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德銀多年不振只是全球投行困境的縮影?

儘管許多美國大型銀行近期發佈財報展示了創紀錄盈利能力,但位於德國法蘭克福的德國最大銀行——德意志銀行卻面臨著盈利下降和股價下跌的雙重窘境。

裁員近1/10,德銀多年不振只是全球投行困境的縮影?

當地時間5月24日早間,德意志銀行稱,將把全球僱員人數從目前的97000人縮減至遠低於90000人的水平。在對股票銷售和交易業務進行評估後,決定將該項業務的僱員人數縮減25%,減員將重點在今年進行。

這是德銀新任CEO澤溫(Christian Sewing)的整頓措施之一,目的是削減成本並恢復盈利能力。德意志銀行表示,此舉將使其槓桿曝險減少1000億歐元或10%。

1

經營困境

早在2015年,德銀就曾公佈2020年底前裁員9000人的目標。

在過去幾十年裡,德銀業務在全球大肆擴張,也曾風光無限。但最近幾年,德銀財務表現每況愈下,雖然德銀嘗試重新躋身全球投資銀行豪強之列,但種種努力都未成功。

到2018年,德銀一季度的業績不及分析師預期,淨利只有1.2億歐元,同比暴跌近80%。

財報顯示,一季度德銀核心業務收入均呈下滑態勢,其中公司投行業務、私人商業銀行業務和資產管理業務收入分別為38億歐元、26億歐元和5.45億歐元,同比分別下滑13%、2%和10%。

週三,德意志銀行股價在法蘭克福市場下跌0.6%,收盤價為10.90歐元。該股在今年已下跌約31%,成為表現最差的歐洲主要銀行。

有分析認為,過去數十年中在歐洲以外地區擴張過快,以及投行業務競爭力不足,是造成德銀經營困境的主要原因。

2

戰略搖擺

4月初,德國籍的零售銀行業務負責人Christian Sewing取代英國籍的John Cryan成為CEO後,開始加速推動該行將業務收縮回到歐洲市場,並重新調整20年來與華爾街大型銀行在證券交易方面的直接競爭策略。

據知情人士透露,德銀計劃大幅減少在美國股票市場的業務,並已開始減少在中歐、中東和非洲地區的活動,重新審視全球股票業務。德意志銀行表示,其在紐約的辦公場所已經搬到了更小的辦公樓,並將完全關閉其美國休斯敦辦事處,因為該行已退出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諮詢服務業務。

此外,德銀的一些高管已在Sewing宣佈將進行改革後離職,包括美國區最高證券主管Barry Bausano及全球併購業務負責人Thomas Piquemal。知情人士還表示,位於倫敦的CEEMEA股票銷售總監Darren Veenhuis及位於迪拜的股票研究負責人 Pascal Moura也準備離職,但他們尚未親口承認。

Sewing在4月26日已宣佈收縮德銀投資銀行業務,轉而將重點放在與歐洲公司有更直接聯繫的領域。他表示,“德銀的本源深深紮根於歐洲,我們希望在這裡為客戶提供全球融資和資金管理的解決方案……這是我們未來更加明確關注的重點。”

值得注意的是,德意志銀行董事長Paul Achleitner將在5月24日的年度股東大會上面臨不信任投票。此前他曾主持無數次戰略變革,並在6年中挑選了多達4位CEO。

投資者受夠了他的搖擺不定、變來變去。越來越多有影響力的投資者,如總部位於英國的愛馬仕,正加入對德銀最新的管理改革和無數次戰略搖擺的批評行列。

3

空頭來襲

靠在金融危機時做大空頭而聲名鵲起的艾斯曼於近日建議做空德銀股票。他向彭博透露稱,德銀是一家問題銀行,存在著盈利問題,可能不得不在明年進行融資。

艾斯曼對德銀的悲觀展望正是源於幾周前德銀新任CEO宣佈的改革計劃。

“削減股票業務是非常明智的,因為該業務沒有獲得預期的資本回報,所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削減這一領域的開支是正確的。”Bankhaus Lampe的分析師Neil Smith表示,“Sewing需要集中關注的關鍵問題是削減成本。”

何崢煒認為,大型銀行投行業務收縮的原因有三。首先,歐洲本土市場不給力;其次,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後貫徹“美國優先”口號,推行逆全球化的內外政策,對於一些非華爾街投行設立門檻限制;此外,隨著AI的發展以及算法交易的推廣,投行的傳統崗位受到衝擊。

何崢煒還表示,伴隨歐洲金融監管改革的開啟,歐盟於2018年1月3日正式推出歐洲金融工具市場指令(Markets in Financial Instruments Directive II , MiFID II),這一歐盟地區規範金融投資公司行為的法律框架文件,也導致歐洲的金融機構運營成本大大提高,盈利空間縮小,

“總體而言,目前的情勢對華爾街投行更為利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