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有一处文化遗产集聚区,里面的艺术品价值连城

扬州有一处文化遗产集聚区,里面的艺术品价值连城

许多人提到扬州486就会联想到北京798,认为两者均为都市文化的代表。事实上,扬州486的全称为扬州486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区,是综合展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集“展示展演、休闲体验、交流交易、创意研发”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非遗文化旅游综合体。

扬州有一处文化遗产集聚区,里面的艺术品价值连城

取486这串数字作为名称组成部分的原因则要从扬州的运河文化说起了。一部扬州运河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古代扬州发展史,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此筑邗城、凿邗沟,成为京杭大运河的滥觞。因此,公元前486年不仅是扬州运河文化的开端,也是扬州传统文化诞生的里程碑,对于扬州城市文化发展具有非比寻常的历史意义。

扬州有一处文化遗产集聚区,里面的艺术品价值连城

扬州堆锦,从名称中也能对其制作工艺略知一二,“堆”即是堆锦艺术的工艺特色,使其拥有强烈浮雕感的视觉冲击力。

扬州有一处文化遗产集聚区,里面的艺术品价值连城

李仲华,艺名“广陵人”,堂号“华艺轩”,作为扬州堆锦技艺大师以从事丝锦绘画艺术研究三十多年,其作品以清新淡雅、丰富柔和而见长。他的许多作品不仅走出国门,还成为中外民族文化交流的一张华丽名片。

扬州有一处文化遗产集聚区,里面的艺术品价值连城

李仲华在486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区现场制作的雏鸡形象生动、意境连绵、活灵活现,尤其是凸出的爪子和眼睛堪称画龙点睛之笔。

扬州有一处文化遗产集聚区,里面的艺术品价值连城

通草花制作技艺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人工制作花类最早的工艺之一。通草花最初诞生于清朝年间,在扬州这片沃土孕出独树一帜的艺术奇葩,普普通通的盆景包罗了绘画艺术、雕塑艺术、盆景艺术等在内的艺术表现形式,极具欣赏与收藏价值。

扬州有一处文化遗产集聚区,里面的艺术品价值连城

通草花的制作工艺主要有切片、裱草、剪花、捏花瓣、粘瓣、塑型、着色等几个步骤。这其中“捏、捻、搓”是通草花制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通草切片后纹理的光泽非常细腻,可塑性极强,将通草的内茎取出截成片段,理直晒干后切成纸片状的大片并表平,通草花制作的第一阶段就完成了。

扬州有一处文化遗产集聚区,里面的艺术品价值连城

接下来就是制作花瓣的过程了,手艺人将通草片依据花朵的大小裁剪花瓣,花瓣的形状则依据球棒用力的轻重来塑造,花卉的叶子的制作方法亦如此。花瓣、叶子制作完成后就可以粘贴在用纸浆包裹的植物干上,根据花朵的实际颜色着色后一朵栩栩如生的成品通草花就诞生啦。

扬州有一处文化遗产集聚区,里面的艺术品价值连城

通草花种类众多,腊梅、杜鹃、春桃、菊花等几十个品种,在外人看来制作完成的通草花就如同真花一般。

扬州有一处文化遗产集聚区,里面的艺术品价值连城

在486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区可以向老手艺人学习制作通草花,感受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扬州有一处文化遗产集聚区,里面的艺术品价值连城

苏绣是我国鼎鼎大名的四大名绣之一,以秀丽的图案、巧妙的构思、细致的绣工、活泼的针法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

扬州有一处文化遗产集聚区,里面的艺术品价值连城

温柔如水的江南女子用纤纤玉指勾勒出清澈淡雅的苏绣,在江南地区,女红的名号丝毫不亚于驰名中外的苏绣。她们将骨子里的婉约清丽用一针一线刻画出来,犹如永不湮灭的岁月,越发耐人寻味。

扬州有一处文化遗产集聚区,里面的艺术品价值连城

苏绣大多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这是由于江南地区在故事土地肥美、经济富饶,艺术创作领域的绘画和书法则变得熠熠生辉,结合了书法与绘画的苏绣大多体现了江南地区的繁华盛景。

扬州有一处文化遗产集聚区,里面的艺术品价值连城

豁达心境是苏绣所要呈现的精华所在,富庶的古代江南造就了扬州人知足常乐、与世无争的性格。这点从经典的苏绣作品便能窥见,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孤城落日等无一不是描绘刻画江南国泰民安、景色秀丽的场景。

扬州有一处文化遗产集聚区,里面的艺术品价值连城

苏绣的劈丝精细。针法慎密、平整光洁、表现力极强,而且具有格调高雅。浓淡相宜、活而不乱飘逸传神的风格,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

扬州有一处文化遗产集聚区,里面的艺术品价值连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