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家风才是好家风?

一米666

谢谢!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家风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观念渐渐淡泊,家风似乎没有以前那么浓厚,虽然这几年大力提倡,但是好像还是缺少一点什么。说到一个好的家风,我觉得必须要做好这三个具体的环节:

1、修身

每个家庭不管男女老少,不管先来后到,都要把自己修好。因为每个人的身上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令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它修一修,使其变得更好。

问题是怎么修身呢?我们还是读读经典《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8个字是专门讲修身的。那么我们可以从这8个字入手。

格物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要把对物的欲望去掉、减少。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欲望会越来越多,对外界的需求也好像是无止境的。所以减少欲望是第一步,否则将是一个大麻烦,也是我们修身的最大障碍。因此好的家风都是从这里开始做好第一步。

致知是什么?就是我们要把物欲尽量地减少,减少到最后差不多就好了,也就是《大学》里讲的止于至善,找到一个自己的合理点,因为每个人的欲望都是不同的,但是我们要把欲望控制在适可而止的范围之内,请不要过分就好了。比如我知道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可以讲什么样的话,我可以做什么样的事情。

诚意是什么呢?诚意是对自己的,不是对别人。我们知道孔子把“诚”叫做“勿自欺”,也就是不要欺骗自己。全世界只有中国人会告诉你不要欺骗自己,因为中国人最了解,你骗自己,才会骗别人;你不骗自己,就不会骗别人。

到了这里,只要你能够做到以上三点,最后就能正心了。正如《大学》里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就是一个人修身历程,人必须要懂得修身,还要懂得追求合理,凡事适可而止,不要自欺欺人,这样才是最有益的,正所谓身修而后家齐。

2、齐家

所谓齐家就是一家人要齐心协力,而不是各搞各的,也不是搞成一模一样的,那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的。

齐家很难,要首先从夫妻开始,可惜现在很多夫妻不是一条心,怎么能齐呢?齐就是要夫妻齐心,夫妻互动,同甘共苦,不要羡慕别人,不要跟别人比较,别人怎么说那是别人的事情,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所以好的家风这一关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家庭的和睦,婚姻的幸福,都离不开夫妻二人的齐心合力,好家风都是从夫妻齐心开始的,这对于家族的兴旺和子女的健康成长非常有益。

3、传承

当我们有了一个好的家风就要传承下去,要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世代传承下去。传承是现在社会比较欠缺的,我们的社会、伦理、家庭都是因为有一代人放松了,使得整个家风传承的链条脱节了,断裂了,所以才造成了我们今天人的痛苦。我们也经常好心办坏事,自以为是,自作聪明,好像别人都是糊涂的,只有自己最聪明,然后就开始曲解,扭曲古圣先贤的话,最后搞得自己不可收拾。而且这个就像是传染病,一旦传染开了,不知道要祸害多少人,很多人都会倒霉,很多人都会在不知不觉中牺牲,想要再次恢复,难啊,可能好几代人都恢复不过来。

为什么传承家风那么重要?还有一个就是,中国人的齐家,治家其实是非常严谨的,如果你连家都治理不好,又怎么可以出来治国呢?很多人就会质疑你。所以这个家风的传承是要每一个当家长的人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人的家,是由小家慢慢养成一个大家,所以我们就叫大家长。小家治理好了,就可以考虑治国平天下了,这也是我们中国人一生的责任:推行天下太平!

谢谢!


自由小小影

家风是一个家族文化的整体反映,在明清家谱中,多以家训、家规的方式呈现(家训、家规一般没有多少区别,如果非要细致的区分,家规侧重对族人的制裁和惩罚,家训侧重对族人的劝谕,这里将其都作为家风一种来分析)。而其主要内容既有个人德行、治学交游、为人处世等强调个人生活,也有伦理道德、婚姻家庭等宗族生活,还有涉及到国家层面的缴纳赋税等等。是故,清康熙年间曾颁布《圣谕十六条》,即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诫窝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也包含上述三个方面,此后家族修谱多将其刻在家谱扉页,而且许多家规家训也参考这一规训。

一般家族中族谱记载家训家规

个人生活方面,强调族人的品行,涉及到对个人的德行品行的要求,如蔡氏宗族有“孝亲、敬长、积善、立品”之规定,宗族鼓励族人各司其职,对读书仕进尤为支持,王氏家族规定:“人生在世,凡一切应酬往来,哪一件不是读书的人才能进退有度、容止可观,不像凡夫俗子,见人缩手畏尾,是读书乃天下第一等好事也。”对个人的

婚姻情况也极为关注,强调婚姻门当户对等。

宗族生活方面,强调“睦族邻”,与邻里之间友好相处,与同族和睦,如彭氏宗谱:“宗族者,己身之所同源者也。自吾之身,溯流而上之,皆同出始祖一人之身,岁长幼亲疏分门别户,犹至万派千支共此一源,有何彼此之分哉!”另外还有涉及到宗族祭祀,宗族坟墓保护等,如蔡氏“培祖茔、禁祖山”的规定。

及至国家方面,主要就是对传统国家按时缴纳赋税

当然,在当今,家风中积极部分仍然是需要我们去遵守,良好地家风十分有助于家族成员的成长。纵观古今望族,多数都是家风优良,如前引王氏家族要求子弟读书的家训,虽然在当今看来有失偏颇,但王氏家族延续十几代都有举人、进士,家族十分兴盛。再如近代钱氏家族,名人辈出,钱穆、钱学森等,其家训中有“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

”之说,不能不说对钱氏家族没有影响。

朱熹后裔家谱中的《文公家政》六十四条


楚邾

家风是决定一个家庭兴衰成败的根,幸福美满的本。首先要以孝为先,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才能有更广阔的天地,孝可以成就你的高度,善心是成就你能走多远。肯吃苦就会决定你的生活质量。一个家只有具备这些素养就会兴旺发达,家庭幸福安康,家庭成员充满正能量。你只有心里驻着阳光你才能更好的爱你身边的人。你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开创自己的一片天,才会有所收获,天道酬勤你只有付出你才能有收获。


宁静以致远888816666

中华民族素来重视家,若无家就是无本之木!因为家之重要,所以都希望家族与家庭都能长久地兴旺绵延,正是因为这个美好愿望,所以也格外重视教育,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应该立足于家庭的长远利益,要想家族里几百年代代出人才,必须从小给孩子营造一个文化的氛围,让文化精神从小浸透到骨髓里。

自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训的最早起源。家训源于家庭,演变扩散至家族,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影响后代子孙无以数计,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家训自问世以来,绵延千年风雨岁月,从来繁盛不衰,备受世人推崇,更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中国的家训起源很早,大凡古人立家,都很重视教育子孙后代,培养他们成才,赓续家族。

家,居也;

训,说教也;

家训,言居家之道;以垂训子孙者!

家教,就是中国人的宗教——祖宗之教。

好家教成就好家风

好家训成就好未来


专注姓氏文化与家训文化的自媒体!


千凡文化

家风好,不是用理论来灌输,而是言传身教,作出榜样,榜样是无穷的。



家风好,家就和,家和万事兴,家风好,国家和,国和祖国兴。



父母是儿女最好的老师,以身示范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儿女。




不要活得太累4


家风是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灵魂所在。有了好的家风传承家庭会兴旺发达,每一个家庭的进步发展才构成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经久不衰,才会屹立于世界之林标榜千秋。为此我认为一个好的家风无外乎这几点:一是崇尚知识注重读书的家风。二是崇尚修德诚信守约的家风。三是崇尚孝心,尊老爱幼的家风。四是崇尚节俭勤劳朴素的家风。五是崇尚兢业清廉天下为公的家风。六是崇尚与人为善公平正义的家风。总而言之,家风家训是顺应时代的产物,不是一个一承不变的固定模式,且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中。让好的家风家训逐步成为新时代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吧!


晋言晋语晋韵

什么样的家风才是好家风?对这一问题,笔者试以《构建家训文化》作为回答。构建“严以治家,宽以待人;敬宗睦族,孝悌至上;善行厚德,建功立业”的优良家风,作为我国家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倍受国人注重。所谓家训,就是构建优良家风,进行家庭教育的训示,是前辈对晚辈的具体要求。

数千年来,许多仁人志土乃至平民百姓,均把讲求家庭伦理道德,提倡人格完善,立志修身做人,忠心报国等等,依为家庭教育的蒙学。诸如,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在《诫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教子诗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等名句,都是构建优良家风、教育训导子女的至理名言。

现代的一些专家学者和老一辈革命家,亦十分重视家训。著名教育家黄炎培的示子座右铭是:“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像于钱,外圆内方。”深刻地阐述了做人应有的修养。文学大师老舍主张“宽松之中见严约,诚实是处世之本,道德为立身之阶。人生还要自奉其劳,自食其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对子女一行无言之教,二抓问题,并且抓结果。他训教子女的原则是:一读好书。二做好人。家风家教严正细密,令人敬佩。

如今,强国强军,复兴中华,家庭作为社会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家风家教,高尚的道德伦理,会显示出无穷的内蕴力量。构建、继承和发扬优良的家训文化,并赋予全新内容,使其发挥更大的时代作用,是我们应该大力倡导的。


子和91032451

我没有多少文化,从我记事开始,我的父母亲就给我做了个好榜样。祖祖辈辈都是诚实,善良,与四邻亲朋和睦相处。尊敬长辈,有困难自己克服,有好事从不张扬,低调做事。对不道德行为自觉抵制。父亲和母亲他们从来就没有说过脏话,也未和任何人吵架,打架。有的是去劝架。父亲母亲都没有文化,但他们一辈子都未做过伤天害理的事,缺德事,父母亲不饮酒,不抽烟,不喝茶,不吸毒,不赌博,但教育我们秭妹弟兄很严格,不良嗜好都准我们参与。我们子女一大家族,没有人受过纪律,法律处分。我们也都安分守纪,尊纪守法。到我儿子,侄子,孙子辈个个都养成行善积德,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的自觉行为,也是受我父母亲的影响。我们上川后已有十多代人。没有一人因违法犯罪被送进监狱,或处分。都是本本份份做人。我们的家庭有公务员,有教师,有军人,有高级程师,设计师,高级技师,有企业管理人员。都是吃技术饭的。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有为国家作出贡献得到的种荣誉,最高的是国家科技成果奖。我不知道家风的理论含量,也许这就是我的祖辈留给我们的家风,家训,助人为乐,行善积德,也许就是中华道德文明的精神力量。


自在了然1

古人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好的家风都有个好的家主,所谓一家之主顶梁支柱,就是这个道理。

跟我们提倡的“家和万事兴”一样,家和才能万事兴,要做到家和离不开一家之主,作为一家之主离不开自身的修身能力,这是密不可分的。

那么好的“家风”是如何养成的呢,有没具体的传承方式可以参考或借鉴?答案是有的,中华五千年文化,名人典故源远流长。如曾国藩家书、林则徐家训等等,都是有可取之处,传承最为悠久且,时代最长的,当属老子。

个人以为,好的家风体现在:

首先内在表现为有好的家族遗风,所谓祖德功厚,家训严明。家人整体文化素养高,有好的学识品德,较高的家国情怀。

总结为家庭和睦,夫妻和谐,相亲相爱,儿孙满堂,其乐融融。

外在表现为正直善良,邻里和睦,待人接物言行,举止处处显风范。


印象山里洋

家是封建社会里的国家细胞,家以大为好,四世同堂的家,数最好,一定会有一个好的家风在传承着。为了传承好的家风,有的地方还会有家族。家风又是什么呢?是指一种服过当地水土的特殊禀赋,或者称成功经验,乡风民约。当地家人已经习惯于遵守而不轻于违反,人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有家法,族有族规。中国古代最大的家是佛家,禅宗五祖弘忍开东山之法门,子弟足有三千。中国古代道家也比家庭大,但没有佛家的家大。

人类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家庭细胞开始瓦解,或者称分裂。分小家,建大家。家长叫企业家,企业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一个大家的家风,里面的所有人所必须遵循企业文化工作,违背不得,没有家风,这个大家庭活不长的。因为没有了齐心协力,人人都在吃里扒外,欺骗家长,最终散伙。人往往被搞得既没有了小家,又没有了大家,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什么叫风清气正呢?就是没有小家风,必须建大家风,即便是一种狼文化,那也是图生存的法则,是一种当代社会很有成就的家风。一个人的家,也是要上规矩的,人称自律。人在做,天在看,不自欺,人不欺。不自欺是所有小家大家,包括国家都应共同遵守的最高法则,最好家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