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中的藝術大師,其作品隨便一個就能過億,但是卻被人無比唾棄

皇帝這個詞聽起來尊貴至極,做起來卻並不那麼容易。拋開那些死後追諡的皇帝不談,宋徽宗算是宋朝時期第八個皇帝。可以說,這位九五之尊是最缺乏統治才能的皇帝,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宋徽宗趙佶的故事。

按理說趙佶根本沒機會坐上龍椅,他天生對朝堂之事興致缺缺,他爹宋神宗也不太喜歡這個兒子,覺得他就是個廢物,所以,把皇位傳給了他哥哥宋哲宗,趙佶被封為端王,所以,對政治不感冒的他也並沒有當皇帝的念頭。

帝王中的藝術大師,其作品隨便一個就能過億,但是卻被人無比唾棄

可是,宋哲宗身體不好,在病逝之前並無子嗣,歸西的時候又沒指派繼承人,所以,在其死後由誰來做皇帝成了朝廷的大問題。原本大夥都提議讓郡王趙佖當皇帝,可惜,趙佖患有類似白內障的眼疾,無法勝任,便向太后推薦端王趙佶來繼承皇權。

機緣巧合中,趙佶成了九五之尊。

傳說這個傢伙是南唐李煜轉生,在趙佶出生之前,他父親神宗曾前往李煜的畫像處觀摩,趙佶就這樣出生了。趙佶出生的時候,長相十分秀氣,文縐縐的,與南唐李煜頗為相似。雖說,轉世之說純屬子虛烏有,但是,這位宋徽宗身上的確有著幾分李煜的氣質,喜歡詩詞歌賦、山水風景等,甚至比李煜更甚。

帝王中的藝術大師,其作品隨便一個就能過億,但是卻被人無比唾棄

宋徽宗有個比較時髦的愛好,那就是宋朝時期流行的“蹴鞠”,也就是現代足球的前身。他喜歡踢球已經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古典小說《水滸》裡就曾詳細的描述了這位皇帝有多喜歡踢球,若非如此,高俅也沒機會一步登天了。

在做皇子王爺的時候,趙佶的生活就十分的養尊處優,深宮中的禮節絲毫無法約束他,後來,他當了皇帝更是自由自在。起初還在做端王的趙佶相中了自己身邊的一些宮女,寵幸許久後覺得膩了便將其送人了。雖說,他有著尊貴的皇室血統,卻時常溜出去逛青樓,在風月場所流連忘返。

據說,當時京城裡的大部分風塵女子都跟這位端王有過風流韻事。這個傢伙還常把美女悄悄的領回王府,便於長期寵幸。

帝王中的藝術大師,其作品隨便一個就能過億,但是卻被人無比唾棄

當上皇帝后,熱衷於享受的趙佶變本加厲的過著更為奢靡的生活,根本沒工夫搭理朝政。由於皇后王氏的模樣普通,他十分不待見這位正牌妻子,反而時常溜進深宮調戲其他宮女。後來的鄭、王兩大貴妃便是宮女出身,由於姿色出眾被宋徽宗選為貴妃。

後來,他的髮妻王皇后病死了,鄭貴妃一步登天成了皇后。

雖說,皇帝的後宮中的漂亮女人最多,但是,長時間的賞玩下宋徽宗也覺得厭煩了,失去新鮮感的趙佶便裝出宮,繼續流連風月場所。徽宗最喜歡的就是京城最漂亮的妓女李師師,為了跟這位絕色佳人見面,他派人專門挖了一條從後宮直通妓院的地道,還特設了一個部門叫行幸局,來專門安排他跟李師師的幽會。

帝王中的藝術大師,其作品隨便一個就能過億,但是卻被人無比唾棄

偶然間宋徽宗得知李師師最喜歡的詞人是朝中官員周邦彥,大為光火,當即,將周邦彥停職攆回家中。

在史籍中曾有這樣的記載:“宋徽宗每七天必定會臨幸一個處女,在他被金國人抓走的時候,金國人在他的後宮中俘虜了美女六千餘人。”雖說,這個數字並不怎麼精準,但是,足矣證明宋徽宗是個不檢點的皇帝,根本沒有帝王的自制力。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愛踢球、愛美女的宋徽宗並不是個土鱉,反而在藝術上頗有造詣。

他獨創了一種十分瀟灑的筆法,叫做瘦金體,時至今日後人只能臨摹其形,卻並未得其神。

帝王中的藝術大師,其作品隨便一個就能過億,但是卻被人無比唾棄

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中的文字部分便出自徽宗之手,後來,他的一張《千字文》仿品都拍出一億多元的賣價。宋徽宗做夢都想不到,自己會成為後世書法界中的名家。除了書法外,宋徽宗的畫賣價也不低,隨意一幅徽宗的畫作便可輕鬆拍出千萬高價,除卻其中文物因素,宋徽宗本身高超的筆法同樣可貴。

並且,宋徽宗對中國茶事的最大貢獻是撰寫了中國茶書經典之一的《大觀茶論》,為歷代茶人所引用。關於該書書名,此書緒言中說:“敘本末列於二十篇,號曰《茶論》。”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說:“至大觀初今上親制《茶論》二十篇”。南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中有著錄:“《聖宋茶論》一卷,右徽宗御製”。

他的詩詞也十分精妙,著名的“書中自有黃金屋”便出自這位皇帝之口。在被金國人俘虜的日子裡,這位皇帝受盡折磨,卻不忘時而做上幾句詩來討好金國人。藝術界常把“詩書畫印”俱全的名家稱為“大家”,這個規矩就是從宋徽宗那流傳下來的,可以說,他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藝術家、收藏家、鑑賞家。

帝王中的藝術大師,其作品隨便一個就能過億,但是卻被人無比唾棄

這樣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傢伙,書畫雙絕,偏偏不適合當皇帝。宋徽宗在藝術界的地位是值得承認的,並不能被他昏庸的統治掩蓋。被金人囚禁了九年的宋徽宗,最終,在金天會十三年(1135年)四月甲子日,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於五國城,享年54歲,之後,金熙宗將他葬於河南廣寧(今河南洛陽附近)。

『脫脫等《宋史》卷十九至二十二:本紀第十九至本紀二十二、《續資治通鑑·宋紀八十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