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同人的社保缴费基数不同?

麦社保

按照我们的法律规定,社保缴费基数的确定方法是按照职工上年度12个月工资的平均额所确定的,包含了加班费各种奖金,但是像独生子女补贴是不算的。

每个人的应发工资不同,所以确定了他们的缴费基数不一样。

不过我们国家有规定,社保基数的范围是在当地公布的社会平均工资的60%到300%之间浮动。如果我们的应发工资低于60%,那么我们要按照60%基数缴费,保险的各项费用。如果高于300%,也只能最高按照300%缴费。

其实60%的缴费基数不太合理,完全可以参照最低工资标准,否则会降低最低工资待遇的。

我们的最低工资是两年一调,但是我们的社保缴费基数是一年一调,而且年年升高。这样个人金额第二年会比第一年要高不少,扣完职工缴纳的社保后,最低工资待遇就会降低。

比如说青岛,2016年60%社保缴费基数是2735元,2017年是2946元,如果最低工资标准不变,相当于第二年的到手工资,低了22.1元。这还没有算公积金。

不过好在青岛市2017年将最低工资调整到了1810元,这些年来是保持每年增长一百元的速度,相对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10%的速度还是有点低。

另外,有一些单位违法按照最低缴费基数给职工缴费,不按照职工的实际工资。这种情况实际上是风险很大的,如果被劳动监察大队查实,依据劳动监察条例,要按照瞒报工资金额的1到3倍进行,而且还不是省下社保费的倍数。

即使是灵活就业人员保险,他也是根据每一个人的经济能力,分为不同的档次的。

一般来说,青岛市是按照60%、80%、100%的社会平均工资分为三档。上海市是按照60%到300%自行选择。


所以说,每一个人的缴费基数都可能是不同的。我们的社保待遇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只要我们交的缴费基数高,退休的待遇也会高,还是有一部分人愿意高缴费基数的。


暖心人社

  在社保计算公式中,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对社保缴费的多少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很多人一直认为,社保缴费基数是一个固定数值,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导致社保缴费基数不停变动的除了国家政策,还有职工自身的一些原因。


  社保计算公式: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应缴社会保险费


  那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是怎么来的呢?又受什么影响?实际上,国家为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划定了一个范围,以职工上一年的平均工资为根据,从而计算出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的。

  保险缴费基数计算方法

  (1)当职工平均工资收入高于当地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00%的,以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

  (2)当职工平均工资收入低于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60%的,以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

  (3)当职工平均工资在300%—60%之间的,按实申报。职工工资收入无法确定时,其缴费基数按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公布的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确定。

为了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到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的计算方法,接下来我们举个老王的栗子(例子)简单说明一下,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到底是怎么来的。


  老王的栗子

  根据新人社发【2017】23号文件《关于发布2017年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通知》,2016年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6882元,月平均工资为4740元:

  1、如果老王的月平均工资为15000元,高于当地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4740元300%的14220元,则老王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为14220元。

  2、如果老王的月平均工资为2500元,低于当地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4740元60%的2844元,则老王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为2844元

  3、如果老王的月平均工资为7000元,正好在当地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4740元300%—60%之间,也就是说在14220元至2844元之间,老王的工资就是他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


  重点:在社保五险中,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的最低缴费基数与其它三险不同,为当地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


  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的计算并不是很难,而造成大家对它不理解的最大问题,是因为它的的变动。由于职工工资的不断变动,每年社保都会在固定的时间(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基数,根据职工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资申报新的基数。


  社保缴费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和当地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说,在遇到社保缴费出现小幅度的增多或减少时,就不用太惊讶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