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有希望一統天下的人,江山三次送到面前,他卻輸的一乾二淨

文|小小書郎

三國最有希望一統天下的人,江山三次送到面前,他卻輸的一乾二淨

第一次,誅殺宦官,膽小怕事不敢掌權,被董卓趕出京城。

袁紹出身宦官世家汝南袁氏,自高祖父起家中出了許多位高權重之輩。年輕時候的袁紹生得俊朗,學識精通,十分討人喜愛,不到二十歲就擔任縣長,清廉在外。之後,父母接連病故,袁紹辭官服喪多年,退隱洛陽。

東漢時期,宦官專政,皇帝是個擺設,沒人懼怕,官僚事氏族之臣與忠正大臣都受到迫害。此時袁紹處於隱居狀態,時常會有反對宦官專權的官員前來這裡避難,曹操與袁紹,就是這麼認識的。

三國最有希望一統天下的人,江山三次送到面前,他卻輸的一乾二淨

袁紹表面上過著隱居避世的生活,一面又結交那些被宦官迫害的官員,同朝中形成對立之勢。將軍何進同樣看不慣宦官專權的局面,於是同袁紹交好,通過何進,袁紹重回朝堂。

漢靈帝病重時期,眾臣在太子人選上吵的不可開交,有人想要立嫡,有人同意庶子。何皇后所出的嫡子劉辯有何進的支持,最終劉辯繼位,何太后臨朝問政,掌控大權。袁紹本想勸何進將宦官一網打盡,但何進內心猶豫,一群宦官急紅了眼,以進宮侍奉太后的名義將何進斬殺,宮中一片大亂。

袁紹稱奉詔緝拿宦官,此刻他本可以趁亂奪位,但他卻猶豫了,這一猶豫就給了董卓機會。董卓手中也有大量兵權,足以同袁紹抗衡,於是,袁紹不敢留下,匆忙離去。

第二次,酸棗之盟,領導不善,聯盟失敗。

董卓掌權後殘暴不仁,於是眾多有識之士聚集一起商量討伐董卓,組成聯盟,其中,也包括曹操。袁紹被眾人推舉為聯盟的領導者,有模有樣,各路手下被封官職,在酸棗駐紮,後人稱此聯盟為酸棗聯盟。

一眾手下誰也不想先行出頭,都怕自己戰敗而亡,開始飲酒作樂。曹操領兵出戰,負傷歸來。所有人都是膽小怕事的樣子,曹操帶著部下離開。

三國最有希望一統天下的人,江山三次送到面前,他卻輸的一乾二淨

隨著曹操的離開,袁紹的手下可以用烏合之眾來形容,逐漸不耐煩開始自己人窩裡鬥,董卓還沒被打敗,聯盟已經四分五裂,一盤散沙。大好的時機又一次被袁紹浪費。

第三次,官渡戰敗,不聽勸告,袁家垮臺。

建安四年,曹操斷了袁紹與他人的聯盟,曹袁之戰一觸即發。自恃兵強馬壯人手充足的袁紹想要一舉攻破曹操的防守,拿下曹營。但是,手下的意見卻沒有統一,各持己見,爭吵不休。

袁紹最終持觀望態度沒有出兵,此時,劉備背叛了曹操,曹操發兵攻打劉備。田豐前來勸袁紹,這是一個好機會,千載難逢。可誰知袁紹卻以孩子生病推掉。田豐失望至極,搖頭嘆氣,言語有些激烈,袁紹惱怒,將田豐關押起來。

烏巢大敗,袁紹亂了陣腳,不僅損失慘重,人手也沒了大半,袁氏垮臺了。官渡之戰,以袁紹戰敗而告終。第三次機會,再次被他斷送。

三國最有希望一統天下的人,江山三次送到面前,他卻輸的一乾二淨

袁紹本來有極好的先天條件,但他卻畏首畏尾,有勇無謀。而且他明明手裡一把好牌,卻被他打的稀爛。最後落得病死他鄉的淒涼下場。可見,把握機會,對一個人是多麼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