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好多孩子小學成績都九十多分,到初中就好多不及格了?

晨風曉雪初晴

我是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講一個我從教的經歷。


我曾經教過三年級語文,那一年,在電話裡,我聽過家長最多的擔心與埋怨就是“我家小孩一年級二年級考試成績不是一百就是九十多,怎麼到了三年級就考得這麼差呢?”“我孩子怎麼總考不了一百分了呢?”“我家小孩成績雖然不好,但二年級怎麼都有七八十分,怎麼到了三年級就不及格了呢?”家長的焦慮之情溢於言表,除此之外言語之外隱隱還有對老師的質疑。我只好跟他們好好解釋,一二年級是低年級,知識簡單,知識面窄,死記硬背的東西較多,考得內容大部分在課本里,所以比較容易學,而到了三年級,是中年級,知識的廣度與深度都發生了變化,考試內容也不僅僅侷限於課本,有了拓展,特別是三年級有了作文與閱讀,這對學生的知識積累與語文素養要求更好了,不僅僅學好生字、背好詞語、讀熟課文就可以了。所以這對於一部分語文知識不夠牢固、知識面不廣的學生來說,考試就變得艱難了。同樣的道理,學生從小學到初中,是一個大的飛躍。不僅僅知識面更廣,更深,而且學科數量也增加很多,學習難度自然變大,隨之而來的自然就是成績的下降。

作為教師,其實這方面的原因我不太關注,我更關注的是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學習的主動性對於學習的影響。現在的孩子學習主動性說實在令人失望,許多孩子的學習都是在父母的高壓下進行的。確實,現在的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極其重視,管得很嚴,跟得很緊。所以我經常說,很多小學生的成績都是父母父母的功勞,是父母日日夜夜陪出來的,罵出來的,打出來的。但是到了初中,那就不行了,打罵效果已經效果明顯下降,更多的還是要靠學生自己的主動學習。可是,小學階段靠父母管,初中階段父母卻難管,鞭長莫及,有些孩子就如脫韁野馬,成績自然一落千丈。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學習主動性,是避免孩子越讀越退步的不二良藥。我常常在想一個問題,那就是小學階段的孩子,是主動學習考80分好,還是在父母的高壓下被動學習考100分好呢?對於這個問題你怎麼看?歡迎在大家在下面留言交流賜教。


師途行者123

我是三線城市的教師,對於這個問題早有發現,而且視為正常現象。現在試說明一下,為家長們進行解惑。

第一、小學的課程內容相對較簡單。

小學的主科只有語言和數學兩門,英語在小學雖然也學,但很多小學英語的地位堪比音體美,也就是玩玩而已。但是上了初中英語是一切從頭開始 的。在小學學了三年多的英語,到初中26個字母的學習只用兩個課時就完成了。你可以想象一下這個速度對於剛上初中的小學生來講,有多快。

同比其他兩門課程,語文增加的不僅是篇目的數量與長度,還有文言文、詩詞,作文從字數到內容都有非常大的幅度增加。數學從上了初中開始,就正式進入數學體系的構建,一環套一環,任何一環節出現漏,都會影響今後的成績。

而在小學階段,考試題目也相對簡單的。很多同學都是可以打雙百的。上了初中之後,都要重頭開始。這種不適應,也造成了一些小學生的應試不適應,不及格也就在所難免了。

第二、小學與中學的教育方式有巨大區別。

小學講完全的素質教育,快樂教育。講究在玩中度過快樂的童年。但進入初中,就已經正式進入青少年了,再講過多的快樂教育,很明顯就已經不合適宜。

到了初中,是可以進行壓力較大的學習的,同時,重要科目開始增加,初一增加英語、初二增加物理、初三增加化學。18年再入初中的還要再增加地理和體育。此時再講究象小學一樣的快樂教育,最終的考試成績就一定是不快樂的。甚至是痛苦的。

第三、任何一個學齡階段都有相對獨立的特徵。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緩苗期”。能夠快速適應新環境教學的學生,應該是屬於聰明的學生。就很快的能夠進入角色。反之,還總停留在以前的榮譽之中,就難免會受到一些信心打擊。也被稱為靈魂打擊。這種打擊,對於學生來講,是致命的。想要轉變是最困難的一種情況。

同理,在初中成績不錯的學生,到高中也會面臨同樣的狀況。本人就曾經經歷這樣的情況,中考數學是以滿分進入的高中,但是在第一次高中數學測試的時候,卷面寫的滿滿的,結果打了28分,讓我銘記一輩子。

第四、家長對待孩子教育方式的問題。

家長總以為,上了初中了,孩子大了,應該懂得學習習慣了。包括以為已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了。加之,自己能力水平不足以輔導孩子,就聽之任之了。其實這種態度是大錯特錯的。

以我的經驗來看,直到初二上了初三之前,家長都要對孩子死看死守,效果能好一些。對待孩子的學習,在校要多與班主任、科任老師交流,最起碼有個聯繫方式;在課後,孩子在家的時候,父母必須要看住孩子完成學習,包括預習、複習、寫作業,作練習。包括一些已經不懂的科目,現在的信息手段非常多,也都是可以檢查的。絕不能以,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就聽之任之。最終只能自食其果。


最後,跟家長們交待幾句非常重要的話:

1、僅完成作業的學生,絕對不是出色的學生,也當不了出色的學生!

2、如果想廢掉一個孩子非常簡單,就是給他買一個屬於自己的手機!

3、一個孩子當他在家中幾乎不碰書本,不寫字的時候,他的成績就已經降到非常危險的地步了,家長不防可以參照!

4、一個孩子當家長看管不了的初期,班主任的話他還聽;當班主任的話也不聽的時候,這個孩子就基本上徹底費了!

以上四句話,是我多年的班主任經驗總結,與家長們共勉!

我是世紀晨陽,碼字不易,歡迎大家關注與評論,我將及時與您交流。


世紀晨陽

作為一個在初中教了20多年的老師,並且連續在初三教了10年的數學老師,我說說自己的看法。

為什麼很多孩子小學數學成績有90多分,第一:小學數學的內容雖然簡單,其實並不是每個孩子就都能學好,但是由於小學主要的課程只有語文數學和英語,而且再很多地方英語分值只有50分。老師有大量的課堂時間指導和監督反覆鞏固新學的知識。要學好數學,大量的反覆練習是不可或缺的,小學生往往在老師的督促下能夠對知識掌握的比較牢固,因而也能取得較好的成績。但是到了初中,尤其是到了初二以後,這種情況不一樣了。

初一開始,數學從小學的算術變成了代數,有不少學生對這個知識的轉化有點不太適應,開始出現了退步,而學生由於年紀還小,學習的自覺性不夠,那麼數學成績逐步下滑就不可避免了。到了學習幾何的時候,又有更多的孩子一時無法理解,好學生和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就開始分化了。好在初一的時候主要課程還是集中在語文數學英語,雖然英語分值增加了,但還是有大量的時間分配給每個學科。這個時候有些孩子由於課後的努力,成績還是可以維持在中等水平。但是到了初二學習的內容多了,而且物理學科加入以後,分配了部分學習時間。如果不能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課外練習,學生成績分化越來越明顯了。到了初三數學一年的內容壓縮到半年學完,能給學生的複習時間本來就不多了,由於面臨中考,各個學科尤其是以前認為不重要的政、史、生、地也開始佔用大量的時間,使得很多學生突然就覺得數學很難,成績下滑越發明顯。而現在的數學考題大部分都很靈活,沒有經過大量的練習,而只是課堂上的時間根本就不足以應付考試。很多人說老師開補習班,上課不講,補習班來講,其實這是片面的。其實老師課堂上根本講不了太多課外的知識,只能學生課外去加以補充!!!

所以要想孩子學習不退步,家長在家好好督促孩子做課外練習是非常必要的,任何教育都不是一方面的事情,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為了孩子,請家長理解!

你們可以說說自己家孩子的學習情況,大家一起交流!


執子之手146822143

這個問題好多家長都問過,也是學生現實的遭遇。

原因之一是相比小學來說,學習內容增多。

小學語數英只考這三門課,好多學校是非統考科目也改成語數英老師在上,那時間就更充裕。再看初中七年級要考語數英政史地生七科,八年級還要加物理,九年級加化學,時間還是那麼多,那成績怎麼可能不降低。

二是難度加大。

以小學數學為例,主要是數的運算,幾何部分很簡單。再看初中數學共有30章,不管是代數的法則性質還是幾何的性質定理和判定定理多得出奇,並且容易混淆,出題就更加靈活多變,一道壓軸題沒有幾個人能做對。

但也不是所有學生初中成績會下降,也有越來越好的,比如我當年就是例外,小學數學我一般只能考7、80分,但是到初中後我非常努力,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懂事了,一心想跳出農門,可以說那三年,真的是除了讀書,基本上沒有幹別的事,從初一入學的班上三十多位一路上升到全班第三名,中考更是考出片區第三的好成績。

所以初中不是學不好,主要還是看你努力的程度,如果內容增加,難度增加,卻努力程度沒有增加,那成績肯定下降厲害。


躬耕鄉野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對於這個問題略有心得。

為什麼小孩從小學到初中有如此大的落差?也許你只看到了表面現象。

一、學段階梯。從小學到初中,其間並不是僅有一個暑假差而已。很多家長並不真正瞭解小學和初中這二者內質性的差異,只是看到了孩子在成績上的一個變化,而忽略掉了其他更重要的東西,比如孩子心理健康的發展和成長認知的變化等等。小學相對於初中來說,課程學習內容相對簡單,它注重的是對孩子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的培養。小學階段的成績考核並不是以難度為主要標準,為了照顧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情緒,很多學校考核也相對寬鬆,因此成績顯示相對較高。而到了初中,學習上的難度係數是呈幾何倍數上升,在這一時期,孩子不僅要面對學習上的壓力,更會分心關注自己成長過程中身體和心理上帶來的變化。初中是孩子青少年開始時期,身體上和心理上從小孩到成人的過渡性轉變都會讓他們開始關注自己和社會。他們會有一種“成熟”心理,即認為自己是大人了,行為和思想相應也會有所轉變,因此家長和老師們不是要只看到孩子學習成績上的變化,更多地是應該去關注孩子的內心和思想,引導他們正確看待這一系列變化,心理健康成長,學習成績才會更好地提升。

二、社會壓力。小學和初中在學業考評上可說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學段,從小學升入初中,高考的壓力隨即而來。不僅孩子受生理和心理發展影響認為自己是一個成人,家長和大眾也會普遍認為初中孩子就應該是一個成人了,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他們,過早地為他們帶去了繁重的社會壓力,使得他們在學習上過於緊張,成績一下子受到影響也就不難理解了。孩子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口吃成個大胖子,家長在督促孩子的時候也應該適當給孩子放鬆。家長與教師之間積極溝通交流,共同為孩子的學習成長創造一個良好地環境。


成績三兩事

為什麼好多孩子小學成績都九十多分,到初中就好多不及格了?

學習馬拉松,一刻不能松

五大差異造成孩子成績下滑

這個問題非常普遍。其實孩子的教育是馬拉松長跑,選手在開始起跑的時候速度都差不多,如果把小學、初中、高中比做比賽的前期、中期、末期的話,中期淘汰一批,末期再淘汰一批,最後就有了北大清華生、重點名校生、一本、二本、三本生等等。

為什麼會出現初中考試原本90多分的孩子不及格現象?作為一個自家出了北大南大生資深教育人,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一是學習內容的差異

小學的課程比較簡單,初中的課程內容不論從容量上還是深度上和小學都不可同日而語。面對全新的學習方法,比小學快得多的教學進度,許多孩子不能適應,課程聽不懂、不理解,在小學原有的學習興趣就降低了,學習的動力也降低了,成績自然下降了。

二是學習智力的差異

面對簡單淺顯的知識,一般普通人是看不出有明顯差異的,許多人會迴避智力差異問題,老師考慮到家長接受程度,常會說,孩子聰明,就是不專心,實際上有的孩子就是存在智力差異問題,哪個家長愛聽這樣的話呢?哪個老師又會討人厭地說人家孩子智力不高的話呢?雖然不願說,不願聽,但這個問題是實際存在的。就如手指有長短,智力是有高低差異的。

三是學習興趣的差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知識學習的興趣培養,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培養成的。真的要從小抓起。小學由於課程內容淺,雖然有的孩子學習興趣不是很好,但由於老師反覆講,家長也大多可以輔導,所以考個90來分沒有什麼問題,對那些有濃厚學習興趣的孩子,由於興趣濃厚,形成了閱讀的習慣,涉獵的知識面廣,考滿分是家常便飯,還常常有附加分。你認為90多分不錯了,好的學生其實已經和你拉開了差距。

四是學習習慣的差異

優秀是一種習慣,好的習慣更成就了優秀。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是從小培養的。從小讓孩子明白看書學習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讓孩子明白學習是必須認真做好能夠長本領的事情,對孩子非常重要。家長一要以身作則,不能自己麻將讓孩子學習,陪孩子一起閱讀學習,從事體力工作的人沒有閱讀習慣,哪怕在孩子邊上認真做家務都是好的,你的專注的態度會讓孩子明白專心學習做事是人的本分,從而模仿你形成好的學習習慣。其次是要嚴格管理,孩子天性都是愛玩的,有時會貪玩忘了看書、作業的任務,對此家長要嚴格管教,堅決糾正。

五是學習管理的差異

進入初中,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大了,就放鬆了孩子的管理,其實初中教育和小學教育的特點一定程度上都是強制性教育,這也是國家規定為義務教育的原因。強制性教育要求家校要緊密結合,否則孩子的學習自覺性會大幅下降,即使是很優秀的孩子,家長如果不能和老師緊密配合,也有可能造成孩子成績的大幅度下滑。因為現在的誘惑太多了,成年人都把持不住,何況孩子呢!

小學到初中,是孩子身心成長的關鍵階段,也是打牢學習基礎關鍵時期,不能有絲毫鬆懈。

要想孩子的人生能有所出息,做家長的是要付出持續不斷的心血努力。


博仁清秋

  不請自來,說一下自己的觀點。

  大略看了一下各位的答案,說得都很不錯,很專業,也很全面,涉及了學科設置、難易程度、精力分配等諸多方面,都很有道理,但有一個角度卻沒人提起,或是我粗略瀏覽沒注意到。

  今天我就來談談這個相當禁忌的角度,被推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極有可能會被淹沒在這數百個回答裡,能看到的都是有緣人,對與不對,觀點異同,大家都心平氣和,理智對待。

  這個角度就是“教育誠信”。

  學習成績是可控的

  大家都知道,考試成績從某種角度來看,並不一定能夠代表學生的真實學習水平,是可以通過一些技術手段,達到控制學生普遍成績的目的的。什麼手段?出題的難易程度、評卷的寬嚴程度、對相似或同類問題的講解頻率、時機等等。

  為什麼要這麼做?是通過成績來引導學生和家長,從而達到學校或教師本人的目標。

  先從一個段子開始。

  以前曾經在網上看過一個挺搞笑的貼子,是一堆孩子答題的截圖,各種花樣犯錯,令人忍俊不禁,標題起得極好:《期末考試不給你露一手,還真以為自己教得好啊!》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下,挺好玩的。

  不要小看了這個段子,也不要單純從搞笑的角度去看,這其中還是有一定的門道的。

  小學的科目主要是語、數、外,只要是對孩子的教育稍微重視一點,且有一定經濟承受能力的家庭,都會給孩子找點“夜草”,要麼找補課班,要麼家長有一定的知識,親自操刀上陣。

  我的女兒上小學時,是補課班也找,自己也親自操過刀,反正是想盡了一切的法子。比如英語,我的水平不高,但輔導小學生還是綽綽有餘的,後期還找了補課班。為了讓孩子學好,我可沒少陪她背單詞,背課文。孩子小學時期的英文一直不錯。

  至於語文,本人具有多年紙媒工作經驗,對於寫作還是有一點體會的,所以出沒少操心。孩子也算爭氣,在本市的一次作文大賽中,得了個特等獎,在省級和全國的作文比賽中,也得過金獎、銀獎。

  我大致的作法是這樣的:看到一個命題,先讓孩子自己想個思路,我也想個思路,然後將兩種思路組合在一起,孩子動筆,我修改,基本成型。

  至於數學,小學的基本沒啥難度,多幫幫孩子就可以了。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類似的經歷,由此可見,孩子小學成績的來源,能夠談得上基於學校教育的,少得可憐,基本是家長花費了相當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的結果。  

  所以筆者說那個段子是有其合理的地方的,孩子們也是知道家長和學校教育的比例的,也算是一種不平則鳴吧。

  這也是你的孩子為啥小學成績總能九十多分的原因之一。

  考試成績可以高開

  另外還有個原因,就涉及到了教育誠信問題——很多時候,考試成績是不真實的,特別是各學期的期末考試和畢業考試。比如考題老師提前甚至考前講過,比如評券時尺度比較寬鬆,有的甚至在考場上給答案,不要不相信,可以回去問問你家的小孩兒,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為什麼要這麼做?

  第一,家長、學生需要。期末考試之後就要放假了,大家成績都挺好,皆大歡喜,過一個開開心心的假期。

  第二,教師自身的需要。教師在完成一階段的教學之後,要給學校和家長一個交待,成績好了,更便於給自己打造一個“名師”、“某學科專家”之類的頭銜,更有利於職業前途。

  第三,學校的需要。學校是需要社會效益的,需要將自己打造成“名校”。這種打造分為兩部分:一是硬件設施,教學樓、操場、器材之類,即屬於此。二是軟件,即師資水平,教育理念等等,但這些東西都是虛的,不可量化的,所以就將之轉化為可量化的數據——考試成績。

  考試成績也可以低走

  既然能夠高開,自然也能低走。

  特別是進入初中之後,由於學科數量和難度的增加,學生精力的分配、學習方法、思維方式,都會與以前大不相同,造成成績下滑是有其真實原因的。

  但也不排除個別師德敗壞、別有用心的老師從中作祟的可能,即故意把試題難度提升到普遍水平以上,評卷時的寬嚴程度提高到普遍水平以上,以壓低學生的成績。

  一看成績低了,孩子上火,家長著急,就得想法子解決啊。怎麼解決?很簡單,補課唄!怎麼補?要麼老師親自捉刀上陣,要麼老師會推薦水平高的同行或教育機構。

  補習了一段時間之後,再考試,孩子的成績一般都會有明顯提升,為什麼?“鋸響就有沫”,除了學習理應取得的效果之外,還因為到了需要“高開”的階段,用以證明補課的效果,增強家長和學生對補課的信心和依賴。

  於是,考試成績就成了槓桿,成了指揮棒,用於調控學生和家長的思想、靈魂和腰包。

  當然,這種調控,絕不僅僅是小學高開,初中低走,在任何學習階段都要靈活運用,才會有良好的效果。

  這套手段已經被個別教師和某些校外教育機構爛熟於胸,運用得妙到毫巔,家長能怎麼辦?別無選擇,盡入彀中唄。

  教育誠信,是一切社會誠信的前提和基礎,試想一個學生在學校就經歷了這些不誠信的東西,會對孩子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這三塊,無論是其自身內部,還是三者之前,都存在著相當大的矛盾,甚至有截然相反、背道而馳的情形——

  家長希望孩子能夠誠實、守信,又怕因此而吃同學的虧;學校希望學生努力學習,成績真實,同時也怕自己因為太較真兒而吃同行的虧;社會要求每個社會成員都要成為勤勞、認真、文明、遵紀、守法的公民,而另一方面,又是個熟人社會,人情社會,要辦成一件事,不但要按照明規則,還要遵循潛規則。

  究竟是教育誠信的缺失造成了社會誠信普遍缺失,還是社會誠信的普遍缺失潛移默化了學校教育?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本文基調略顯陰暗,不拿你當自己人,沒人會跟你講這些的。希望讀者諸君諒解並理智對待。

  

  


給我一杯雞湯

這個問題答題可以這樣分析。

第一,題目難易程度不同。

小學階段,又稱為基礎教育階段。因此,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接觸到的知識只能是基礎性的。也就是為以後的初中高中乃至大學學習打基礎的一些初級知識。因此,小學階段能取得較高的成績是順理成章的事了!而初中課程難度明顯增加,自然學生能得到的成績也自然會低。

第二,課程設置差異。

小學主要考試科目也就只有語文,數字,英語,科學,品德等基礎學科。而學生到了初中以後,課程除了語文,數字,英語以外,還增加了歷史,地理,政治,生物,物理。化學等。在同樣的時間裡,學習的內容卻明顯增加了許多,也就意味著學習每門課程的平均時間會比小學階段要少很多。自然學習效果也會下降。


第三,學習習慣問題

很多學生小學階段雖然也能考個好成績,但好的學習習慣沒有養成。之所以能考好就是因為小學考察的內容都比較簡單。而到了初中,隨著題目難度增加。再加上學習習慣不好,自然成績也會越來越差!

第四,智力水平差異

無可否認。人和人之間在智力水平方面確實存在差異!尤其是理解能力之間的差異。由於初中很多知識更注重考察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能力,對於那些理解能力差一些的同學來講,理解起那些比較難懂的問題就要更加吃力。這也是導致成績出現下降的一個原因。


出口成章——作文秘籍

作為一名資深教師、教育工作者,我願意回答這個問題。

你說的情況是中小學生在校學習成績的真實反映,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條:

一是中小學課程難易程度不同。關於小學生所學的知識,民間有這樣一種說法:小學一、二、三年級的課程即使不上學,長大後是文盲也會。比如沒有上過一天學的人簡單的加減乘除都會計算,尤其是加法和減法(這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他們能夠認識人民幣的大小,會在市場購買商品、計算價格等等。這種說法可能有些偏頗,但小學知識比較簡單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因為知識很簡單,學生們很容易掌握,考試時也就相應會考出高分,從而形成了小學生考試成績非常接近,得同一個分數的同學特別多,分數的檔次根本拉不開,一般來說,低年級學生的考試成績大都在90分以上,得“雙百”也是非常容易的。

關於小學生知識比較簡單,家長朋友從一個簡單的現象中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考試答錯題的原因絕大部分不是因為學生不會做,而是因為“慌”、"粗心大意"等。家長之間詢問小學孩子學習如何時,常常會聽到家長這麼回答:“就是有些慌。”而中學生考試試題答錯的原因絕大部分都是“題太難”、“不會做”,或者“時間緊,沒做完”等。

二是小學階段的好多知識學生早在上學之前,就通過幼兒園、家長等渠道已經掌握。現在幼兒園,尤其是學前班不斷“小學”化,把本應在小學才開始學的知識,“下放”在幼兒園提前教給了孩子,孩子上小學時的課程內容早已掌握,考試當然會有個好成績。

還有一個不爭的現實時,如今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特別嚴重,總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零歲開始就給孩子進行“胎教”、上各種輔導班,傳授各種知識,從而造成孩子過早掌握了小學階段的知識。

三是學生智力的差異。學習實際上是一個腦力勞動的過程,大家知道,體力勞動靠的是“體力”,就是勁兒要大,而腦力勞動當然要靠“腦力”了,所謂腦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孩子要“聰明”,或者說“智商”要高。

如前所述,相對於小學,中學的知識難度大大增加,高中尤其如此。知識難度加大後對智商的要求越來越高,智商高的同學越學越好,成績不斷提高。智商相對較低的同學難以消化、理解較難的知識,成績便會相應落後,從而造成學生成績的檔次逐漸拉大。

當然,我們也不排除有個別學生智商很高,但染上了不良習慣,如沉迷網絡遊戲、與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等原因,造成學習成績相對落後。這種情況屬於個例,不能代表整個學習狀況。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看法,如有不妥,敬請批評。


安廣祿

我是一名小學英語教師,對這件事我非常有發言權!小學英語三四年級常見題型都是選擇,連線類型的題,只要單詞能夠熟記,句子,對話背熟練了,題都能答對。五六年級是小學高年級階段,英語開始逐步加大難度,題型變難,不是所有的題只背背單詞課文就能解決了。涵蓋了許多零碎的知識點,增加了英語作文,是學生們的老大難問題。幾大難點語法開始逐步涉及,理解性的知識點越來越多,單詞量也上升了又一個層次,六年級考題題型和初中題型非常接軌!到了初中以後,聽力佔一部分分值,閱讀題量大量增加,小語法點更多,零散不好記憶,這時需要理解性記憶,理解後不容易忘記,便於長時記憶。小學不考聽力,所以這方面的訓練斷檔,到了初中,孩子看到這個題型,覺得生疏。那麼怎麼克服這些問題,一直保持高分呢?

第一,把英語發音或音標學好,能有效的幫助孩子背單詞,從小學就把單詞基礎打牢,增加單詞量,多學些課外教材的單詞,便於單詞積累。

第二,熟練句型用法,把句型中每個單詞用法都搞清楚。注意知識點的拓展。比如同義句,句型轉換等題。句子的問句和答語都要熟練掌握。

第三,熟背課文,增加語感!語感好的孩子,答題不通過語法分析,一樣答的很好。多讀,多背,多製造語言環境多運用。一般的連詞成句,單選題都迎刃而解!

第四,學好語法,理解記憶。變一般疑問句,否定句,劃線部分提問的題是難點,有些理解能力差一點的孩子,做題時考慮不全面,不容易得分。

第五,背誦寫作範文,多積累才能突破寫作詞不達意,連不成句,語法錯誤,無話可說這些問題。

第六,聽力的訓練越早越好!多聽英文歌曲,多看英文電影,動畫片,多用英語和同學聊天,語言環境對聽力和提高口語都有幫助!

有了這些做鋪墊,初中英語一定能學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