔣介石1926年北伐大獲全勝,1928年張作霖不敵,退守東北。張學良宣佈改旗易幟,國民政府完全全國形勢上的統一。


史論縱橫

題主說的“袁世凱有權那段時間”指向比較模糊,為了解答題主的問題,我暫且將題主所指的時間,定義為在袁世凱當總統到袁世凱去世的這段時間。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凱當選為大總統,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職,正式擔任了中華民國的大總統,直到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因為稱帝遭到眾人反對而絕望去世。

那麼,這段時間之內,孫中山在幹什麼呢?下面,我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頒佈臨時約法

袁世凱於1912年3月10日,在北京宣誓就職,成為了中華民國的大總統。但是孫中山卻也不會讓袁世凱的總統位子坐的安穩,在3月11日就頒佈了《臨時約法》。

《臨時約法》全稱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在臨時約法中,孫中山將原本的總統制改為內閣制,從法律層面上極大的削弱了袁世凱的權力,引起了袁世凱的極大不滿。


積極倡導實業

孫中山在1912年4月1日正式從大總統任上解職,袁世凱成為了實至名歸的大總統,這個時候的孫中山覺得中國的政局基本穩定了,所以就投身於實業運動。

此時的孫中山到處宣傳自己的三民主義,而且倡導發展實業,大力褒獎一些傑出的實業家。並且,孫中山還向袁世凱要了全國鐵路督辦的官職,想要在中國大修10英里的鐵路。


發動二次革命

1913年3月,根據臨時約法的相關規定,第一節國會選舉即將舉行,可以就在國會選舉前夕,國民黨的憲政大佬,代理理事長宋教仁被人刺殺,此事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孫中山直指是袁世凱派人刺殺了宋教仁,此時的輿論也對袁世凱大加指責,孫中山便藉此機會發動二次革命,主張武力討伐袁世凱,護衛共和制度。可以由於實力懸殊,二次革命很快就宣告失敗了。


發動護國戰爭

二次革命失敗之後,孫中山流亡日本,但是也在一直準備著討袁行動。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宣佈要復辟帝制,自己要當中華帝國的“洪憲皇帝”。

此時的孫中山抓住了機會,便號召全國人民再次討伐袁世凱,捍衛共和制度。在孫中山的號召下,雲南的唐繼堯、蔡鍔、李烈鈞三人首先發難,成立護國軍,攻打袁世凱。

後來,全國各地都爆發了反對原始復辟帝制的高潮,袁世凱於1916年6月6日在絕望中去世,而孫中山和袁世凱的恩怨也就此終結。


我的結語

孫中山被稱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這一點還是非常恰當的,他為中國的革命披肝瀝膽,不懈奮鬥,還是非常值得人尊敬的。

但是很多人都有一種非此即彼的看法,認為孫中山是正義的,那麼與之對立的袁世凱就一定十惡不赦。然而,仔細探究歷史,你就會發現,其實袁世凱也並沒有我們口誅筆伐中的那樣壞。

各位親愛的網友,你們覺得呢?


老魏聊歷史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到1912年2月13日辭任,前後不過逾月,3月袁世凱在北京繼任臨時大總統。

那麼,很多人就有疑問了,在袁世凱初任民國臨時大總統的這段時間,孫中山幹嘛去了?

說實話,這段時間孫中山雖然對政治心灰意冷,前前後後十幾年,最後卻無疾而終,的確心累,但他確實沒閒著,而是把一腔熱血都投入到了實業當中。

袁世凱投桃報李,孫中山把臨時大總統讓給他,在政治上抬舉他,他在經濟方面給了孫中山民國第一任實業部長的位子,雖然從總統到部長有落差,但以孫中山在民國的地位和聲望,他真不在乎官職大小,對於他這樣一類功高震主的大人物,在乎的只有是不是能幹事,幹實事。

孫中山當上實業部長,便把主要精力放在瞭如何實業救國的問題上,當時民國初立,掀起了一股興辦實業的高潮,與孫中山的提倡,可以說有莫大的關係!


在實業一門,孫中山最關心的就是交通建設,其中又以鐵路為最,他拿外國人在我國修築鐵路為例:“鐵路所延伸之處就是勢力範圍所到達之地”,力倡大力興辦鐵路。

按孫中山的設想,十年內要在中國修築20萬公里鐵路,每年獲利可在8億元以上。孫中山之所以如此看中盈利,想必是因為大總統時期,各省軍閥虧欠怕了。

著名的京張鐵路,就是在孫中山的督辦下完成的。

孫中山提出修築鐵路的設想,並不是矇眼狂奔,而是有著切實的現實關懷,比如說他看到英國極力忽悠修築由西藏到長江中下游的鐵路,並進而與印度相連,殖民野心,昭然若揭。

孫中山則建議自主修路,以打消列強覬覦。由此可見孫中山對於發展民國時期的鐵路事業,以鐵路興國的情真意切。

當然想法為一回事,實踐又是一回事,就孫中山修築鐵路的想法來說,以外國人的評論:比瘋子還缺乏合理性,就足以見孫中山在修築鐵路方面的設想,有多少可行性。

當然,孫中山先生這一系列的構想,則為後人發展鐵路事業提供了基本的借鑑,並不能一否了之!


歷史三日談

發動了兩次護法運動,一次護國運動。大部分時間都在鑽研實業,後提出“交通乃實業之母,鐵路乃交通之母”的論斷。再往後受到馬克思主義影響,提出新三民主義,口號“聯俄聯共扶助農工”,開始了第一次轟轟烈烈的國民大革命運動,並把民國勢力範圍擴展到長江流域,基本摧毀了北洋政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