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駕駛艙:增強現實將消除駕駛員盲點,為他們提供全景視野

透明駕駛艙:增強現實將消除駕駛員盲點,為他們提供全景視野

你在沿著公路行駛,馬路在腳下一閃而過,前、後、左、右、頭頂與腳下,周圍的風景也全都可見。而一般由車門、窗框、車頂及底盤造成的盲點卻消失不見了。你猶如鳥兒一般能夠自由地看到周圍的事物。

我們將這種形式的增強現實稱為透明駕駛艙,因為它將使汽車駕駛員感覺像是在駕駛飛機一般——飛機是這種技術可以付諸應用的另一個地方。我們已在測試車輛中使用攝像頭、成像軟件、投影顯示屏和反光表面來實施這種技術。經過如此裝備之後,人類能夠在依舊欣賞寬敞開闊的馬路——的確比之前更加開闊——的同時實現安全駕駛。

若非玻璃結構的強度不及鋼鐵,玻璃汽車將很有吸引力。照目前來看,金屬立柱與車門阻礙了駕駛員的視野。為了讓駕駛員看到這些盲點之外的情況,我們將攝像頭對準汽車四周,對影像進行處理以配合駕駛員的視角,然後將處理後的影像顯示在汽車內部,讓車門、後座和底盤消失或淡化至幾乎不可見。

你可以使用兩種顯示系統之一來達到這種效果:一種會自身發光,另一種則反射投影儀的光。自發光顯示系統由背光液晶顯示屏(LCD)、發光二極管(LED)或有機發光二極管組成,安裝於座位、車門及其他內部部件下面。但這種顯示系統很難根據不同的形狀進行定製。而且座位表面通常覆蓋著織物,難以真正適應這種顯示系統。因此,我們選擇了投影儀系統,汽車內部由特殊材料製成,可以作為屏幕,也可以將屏幕放在其表面。

任何傳統的投影系統都無法達到這種效果,其原因顯而易見。至少在白天,投射影像的亮度不如車外的真實景象。投射在複雜形狀上的影像會發生扭曲,將不得不作出相應的校正。要看清車外3個方向的景象需要立體遮陽板的幫助,而且只有駕駛員能夠看到位於恰當角度的影像顯示。

但運用新的投影儀系統,我們已解決了所有這些問題。新系統能夠沿著它剛剛走過的路線精確地把光反射回去。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在恰當的視位將正確的影像直接投射給觀察者,但前提是投影儀距離觀察者的眼睛足夠近。為了滿足這一前提,我們可以將投影儀放在觀察者的頭上或架在車頂,讓投影儀能夠追蹤觀察者的運動。

透明駕駛艙:增強現實將消除駕駛員盲點,為他們提供全景視野

我們的回射投影技術(RPT)使用的屏幕表面覆有一層50微米厚的玻璃珠,這種屏幕能夠產生非常強的反射。而且,這種系統針對每隻眼睛都使用了一個投影儀,如此一來,使用單一屏幕就能創造出立體效果。不需要任何快門眼鏡或任何影院3D設備。


工作原理:投影儀將射出光束對準觀察者面前的一面半透明反射鏡。光束的一部分繼續照亮那塊特殊屏幕,屏幕通過半透明反射鏡將大部分的光束直接反射進觀察者的眼睛裡。

透明駕駛艙:增強現實將消除駕駛員盲點,為他們提供全景視野

由於形成回射塗層的小玻璃珠有效地發揮了作用,反射影像很明亮。當用1勒克斯的光照明時,反射亮度約為500坎德拉/勒克斯/平方米(cd/lx/m2)。用這一數值乘以0.25便為通過半透明反射鏡來回反射產生損耗後的最終亮度,約125cd/lx/m2。相比之下,經過類似方法照亮的電影屏幕的反射亮度約為1cd/lx/m2。

換言之,我們的RPT系統的投射亮度至少是普通屏幕的100倍。並且,由於反射是沿著投射軸進行的,所以即便是投射在複雜形狀的屏幕上,影像也不會發生扭曲。

這一系統還可以用作一種光學偽裝,比如讓人消失於背景之中。但這種系統可能不會在軍事上使用,因為只有當要進行偽裝的人穿著由回射珠覆蓋的衣服時,這一小把戲才能成功。而且,觀察者也必須通過半透明反射鏡進行窺視,同時投影儀的數據來自於偽裝人身後的一臺攝像機。計算機使用基於圖像的繪製技術來計算恰當的角度並將捕捉到的影像轉換成能夠投射到物體上的影像,然後無縫融於背景之中。這確實是一種有趣的效果。

RPT系統還可能用於捕捉來自X射線機器或核磁共振成像(MRI)的數據,將其繪製成圖像,然後放在進行手術的病人的身上。這對於通過人體“鑰匙孔”進行的微創手術將特別有用。通過疊加超聲波數據,投影儀還能實時顯示人體的內部器官。

透明駕駛艙:增強現實將消除駕駛員盲點,為他們提供全景視野

在工廠裡,技能嫻熟的工匠可以戴一雙用回射材料製成的手套。這樣,顯示微小物件——例如電路測試中涉及的那些元器件——的圖像就能投射到手套上,否則那些微小物件可能會被工匠的手遮擋住。我們的透視技術具有巨大的使用潛力。

到目前為止,我們描述了只適用於一個人的系統。但我們沒有理由不給車內的所有人都裝備上這套設備。實際上,在同一塊屏幕上投射多個影像也非常有可能。


透明駕駛艙:增強現實將消除駕駛員盲點,為他們提供全景視野

要這樣做,你可以給每個人發一部投影儀和配套的半透明反射鏡,讓他們戴在頭上或安裝於頭頂上方。另一種方法就是製作一面3D自動立體顯示屏,利用由一組RPT投影儀創造的大量視角來產生立體全息影像。為了使運動動作像電影搖攝一樣流暢,你將需要幾十個投影儀。然而,商業上可用的投影儀都大而笨重,很難將它們緊密地排在一起,故而它們創造的各個視角必定不同。當查看產生的3D立體影像時,影像將是從一個角度晃晃悠悠蹦到下一個角度而非平穩地移動。

因此,我們制定了一個應對方案,包括一部投影儀、一組透鏡陣列、一面半透明反光鏡和一塊回射屏。還準備了另一塊透鏡以確保陣列中的每塊透鏡都能得到同樣良好的照明。投射光在場透鏡上形成了影像。陣列中的每塊透鏡都作為單獨的投影儀發揮著作用,為了使其投射區域能夠重疊,要把它們排放在一起。因而,陣列中透鏡的數量與投射源數量相同,也與視角的數量相同。

我們在一輛汽車裡實施了我們基本的單觀察者系統,把回射器屏幕安裝在車門和儀表盤上。在最初的實驗中,我們只用了一個攝像頭,並將投影儀固定在車頂,就在駕駛員的頭頂上。儘管我們還沒有校正影像讓其準確反映駕駛員的眼睛和攝像頭之間的距離,但這種簡易系統已足以使盲點消失不見,讓汽車的結構幾乎成為透明。此外,即便在白天,顯示影像也亮到足以可見。

接下來,我們針對豐田普銳斯製作了一套裝置,讓後座變得幾乎透明,這樣一來,駕駛員在倒車時便能看到車後的所有事物。在這項應用中,投影系統由1部投影儀和6塊透鏡組成,它們能讓駕駛員很自然地行動,而不用再讓系統跟蹤駕駛員的頭部運動。其結果便是產生了一個全景視野,與現在的將後視攝像頭的輸出影像發送至安裝在儀表盤上的顯示屏的反直覺系統不同,駕駛員可以直觀地使用這一視野。目前,我們正與多家汽車製造商和汽車電子公司合作,將我們的概念變成一個商業化系統。

除了讓汽車更安全、讓駕駛更愉快之外,這一技術還可應用於飛機的駕駛艙,讓機艙地板在著陸時變得透明,讓飛行員能夠把跑道盡收眼底。在遊艇上,通過讓牆壁隱形,這一技術可以為無窗房間展現外部風景。那樣的話,即使最裡面的船艙也能擁有虛擬舷窗。它還可以用於辦公樓,為每個小隔間裡的職員提供寬闊的絕佳視野。

有了我們的RPT系統,這些形式的增強現實便立刻具有了實用性。隨著工程師們不斷改良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等主動顯示技術,令其更加明亮並操控它們以適應複雜的表面,我們的技術可能會發現更加廣闊的用武之地——無論何地,只要是需要透視物體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