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一種叫“洋辣子”的妖孽,你知道被蟄後應該先做什麼嗎?

用戶62730091385

說到洋辣子,是我深惡痛絕的綠色毛刺蟲。因為它傷過我,也傷過身邊的親人。長像看著不舒服,扎到人更是想把洋辣子,也是我們常叫的青釘子碎屍萬段。



農村孩子就愛滿山遍野跑,舅媽說她小時候喜歡跟大人們去山上砍木柴,有一次被躲在梨樹葉片下的青釘子扎到了,痛癢難受,皮膚有種火燒的感覺,當時就嚇哭了。在不遠處砍木柴的大人聽到哭聲,以為發生什麼事了,趕去看才知道她的手被洋辣子弄傷了。

她鄰家的嬸找到葉片下的洋辣子,用棍子把它敲死,用它的水擦到扎傷的皮膚上,慢慢的皮膚就沒那麼痛癢了。以後她山上就多了心眼,防著這可惡的蟲子,也學會了急救,處理扎傷的方法。


我也是小時候被洋辣子扎到過,記憶猶新。那是6月的夏天,葡萄已經一串串掛滿枝騰,就是還未成熟。但這樣綠色的小果,也足夠吸引水果匱乏年代,我們這些饞嘴的孩子。 為了嚐到綠葡萄,趁大人不在,溜到種葡萄的院子,就想摘了吃。

還未摘到葡萄,手就被什麼東西紮了下,手指一下痛起來,出現紅腫,越抓,那種又痛又麻癢的感覺更強烈。急哭了,不知道怎麼辦?小夥伴也嚇到了,飛快跑回去叫大人。在不知所措時,爺爺跑來了,他不知道是什麼傷到我,問了我後,就在剛摘葡萄的地方看了下,發現了和綠色葡萄一樣顏色的洋辣子,不好好看,是不易察覺它的存在的。


知道是青釘子傷了手,爺爺又看了下手,立即就叫我尿尿,用尿擦。雖然小,也知道害羞了,不願意聽爺爺的,可手上的刺傷更令人難受,紅腫面積擴大,最終跑到隱避的地方,用尿液抹擦了。

(以上圖片來源網絡)


彝家山妮

“洋辣子”幾乎是我童年的一個陰影。

農村的孩子可以說很多人都吃過“洋辣子”的虧,應該說沒有被“洋辣子”蟄過的童年是不完整的。被蟄的多了,自然就有一些經驗了。

1、將馬齒莧的嫩枝葉搗碎,敷在被蟄的地方,可以立刻止痛,但是不能摸。

2、洋辣子的毒是酸性的,可以用濃肥皂水塗患處。可以重複一次,一般十分鐘左右就會減輕。

3、在患處抹上一些牙膏,抹過牙膏後患處會感覺十分清涼,大約過5分鐘後疼痛感就會減輕,牙膏迅速凝固後,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左右,把凝固的牙膏剝落,即可將毒刺給帶出。

最後用我的產痛經理給大家強調一下:如果不小心一隻洋辣子掉在身上了,輕輕地抖掉它即可,千萬不要去拍它,也不要用手直接去捉它,那樣洋辣子的刺毛就會留在你的皮膚上,會讓你痛的死去活來。只怪我當時不知道掉在額頭上的是這麼個妖孽,至今想起來有時還會發抖。

不過“洋辣子”也有惡有惡報的時候,一些重口味吃貨竟然把“洋辣子”做成了“美味”:用火烤洋辣子罐,殼會爆開,露出裡面鮮美的肉,據說這個需要趁熱吃,否則美味將會大打折扣。反正我是不敢吃的,儘管它曾經傷害過我。

大黑牛老師:今日新農人簽約作者, “田管家”免費農產品交易平臺特聘農技專家。

鮮農場

你好,民間土話“洋辣子”實際上是指黃刺蛾的幼蟲。也有的人稱黃刺蛾的幼蟲為麻叫子、癢辣子、毒毛蟲。幼蟲體上有毒毛易引起人的皮膚痛癢。黃刺蛾的幼蟲期在6-7月,6月下旬至8月中旬為晚期。

被洋辣子蟄後建議用膠帶粘受傷部位,可以把刺入皮膚的細毛給清理掉, 其毒是酸性的。可以用鹼面、濃肥皂水塗患處,中和酸毒。一般效果顯著,快則十分鐘左右疼痛就會減輕。也可以使用牙膏塗抹,可以減輕被蟄後皮膚的燒痛不適感。另外還有一個方法是,在被蜇後,用棒棍挑破黃刺蛾的幼蟲身體,找到一綠(或青)的經脈。將其中綠(或者青)的一條取出搗碎,敷在被蟄處。但是在操作的時候注意黑色的經脈一定不能弄破,那裡儲存著毒液。若是這些方法使用後,仍未能緩解疼痛,需向醫生諮詢處理。


農業小胖

首先說明一下,這種叫洋辣子的鬼東西不光農村有,城市照樣有。這個洋辣子的確是個令人厭惡的壞東西,我小時候也被蟄過,被蟄後火辣辣的疼,會有一小塊紅腫。這種毒物的毒液是酸性的,所以可以用肥皂水洗,在洗之前最好弄個封箱子用的膠帶把傷口粘一下,儘可能的把那貨的細刺粘出來。也可以用牙膏抹一抹。我的記憶會有一兩個小時疼,慢慢就會好點,一兩天就完全好了。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把洋辣子挑破,取出其青綠色經脈搗碎敷在傷處(黑色那條是毒液,千萬別動),據說有奇效,但我沒試過。有些人皮膚過敏,可能會導致大面積紅腫等更嚴重後果,就要去就醫。

洋辣子的學名叫褐邊綠刺蛾,危害人間最大的是它的老熟幼蟲。這種幼蟲有25到28毫米長,寬7到8.5毫米,長方形,黃綠色,頭小,身上長著毒毛和突刺,長得很怪很恐怖的樣子,像科幻片的外星異形。這種害蟲主要以闊葉樹的葉子為食物,既為害植物樹木,又傷害人類。平時它們潛伏在葉子上,身體綠色的使人很難看清楚,人們一碰到它就被蟄了。城市的梧桐柳樹等綠化景觀都可能蟹伏著這些妖孽,一有機會就蟄你一下,弄得你又疼又癢,火辣辣的難受幾天。有時在林蔭道上走路,這種鬼東西會突然掉到你的脖子上,就把你給蟄了,防不勝防。

對這種害蟲,有多種防治辦法,可以人工挖蟲繭燒死,還可以人工捕殺幼蟲。成了飛蛾成蟲後可以用燈光誘殺。當然大面積殺滅還是需要用農藥,現在有許多生物農藥可以殺滅這些害蟲,又對人體相對損害較小。為了減少被蟄傷,在撥弄闊葉樹木葉子時,儘量注意,不要碰到這種害蟲。


時空通訊

沒想到“洋辣子”這個俗稱還有如此多的共鳴。畢竟每個地區的方言和對某些動植物的叫法差異還是很大的。

洋辣子估計是在農村生活過的小夥伴們的心理陰影,看到那個圖片都感覺一陣一陣鑽心疼。洋辣子主要是在一種樹葉像❤的樹葉背面,種樹既有高大的,也有矮小叢生的,尤其是農田的田埂坡面,或者菜地旁,因此,在放牛時,若不小心被碰到,那就可以成為你抹不去痛苦記憶。



但是,有一天看到位大神竟然用手去那這個洋辣子,而且放在手掌心竟然沒有任何異樣。這哥們肯定沒練鐵砂掌,因為一起長大的。直到後來才知道說是手掌沒有毛孔。洋辣子傷人是因為其全身的纖細毒刺會順著毛孔突破皮膚防線,讓毒素進入皮膚從而引起毒性反應產生火辣辣的疼痛感。





那個時候不像現在,各種蟲咬或者跌打損傷均有相應的藥膏乳劑來處理。那時候頂多就有個花露水就不錯了,所以被洋辣子蜇了,除了幹忍著,好像還可以用絲瓜葉捏出汁敷在上面止疼,至少捅馬蜂窩被蜇了會這樣處理。那紅腫的疙瘩一碰就火辣辣的痛啊!



年少時的記憶現在回家也比較難找到舊景來生情了,田間地頭去的少了,類似的樹似乎也少了,更主要的是洋辣子出現的季節我們都在城市裡奔波呢!春節回家時,萬物都凋零了,只有零散的幾塊麥地或油菜顯得有點生機。又是一個充滿回憶的問題。


柳小慶

題主是江浙一帶的或者東北的人吧,看到了“洋辣子”這個妖孽,我又想起來幼時被它蟄後那種火撩撩的感覺,也說不上來具體是什麼樣子,總是又癢又熱又疼又麻,這個妖孽常常躲在葉片上尤其是小柳樹、桃樹、柿子樹、楊槐樹葉子上很多,還有玉米葉子上也不少,通常對它都是敬而遠之。說實話,現在還挺懷念的,好多年沒回去了,回去了也沒帶幾天,更是見不著,以前被蟄後,基本上使用肥皂搓或者用風油精凃,雖然有點效果,但是也不太明顯。

看到了這個問題,我特地查了查,以前還真不知道,這種生物的學名叫做刺蛾,俗名洋辣子、觸子毛、刺毛蟲、活辣子、帶刺的毛毛蟲,多以植物葉片為食。這種生物不是我國的特產,全球都有,在我國分佈範圍極廣,不僅僅在江浙一帶有分佈,在東北、山東、河北等北方地區也有分佈,在兩廣兩湖福建等南方地區更是不少。這種刺毛蟲沒有腹足,幼蟲稱為荊條虎,體色鮮豔或略帶有淡黃色,常常寄生在玉米葉子、槐樹、桑樹、楊樹等上面。刺毛蟲身體表面的毒毛和刺毛非常多,中央為管道,內含斑蟊素等毒素,當毒毛觸碰人體時,便會釋放毒液,引起皮疹,出現疼、癢、熱、麻、辣等症狀,並會有一定的腫脹。

由於其毒液有一定的酸性,所以被蟄後,可以用蘇打水、肥皂洗一洗、搓一搓,也能夠用風油精,能夠稍微緩解一下“火燎燎”的那種感覺。


奮鬥在京都

首先說叫它洋辣子是不對的,應該是洋剌子,而且這種東西可不是隻有農村有,應該說是隻要有樹的地方就可能有,通常是有果樹的地方居多,但是槐樹榆樹這樣的書上也可能有。記得小時候玩耍時最容易在棗樹上見到這種東西,所以我們那邊都叫它棗剌子,我印象中沒有在其他果樹上看到過這種東西,只記得在棗樹上特別多。


在很小的時候並不知道這種東西有毒,反倒覺得它身上的花紋很奇特,還把它弄在樹葉上欣賞它,後來有一次不小心碰到,幾乎立即就疼得直叫喚,才知道這傢伙是有毒的,之後再摘棗的時候就很小心了。

洋剌子的學名叫刺蛾,是昆蟲綱、有翅亞綱、鱗翅目、刺蛾科昆蟲,不同的地方有對他的不同稱呼,有的地方叫它小老虎,有的稱它為八角虎,花虎子,既然用老虎來形容它,也說明人們對它的畏懼心理了,另外有一點可能就是由於它身上的花紋和老虎有一點像。這種東西喜歡待在陰涼的地方吃樹葉和果實,其他灌木和莊稼上面也可能會有,這東西不喜歡陽光和水,由於植物頂部通常比較曬,所以這東西大多會待在底部,並且在葉子下面,這就使得人們很容易就觸碰到它,而且它也常常會從樹上掉下來,如果落到人的皮膚上,之後的感覺會讓人記一輩子的。


我們所說的洋剌子、棗剌子,小老虎等等的都是說的刺蛾的幼蟲,就是它在變成蛾子之前的時候,這東西頭部和尾部都會角,上面有絨毛,這些絨毛像刺一樣,毒性很強,實際上它就是靠這些東西保護自己的,而人的皮膚比較薄,一般碰觸就會讓人疼痛難忍又奇癢無比。

那麼如果被洋剌子蟄了怎麼辦呢?其實方法也不少,最好是先用膠帶把它的絨毛粘走,然後塗抹牙膏,症狀會得到緩解,農村也有用馬齒莧菜弄成汁塗抹的土辦法,據說也很管用,不過一個公認很有效的方法則是還用洋剌子來治,可用以其之道還治其身來形容,具體是將洋剌子弄爛,把它體內綠色的汁液塗在被蟄的地方,據說很快就好了,而且似乎還很解氣有沒有?


但是在使用這種方法時需要注意,一定不要用它體內黑色的東西塗抹,那是有毒的,而是應該用綠色的東西,那應該是它吞下的樹葉或者果肉,是無毒的,不清楚這種土辦法有什麼科學道理?但是據說很管用。

但是可能很多人會覺得用洋剌子的綠汁塗抹會很噁心,所以本人也認為沒必要用那種方法,最好是用膠帶先粘一下,儘量的去掉毒毛,然後用肥皂水清洗,因為洋剌子的毒液是酸性的,而肥皂水是鹼性的,可以中和一下,消去他的一些毒性,然後再塗上一點牙膏,涼涼的感覺也會緩解疼痛,等一個小時左右牙膏幹了弄掉即可,牙膏也會帶去剩殘餘的毒毛,這時候基本就會完全好了。


宇宙萬能鏡

這是一種平翠綠色的害蟲,學名叫刺蛾,也常被稱為白刺毛、洋辣子、扁刺蛾,在果樹、槐樹及多種花卉植物上常見。顏色越鮮豔的毒性越大,刺蛾渾身長滿細刺,刺傷有毒,沾到身上會使人皮膚紅腫並有刺痛感。

刺毛蟲皮炎是由於刺毛蟲的毒毛刺傷皮膚後由毒毛釋出的毒液所引起的急性皮炎。在刺毛蟲生長較多的地方,死去的刺毛蟲剛毛在一定時間內仍具有毒性,會隨風飄散到人身上,所以沒接觸過刺毛蟲的人也會突然出現刺毛蟲皮炎。以面、頸項部多見。損害常表現為水腫性紅斑、風團或大片水腫,間有水皰或大皰,多單發或為一小片。自覺劇烈的痛,後期常伴瘙癢。

如果不小心一隻洋辣子掉身上,輕輕地抖掉它,注意不要拍它,也不要用手直接去捉它,以免毛毛蟲的刺毛留在你的皮膚上。一旦被它的刺毛蟄到,可能會引起皮疹,一般會有火辣辣的痛的感覺,嚴重的可能會皮膚腫脹、低熱。

如果不慎被洋辣子蟄到,首先可以用醫用膠布或膠帶紙嘗試把留在皮膚上的刺毛粘掉。因為刺毛中帶有酸性毒液,然後用清水沖洗傷口。可用稀氨水、5%-10%的小蘇打溶液、肥皂水等弱鹼性溶液沖洗。再用冷水溼敷受螫部位,可消腫止痛。大多數情況下變態反應會會在30分鐘內消退。也可塗抗組織胺或皮質激素膏。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畢竟大多人短時間能好轉。


中華醫學科普

農村有一種叫“洋辣子”的妖孽實際上是指黃刺蛾的幼蟲,也有的人稱黃刺蛾的幼蟲為麻叫子、癢辣子、毒毛蟲。“洋辣子”能危害多種果樹、樹木、花卉及經濟作物,小幼蟲只食葉肉,將其食成網狀,長大後將葉片吃成缺,嚴重時將葉片吃光,致使秋季二次發芽,影響樹木生長和發育。洋辣子本身沒有毒性,也不會咬人,人們之所以說它為妖孽,其對人體的危害主要在毛上。這類昆蟲的毛下毒腺裡有一定的毒素,皮膚接觸到會引起瘙癢。那麼,被“洋辣子”蟄後應該先做什麼呢?

被“洋辣子”蟄後正確的處理方法應是這樣的:

1、首先被蜇後切勿抓繞,避免毒刺殘留在皮膚裡。

2、用膠帶輕輕地將患處的毒刺粘出來,如果有水,可以用紙巾吸乾後再粘。

3、洋辣子的毒是酸性的,可以用濃肥皂水塗患處。可以重複一次,一般十分鐘左右就會減輕。

4、在患處抹上一些牙膏,抹過牙膏後患處會感覺十分清涼,大約過5分鐘後疼痛感就會減輕,牙膏迅速凝固後,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左右,把凝固的牙膏剝落,即可將毒刺給帶出。

5、將馬齒莧的嫩枝葉搗碎,敷在被蟄的地方,可以立刻止痛,但是不能摸。


家庭醫生在線

顏色越鮮豔的生物通常越不好惹!

洋辣子,學名褐邊綠刺蛾,又叫綠刺蛾,青刺蛾,四點刺蛾等等,洋辣子身上的刺毛有毒,被蟄之後會有一種灼熱的刺痛感,皮膚會又腫又癢。

除了蜇人,洋辣子也是一種樹木害蟲,很多園林植物都深受其害~

洋辣子在我們國家超級常見,很多小時候喜歡在田間地頭到處撒歡玩的小朋友可能都有過被洋辣子蟄的共同回憶!

而被洋辣子蟄過的人,應該都不會忘記那種瞬間提神醒腦的麻辣酸爽感覺。。


以前被洋辣子蟄到,民間的土方法是會把它身體擠破,然後把體內一條綠色的經脈搗碎附在被蟄的地方,據說有奇效。當然,過程也有點……不忍直視。

所以也可以考慮其他的處理方法。

洋辣子的毒就集中在刺毛上,所以首先用膠帶紙或者膠布把皮膚上的刺毛粘下來,簡單直接。

因為洋辣子的毒液是酸性的,也可以用一些鹼性的液體來中和毒液,減輕皮膚的刺痛感,民間常用的抹肥皂水、抹牙膏、用小蘇打溶液、稀氨水、沖洗都可以起到減輕疼痛的作用。 必要的時候可以塗一些針對蟲咬的藥膏。大多數人用這些方法處理完過一陣就能好了。

btw,洋辣子也像很多高蛋白的蟲類一樣,沒有逃過被人類擺上餐桌的命運。

現在有些飯店會把洋辣子幼蟲炒著吃,烤著吃,據說收購洋辣子卵的價格還不低。可能確實好吃有營養吧。。。

但想想它們原來的樣子,實在是。。。。難以下嘴,溜了溜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