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詞中之龍”,武可仗劍劫營,文武雙全卻奈何壯志難酬

辛棄疾被後世稱為人中之傑,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辛棄疾還是個文武雙全的英雄人物。文的方面不必多說,武的方面知道的人雖不少,但知道辛棄疾是一個身懷絕技武藝超群的人不會太多。

文成“詞中之龍”,武可仗劍劫營,文武雙全卻奈何壯志難酬

辛棄疾,字幼安,為什麼叫棄疾,幼安呢?很可能是仰慕漢代驃騎將軍霍去病的豐功偉績,深懷報國大志,也想建立不世功業,封狼居胥,那是一個真正的男人一輩子最高的榮耀,棄疾、幼安、去病意思都差不多。辛棄疾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寫道“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表明了自己的這種豪情壯志。

辛棄疾生於金國,辛棄疾出生時,北方就已淪陷於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贊雖在金國任職,卻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夠拿起武器和金人決一死戰,因為辛棄疾的先輩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並常常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出自《美芹十論》),同時,辛棄疾也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因而他有一種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

文成“詞中之龍”,武可仗劍劫營,文武雙全卻奈何壯志難酬

金帝完顏亮遷都燕京之後,一些長期受奴役和壓迫的漢人忍無可忍,扛起了反金大旗,其中聲勢最浩大的一支隊伍是山東境內揭竿起義的一支隊伍,領頭的耿京是一位農民出身的濟南人。為了響應義軍的反金義舉,時年二十二歲的辛棄疾,也乘機拉起了兩千人的隊伍投奔耿京。但耿京對這個前來投軍的秀才並沒有過多的青睞,只命他做了一名無足輕重的文官,掌管文書和帥印。在此年中發生的一件事,令耿京對辛棄疾從此刮目相看。

文成“詞中之龍”,武可仗劍劫營,文武雙全卻奈何壯志難酬

當初和辛棄疾一塊兒來投奔義軍的還有一位叫義端的和尚。義端本身就是個守不了清規戒律的花和尚,因為受不了在義軍裡當差的苦頭,竟偷偷的盜走了經由辛棄疾保管的帥印,準備去金營裡邀功。義端本身也是一小股義軍的首領,是被辛棄疾說服一起投奔耿京帳下的,耿京盛怒之下,只得拿辛棄疾問罪。辛棄疾理屈詞窮,自知交友不慎,羞愧難當,當場向耿京立下了軍令狀,追回帥印。《宋史》:義端一夕竊印以逃,京大怒,欲殺棄疾。棄疾曰:“焉我三日期,不獲,就死未晚!”

文成“詞中之龍”,武可仗劍劫營,文武雙全卻奈何壯志難酬

當晚,辛棄疾帶了一小隊人馬埋伏在了去往金營必經的路上,果然,天快亮了的時候,義端真的騎馬來到,辛棄疾不由分說,一刀將義端砍下馬來。義端見是辛棄疾,嚇得魂飛魄散,當即跪地求饒說:“我知道您的真身是一頭青兕,您力大能拔山,將來定有大造化。您饒了我的小命吧!”面對這樣貪生怕死的變節份子,嫉惡如仇的辛棄疾哪裡肯聽,不由分說,手起刀落,義端身首異處。

文成“詞中之龍”,武可仗劍劫營,文武雙全卻奈何壯志難酬

為了光復大業,他又說服耿京南歸,南下臨安親自聯絡。不想就這幾天之內又變生肘腋,當他完成任務返回時,辛棄疾獲悉義軍首領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的消息,領五十騎直趨山東,襲入五萬之眾的敵營中,將張安國劫出金營,並號召耿京舊部反正。又奔突千里,長驅渡淮,押解張安國至臨安正法,並率萬人南下歸宋。辛棄疾因此名重一時,南宋最高統治者也大為驚異,“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洪邁《稼軒記》),朝野為之振奮。說來,他幹這場壯舉時還只是一個英雄少年,正血氣方剛,欲為朝廷痛殺賊寇,收復失地。

文成“詞中之龍”,武可仗劍劫營,文武雙全卻奈何壯志難酬

但世上的事並不能心想事成。

他作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時間被閒置一旁,而在斷斷續續被使用的20多年間又有37次頻繁調動。但是南宋朝廷畢竟是將他閒置了20年。20年的時間讓他脫離政界,只許旁觀,不得插手,也不得插嘴。辛在他的詞中自我解嘲道:“君恩重,且教種芙蓉!”但是,每當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機會,就特別認真,特別執著地去工作。本來有碗飯吃便不該再多事,可是那顆熾熱的愛國心燒得他渾身發熱。40年間無論在何地何時任何職,甚至賦閒期間,他都不停地上書,不停地嘮叨,一有機會還要真抓實幹,練兵、籌款,整飭政務,時刻擺出一副要衝上前線的樣子。你想這能不讓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煩?

文成“詞中之龍”,武可仗劍劫營,文武雙全卻奈何壯志難酬

南歸之後,他手裡立即失去了鋼刀利劍,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軟筆,他也再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袍,而只能筆走龍蛇,淚灑宣紙,為歷史留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和無奈的自嘲。

文成“詞中之龍”,武可仗劍劫營,文武雙全卻奈何壯志難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