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跟文天祥是同科進士,文天祥殉國後,他也跟著絕食而死

在歷史上,國運不昌,生逢亂世,所有的愛國志士似乎都在重複著千篇一律的結局。

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傲然地引頸就戮,只留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與人傳唱;六年之後,南宋已亡,一位蹣跚老者同樣是在這個地方,絕食而死,為趙氏基業盡忠。

這位老者,便是謝枋得。

此人跟文天祥是同科進士,文天祥殉國後,他也跟著絕食而死

聽聞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陌生,畢竟不像文天祥、陸秀夫等人那樣的有知名度。不過,他曾與文天祥一齊考取同科進士,並在風雨飄搖的南宋末年始終堅持鬥爭,拒絕元朝的誘降而浩然身死。

正如謝枋得所說:“當年能和文丞相在集英殿得同榜進士,今日又能與他一樣,視死忽如歸,這豈不是我的幸運麼?”也許吧,是他的幸運,更是他的偉大!

小時候的謝枋得,可是標準的學霸一枚,看書相當的快,而且過目不忘,要是在今天去參加最強大腦,估計沒人能跟他搶第一了。

謝枋得一心想著報效社稷,極其推崇辛棄疾等豪放派愛國詩人的大作,當然了,他自己其實也有不少的佳作傳世,比如:“十年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萬古綱常肩上擔,脊樑鐵硬對皇天。”透著一股硬氣。

不過,聰明歸聰明,謝枋得在職場上混得卻是很坎坷。

此人跟文天祥是同科進士,文天祥殉國後,他也跟著絕食而死

寶祐四年(1256年),謝枋得與文天祥考中同科進士,然而由於對當時凋敝的朝政不滿已久,謝枋得在對策中痛斥權臣亂國,結果一下子就從甲科貶成了乙科,之當上了撫州司戶參軍這樣的九品芝麻官。

不過有句話說得好啊,“位卑未敢忘憂國”,謝枋得無疑就是模範人物。在1258年蒙古軍南侵之際,謝枋得毀家紓難,奔走呼號,招募義兵。

對於主張賠款求和並提出“打算法”這一下策的丞相賈似道,謝枋得更是直言其禍國殃民。只可惜人微言輕,這樣的建議根本傳不到朝堂之上,失望至極的謝枋得選擇了辭官回家,開始閉門講學。

能把一位如此有熱情的愛國志士逼成這樣,南宋也真是無人能救了。

不過,深藏在謝枋得心底裡的小火苗怎麼會如此草率地放棄呢?1276年,左丞相留夢炎、兵部尚書呂師孟等人紛紛投降,把南宋本就少得可憐的國土拱手讓人。這時候,謝枋得徹底坐不住了,再次接受朝廷的任命,擔任江東提刑、江西詔諭使,並在信州等地組織抗戰。

但可惜,宋元之間的實力實在懸殊,很快南宋都城臨安就失陷了,謝太后只好帶著小皇帝投降。

此後,謝太后也曾寄詔南宋遺臣放棄抵抗,不過,無論是文天祥還是謝枋得,都鐵了心為南宋王朝殉身。在謝枋得流傳於世的作品中曾這樣寫道:“大臣者以道事君,君臣以義合者,合則就,不合則去。”說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皇帝可以投降,但為了這個民族,我絕不投降!

此人跟文天祥是同科進士,文天祥殉國後,他也跟著絕食而死

後來,文天祥、陸秀夫等人紛紛失敗而身死,謝枋得也清楚自己的抗爭已無實際意義,但是他依舊不肯投降元朝,索性隱於深山當起了野人。

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已經花甲之齡的謝枋得自知命不久矣,想著在臨終前再看一眼南宋最後的宗室,也就是謝太后和宋恭帝,於是選擇了北上面聖。

他在《卻聘書》中寫下了這樣的句子:“大元制世,民物一新,宋氏孤臣,只欠一死。”就是說,自己已經無力改變昌盛的元朝,但自己卻絕不會為了偷生而辱節。

在了卻了最後一樁心願後,次年春天,謝枋得來到文天祥被殺的地方,選擇了絕食身亡,為自己的精忠大義寫完了最後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