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雖身為喇嘛,卻一生過得不快樂

他雖身為喇嘛,卻一生過得不快樂

倉央嘉措,西藏的六世達賴喇嘛,歷史上著名的西藏活佛和詩人,原名計美多吉協加袞欽,出生於農奴家庭。早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二十五日的時候,布達拉宮裡,五世達賴羅桑嘉措圓寂,他的親信弟子桑傑嘉措,為了繼續利用五世達賴的權威掌管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事務,秘不發喪,向外界宣佈,達賴喇嘛已“入定”,進行無限期的修行,靜居高閣,不見來人,一切事務均由“第巴”負責處理。在藏語裡,第巴的意思是由達賴任命、管理衛藏行政事務的最高官員,俗稱“藏王”,當時的第巴就是桑傑嘉措。桑傑嘉措一面欺瞞僧侶民眾和康熙皇帝,一面迅速派人到民間尋找轉世靈童,尋找轉世靈童的地點,地點定於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相對於其他地方,這裡偏僻、安定,容易保守秘密,並且那裡的人們大多信奉紅教,即藏傳佛教的寧瑪派,誕生一個黃教教主出來,將有利於黃教勢力的擴大。按照當時黃教的規矩,哪個嬰兒抓取了前世達賴的遺物,即證明是達賴轉生,俗稱轉世靈童,也許是上天的註定,倉央嘉措就這樣被選中。

他雖身為喇嘛,卻一生過得不快樂

然而,名譽上倉印嘉措雖然被藏王第巴任命為六世達賴喇嘛,卻無什麼實權,倉央嘉措也知道,自己入住布達拉宮,也只能是第巴的傀儡,生活上遭到禁錮,政治上受人擺佈,倉央嘉措內心抑鬱,索性縱情聲色,這既出於他對自由與愛情的嚮往,也是他對強加的戒律和權謀的故意反叛。就像他那首著名的詩歌寫的:“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據傳說記載,他一到晚上就化名達桑旺波,以貴族公子的身份,流連於拉薩街頭的酒家、民居,再後來,竟“身穿綢緞便裝,手戴戒指,頭蓄長髮,醉心於歌舞遊宴,夜宿於宮外女子之家。”

他雖身為喇嘛,卻一生過得不快樂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為了維護和壯大各自的統治實力,桑結嘉措密謀派人毒殺與他對抗的地方首領拉藏汗,卻不料被發現,拉藏汗大怒,調集大軍擊潰藏軍,殺死桑結嘉措,並致書清政府,奏報桑結嘉措謀反,又報告說桑結嘉措所立的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沉溺酒色,不理教務,不是真正的達賴,請予貶廢。康熙皇帝於是下旨:“拉藏汗因奏廢桑結所立六世達賴,詔送京師。”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濱時,坐倉央嘉坐下打坐,而這一坐,卻再也沒起來過,圓寂於此。

倉央嘉措一生雖然短暫,卻為後世留下了許多經典的詩句,作品被翻譯成多門語言,流傳於國內外.

一、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二、西風吹謝花成泥,蜂蝶每向香塵泣。 情猶未了緣已盡,箋前莫賦斷腸詩

三、潔白的仙鶴,請借我一雙翅膀, 我不會飛得太遠,飛到理塘就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